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酵素在我國早已成為熱門話題,酵素養生的觀念也在悄然興起,但還是有許多不甚了解酵素的人,容易把酵素和酵母的概念弄混。
酵素酵母,單看名字確實很接近,也難怪很多產品成分上都打著酵母提取物,而品名卻又叫XX酵素產品。那麼,酵母真的就是酵素嗎?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酵母不是酵素,兩者從本質上就有所不同。下面智食匯蛋白肽酵素就帶大家看一看酵素和酵母到底有何區別。
01
酵母及其作用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也是目前工業應用最為廣泛的微生物之一。通俗點來說,酵母其實就是以真菌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真菌的特性,讓被發酵的物質產生變化或和被發酵的物質結合產生新的物質,其可用於烘焙麵食、酒精釀造、調味、營養保健及動物營養等諸多方面。
發麵疏鬆
有些麵食在蒸煮後會蓬鬆,其實是因為麵團裡加入了酵母,而酵母和澱粉、水會產生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蒸煮過程中,二氧化碳受熱膨脹,從而讓麵食蓬鬆。麵包和饅頭等麵食蒸煮後變得鬆軟好吃,都是加入酵母的緣故。
改善食物風味
麵團在發酵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產生了麵包製品特有的發酵香味。這口味的改變,也是因為酵母和澱粉發酵後產生了其他的物質。另外,各種美酒的出現,也是酵母「巧手使然」,因為它能將糖分變成酒精。
提高食品的營養吸收率
酵母和食品的發酵過程能改變物質的分子結構,在特定的環境裡,通過控制發酵過程能細化分子結構。
比如分解麵粉中的植酸、使鈣、鐵、鋅等礦物質更容易被吸收。此外,酵母本身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能提高營養的吸收及發酵食品的營養價值。
其他作用
除此之外,從酵母中汲取的精華物質——酵母抽提物,蘊含豐富的呈味物質,現在已廣泛應用於食品調味領域,在增強食品鮮味的同時,降低對鹽分的攝入。
酵母還可被加工成「微生物的營養品」,給它們提供豐富的有機氮源和維生素,提高它們的生長效率及發酵效率。
02
酵素及其作用
現在市場流行的食用酵素主要是由各種植物,如水果、蔬菜等以及菌菇、草本藥物、動物機體組織等為原料,經醋酸菌、乳酸桿菌、芽孢桿菌或黴菌、酵母等多種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製品。含有酶這種成分,但是酶不是主要成分。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基本可以看出酵素和酵母的區別。讓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說植物是原材料,那麼酵母(或其他微生物)就是「加工工人」,酵素就是經「加工工人」加工後的產品。
市場上流行的食用酵素中,或含有抗氧化成分,如黃酮類、酚類、胡蘿蔔素、SOD等;或含有抗腫瘤成分,如花青素、阿魏酸、綠原酸等;或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多肽、益生元等等,從而具備不同的保健功效。與果蔬等原材料相比,酵素可以糅合濃縮多種原材料的精華,且變得更容易吸收。
03
酵素的作用
生物學上的酵素是人體中所必須的成分,能活化細胞,分解、排除血液裡面的廢物以及因生活環境的汙染所產生的病毒,促進新陳代謝,控制自由基,對抗氧化,改善色斑、膚色晦暗無光澤、去除角質堆積、減慢肌膚的衰老速度,增強人體免疫力等。
而作為健康食品的酵素產品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以及一些重要的酶類等生物活性物質。酵素產品還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若堅持服用酵素產品,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效率會大大提升,能夠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保持身體年輕態,促進機體健康,且日常生活工作中也能精力旺盛,使身體由內而外煥發光彩。
04
從微生物到酵素
那麼在「加工」(發酵)過程中,那些看不見的「加工工人」(微生物)是如何施展手藝,使得原材料升級成為神奇的酵素的呢?
首先來解釋下發酵的概念,在工業上,發酵泛指利用微生物生產各種產物的過程,即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微生物通過本身新陳代謝活動,將不同的物質進行分解、轉化或合成,生成人們所需要的酶、菌體或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現代發酵工業涉及了廣泛的產業領域,按微生物發酵產品的性質可分為微生物菌體發酵、微生物酶發酵、微生物代謝產物發酵及微生物的生物轉化發酵。與酵素有關的主要是後兩者。
在微生物代謝產物發酵過程中,「加工工人」利用周圍養分,將其變成維持自身生長繁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胺基酸、核苷酸、蛋白質、脂類及碳水化合物等。此外,在不同調控條件下,還可產生諸多有機酸等對人體有益的中間產物,以及一些非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產物,例如抗生素。
在微生物的生物轉化發酵過程中,「加工工人」利用胞內的十八般武器——各種酶和輔酶,作用於一些化合物的特定部位,可使其轉變成結構類似但具有更大經濟價值的化合物。
我國應用歷史悠久的藥曲正是利用了此點。以半夏曲為例來說明,半夏曲是生半夏浸泡曬乾研粉,加薑汁麵粉調勻後發酵製成。與原材料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相比,「半夏酵素」——半夏曲除了可以化痰止咳,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總而言之,酵母是眾多微生物的一種,可以在不同領域發揮多種作用;酵素的產生需要特定原料及特定微生物的參與,本質是一種發酵產品。因而,兩者完全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