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2020-12-19 川北在線網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時間:2017-06-09 13:41   來源:33IQ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事嗎?你的最初記憶可以回溯到多小的時候?小學?幼兒園?或者再往前? 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些我們小時候的記憶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明明也是昨天今天過下來的經歷,卻仿佛霧裡看花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會忘記童年? 「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事嗎?你的「最初記憶」可以回溯到多小的時候?小學?幼兒園?或者再往前?

 

  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些我們小時候的記憶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明明也是「昨天」「今天」過下來的經歷,卻仿佛霧裡看花終不見全貌、甚至連真實性也要打個問號?為什麼我們會越長大越遺忘?
 

  首先,你知道「記憶」這件小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嗎?

 

  人類個體的記憶發生在什麼時候呢?不是幼兒、嬰兒時期,也不是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時期,而是在妊娠末期就開始了,人類個體在胎兒末期(妊娠8個月左右)就有了聽覺記憶,並且出生後有再認表現。

 

  普遍的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末期已具備特定的長時記憶能力;3個月嬰兒對操作條件反射的記憶能保持達4周之久。12個月之後,嬰兒語言的產生也讓嬰兒語詞邏輯記憶能力、表象記憶及再現能力有了發展的可能。
 

  其次,我們小時候都是怎麼「記憶」的,又能記多少?

 

  我們通常說的幼兒期指的是兒童從3歲到6、7歲這一階段。

 

  幼兒初期兒童的記憶以無意識記佔優勢,凡是他們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強烈的事物就容易記住,相反,讓他們有目的地去記憶卻不一定能奏效;隨著年齡增長也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晚期的兒童有意識記和追憶的能力才逐步發展起來,有意識記最初通常都是被動的,要大人們先給出目標後兒童才能主動確認並進行記憶。

 

  另外一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幼兒中期和晚期的記憶效果都是無意識記優於有意識記,3歲幼兒並未真正接受識記任務,基本只有無意識記;到了小學階段,有意識記才趕上無意識記,甚至逐漸超過無意識記。

 

  我們一般認為,兒童的記憶容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與嬰兒時期相比,幼兒的信息儲存容量相應增大,對信息的接收和編碼方式也在不斷改進,記憶的策略和元記憶初步形成。

 

  以短時記憶為例,成人的的容量為7±2個組塊,而7歲前的兒童明顯還未達到這一標準,幼兒從3——7歲時短時記憶廣度均數分別為3.91、5.14、5.69、6.10、6.09個組塊(洪德厚,1984)。
 

  然後,層層排除下來,我們小時候到底記了些什麼呢?

 

  除了一些從小用到大已然熟練成自然的技能外,就剩下些對自己來說特別重要的經歷的回憶了吧?#自傳式記憶

 

  兒童對新奇事件的自傳式記憶常常是相當好的,比如3、4歲時參觀了迪斯尼的兒童在18個月後就還能記得許多當時旅程中發生的事。

 

  但同時,嬰幼兒對事件的記憶也非常容易被誤導,他們會以為一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和原先虛構的事件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了,且在被誤導之後即使有人重新告訴他們這些事件是假的、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過,許多兒童仍然相信之前被誤導的「真相」。
 

  最後,我們為什麼會忘記?

 

  在不玩重生穿越梗也剁掉金手指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想要把小時候的記憶帶到成年,那至少得滿足幾點:

 

  記憶順利存進大腦;

 

  記憶在大腦中呆著的這十幾年裡不被模糊、替換甚至是遺忘掉;

 

  記憶在需要的時候能被成功提取。

 

  對我們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想要完成某些記憶任務都會採用某些手段、方法來幫助記憶,這個也叫做「記憶策略」。而一般來說,兒童5歲以前的記憶是沒有策略的,5——7歲處於過渡期,10歲以後記憶策略才會逐步穩定發展起來。#可以說不管你現在的記憶力多麼驚人,往前推,都是從該記的不記、記了也記不多一點點發展起來的,我們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第一點就開始出了問題。

 

  我們想要對記憶進行「加固」經常會用到「複述」,然而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說,有效複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種說法是認為他們在執行更複雜的聚類複述策略時佔用了工作記憶容量中的大部分資源,以至於不能提取足夠的信息形成有效的「詞語組」。

 

  至於提取就更有難度了,你想成功提取某項記憶通常都會需要一把「鑰匙」,比如想到迪斯尼會接著想到自己的旅行經歷,比如提到幼兒園可能會想到自己的學業生涯,但是再往細了說呢?#比如你旅行當天第幾、玩了哪個項目?比如幼兒園時每周的課程有幾節?你還記得嗎?沒有對應的「鑰匙」作提醒,即使你記憶深處沒忘掉也不見得就能成功說出當時的場景。
 

  所以說你知道人為什麼會丟失童年的記憶吧?大概用「丟」這個字都不合適,可能是你壓根沒在記、可能是你記了也記不全、可能是你記到了又忘掉了,還可能從始至終你記得的都是假的……而我們從小到大丟掉的記憶又何止是童年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我們大多數人是在童年的時候學會騎自行車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中的許多人不再騎自行車了,我們把那些曾經鍾愛的自行車塵封在倉庫裡。
  • 嬰兒在三歲這年,會經歷「記憶大掃除」,寶寶們到底忘記了什麼?
    但是家長們知道在三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會對於記憶進行大掃除,這個階段可能會讓孩子忘記三歲前的一切事物。 1、滿三歲以後寶寶會出現集體失憶,媽媽們很好奇寶寶到底忘記了哪些事呢? 不少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滿3歲以後會忘記很多的事情,甚至感覺寶寶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樣,簡直就像是失憶了,之前的事情感覺寶寶都不記得了。
  • 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
    導讀: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嬰兒3歲後,以前的記憶都沒了?心理學:是「童年失憶症」
    ,直到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擁有記憶。用心理學術語來說,這種現象叫做「童年失憶症」。為什麼會失去記憶呢?並不是說嬰幼兒時期沒有記憶功能,實際上,大部分人從1歲起就能記得很多事情了。,就要從「記憶是怎麼產生的「開始講起。
  • 為什麼嬰兒3歲後,以前的記憶都沒了?心理學:是「童年失憶症」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記不清嬰兒期發生的任何事情,直到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擁有記憶。很多寶媽也非常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寶寶三歲之後仿佛突然失憶了一樣,明明2歲的時候問起來,還能記得頭一年的事,再過一年竟然完全不記得了。
  • 心理學:我們為什麼會產生虛假記憶?
    一種產生虛假記憶的有趣方式是,如果你僅僅假想自己做了某一件,到後來你可能真的以為自己已經做過這件事了。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嗎?但這樣的事情總是在發生:你記憶中自己邀請過某個朋友參加活動,但實際上你只是設想過這件事而已。
  • 袁老師承認掌摑繆可馨,那件青春記憶裡的殘酷小事
    她氣極了,好像從沒做作業這件事情中就能輕易推導出大家不尊重她、她自己很差勁、她沒有任何老師威嚴等一系列結論。於是,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就這麼發生了。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都記得那個沉悶到快到爆炸的下午。
  • 為什麼人會忘記?
    會解夢嗎?學過心理學,是不是就能做心理諮詢了? 《三分鐘心理學》,從今天開始,會用更輕鬆的方式,在三分鐘內,說道說道心理學的那些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記憶力。 你的記憶靠得住嗎?先別急著回答,試試回想,上周五的午餐,你吃了多少青菜呢? 忘記了也不要緊。
  • 為什麼我們會忘記做過的夢?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一覺醒來,記得自己做了夢,卻只能想起一些模糊片段;或是某個瞬間突然觸發了夢的記憶,卻又想不起具體場景。為什麼我們醒後常常忘記做過的夢?一些瑣碎的事物能夠提供的感知過於微弱,常常被人忘記。夢境也是如此,微弱的場景被忘記,強有力的、逼真的畫面則被記住。但是斯頓貝爾和他的同行卡爾金斯(Calkins)都承認,由於夢境中的意象消失速度過快,即使再逼真的記憶也可能隨時間流逝而變得模糊。
  • 為什麼孩子三歲前會「記憶清零」?別急,孩子不記住2件事是好事
    對於已經當上爸媽的成年人,再讓他們回想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會說: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能記得就是個「神人」。但為什麼對於剛3到4歲的孩子,也會忘記3歲前的記憶呢?「我家娃已經4歲了卻不記得3歲前的事,更詫異的是2歲時會背的三字經和古詩都給忘了!」「在我的印象中,孩子1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哇哇大哭,2歲時問他還記得,為什麼到3歲時記憶好像清零一樣,已經不記得之前摔跤的事情。」寶寶3歲前的記憶真的會自動消失嗎?
  • 為什麼孩子三歲前會「記憶清零」?別急,孩子不記住2件事是好事
    對於已經當上爸媽的成年人,再讓他們回想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會說: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能記得就是個「神人」。但為什麼對於剛3到4歲的孩子,也會忘記3歲前的記憶呢?寶寶未滿3歲前會經歷無數個生長關鍵期,如語言關鍵期、智力關鍵期、身體關鍵期、生理關鍵期等等。對待這樣的萌娃,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們也是疼愛有加,到娃3歲後記憶出現空白,很多老人都會抱怨「這大孫子大孫女都白疼了,忘記對他們的好了!」
  • 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從不在這3件小事上計較!
    愛情其實不全是美滿和幸福的,有時候除了甜蜜恩愛,也會有生活上的小摩擦。沒有兩個人的相處會不發生摩擦,就算是最親密的愛人,在相處中也會有發生口角的時候。但其實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在爭吵之後能夠很快的解決矛盾,為不會任由矛盾發展下去。
  • 為何我們無法記住童年美好的回憶?
    當然幼年時期的記憶力並不像成年期的記憶力,直到青春期時個體的記憶力才能夠成熟,實際上,個體機體基本記憶過程的發育改變或許可以給予童年失憶症一種解釋,同時這也是科學家們迄今為止得到的最佳理論了,這些基本記憶過程涉及了多種大腦區域及記憶的形成、維持以及後期的提取檢索,比如海馬體,其被認為可以形成記憶、並且至少到7歲的時候它都會一直發育,我們知道,童年失憶症隨著年齡增長會發生偏移,相比成年人而言
  •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從未忘記,發生在童年的創傷,只有這樣才能和解
    導讀: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從未忘記,發生在童年的創傷,只有這樣才能和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從未忘記,發生在童年的創傷,只有這樣才能和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成功這件小事》普通人逆襲最佳捷徑,做好這9件小事
    我們今天推薦的《成功這件小事》這本書,它就簡單粗暴的告訴你29個成功的方法,作者本人就是用29天,把每個方法都做了一次後,發現命運竟然真的發生了改變,無論是機會還是能力,都不同程度有了新的突破。《成功這件小事》的作者水野敬也是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因作者身邊有很多朋友跟他抱怨:想要成功,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 AI時代,我們依然應該重視「記憶」這件事
    我們都特別討厭一件事:死記硬背。然而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卻又不得不逼著孩子「死記硬背」,基本上都是被孩子的學業壓力和升學考試逼的,所以基本上對培養孩子記憶力這件事都是「不得不做」。這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我們對「遺忘」的恐懼和焦慮,但是現在的研究卻表明,適當的「忘記」反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記憶。
  • 陳情令思追是什麼時候恢復記憶的 藍思追和阿苑是什麼關係
    陳情令也算是一部基情滿滿的劇了,裡面雖然都是新人,演技還不成熟,但並不是尬演,劇組也比較用心,服化道都還挺精緻的,雖然有點賣腐,但有點暗戳戳的感覺,跟去年的鎮魂有點像,賣腐的並不low,而很多人想知道思追是什麼時候恢復記憶的呢?讓鹹魚八卦來告訴你們吧。
  •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家裡這件小事開始。
    而社會新聞經常看到一些巨嬰的鬧劇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在童年的時候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教育的缺失讓孩子喪失了本來應有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這個物質生活豐富的時代,家居越來越智能,掃地有掃地機器人,洗碗有洗碗機,衣服有洗衣機,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更快,不過這一切對孩子來說卻失去了體驗生活非常重要的機會。
  • 你最想忘記小時候做的哪件事?那些年網友的童年,笑出腹肌……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充滿了各種精驚喜,因為小時候什麼都不懂,導致長大後捂臉。那麼你最想忘記小時候做的哪件事?那些年網友的童年,笑出腹肌……為什麼要匿名,大概是覺得太不好意思๑乛乛๑。哈哈哈哈哈……請原諒我不好意思的笑了,咬住了狗的尾巴,夠優秀。這樣的童年一定是非常的精彩,果然沙雕網友歡樂多。
  • 打算做的事情經常忘記?心理學:評估下你的前瞻性記憶
    打算做的事情經常忘記?心理學:評估下你的前瞻性記憶生活的繁忙總會使我們忘記許多事情,對於突然翻出來的雜物,很多人要回想一下才能將與其相關的事情找回。也許,一件該及時做的事情被記憶不佳的你擱淺了。在心理學上,這種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的情況,被稱作前瞻性記憶,是回顧性記憶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