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記憶,43年前,一位老人拍板決定的歷史性細節不能忘記

2020-09-03 舍知堂

隨著2020年7月9日的高考結束,一年一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廝殺聲也將漸行漸遠。但可以預估的是,若干年後,今年推遲一個月又逢多地暴雨洪災的高考,將會和43年前那場高考一樣,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今年的高考,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了一個月,但最終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高考,雖然也有考生因天災人禍出現了意外,但必將有更多的學子,就此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折,成為將來有所建樹之後的談資——當年我參加高考時如何如何……

43年前的1977年9月,一位老人問起時任教育部長的劉西堯: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

劉西堯說,推遲招生,還來得及,再多晚一點。

老人聽了,當場拍板:「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

說到這裡,你大概已經明白了,這位老人不是普通的老人,他就是在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一次次果決按下快進鍵,被稱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

引用新華社記者的一句話:如果把改革開放比作一部氣勢宏大的交響曲,那麼「恢復高考」可以算作前奏之一。

恢復高考,十六字方針中被刪除的四個字,是不是「領導批准」

「恢復高考」的決定是從一場「科技教育座談會」開始的,座談會於1977年8 月 4 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由剛剛「復出」的鄧小平主持。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童第周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周光召教授、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教授、清華大學何東昌教授、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教授、復旦大學蘇步青教授、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教授等大咖一起參會。

座談會主張讓大暢所欲言,但這些剛經歷過文革的知識分子,還如驚弓之鳥,哪敢輕易發言。會議出現了冷場,為打破尷尬,不得不採取「點名」發言的方式。

座談會開到第三天,大家心情放鬆了許多,到了清華大學副校長何東昌發言時,他便直指「大學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有小學水平,」沒有文化知識,科技教育又從何談起等。

何校長的痛心疾首,引發了在座的同感,點燃了大家的情緒。

緊接著就是武漢大學副教授査全性的大膽開炮。他言辭激烈,劍指當時的高校招生十六字方針——「自願報名,基層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覆審」。

這個時候,於恢復高考來說的一個重要人物出場了。他就是時年31 歲的中國科技大學助教溫元凱。

正在上海家中休暑假的溫元凱是應邀參加這次會議的,而且是參會人員中唯一的 40 歲以下代表。

聽了武漢大學副教授査全性的發言,年輕氣盛的溫元凱忍不住舉手發言。他說,當前教育界最重要的問題是恢復高考。並提出了恢復高考的十六字方針——「『自願報考,領導批准,嚴格考試,擇優錄取』」。

溫元凱說完,心懷忐忑地看著鄧小平。

沒想到鄧小平聽完發言,就對溫元凱說,「溫元凱,至少採納你四分之三」。

這個「四分之三」,讓大家一時愣住,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在緊張的空氣中,鄧小平接下來的一句話,讓大家不由自主地鼓掌,甚至連現場負責端茶倒水的服務員,也停下手中的活,歡快地跟著鼓掌。

其實,所謂的「四分之三」,就是鄧小平把溫元凱十六字方針改成了十二字。把他的「領導批准」給拿掉,直接改成了「自願報考,嚴格考試,擇優錄取」。

可是,開心的鼓掌歡呼過後,又一個很現實的障礙擋在了大家面前——在座談會召開之前,延續此前政策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經下發至全國。

通知發下去了,就等於是政策下來了,甚至是「聖旨」下來了,還能收回成命嗎?

沒想到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鄧小平直接問道:能不能收回,我們推遲幾個月,今年恢復高考,否則我們又耽誤一代人。

正是復出後的鄧小平這一英明決定,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甚至有相關評論說「關於高考,鄧小平大筆一揮,刪掉的這四個字價值萬萬億」

但是,關於刪掉的是哪「四個字」,目前尚有爭議。

以上關於「溫元凱」這個,是一種說法。

恢復高考,十六字方針中被刪除的四個字,是不是「單位同意」

回頭本文開頭,還有另一個版本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和「劉西堯」有關的說法。

此說是根據國家博物館裡的資料——1977年時任教育部長的劉西堯給鄧小平的來信,以及鄧的回覆。

鄧小平在批示中寫到:「北京最好中學的高中畢業生只有初中一年級水平(特別是數學),所以至少要80%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招聘,才能保證質量。」

據相關人士的回憶,1977年9月,鄧小平問劉西堯: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

劉西堯說:推遲招生,還來得及,最多晚一點。

鄧小平聽了,當場拍板:「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

此前擬定的招生辦法為:「自願報考,單位同意,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小平同志大筆一揮,把「單位同意」這條劃掉。

如果按這個說法,全國高校的招生辦法就變成了:「自願報考,統一考試,擇優錄取。」

至於到底是刪掉了「溫元凱」的「領導批准」,還是刪掉了「劉西堯」的「單位同意」,都已經不重要了。本來,這八個字都應該刪掉。

值得欣慰的是,無論哪種說法,「自願」和「統一」都被保留了下來。

而那場被恢復的高考,真的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甚至是國家民族的命運。1977年前後參加高考的那批人,目前有的已走上了中央、省市領導崗位,有的在科學、教育及其他重要領域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當下的高考,方針到底是幾個字

隨著中國教育體系持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隨著崛起的中國文化自信,當下的招生辦法也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下面就分別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三個高校的招生簡章為例,摘取相關制度,便於理解目前各大高校「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省)招辦監督」的招生錄取管理體制。」


北京大學2020年高考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三條 北京大學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清華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則 清華大學招生工作堅持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吉林大學本科招生章程(2020年)

第一章 總則 第五條 學校招生工作全面貫徹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遵循「公平競爭、權利平等,公正選拔、擇優錄取,公開程序、規範操作」的原則,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省)招辦監督」的招生錄取管理體制。

從這三所高校的招生簡章裡,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各不相同,但都主張「公平、公開、公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教育體系,法律體系,以及民法典和相關制度的日益完善,之前那種「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荒唐事情,或許再也不會發生。

往事值得回首,未來更加可期。

當時光的車輪轟轟烈烈開到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時,推遲了一個月的高考更是讓萬人矚目,千萬個家庭揪心。據教育部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高考全國報名人數為1071萬人。

這一千多萬數量龐大的高考大軍, 能順利完成考試,從各個方面體現了大國的優越性。

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考生在參加首場考試時,須攜帶《考生考試安全承諾書》進入考點,並在進入考場時主動交予監考老師。考前14天內有境外或非低風險地區活動軌跡的考生須攜帶核酸、抗體雙檢測合格報告,方可進入考點參加考試。

可見較之往年高考,今年更增添了許多繁瑣的環節,更何況南方多地還是在暴雨和洪水中冒雨涉水參加高考,為了考生能夠順利高考,我們看到了警察、老師、家長以及各相關人士不顧風雨送考的感人場景。

這些場景,這些畫面。若干年後,或許這一批參加高考的人,也會像1977年那批人一樣,有著飽滿而深刻的記憶,並在自己人生履歷中刻下非常重要的一筆。


參考文獻:

《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講話談話批示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中央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7323573, 2007-08-01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1982-1984)[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59.

相關焦點

  •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也許,他們的故事會給你答案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 失散紅軍,不能忘記的迭部記憶
    他告訴我們,雖然這樣的錢幣早就不能使用了,但是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達吉草說。對於很多紅軍戰士來說,留在迭部,失去了與部隊的聯繫,也失去了親人的消息。「我們曾訪問過一位名叫阿它的老人,他跟著父親一起參加紅軍時,只有8歲。由於年幼,實在無法跟上部隊行軍,父親只好把阿它託付給當地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婦。這一別,父親再也沒有回來。」達拉鄉副鄉長劉學海說。
  • 關於高考,他大筆一揮,刪掉了這4個字
    1977年9月,他問劉西堯: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劉西堯說,推遲招生,還來得及,最多晚一點。鄧小平聽了,當場拍板:「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此前擬定的招生辦法為:「自願報考,單位同意,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小平同志大筆一揮,把「單位同意」這條劃掉。
  • 大連迷路老人身揣40年前寫給愛人的一封信,看哭無數網友
    9月3日,一位走失的大連老人和他隨身攜帶的物件,通過微博被發布出來後,成為網絡熱點,尤其是老人寫於40年前的一封信,帶給了網友們深深的感動。自2016年開始,文化類欄目《見字如面》就以讀信的形式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封信,不用大明星來聲情並茂地朗讀,單單是兩頁紙的文字,就有足以擊潰你心理防線的力量,難怪網友紛紛說:「給我看哭了!」
  • 迷路老人身揣40年前寫給愛人的一封信 看哭無數網友
    9月3日,一位走失的大連老人和他隨身攜帶的物件,通過微博被發布出來後,成為網絡熱點,尤其是老人寫於40年前的一封信,帶給了網友們深深的感動。自2016年開始,文化類欄目《見字如面》就以讀信的形式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封信,不用大明星來聲情並茂地朗讀,單單是兩頁紙的文字,就有足以擊潰你心理防線的力量,難怪網友紛紛說:「給我看哭了!」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83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這本荒謬的書竟被再版5次並翻譯為多種文字夏淑琴老人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為什麼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
  • 【今日頭條】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日頭條】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 ...攜帶一封40年前寫給愛人的信就算忘了全世界,也不會忘記最愛的人!
    超過141萬人正在關注9月4日 哈爾濱雷陣雨 18℃~25℃西南風4-5級編者按:9月3日,一位走失的大連老人和他隨身攜帶的物件,通過微博被發布出來後,成為網絡熱點,尤其是老人寫於40年前的一封信,帶給了網友們深深的感動。
  • 如果讓你重回43年前,你高考能得多少分?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911期】 43年前的今天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布新聞 《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 中斷11年的高考恢復了
  • 泰康之家記憶照護區,讓忘了全世界的他們,不被世界忘記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類專業養老機構達4萬多家,但像泰康之家能夠為失智老人提供中長期專業醫療護理的養老機構還不到5%。和李奶奶一家類似,6年前,居住在北京的李燕,發現父親出現了幾次記不清楚家的方向而被同事親自送回家的狀況,便帶父親去了醫院,經過檢查和一系列的測試,李燕父親最終也被確診患了阿爾茲海默症。之後,老李的健忘越來越嚴重,經常呆坐在家裡的客廳中,一坐就是幾小時,因此提前退休在家。
  • 【銘記歷史】今天,作為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忘記?
    【銘記歷史】今天,作為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忘記?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 12月13日,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12月13日,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 ...高考43年,43張照片記錄家國面貌、時代變遷,它是我們最珍貴的記憶
    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恢復中斷10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則《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的消息,宣布恢復高考!1977年冬天,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這年的高考,積聚了太多的期望,這是一個民族對知識的渴求,是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 43年前高考奇觀:父子攜手入考場,570萬學子報名,只27萬人錄取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往年這個時候,學子們已經可以享受放鬆的假期生活了,但今年特殊原因,大家都推遲了一個月,這在我國高考歷史上是值得被記住的。不過,若要與43年前那場高考相比,這一切仿佛又不算什麼了。43年前正是1977年,是我國
  • 查全性回憶:小平同志如何拍板恢復高考
    1977春夏之交,在小平同志復出後親自組織並全程參加的科教工作座談會上,查全性第一個大膽諫言恢復高考,不僅為當時絕大多數贊成恢復高考並為中國高等教育甚為擔憂的學術界人士的積極諫言拋磚引玉,而且促成了小平同志最後的拍板,這也為近三十幾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勝利果實撒下了最初的種子。
  • 12年前,那個高考忘記塗答題卡,跪著懇求老師的女生,如今咋樣了
    0112年前,那個高考忘記塗答題卡,跪著懇求老師的女生還記得在12年前,有個女生在高考的時候,剛考完語文科目,老師也將答題卡收走時,這位女生突然之間才發現,原來自己居然只顧著答題,卻忘記填塗答題卡。要知道這答題卡佔的分數比例也不小,如果不能補塗,那這次的高考就算是白考了。不想自己苦讀十年的功夫被白費的女生,當場下跪向監考老師求情,希望老師網開一面,讓自己把未填塗完成的答題卡給補上。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新聞中心-北方網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
  • 走失老人隨身攜帶40年前寫給愛人的信, 看...
    9月3日,一位走失的大連老人和他隨身攜帶的物件,通過微博被發布出來後,成為網絡熱點,尤其是老人寫於40年前的一封信,帶給了網友們深深的感動。老人走失隨身攜帶40年前寫給愛人的信和愛人離世的火化證明9月3日上午11點左右,新浪微博網友@大連成 發布了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微博寫道:一位老人找不到家了,只知道自己是大連理工大學的,連自己叫什麼也不記得了。民警在他身上找到兩樣東西,一封40年前他寫給愛人的信和一張17年前愛人離世的火化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