拜佔庭的前身實際上正是曾把偌大的地中海變為其內海的大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曾多次抵抗住外來異族的攻擊,將羅馬帝國曾經失去的包括義大利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盡數奪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勁軍事實力的帝國,居然在後來面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時幾乎是半打半送的就將義大利給雙手奉上,這是為什麼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說到那場戰爭過程異常慘烈的哥特戰爭和那場讓拜佔庭帝國人口數量銳減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一:急於恢復羅馬帝國曾經榮光而悍然向東哥特人發起戰爭的查士丁尼皇帝
1.幾乎將東哥特人打至滅族的哥特戰爭。
自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為東、西兩個帝國後,西羅馬帝國逐漸被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外族人瓜分,其中原本屬於羅馬帝國的義大利也被東哥特人所佔領。
而東羅馬帝國利用其較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勁的作戰實力成功抵抗住來自各方的異族戰士,將羅馬帝國繼續延續,並衍生出獨特的拜佔庭文化,從而發展成赫赫有名的拜佔庭帝國。
據《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的記載,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登基後,為了儘快恢復舊羅馬帝國曾經所擁有的廣大土地,讓地中海再次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在其在位的幾十年時間裡,他瘋狂對周邊地區發起戰爭。
其中,「(拜佔庭)帝國政府為恢復義大利的統治權,進行了長達十七年的哥特戰爭(公元535年-552年),在差不多把(在義大利土地上的)全部哥特族殲滅之後才完成。」
事實上,東哥特人在佔領了義大利後,並沒有只是簡單地將其當做一個臨時的掠奪地區,他們希望能夠將義大利發展成為其族人未來的生存之地。
因此,在哥特人好不容易將義大利經營的得稍有起色時,面對拜佔庭的悍然進攻,必然不會輕易割讓。這場時間長達十七年的戰爭不僅讓義大利土地上東哥特人幾近消亡,同時也讓義大利變為一片荒土。
2.回歸到拜佔庭帝國的一片荒土——義大利。
《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寫道:「戰事遍及了半島全境。一年復一年,很少田地有人播種,野生穀物茁長而沒有人去收穫。當戰爭停止的時候,義大利一半已是墳墓了。」當義大利終於再次回到拜佔庭的懷抱時,其實際上已經快被打成了一座空城。
在整個義大利一種百廢待興的境況之中時,讓義大利民眾更為絕望的是,在查士丁尼佔領了義大利之後,並沒有對義大利採取任何讓經濟、民生回溫的措施。
查士丁尼在拉溫納建立的稅務機構瘋狂收取各項稅金,他們那「臭名昭著的徵稅官」甚至連「軍隊的餉銀」都沒有被放過。拜佔庭在義大利竭澤而漁的做法讓倫巴第人在公元568年入侵義大利之時,如同「進入了一片無人之境。」
二:讓拜佔庭帝國元氣大傷的查士丁尼瘟疫——鼠疫
1.在拜佔庭最高日死亡人數高達一萬人的超級大瘟疫。
據《古戰爭-拜佔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戰記》研究》一書的記載,在查士丁尼的統治期間,「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突然爆發,於公元542年肆虐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迅速傳遍了拜佔庭帝國與地中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其死亡的人數之多只有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可與之相比。」這場來勢洶洶的鼠疫讓查士丁尼都沒能倖免。據記載,當時,查士丁尼的鼠蹊處(即腹股溝處)已經腫脹了起來,民間甚至都已經開始四處傳播查士丁尼的死訊,但查士丁尼最後竟然奇蹟般的恢復了健康。
在這之後,給拜佔庭帝國帶來沉重打擊的是,受到瘟疫直接威脅的查士丁尼不僅沒有因為認識到瘟疫的可怕而積極使用人力、財力處理疫病,反而繼續將國力消耗在他的收復舊羅馬土地的計劃之上。這使得拜佔庭帝國國都君士坦丁堡在瘟疫高峰期甚至達到了日死亡數10000人這個恐怖數字。
2.逐漸蔓延至義大利的瘟疫。
這場讓包括拜佔庭在內的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地區人口數量銳減的鼠疫在「公元543年傳到義大利。」在疫病傳到義大利時,正是哥特戰爭激烈之時,兇殘的戰爭本就已經讓義大利遍體鱗傷,隨之而來的疫病更是雪上加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說道,
「人類的毀滅,由於疫病的猖獗而增加起來。(義大利)到處發生著疫病、饑饉和荒涼,人類的住宅已成為野獸的棲息之所。」
瘟疫和戰火讓義大利的人口凋敝,基建幾近毀滅殆盡,而拜佔庭在佔據了義大利後,為了從戰爭和瘟疫的消耗中快速回血,不僅沒有採取發展民生的休養生息戰略,反而對其大肆掠奪。這種行為為後來倫巴第人的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三:為何拜佔庭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時不堪一擊?
1.遭受到毀滅性打擊的義大利沒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倫巴第人的入侵。
被長時間戰爭耗盡雙方軍火的情況下,拜佔庭和東哥特人的戰鬥是建立在肆意破壞義大利各類基建、毀壞義大利各種糧食來源之上的。
在《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記載兩方的戰爭經過,拜佔庭的軍隊會「使用那些裝飾大廈的雕像作為投彈」,哥特人會「割斷引水管」以阻擋對方前進的腳步,兩方都會殺掉義大利內所有不用於戰爭的「牲口和馬匹」來快速補充營養。
在這種完全不顧後續發展的戰爭當中,義大利所遭遇到的打擊是巨大且致命的。割斷引水管導致「洪水泛濫於坎帕納(現義大利南部科森扎內),使羅馬城周圍幾裡的區域成為沼地。」當查士丁尼瘟疫到來時,這片沼澤地成功成為瘟疫的溫床,讓義大利本就凋零的人口以更快的速度減少。
因此,在這場讓義大利地區的哥特人幾近滅亡,讓拜佔庭的軍事實力大受打擊的哥特戰爭中,受到最大傷害的其實是義大利。
《中世紀經濟社會史》說道:「由於他們(哥特人)的被逐,(義大利的)文明倒退了一千五百年。」當所有的城牆和恢宏建築都變成斷壁殘垣,當大量的人口都死於飢餓、瘟疫和戰爭,當拜佔庭急著重建君士坦丁時,準備充分且兵強馬壯的倫巴第人就變成了義大利再也沒有能力去對抗的存在。
2.來勢洶洶的瘟疫和長時間的徵戰讓拜佔庭帝國的實力大打折扣。
《文明的歷程》中這樣形容查士丁尼所發起了一系列戰爭:「長期的戰爭耗盡了東部的財力,加重了東羅馬居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在戰爭耗去大量財力的情況下,瘟疫的到來更加加重了拜佔庭的負擔,《古戰爭》這樣記載發生瘟疫中的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上和海邊都堆滿了屍體,為了解決瀰漫全城的屍臭,查士丁尼命人在金角灣加拉大挖巨大的深坑埋葬屍體。
據稱,每一個大坑能埋下70000具屍體。」在遭受到經濟和人口的雙重打擊下,拜佔庭沒有多餘的精力,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再去大肆振興同樣被戰爭和瘟疫所屠戮的義大利。
因此,當曾今身為盟友的倫巴第人發出入侵意圖時,拜佔庭不得不採取軟弱的歸化政策,以暫時割讓義大利給倫巴第人為代價,讓倫巴第人為拜佔庭守住其在西北邊防線。
3.義大利和拜佔庭雙雙危機之下趁機而入的倫巴第人。
事實上,早在哥特戰爭時期,倫巴第人就已經參與到義大利的爭奪當中,只不過,當時他的身份是拜佔庭的盟友,主要作用是是幫助拜佔庭大軍攻打東哥特人。
當經過長時間的戰爭終於讓義大利重回拜佔庭的懷抱後,拜佔庭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片荒蕪的義大利,更是受到瘟疫大肆洗劫而經濟倒退人口凋零的其大片國土之地,是周邊想趁著拜佔庭疲軟之際大肆入侵的其他各族。
因此,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在穩住本國國土的同時讓義大利的經濟能夠真正發展起來,採取了一種歸化政策,即讓跟拜佔庭關係不錯的倫巴第人入駐義大利,在拜佔庭無暇西顧時,由倫巴第人負責對抗義大利周邊的各族入侵,對義大利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災後重建。
四:總結
曾經風光無限的拜佔庭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會不堪一擊,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消耗掉拜佔庭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樣發生在義大利土地之上的哥特戰爭,二是與戰爭同時到來,幾乎奪取拜佔庭半數人口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前者讓義大利的基建盡毀,經濟和文明大幅倒退,人口數量銳減,當倫巴第人入侵之時,無法組織出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對抗。而後者則讓拜佔庭在認清自身不具備充足能力保衛義大利之時,退而求其次的以義大利為代價來換取拜佔庭西北防線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文明的歷程》
2.《中世紀經濟社會史》
3.《古戰爭-拜佔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戰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