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2020-12-14 騰訊網

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83年前的那段歷史?

也許,他們的故事

會給你答案

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

1937年12月13日

這個日子

夏淑琴記了一輩子

那年她8歲

家裡有外祖父母、父母

16歲的大姐、14歲的二姐

還有一個4歲的妹妹

前一年,家裡又新添了一個小女嬰

一家九口租住在南京新路口5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原

1937年12月13日上午

一隊30多人的日本兵敲門

剛剛打開門的房主就遭到槍殺

淑琴的父親跪在日本兵面前

懇求他們不要殺害其他人

也被槍打死

1歲的小妹妹被摔死

母親被輪姦後刺死

之後,日本兵又殺死了

拼命保護四姐妹的外祖父母

大姐和二姐遭輪姦後被殺害

淑琴被刺了三刀,昏死過去

後來,淑琴在4歲妹妹的哭聲中醒來

兩個孩子在滿是親人屍體的屋子裡

躲了14天,直到被鄰居發現才得救

淑琴一家遇難後的場景

被一臺16毫米攝影機記錄了下來

拍攝者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

他為夏淑琴家人遇害的影片

寫下整整一頁紙的說明

在他留下的所有影片說明中

這是最長的一段

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影像

這件事也被另一個人記錄在了日記裡

他叫拉貝,德國人

這是他所記錄的

500多個慘案中的一個

這個8歲的小女孩

和這兩個1937年都決定

留在南京的外國人

成為了歷史重要的證人

拉貝冒著巨大的風險

組建了南京安全區

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

他每天整理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彙編

交給日方和各國使館以示抗議

他還在家裡收留了

600多位中國百姓

直到迫於壓力離開南京時

他還冒險帶走了中國飛行員王光漢

約翰·馬吉用這臺攝像機

秘密拍下了105分鐘畫面

1938年2月

有人將一部分膠片縫在大衣裡

秘密帶出南京

為這場浩劫保留下唯一的動態影像

1946年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

約翰·馬吉出庭作證

他的影片成為了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

他們,是歷史的追尋者

58年後

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

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

再次講起了新路口5號的慘劇

姑娘叫張純如,美籍華人作家

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後

她決定將記錄南京大屠殺

作為自己的責任

1995年,夏淑琴(左2)與張純如(右2)在一起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世紀90年代

日本右翼公開宣揚

南京大屠殺是謊言

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

拉貝日記已無蹤跡

馬吉影片下落不明

被污衊為並不存在的「鬼片」

1995年,張純如飛赴南京

採訪了夏淑琴等數十位倖存者

之後她在耶魯大學圖書館

找到了有關拉貝的記錄

開始尋找拉貝日記

在尋找拉貝的過程中

張純如遇到了邵子平

他1936年出生於南京

後隨家人遷居臺灣

他成立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

一直在尋找南京大屠殺的證據

找了50多個拉貝

他們才終於在德國

找到了拉貝的外孫女

並一再說服她公開日記

1996年12月12日

2000多頁記錄日軍暴行的拉貝日記

向全世界公開

先後在中國、德國、日本等地出版

拉貝日記影印版

經過在美國多方尋找

邵子平終於找到了馬吉的兒子

他們一起在堆滿雜物的地下室查找

終於在四個銅盒裡

發現了13個小方盒

每個小方盒裡盛放著一小卷膠片

37分05秒的馬吉影片重見天日

2019年,約翰·馬吉先生的兩位兒子和「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37分鐘」版馬吉影像資料

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年後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出版

這是第一部全面記錄

日軍對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

連續5個月被列為《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

一個20多歲的姑娘

一個60多歲的老人

為了一個真相不懈尋找

他們本可以過平和簡單的生活

但他們卻選擇了為那些

已經不能發聲的同胞吶喊

他們,是歷史的捍衛者

當時,夏淑琴也遭到了

「大屠殺否定派」的瘋狂攻擊

1998年,東中野修道出版

《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

聲稱夏淑琴是「假證人」

這本荒謬的書竟被再版5次

並翻譯為多種文字

夏淑琴老人決定通過法律途徑

維護歷史的真相

2000年10月起

談臻、吳明秀等律師

代理了夏淑琴老人

訴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

開在我國境內起訴日本右翼分子之先河

在國內勝訴後

東中野修道在日本

起訴了夏淑琴老人

談臻和南京律師團赴日本反訴

對日本右翼分子展開法庭上的鬥爭

這場舉國乃至舉世聞名的案件

前後持續了9年之久

在此期間

以談臻為代表的中國律師

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心血

夏淑琴回憶說

開庭前,談律師鼓勵她

要勇敢點

至少做好15分鐘的庭上質證

「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

但是看到這麼多大律師為了我的名譽

為了大屠殺倖存者集體受到的傷害

這樣無私地奔走

我就整晚反覆地練習

最後,在法庭上

我和律師完整清楚地對話了整整30分鐘」

2007年11月2日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作出判決

夏淑琴勝訴

責令被告向原告賠償450萬日元

在勝訴後的新聞發布會上

夏淑琴大聲宣布

「我不是假證人

我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南京大屠殺歷史不可否定!」

當年那個8歲的小女孩

年逾古稀時再次為歷史作證

中國律師與她並肩戰鬥近十年

只為捍衛一個真相

南京大屠殺

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歷史事件

而是貫穿和改變了他們整個人生

這是他們後來的故事

夏淑琴老人

如今已是四世同堂

2011年,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

夏淑琴看到後捐了款

她還在堅持鍛鍊身體

她說,她要活著

為歷史作證

2020年疫情期間

得知拉貝後人正在尋求幫助

南京立刻向德國捐贈抗疫物資

受贈方一欄填寫著「託馬斯 拉貝」

這是一聲跨越80多年的謝謝

南京大屠殺80年後

約翰·馬吉的孫子來到南京

重新拍攝祖父曾拍過的

每個地點

克裡斯·馬吉與夏淑琴老人合影 潘琳娜 攝

《南京大屠殺》寫作過程中

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做噩夢

後來她患上了抑鬱症

同時,她和家人還在不斷遭受

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2004年,她開槍自殺

時年36歲

2018年12月

南京市為80多歲的邵子平

特批了南京戶籍

地址就在他兒時居住的鼓樓區馬家街

邵子平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在談臻律師推動下

2017年12月23日

「維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律師大聯盟」成立

致力於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權益保護

2020年6月12日

談臻離世

為什麼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

因為在這場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中

有30萬同胞失去了生命

因為倖存者們帶著屈辱和傷痛

勇敢而堅強地生活著

因為有人冒著生命危險

記錄下歷史的真相

因為有人為了追尋歷史的真相

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時間可以帶走證人

但時間本身就是永恆的證人

83年的時光裡

這曾經的劫難

已經化為了恆久的堅持

巨大的勇氣

和沉甸甸的責任

只有銘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才能珍視和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只有捍衛歷史的真相

才能守護和平與正義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本可以過平和簡單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為那些已經不能發聲的同胞吶喊為什麼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
  • 【今日頭條】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日頭條】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
    那個血色瀰漫的冬天已不堪回首,我們卻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帶血的記憶,這是因為——我們不能忘記悲痛!在這個面積約6600平方公裡的華東古城,短短六周內30多萬軍民被侵華日軍屠殺。1937年12月,日軍分六路圍攻南京。
  • 【方志四川·特稿】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方志四川·特稿】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公祭日的由來,不能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國行公祭,祀我殤胞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 12月13日,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12月13日,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 不能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黨員幹部、專家學者訪談
    原標題:不能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習近平 不能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黨員幹部、專家學者訪談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新聞中心-北方網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一個60多歲的老人為了一個真相不懈尋找他們本可以過平和簡單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為那些已經不能發聲的同胞吶喊
  • 為什麼我們會忘記做過的夢?
    為什麼我們醒後常常忘記做過的夢?德國心理學家斯頓貝爾(L Strümpell)在1877年的著作《夢的本質與起源》中論述了夢被遺忘的三個原因。一些瑣碎的事物能夠提供的感知過於微弱,常常被人忘記。夢境也是如此,微弱的場景被忘記,強有力的、逼真的畫面則被記住。但是斯頓貝爾和他的同行卡爾金斯(Calkins)都承認,由於夢境中的意象消失速度過快,即使再逼真的記憶也可能隨時間流逝而變得模糊。
  • 【銘記歷史】今天,作為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忘記?
    【銘記歷史】今天,作為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忘記?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
  • 《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那個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人
    是啊,為什麼本來深愛的兩個人沒有能在一起,為什麼我們會成為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許這首歌給了我們答案,是因為我們當初愛的太深太徹底,是因為我們當初都沒有都沒有克制住自己那個激動的靈魂。還是因為我們真的太熟悉,熟悉到只能作為對方心裡那個永遠的陌生人。
  • 「為什麼我們不能是朋友/戀人……」
    為什麼我們不能是朋友為什麼我們不能是戀人我想可能是三觀不同吧!在這冰冷的世界,永遠不要忘記還有朋友的溫暖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閒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
  • 紀伯倫: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黎巴嫩詩人:紀伯倫0101雖然總體而言,付出總會有回報,忙碌總比清閒好,但是,大多數時候忙完一圈之後,我們除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外,其他方面是否比以前更加好了呢?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慢下來,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嗎?
  •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時間:2017-06-09 13:41   來源:33IQ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事嗎?你的最初記憶可以回溯到多小的時候?小學?幼兒園?
  •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 2020-12-09 15: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應該忘記什麼,又銘記什麼?
    一路的風景變幻萬千,我們看見了,記住了;記住了,忘掉了。就這樣隨看隨記,隨記隨忘,忘記再看,看了又忘。到頭來發現,人生竟是如此短暫,許多事情看了也白看!那些快樂的人們,總能記住美好的風景,激動的瞬間,同學的宿舍,少女的裙邊。
  • 月亮忘記了 | 但願我們永遠記得......
    有時,是一個繪本故事,有時,是一本散文集,有時,是名人傳記.為什麼要這樣做?它給孩子們的閱讀和認知帶來什麼?讓我們跟隨丹玲老師關於繪本《月亮忘記了》的課堂筆記去看一看。文/丹玲(李躍兒芭學園小學語文老師)幾米的繪本《月亮忘記了》,是四年級上學期的閱讀書目之一,設置在課本的「月亮」這個單元中。
  • 為什麼每年高考都會有考生忘記帶準考證?
    每年高考,大家都能在各大新聞媒體中看到某某考生忘記帶準考證,交警全力護送考生取準考證等類似報導。我每次再想,高考這麼重要的考試,為什麼還有考生還能忘記這重要的準考證呢?能不能說這些考生根本不重視高考呢?我想信每次高考前,老師都會提醒自己學生保持好心態,準備好考試用品、準考證等必備用品,家長們也會叮囑自己孩子各類注意事項。
  •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多年後,當我們發現這些童年的老古董並且再次坐上去時,我們依然可以騎得兩耳生風,就好像從來沒有停止過騎自行車一樣。這有點令人驚訝,因為我們的記憶在很多其他情況下讓我們失望太多次了,比如記住一個我們曾經認識的地方或人的名字,或者我們把鑰匙放在了哪裡。那麼,我們都這麼多年沒騎自行車了,我們怎麼還記得怎麼騎自行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