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後裔」拜佔庭,為何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入侵卻不堪一擊?

2020-12-14 知行路上話歷史

拜佔庭的前身實際上正是曾把偌大的地中海變為其內海的大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曾多次抵抗住外來異族的攻擊,將羅馬帝國曾經失去的包括義大利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盡數奪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勁軍事實力的帝國,居然在後來面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時幾乎是半打半送的就將義大利給雙手奉上,這是為什麼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說到那場戰爭過程異常慘烈的哥特戰爭和那場讓拜佔庭帝國人口數量銳減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一:急於恢復羅馬帝國曾經榮光而悍然向東哥特人發起戰爭的查士丁尼皇帝

1.幾乎將東哥特人打至滅族的哥特戰爭。

自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為東、西兩個帝國後,西羅馬帝國逐漸被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外族人瓜分,其中原本屬於羅馬帝國的義大利也被東哥特人所佔領。

而東羅馬帝國利用其較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勁的作戰實力成功抵抗住來自各方的異族戰士,將羅馬帝國繼續延續,並衍生出獨特的拜佔庭文化,從而發展成赫赫有名的拜佔庭帝國。

據《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的記載,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登基後,為了儘快恢復舊羅馬帝國曾經所擁有的廣大土地,讓地中海再次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在其在位的幾十年時間裡,他瘋狂對周邊地區發起戰爭。

其中,「(拜佔庭)帝國政府為恢復義大利的統治權,進行了長達十七年的哥特戰爭(公元535年-552年),在差不多把(在義大利土地上的)全部哥特族殲滅之後才完成。」

事實上,東哥特人在佔領了義大利後,並沒有只是簡單地將其當做一個臨時的掠奪地區,他們希望能夠將義大利發展成為其族人未來的生存之地。

因此,在哥特人好不容易將義大利經營的得稍有起色時,面對拜佔庭的悍然進攻,必然不會輕易割讓。這場時間長達十七年的戰爭不僅讓義大利土地上東哥特人幾近消亡,同時也讓義大利變為一片荒土。

2.回歸到拜佔庭帝國的一片荒土——義大利。

《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寫道:「戰事遍及了半島全境。一年復一年,很少田地有人播種,野生穀物茁長而沒有人去收穫。當戰爭停止的時候,義大利一半已是墳墓了。」當義大利終於再次回到拜佔庭的懷抱時,其實際上已經快被打成了一座空城。

在整個義大利一種百廢待興的境況之中時,讓義大利民眾更為絕望的是,在查士丁尼佔領了義大利之後,並沒有對義大利採取任何讓經濟、民生回溫的措施。

查士丁尼在拉溫納建立的稅務機構瘋狂收取各項稅金,他們那「臭名昭著的徵稅官」甚至連「軍隊的餉銀」都沒有被放過。拜佔庭在義大利竭澤而漁的做法讓倫巴第人在公元568年入侵義大利之時,如同「進入了一片無人之境。」

二:讓拜佔庭帝國元氣大傷的查士丁尼瘟疫——鼠疫

1.在拜佔庭最高日死亡人數高達一萬人的超級大瘟疫。

據《古戰爭-拜佔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戰記》研究》一書的記載,在查士丁尼的統治期間,「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突然爆發,於公元542年肆虐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迅速傳遍了拜佔庭帝國與地中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其死亡的人數之多只有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可與之相比。」這場來勢洶洶的鼠疫讓查士丁尼都沒能倖免。據記載,當時,查士丁尼的鼠蹊處(即腹股溝處)已經腫脹了起來,民間甚至都已經開始四處傳播查士丁尼的死訊,但查士丁尼最後竟然奇蹟般的恢復了健康。

在這之後,給拜佔庭帝國帶來沉重打擊的是,受到瘟疫直接威脅的查士丁尼不僅沒有因為認識到瘟疫的可怕而積極使用人力、財力處理疫病,反而繼續將國力消耗在他的收復舊羅馬土地的計劃之上。這使得拜佔庭帝國國都君士坦丁堡在瘟疫高峰期甚至達到了日死亡數10000人這個恐怖數字。

2.逐漸蔓延至義大利的瘟疫。

這場讓包括拜佔庭在內的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地區人口數量銳減的鼠疫在「公元543年傳到義大利。」在疫病傳到義大利時,正是哥特戰爭激烈之時,兇殘的戰爭本就已經讓義大利遍體鱗傷,隨之而來的疫病更是雪上加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說道,

「人類的毀滅,由於疫病的猖獗而增加起來。(義大利)到處發生著疫病、饑饉和荒涼,人類的住宅已成為野獸的棲息之所。」

瘟疫和戰火讓義大利的人口凋敝,基建幾近毀滅殆盡,而拜佔庭在佔據了義大利後,為了從戰爭和瘟疫的消耗中快速回血,不僅沒有採取發展民生的休養生息戰略,反而對其大肆掠奪。這種行為為後來倫巴第人的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三:為何拜佔庭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時不堪一擊?

1.遭受到毀滅性打擊的義大利沒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倫巴第人的入侵。

被長時間戰爭耗盡雙方軍火的情況下,拜佔庭和東哥特人的戰鬥是建立在肆意破壞義大利各類基建、毀壞義大利各種糧食來源之上的。

在《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這樣記載兩方的戰爭經過,拜佔庭的軍隊會「使用那些裝飾大廈的雕像作為投彈」,哥特人會「割斷引水管」以阻擋對方前進的腳步,兩方都會殺掉義大利內所有不用於戰爭的「牲口和馬匹」來快速補充營養。

在這種完全不顧後續發展的戰爭當中,義大利所遭遇到的打擊是巨大且致命的。割斷引水管導致「洪水泛濫於坎帕納(現義大利南部科森扎內),使羅馬城周圍幾裡的區域成為沼地。」當查士丁尼瘟疫到來時,這片沼澤地成功成為瘟疫的溫床,讓義大利本就凋零的人口以更快的速度減少。

因此,在這場讓義大利地區的哥特人幾近滅亡,讓拜佔庭的軍事實力大受打擊的哥特戰爭中,受到最大傷害的其實是義大利。

《中世紀經濟社會史》說道:「由於他們(哥特人)的被逐,(義大利的)文明倒退了一千五百年。」當所有的城牆和恢宏建築都變成斷壁殘垣,當大量的人口都死於飢餓、瘟疫和戰爭,當拜佔庭急著重建君士坦丁時,準備充分且兵強馬壯的倫巴第人就變成了義大利再也沒有能力去對抗的存在。

2.來勢洶洶的瘟疫和長時間的徵戰讓拜佔庭帝國的實力大打折扣。

《文明的歷程》中這樣形容查士丁尼所發起了一系列戰爭:「長期的戰爭耗盡了東部的財力,加重了東羅馬居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在戰爭耗去大量財力的情況下,瘟疫的到來更加加重了拜佔庭的負擔,《古戰爭》這樣記載發生瘟疫中的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上和海邊都堆滿了屍體,為了解決瀰漫全城的屍臭,查士丁尼命人在金角灣加拉大挖巨大的深坑埋葬屍體。

據稱,每一個大坑能埋下70000具屍體。」在遭受到經濟和人口的雙重打擊下,拜佔庭沒有多餘的精力,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再去大肆振興同樣被戰爭和瘟疫所屠戮的義大利。

因此,當曾今身為盟友的倫巴第人發出入侵意圖時,拜佔庭不得不採取軟弱的歸化政策,以暫時割讓義大利給倫巴第人為代價,讓倫巴第人為拜佔庭守住其在西北邊防線。

3.義大利和拜佔庭雙雙危機之下趁機而入的倫巴第人。

事實上,早在哥特戰爭時期,倫巴第人就已經參與到義大利的爭奪當中,只不過,當時他的身份是拜佔庭的盟友,主要作用是是幫助拜佔庭大軍攻打東哥特人。

當經過長時間的戰爭終於讓義大利重回拜佔庭的懷抱後,拜佔庭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片荒蕪的義大利,更是受到瘟疫大肆洗劫而經濟倒退人口凋零的其大片國土之地,是周邊想趁著拜佔庭疲軟之際大肆入侵的其他各族。

因此,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在穩住本國國土的同時讓義大利的經濟能夠真正發展起來,採取了一種歸化政策,即讓跟拜佔庭關係不錯的倫巴第人入駐義大利,在拜佔庭無暇西顧時,由倫巴第人負責對抗義大利周邊的各族入侵,對義大利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災後重建。

四:總結

曾經風光無限的拜佔庭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的入侵會不堪一擊,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消耗掉拜佔庭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樣發生在義大利土地之上的哥特戰爭,二是與戰爭同時到來,幾乎奪取拜佔庭半數人口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前者讓義大利的基建盡毀,經濟和文明大幅倒退,人口數量銳減,當倫巴第人入侵之時,無法組織出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對抗。而後者則讓拜佔庭在認清自身不具備充足能力保衛義大利之時,退而求其次的以義大利為代價來換取拜佔庭西北防線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文明的歷程》

2.《中世紀經濟社會史》

3.《古戰爭-拜佔庭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戰記》研究》

相關焦點

  • 羅馬教廷
    在日爾曼人入侵期間,或在羅馬行政機構撤退或失控的地區,羅馬教會作為義大利地區碩果僅存的羅馬帝國的政治機構,當時它代表了羅馬和基督教的古老傳統,它屹立於日爾曼人入侵造成的廢墟上,似乎是蠻族無法摧毀的永恆之城,因而在5-6世紀之交時,羅馬教會將大批羅馬遺民聚集在自己周圍。這大大提高了教會的威信。羅馬教會因而開始成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
  • 今天的義大利與古羅馬帝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繼承關係
    提起古羅馬帝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它奠定了今天西方文明的基礎。後來分裂為東西羅馬後,這個西羅馬帝國很快就滅亡了,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夠像我們東方的王朝一樣,一直延續了長達1000多年之久。後來,歐洲各國都搶著說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比如說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當然這種繼承關係是建立在西歐國家主觀認為西羅馬帝國才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的前提下的;拜佔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爭相做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然這種觀點也是建立在東歐國家主觀認為東羅馬帝國才是羅馬帝國繼承者的前提下的。後世普遍認為它們都稱不上羅馬帝國繼承者,甚至說神羅是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 梵蒂岡為什麼能夠保留在義大利羅馬城內?
    由於當時入侵羅馬的日耳曼民族文化落後,加上羅馬基本只有教會人員讀書識字,因而教會就成了當時羅馬的學術保障,當時的大多數日耳曼族部落也逐漸開始皈依基督教。但教會的勢力不僅沒有因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遭受打擊,反而因此大大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教皇的勢力也開始逐漸壯大。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分裂後的東西羅馬帝國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衝擊、威脅與災難——由公元376年開始的各日耳曼人部族在整個歐洲的超大規模南遷行動,即羅馬人眼裡的「蠻族入侵」,後世史書上記載的「民族大遷徙」。在這場持續幾個世紀的民族大遷徙狂潮衝擊中,西羅馬帝國漸漸不支,並最終轟然倒地。
  • 彪悍的羅馬,對比現在的義大利,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嗎?
    義大利人喜歡自稱自己是羅馬人的後裔,二戰時的墨索裡尼也雄心勃勃的意圖恢復「羅馬的榮光」,可是對比一下兩者之間的戰績,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毫無可比性,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嗎?如果不看義大利那些眾多古羅馬時代遺蹟的話,根本無法聯想到義大利人就是羅馬人的後裔。但是,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可能有的人說:羅馬人不是黑髮黑眼嗎?現在的義大利人都金髮碧眼了,肯定被「換種」了。
  • 你認為,現代希臘人是拜佔庭人的後裔嗎?
    你認為,現代希臘人是拜佔庭人的後裔嗎?拜佔庭,是古希臘在該地區的殖民地,後來拜佔庭帝國是東羅馬帝國的另一個名稱,羅馬帝國滅亡後。第一個是希臘人,第二個是羅馬人,由許多民族組成。其中一個是希臘人。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希臘人不是拜佔庭帝國的後裔,因為拜佔庭帝國是羅馬帝國。希臘人在那個時期,在中世紀沒有「他們生命中的時光」!他們在這個殘酷腐敗的帝國統治下受苦受難!有證據表明,在奧斯曼帝國入侵期間,許多希臘人與奧斯曼人並肩作戰,對抗帝國!希臘語言的使用與今天的英語是一樣的,統一不同的種族並不意味著它就是一個希臘帝國!
  • 早在5世紀時,教皇制的護教者就在引用羅馬的實例
    羅馬主教曾作為元老院和皇帝的合作夥伴的事實也總是有助於這一事件;帝國法庭衰落後只將它們的顯赫留在了城市中,在義大利尤其明顯。對於那些來自東部和希臘的不受歡迎且陌生的公務人員,帝國也開始幫助其注意將教皇制視為一個與生俱來的傳統的制度。
  • 義大利北方,為什麼有獨立傾向?
    義大利共設置20個區,作為一級行政區。根據地理位置,以羅馬為界分為北部和南部。在2017年加泰隆尼亞公投後,義大利北部以威尼斯為中心的威尼託大區和以米蘭為中心的倫巴第大區也蠢蠢欲動。為了擴大稅收穩固軍隊抵禦阿拉伯帝國的入侵,東羅馬帝國掀起了「聖像破壞運動」。內外交困的東羅馬無暇顧及義大利,倫巴第人在751年打敗了東羅馬軍隊,東羅馬僅剩下義大利南部的部分領土,而半島東北部的威尼斯趁東羅馬衰退的時機獨立了出來。
  • 古道上的義大利①︱拉文納:東哥特王國的興衰
    他與拜佔庭帝國的王子們一同接受最好的教育,被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羅馬人。這是一個「羅馬化」的過程。471年,在其父死後,狄奧多裡克得以離開君士坦丁堡,回到自己的部落繼任王位,並且得到拜佔庭方面的高度支持。拜佔庭帝國的支持是他和族人命運改變的關鍵。在他離開君士坦丁堡之後,羅馬世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在古希臘文明之中,希臘人認為宦官死亡之後其屍體會遭到詛咒,變成滿臉銀蛇的美杜莎專門吃人,甚至認為他們的屍體死後會傳播瘟疫;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羅馬人是不願意奴役本族人民的(當然可以奴役外族奴隸),因此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宦官這個群體還是十分稀有的,因為他們主要來源於少數戰俘。但是到了古羅馬帝國時期,宦官就開始逐漸活躍了起來。
  • 戰爭史上,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拜佔庭人是如何反應的?
    然而,隨著帝國瓜分到競爭的個人領地,每個小心翼翼地由一個不同的部落爭奪主導地位:汪達爾人、哥特人、撒克遜人、哥特人、法蘭克人,倫巴第,其中沒有一個擁有羅馬人的工程或組織技能,帝國的複雜系統不可避免的破裂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貿易惡化,稅收蒸發,人口減少,城市人口減少,農田荒蕪,道路雜草叢生,輸水管道停止工作,公共浴室變成空空如也的貝殼,美麗蕩然無存,被擅自佔用。
  •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
    秦漢時期,匈奴多次入侵河套、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對秦漢北部邊疆構成了嚴重威脅。秦始皇曾派大將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萬裡長城,以抵禦匈奴騎兵。西漢初年,匈奴又不斷南下,騷擾漢王朝的北部邊境。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多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的戰爭不斷升級,結果匈奴大敗,勢力漸衰。公元前54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在漢朝軍隊的打擊下瓦解。
  • 在義大利「足尖」上深耕近300年的甘草王國
    阿馬瑞利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倫巴第人(Lombards)入侵義大利時期,屬於北歐民族的倫巴第人建立了倫巴德王國,從568年到774年徵服並統治義大利半島大部分地區。阿馬瑞利位於羅薩諾的工廠義大利史學家保羅(Paul the Deacon,約公元730~800年)在他的《倫巴第史》中指出,倫巴第人是斯堪地那維亞後裔,是一個外出尋找新土地的部落。
  • 千年歷史的羅馬繼承者,君十一的戰死,拜佔庭帝國的覆滅
    拜佔庭鼎盛時期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而中國正處於明代宗朱祁鈺時期,對於我們是一個相對平靜的一年。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554年,擊敗法蘭克王國,拜佔廷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
  • 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義大利古羅馬建築代表作:羅馬鬥獸場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正式滅亡西羅馬帝國,此後日耳曼人的各分支和拜佔庭人相繼入侵亞平寧半島。但或力量薄弱,或文化水平相對低下,他們的治理能力較弱,誰都沒有統一義大利。義大利進入了長達1000多年的四分五裂狀態。雖然西羅馬帝國滅亡了,但羅馬教會的勢力卻進一步加強。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歷史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繫起古羅馬帝國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 「戰鬥機器」阿瓦爾人覆滅,為何同樣「野蠻」的馬扎爾人卻「苟活...
    殘餘的柔然部族只得西遷躲避追殺,致使多年後歐洲大陸迎來了噩夢般的柔然後裔阿瓦爾人。馬扎爾人不過阿瓦爾人生不逢時,面對的帝國都處於強盛時期,最終被武力肅清退出歷史舞臺。在南方,曾經輝煌的拜佔庭帝國早已不複查士丁尼大帝時代的榮光。伊斯坦堡——古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在經歷阿拉伯人的崛起、阿瓦爾人與斯拉夫人的入侵以及倫巴底人的進攻後,這個稱霸於中世紀的帝國已經是疲憊不堪了。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註:曼戈主編:《牛津拜佔庭史》)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書籍在敘述本國歷史時,總是從羅馬建城開始,把凱撒、奧古斯都的事跡都包括進來。但拜佔庭的居民從內心認同這一點嗎?不。真正的羅馬帝國,那是好多年前存在過的國家了,所留下來的只是名義。如果說查士丁尼一世曾把大部分義大利土地重新置於君士坦丁堡統治之下,那麼科穆寧王朝、安基利王朝以後呢?義大利又喪失了,君士坦丁堡同義大利已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