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網報導:7月4日下午1點50分左右,一名叫小李的女生在徐家匯舒適堡健身中心美羅城店運動訓練,誰知3小時後,這名年僅20歲的女生在靜息狀態下猝然倒地。
健身房工作人員立即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採取心肺復甦進行急救,並隨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這名女孩送進了中山醫院進行急救,但不幸的是,這名女子最終經搶救最終不幸身亡。
悲劇發生後,關於女孩運動過量的討論甚囂塵上。但對於這個問題,舒適堡上海區負責人表示,事發當天私教給小李安排的訓練強度並不算大,槓鈴的重量也是中等水平。
儘管健身房方面否認了私教安排運動強度過大,但據業內人士稱,運動強度的大小是相對的,針對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的人,達到身體極限的運動量都不同,運動的風險與運動的強度有著直接的關係。
一些意在減肥塑身的健身愛好者,往往會盲目聽從一些私教的建議,在運動前過分節食,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等狀況。
如果再盲目進行超越極限的運動,可能會導致心臟快速,此時心臟就有可能無法正常完成自身的使命,即通過有效地收縮,幫助血液有效地循環,一旦大腦供血中斷,人就會猝死。
許多人將矛頭紛紛指向了私人健身教練,大家認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健身教練,應該能在危險發生前提前注意到小李的問題所在,更關鍵的是,對自己學員身體狀況的了解不能僅僅局限於來到健身房的幾個小時!而是要貼近生活的制定健身計劃!
對此,涉事方回應稱,涉事私人教練擁有《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和《亞洲體適能資格證》二本證書,也有紅十字會頒發的《初級急救員合格證》,具備CPR(心肺復甦術)急救的能力。
那麼,這些教練的五花八門的頭銜,國內外的各類培訓機構的證書等,是否可靠呢?
據了解,最常見的有《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簡稱"國職證書")、《亞洲體適能資格證》和《NCSA-CPT美國體能協會註冊私人教練證》。其中,由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鑑定中心頒發的《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最被認可。
但即便是這張國家級的證書,也被一些參加過考試的學員評價為:難度低、通過率高!試卷分為實際操作與筆試,滿分均為100分,兩科達到60分即可通過。再加上一些「零基礎培訓班」的摻合,導致網上流出「國職證書」7天到手不是夢這一驚人說法!
那麼,在健身盛行的當下,我們應該在健身前需要做些什麼呢?
小宣在這裡送上健身小提示:
可根據實際心率計算上限,即(220-年齡)×75%=安全心率上限,其中220為運動標準心率數,一旦發現心率超過上限,應及時停止運動。
無專業人員陪伴的普通健身人群,不建議挑戰極限。
中等強度的持續運動鍛鍊和力量訓練儘可能不要放在同一天進行,受到刺激後的身體需要時間來恢復的。
4.注意多吃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不吃油膩重的食物,免得加重腸胃負擔,還會使體溫、血糖上升,使人萎靡不振,產生疲憊感,降低運動中的反應速度,造成意外損傷。
5.運動需要熱身,也要「涼身」。運動前充分熱身一般為10分鐘,簡單的拉伸運動並非標準的熱身,熱身需要將心率維持在70%峰值心率左右。「涼身」也是必須的,在「涼身」階段可以進行一些拉伸活動。
【謝絕剽竊改寫 未獲授權 不得複製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