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缺少日語外來詞,真的連正常說話都困難嗎?

2021-02-16 動歷史

現代漢語中,我們常用的不少詞語和語法習慣,都來源於日本,比如:經濟、交易、電話、現實、衛生、商業、健康等等等等。以至於有人認為離開了這些「和製漢語」,現代漢語連正常交流都會存在困難。

現代漢語確實離不開日語的「反哺」,晚清開始漢語就不斷向日語進口新詞,無論是赤字、意識流、初戀、火葬場、壁紙、髮型、高利貸這類名詞,還是眾多概念,如某某力、某某化、某某場等等,甚至連「概念」這個詞本身,也來自和製漢語。

隨著現代發展,許多新詞又伴隨著遊戲、動漫、音樂、影視出現,並不斷被漢語接納,如「聲優」、「人氣」、「攻略」。

除了詞語,還生造了諸如「腺」這樣的新漢字,被中國吸收使用。

雖說如此,漢語在向日語海量借詞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和製漢語的構詞規則嚴重衝擊了傳統漢語,如「改良」、「革新」、「糾正」這種動補結構在傳統看來不合文法,認為正確應為「改革」這種聯合結構,所以招致保守文人們的強烈牴觸。

比如彭文祖就撰寫《盲人瞎馬之新名詞》,在其中批評中國人使用和製漢語是「瞎眼盲從」,力主改新還舊,並創造新詞取代和製漢語,比如將「動員」改為「動兵」,「目的」改為「主眼」,「手續」改為「次序」。

嚴復更是絞盡腦汁讓漢語「去日化」,比如將「集體」和「個體」,直接改為英語音譯「拓都(total)」和「麼匿(unit)」,將「生物」改為「官品」,「邏輯」改為「名學」,「權利」改為「直」,「自由」改為「自繇」,「進化」改為「天演」,「經濟學」改為「計學」,「社會學」改為「群學」。

據今天學者研究,這是由於當時完全沒有考量到許多和製漢語本身就來源於漢語典故,有著深厚的社會認知基礎。

如「經濟」原本含義是「經世濟民」,「社會」原本含義是祭祀土地神的集會,被日本引申為更加抽象的含義,相當於出口轉內銷,被稱為「回歸詞」。至於「社會人」這樣的詞,在日本指參加工作的人,但在中國嘛就成了……

而政府、紀律、契約、警察、封建這類來源於中國古典文獻的詞,古今詞義變化不大,被賦予了近現代含義後繼續為中日兩國沿用。

政府:《資治通鑑·唐宣宗大中二年》:「前鳳翔節度使石雄詣政府自陳黑山、烏嶺之功,求一鎮以終老。」

紀律:《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契約:《魏書·鹿悆傳》:「契約既固,未旬,綜果降。」

警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藍摩國》:「野象群行,採花以散,冥力警察,初無間替。」

封建:柳宗元《封建論》

由此也可看出,中日之間文字的流變並非單向,而是雙向的。

如「化學」一詞,在當時日本叫做「舍密」,源於日本蘭學家對荷蘭語(Chemie)的直接音譯。

然而中國思想家王韜在觀摩了一場化學實驗後,在刊行的《六合叢談》中直接稱其為「化學」。

這個詞傳入日本時還頗受爭議,因為日語中「化」是鬼怪、妖怪的意思,不過對比「舍密」這個莫名其妙的譯法也要好上百倍,蘭學家川本幸民直接在《萬有化學》一書中刪去了所有「舍密」全部改為「化學」。

此外諸如電氣、地球、新聞、直徑、行為、內閣、法院、議定、盟約等等詞彙也是由中國傳入日本,成為了日語中的常用詞彙。

所以學知識還是需要開放包容的態度,狹隘和偏見要丟人的。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外來語?日語?漢語?
    想必不懂得日語的人,「初公演」尚可勉強理解,可「開催」大概真的只能靠猜了——這是開啥?催啥?當然也不必吹毛求疵說真看不懂,結合上下文,還是能猜出什麼意思。但問題是,這究竟是漢語,還是日語?如果是漢語,文句不通。如果是日語,「開催」也要寫作「開催」才能掃除日本人的閱讀障礙。
  • 日語中漢語詞算外來語嗎?
    日語中關於外來語的定義有廣義、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看,漢語詞也是外來語的一部分,因為漢語詞畢竟不是日語固有的詞彙,而是接受漢文化影響的產物。但是在日本國語界,通常把外來語的概念限制在16世紀後由西方傳入的外來語範圍之內,也稱「洋語詞」。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
  • 漢語裡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來詞?
    英國王室貴族崇尚法國文化,以說法語為時髦風雅,大批法語詞被吸收進英語,大多涉及軍事、商業、藝術、飲食等。「啤酒、滑鼠、坦克、芒果、幹部……」這些說了幾十年的漢語,竟然最初都不是漢語,而是漂洋過海的外來詞!當然,這些外來詞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反映了世界文明在各個時期的走向。
  • 日語中現代漢語借詞
    日語自古以來從漢語吸收了大量辭彙,近代(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以來)更以漢語詞(漢字詞)為基礎,創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譯語,稱為「和製漢語」。和製漢語又重新輸入中國以及朝鮮、越南,深刻影響了它們的語言。這段我們上回已經詳細介紹了!
  • 潘妮妮:離開日語詞彙,現代中國人真的不會說話了嗎?
    【文/ 潘妮妮】 在網上你會時不時——可能隔一年兩年——看到一說法,說中國的現代語言離了日語,我們沒法講現代語言;或者再誇張一點,「現代中國人離開日本的翻譯,沒法說話了。」當這句話一扔出來,網上另一群人馬上就會懟過去,說「那你日本人離開中國古籍,也沒法說話」。最後變成大家互相槓起來,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有效的討論。
  • 除了「性騷擾」之外,漢語還有哪些詞受外來語的影響?
    其實,漢語的各種外來詞非常多,多到你不用外來詞都不會講話。就比如沙發,你不用沙發這個詞你怎麼表達你要坐沙發這個意思?就各種外來語的影響程度而言,英語對漢語的影響首屈一指,其他語言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在中國人借用bon之前,漢語中的「棒」就是一根粗棍子,沒有「好」的意思。無論是棒槌、棒喝、棒打鴛鴦、棒子(玉米的方言;或對韓國人的戲稱),還是「棒球」和「棒棒糖」,所有這些「棒」都不包含「好」的意思。自從當年「法租界」的天津人借到了bon(棒)以後,「棒」就開始向周邊擴散,最終被《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
  • 名家開講 | 漢語外來詞四十年記
    字母詞的確已經深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我們必須面對。這是40年前根本想不到的景象。關於字母詞,我們會有很多誤會或爭議。《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2012)出版以後,就因為附有239條「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而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甚至還上升到法律層面。這些人愛漢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狹隘的語言觀實在不敢認同。
  • 近代日語:居然是現代漢語的半個老師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日語對於近日漢語的影響? 為了學習和理解近現代文明,日本人是如饑似渴的翻譯著大量西方著作。此外,無論是攻城技術、社會科學還是軍事條令,都需要從歐美各國大力引進。所以,日本在這方面的早期成果非常顯著。
  • 日語都有哪些外來語?為什麼漢字不被日本人稱為外來語?
    外來語是指某種語言從其他語言音譯或簡單直譯而來的詞語。一,日語中的外來語是指什麼?喬老師告訴大家日語中的外來語是指在日本的國語中使用的來源於外國語言的詞彙。但狹義上的外來語則是指來源於歐美國家語言的詞彙,其中大部分是來源於英美語系的詞彙。
  • 新版漢語詞典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和日語
    中國教育在線訊    江藍生稱,通過第6版《現漢》,我們看到新增詞彙強調通用性和生命力,有的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合乎語法,表現力強,且能在詞義和用法上填補漢語詞彙系統中的某種空缺,使表達更加豐富多彩。
  • 離開日語詞彙,現代中國人就不會說話了?
    【文/ 潘妮妮】在網上你會時不時——可能隔一年兩年——看到一說法,說中國的現代語言離了日語,我們沒法講現代語言;或者再誇張一點,「現代中國人離開日本的翻譯,沒法說話了。」當這句話一扔出來,網上另一群人馬上就會懟過去,說「那你日本人離開中國古籍,也沒法說話」。最後變成大家互相槓起來,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有效的討論。
  • 中國戰勝70年了,日語外來詞為什麼越來越多(附B~Z日語外來詞表)
    我們已獲得微信公眾號雙認證(原創聲明認證和媒體認證)原文標題: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詞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
  • 漢語中的外來詞有哪些
    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每年都會有一些新詞產生,而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語言也是相互借鑑。「大媽」「支付寶」「紅包」等詞彙最近被收錄到英語詞典中。而在漢語中也有很多詞彙是來自英語或者其他語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漢語中的外來詞。
  • 離開了日語,中國人就不會講話了嗎?
    漢字文化圈很多人誤以為,現代漢語很多詞彙來自於日語,甚至有人,甚至一些非語言專業的名人如高曉松認為離開了日語,現代中國人就無法開口說話了。其實,這是嚴重的誤解。本來,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時正常的現象,但是近代以來有一種不科學的風氣,即對於進入漢語的「外來語」津津樂道,甚至還誤解了「外來詞」的本來涵義。日語詞彙來源的外來詞,音譯的如「榻榻米」之類,當屬外來詞。
  • 許多人認為日語引進大量外來語是負面的嗎?
    50年代的外來語表達現代新鮮感尚不算泛濫,80年代末至今則會在有些作品中泛濫過頭。5.外來語的使用與場合有關,娛樂領域的使用頻率遠大於時政新聞。在非正式的場合,總體上使用最多的是固有詞,其次才是外來語,而正式場合除了全新概念基本還是漢詞居多。6.電子設備允許漢字拼音輸入讓人提筆忘字,但也是漢字用新載體重生的一個好機會。
  • 震撼 | 現代漢語中的日本外來語
    這一大批對應新思想、新科技的新興詞彙被迅速及時準確地創造了出來,不僅自強, 而且惠及其語言文字「宗主國」中國,其重要性以至到了抽去這些詞彙中國現代語言工具將立即崩潰的地步。沒有這些詞彙,今天的中國人將無法進行正常交流,連日常說話都成問題,書信日記也不能很好表達,且不要說做實驗報告博士論文了。這是一個殘酷而又不能不面對並無法擺脫的現實問題,是不能不讓有志氣的中國人出一身冷汗而震撼與冷靜反思的問題。
  • 日語大部分都是外來語,日語中的外來語有哪些語言特性?
    現代日語完全與外來語密不可分。日本人試圖完全不使用外來詞進行交流,結果發現他們做不到。這與日本的歷史交流的特徵有很大關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語裡的外來語的特點是什麼?「軽やかな」(easy,Brisk)具有「控制酒精濃度」的附加意思,借用單詞的使用也可以彌補日語詞彙本身在某些方面的單調不足。但是,並不是說所有外來詞的含義都比日語更廣泛。例如,「取消」(cancel)通常用於取消預訂或合同,例如旅館和航班,但是「取り消し」的使用範圍更廣。
  • 滿點高考日語 | 日語中的外來語科普篇
    日語本身是一個融合了漢語詞彙的近支流體系(字詞方面尤其如此),作為一個日語非母語的日語學習者,這些日語中的外來語會給我們帶來便捷。例如說當我們不知道某個詞用日語該如何表達時,那就直接根據發音變成假名就好啦(僅限英語)。但有些時候,面對大量的意味不明的外來語也會讓人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