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君|中國地鐵,土生土長,走向世界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1965年7月1日,北京玉泉路邊上的一方土地被挖開了,空氣中泛起泥土的清香——「07」號工程就此拉開序幕。

  現場600多人滿是期待的神情,朱德、鄧小平、彭真、李先念、羅瑞卿、黃炎培等人的到來,更讓他們精神振奮。

  「07」號工程是什麼?何以如此引人注目?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舉行開工典禮

  「07」工程 中國第一條地鐵

  「07」是北京地鐵最初的工程代號。地鐵作為理想的戰備設施,在當時並未對外公布建設計劃,以代號「07」稱之。

  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3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多次討論修改《關於建設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提出:「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經濟的交通工具,特別是為了適應國防的需要,必須儘早籌劃地下鐵道的建設。」這是新中國首次在城市規劃中提出地鐵的建設問題。

  1953年北京市委《關於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

  1956年10月,蘇聯專家組來華指導北京地鐵建設,1957年3月底,專家組在完成預期任務後分批回國。蘇聯專家的到來對中國地鐵建設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啟蒙作用。但由於多種原因,地鐵建設計劃暫被擱置。

  1957年3月,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市長彭真與莫斯科地下鐵道設計局總地質工程師米裡涅爾握手告別

  1957年蘇聯專家繪製的北京地下鐵道路網規劃圖

  1964年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羅瑞卿聯名向毛澤東和黨中央及中央軍委提出報告,建議積極籌備北京地鐵建設,並將上海、瀋陽的地鐵建設計劃也納入考慮範圍。該報告得到中央批准,北京地鐵建設被納入第三個五年計劃當中。

  1965年2月4日,毛澤東審閱北京地鐵建設方案後批示:「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是為至盼!」

  1965年2月4日,毛澤東就北京地鐵建設方案作出批示。中央檔案館供圖

  當年7月1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啟動。

  開工典禮現場,年近八旬的朱德同志為北京地鐵鏟下了第一鏟泥土。

  1965年7月1日,朱德、鄧小平、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地鐵一期工程奠基

  獨立自主 榮光之路

  鐵道兵12師,作為施工主力部隊參加了地鐵建設。「鐵12師」的戰士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限於教育水平,他們起初連「水泵」「打混凝土」「做防水」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

  毛澤東說過:「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參與地鐵建設的戰士和工人也是這樣實踐的。

  毛澤東還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僅1965年第三季度,地鐵建設指揮部就開了15次專業技術會、7次現場會,並進行了8項技術試驗。初來時一頭霧水的人民子弟兵竟然在會上提出了100多條合理的建設建議。他們自己發明的單軌車運送架節省了6成的人力,另一項發明節省了1600多噸的水泥。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毅力與智慧,在技術上自力更生,從一竅不通做到了推陳出新。地鐵建設隊伍的鍥而不捨與孜孜以求,可以看作是新中國幾代人不畏艱苦、鑽研創新的縮影。

  設計人員在研究設計方案

  原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齊書志憶起當年建設場面時感慨道:「我參與地鐵建設的時候才17歲,那時候建設條件艱苦,都是明挖,光運土的卡車就用了5000輛,參與建設的有四萬人之多。」

  「那段時間我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但是大家一想到是在為首都建地鐵,紛紛主動加班。這對我們是種光榮、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所有人都爭先恐後。」想起與大家一起奮鬥的日子,齊書志笑著回憶。就這樣,所有工兵不分晝夜、自強自立,1550個日日夜夜後,中國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

  施工部隊正在鋪設軌道

  施工隊伍正在敷設電纜

  1969年10月1日,國慶節這一天,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通車。

  改革開放前,這是全中國唯一一條地鐵線路。

  這條地鐵的建成,為中國交通帶來新契機。

  改革開放 引領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速聚集。許多城市地面交通由此「壓力山大」,原有的交通系統難以滿足人們生活的日常所需。因此,更多城市規劃建設地鐵以緩解地上交通壓力。

  截至1990年,中國內地只有北京、天津建有地鐵。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地鐵呈現「井噴式」發展,地鐵開始由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擴展開來。

  至2017年底,中國內地已有34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投入運營的線路有165條,運營總裡程達5033公裡。僅北京一地,就有22條線路,地鐵裡程數達608公裡,每日地鐵最高客流量達到了1000萬人次。

  據《參考消息》2017年9月報導,僅用短短20年,上海地鐵就達到了巴黎用一個世紀建成的地鐵系統規模的兩倍。截至2018年3月,上海地鐵共開通地鐵線路16條,全網運營線路總長673公裡,車站395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裡程最長的地鐵。

  根據交通部門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全國還有四十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覆。各地地鐵立足當地文化特點,將搭建與地方「畫風一致」的地下「新風景線」。據資料顯示,至「十三五」末,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裡程將超過6000公裡。

  2012-2018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曆年運營裡程變化圖(資料圖)

  時至今日,地鐵帶動城市外擴已成為全國各大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有地鐵的地方更有利於居民區及商戶的「生根發芽」。「住宅區周邊是否通地鐵」甚至成了當下城市居民購房的主要參考標準之一。

  地鐵正在從緩解城市地上交通的運輸新手段演變為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推動者、新經濟區域成型的助力者,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巨大成就的見證者。

  邁出國門 走向世界

  中國地鐵車輛在短短10年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來自多國的訂單是市場對其最大的認可。

  2014年10月,原中國北車以5.67億美元中標美國波士頓紅線和橙線地鐵,全部訂單包含284輛地鐵車輛。這是中國軌道交通整車裝備進入美國的「第一桶金」。2017年的4月,這筆訂單的合作方美國麻薩諸塞州捷運署(MBTA)向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車)又增購了134輛新地鐵列車。由此有媒體評價現階段中國地鐵製造技所帶來的對美輸出,預示著中美共促軌道交通發展的時代的來臨。

  2015年4月8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參觀了該市A線地鐵路段的「中國地鐵」,並在社交軟體上說:「A線全線車輛現已更新完畢,每天可容納23萬乘客乘坐帶有空調的車輛出行。」列車運行後也收穫了阿根廷市民的一致好評。 為表彰中車長客阿根廷220輛寬軌客車項目售後服務組,阿根廷內政和交通部部長蘭達佐和國鐵總公司總裁卡薩索拉親自為其籤發了特製獎牌。

  中阿技術人員正在調試車輛

  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如火如荼,中國地鐵在全世界面前大放異彩。中國製造的地鐵列車運行在裡約4號線上,往來於奧運村和科帕卡巴納賽場,為全世界遊客提供優質、舒適的「中式服務」。

  2016年中國列車首次為在巴西的大型賽事服務

  中國地鐵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多國人民的出行。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的發展、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幾代技術人員的默默付出為中國地鐵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一窮二白」邊摸索邊搞地鐵建設,到幾十座城市地鐵修建項目並軌進行;從「明挖」地鐵動用上千卡車運土,到運用新科技新手段「靜音式」工作;從進口他國車輛再到中國製造車輛「貫穿」全球幾大洲……中國地鐵列車實現了由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由欠發達市場向發達市場、由單一產品輸出向資本、產業、技術全要素輸出的三大變革。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地鐵發展創造世界奇蹟,這正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寫照。

  本文未標明出處之檔案資料,皆由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提供,特此致謝。

  (作者:檔案君)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鐵》出版發行——讓世界認識中國
    編輯推薦 分享中國創新 分享中國經典地鐵工程 分享工匠精神 打造科普經典 共享閱讀盛宴本套科普圖書聚集行業內最權威顧問及作者團隊,收錄國內外最經典的地鐵站、地鐵線路、及其技術成果等,傾情打造震撼的科普讀物。
  • 地鐵中建·君和城營銷中心開放
    2020年9月6日,由中建信和地產攜手長沙軌道交通集團聯袂打造的首座雙國匠精品人居項目——地鐵中建·君和城營銷中心正式開放。萌趣的考拉人偶,益智的樂高主題樂園,憨態可掬的「考拉君」雕塑……廣大家長帶娃慕名而來,現場熱鬧非凡;雙方領導、客戶、嘉賓齊聚一堂,共鑑了這一場北城煥新、生活迭代的標誌性人居盛事。
  • 「三個走向」是新修訂檔案法的思想靈魂
    2020年6月,新修訂的檔案法明確要堅持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生動展示了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檔案事業發展成果的價值追求,突出體現了檔案工作現代化的鮮明導向,樹立了堅決守住檔案安全底線的堅定決心。新修訂的檔案法通篇貫穿著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檔案工作「三個走向」的重要指示精神,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檔案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必將為新時代檔案工作制度完善、實踐探索、全面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三行情書"走紅網絡:日日思君欲見君 地鐵轉輕軌
    "三行情書"走紅網絡:日日思君欲見君 地鐵轉輕軌 2015-02-10 09:47:26  —— 梅先森  (二號作品)  二七路的眼鏡燒烤我只愛那兒的牛板筋,  江漢北路的田師傅我只吃香辣基圍蝦,  世界何其大,女人何其多,我也只愛你一個。
  • 檔案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婦女「半邊天」
    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婦女飽受封建禮教束縛和摧殘,作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工具,廣大婦女不僅沒有人身自由,連生存的權利都沒有保障。  幾千年來,精神飽受壓抑、扭曲的中國婦女,逐漸形成了軟弱、自卑和依附心理,失去了獨立精神,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 世界地鐵長度排名,前十名6條在中國
    本期為您推出——世界地下鐵道長度排名。五世界地下鐵道長度排名(一)世界地下鐵道長度排名世界建成通車地下鐵道長度一覽表(二)世界前十長地下鐵道簡介1.廣州地鐵3號線廣州地鐵三號線全長8.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呈南北走向,全長52.8km(其中主線42.022km,支線10.8km),本文按主線長度排位。全線共設38座車站(其中主線31座,支線7座),全部為地下車站。於2012年9月27日開工建設,並於2017年4月15日開通試運營。
  • 漢語拼音一甲子:從歷史走向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
    回憶起當年制訂並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初衷,時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之孫吳本淵說:「其實當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用一個好方法來掃除文盲。」  1949年10月10日,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天,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宣告成立。擺在吳玉章及專家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採用什麼樣的字母形式來制定漢語拼音方案。  明清時期,來華傳教士利瑪竇最早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
  • 月底見,地鐵5、6、9號線!
    近日,西安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工程竣工驗收會順利召開,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下,在國內權威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及省市各相關單位的全程檢驗下,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 豐子義: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摘要]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拿什麼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歷史和現實表明,能夠真正走向世界、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文化,必然是適應時代需要、體現時代精神的文化。
  • 楊振寧:我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
    他老人家不僅親口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同時,還頗有興致地說講真的,作為一個合肥人,當聽到一位世界級的老科學家,親口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不禁,有些許的感動!用朋友的話講,那就是:我們大合肥,出人才啊!的確,雖然合肥在全國的知名度有限,但是,兩千多年來,江淮大地,出了不少人才。
  • 中國有哪些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當地時間9日晚,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其中,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至此,我國已有10份檔案列入該名錄。藉此機會,澎湃新聞梳理了這10份檔案(以入選時間為序)。
  • 中國特色幼兒園以這種形式走向了法國,走向了世界……
    中國特色幼兒園以這種形式走向了法國,走向了世界…… 今天,我為您播報的主題為:《中國特色幼兒園以這種形式走向了法國,走向了世界》 果雪兒認為,中國特色幼兒園以這種形式走向了法國,走向了世界,也可以稱得上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吧。領導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對於我們幼教人來說,那就是要講好中國特色的幼兒園故事。
  • 中國歷史科學走向世界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歷史科學走向世界的裡程碑 2015年8月23日,一場歷史學家的盛會將於中國的泉城濟南舉行。 其實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創辦伊始,中國學者就從遙遠的東方投來關注的凝望,但「顧吾國竟無一人往焉」。從無緣參與的喟嘆到胡適孤身一人代表中國參會,從派代表團定期參會到作為東道主主辦盛會,歲月的年輪銘記了一代代學人為之魂牽夢繞、傾力拼搏的印記,也見證了中國史學話語走向世界的徵程。
  • 在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在中國檔案學會第九...
    中國檔案學會第八屆理事會成立以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中國科協和國家檔案局工作要求,團結廣大會員和檔案工作者,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雙百」方針,堅持引領性、學術性、公益性和廣泛性原則,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研討和學術交流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 法獅龍眼鏡品牌:從中國,走向世界!
    原標題:法獅龍眼鏡品牌:從中國,走向世界!在國內眼鏡行業的眾多品牌中,法獅龍眼鏡店品牌可謂是獨樹一幟。與其他品牌相比,法獅龍不僅有著出眾的品牌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法獅龍品牌的經營管理模式一直被諸多品牌所推崇。
  •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在哪裡 世界十大地鐵介紹
    地鐵,作為城市公共運輸中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國都是非常的受歡迎,那麼,在世界各國地鐵線路中,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在哪裡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在哪裡  據悉,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位於上海,是上海的地鐵11號線,這條11號線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其長度打破了英國地鐵線長度的記錄,並且它還是一條跨省的地鐵,這是上海和江蘇省一次交通新嘗試,這也是在其他有地鐵的城市裡是絕無僅有的!
  • 理智看待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文化入超:長期以來的無奈現實作家出版社5年出版了170部外國作品,卻只成就了5部國內作品走向國際中國文學界在與世界同行溝通、交往的過程中,也在嘗試著逐步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恰恰是這些文學作品,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深層信息和特徵,需要加以推介。」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說:「整體來說,中國作家作品走向世界的數量就國內出版的文學作品數量來說是非常小的,而國內對國外文學的推薦、出版力度相對要大得多。」他舉例說,作家出版社5年出版了170部外國作品,而促成走向國際的中國作品只有5部。
  • 武漢這條地鐵走向可能發生重要變化!
    第四標段第一名: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價(萬元)65789.1112第二名: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價(萬元)66366第三名: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標段第一名: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價(萬元)79596.6947第二名: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價(萬元)79909.7467第三名: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改了國籍就能上北大?教育部早就發了話
    原來這位同學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都在國內上學,但因為是阿根廷國籍,卻順利地通過了北大外國學生的入學考試、面試,最後被北大法學院預錄取。對於此,很多網友表示質疑,認為這位「土生土長
  • 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改了國籍就能上北大?教育部早就發了話!
    原來這位同學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都在國內上學,但因為是阿根廷國籍,卻順利地通過了北大外國學生的入學考試、面試,最後被北大法學院預錄取。對於此,很多網友表示質疑,認為這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卻通過更改國籍就能輕鬆上北大,這對於寒窗苦讀十多年的同學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