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日晚,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其中,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至此,我國已有10份檔案列入該名錄。藉此機會,澎湃新聞梳理了這10份檔案(以入選時間為序)。
1997年: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Traditional Music Sound Archives)
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北京),約7000小時的內容,載體包括蠟筒、鋼絲帶、開盤帶、盒帶、DAT帶及CD光碟等。主要為上世紀50年代以來從全國各地採集而來,內容包括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寺廟音樂、城市大眾音樂、地下斷響音樂等,著名的有50年代初錄於鋼絲錄音帶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1999年:清代內閣秘本檔(有關17世紀中葉西方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滿文檔案文獻,Records of the Qing's Grand Secretariat -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in China』)
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該文獻形成於17世紀中葉,共24件,系統完整地反映了西洋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情況,其核心內容是「湯若望案」,歷史上稱「曆法之爭」。
2003年:雲南省麗江納西族東巴古籍(Ancient Naxi Dongba Literature Manuscripts)
東巴文是居於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東巴文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由於這種文字由東巴(智者)所掌握,故稱東巴文。流傳至今的有1500多種32000餘冊,東巴古籍卷帙浩繁、內容廣博,被譽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東巴文
2005年:清代科舉大金榜(Golden Lists of the Qi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現存大小金榜約200多件,其中大金榜只有幾十件,多數為小金榜,時間跨度從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至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此次通過評審的是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公示於長安街的大金榜,長約19米,高約0.89釐米。該金榜為黃紙、墨書,押蓋「皇帝之寶」的朱印,用滿、漢文書寫,滿文從左向右,漢文從右向左,兩種文字的年月日落款相匯於榜中之處,中間是用滿、漢文大大書寫的「榜」字。
2007年:清朝「樣式雷」建築圖檔(Qing Dynasty Yangshi Lei Archives)
藏於國家圖書館。清朝皇家建築的最高設計建造機構稱為樣式房,康熙後200年間,一個雷姓家族共7代10人先後在「樣式房」主持皇家建築設計,幾乎所有的皇家建築和大型建築都要經過他們的審核設計。「樣式雷」即對此一家族的譽稱。
2011年:《黃帝內經》(Yellow Emperor’s Inner Canon)、《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版本分別是元代胡氏古林書堂刻本《黃帝內經》(藏於國家圖書館)和明萬曆二十一年胡承龍金陵刻本《本草綱目》(藏於中國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
2013年:僑批檔案(Qiaopi and Yinxin Correspondence and Remittance Documents from Overseas Chinese)
「僑」是指海外華僑,而「批」指的是信,閩粵方言稱書信為「批」,「僑批檔案」實際上就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以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家書或簡單附言及匯款的憑證。
2013年:元代西藏官方檔案(Official Records of Tibet from the Yuan Dynasty China, 1304-1367)
該批檔案形成於公元1304年至1367年期間,為元代時期,即西藏地方政權薩迦和帕竹時期。另外,形制各異,不僅有聖旨、法旨,還有鐵券文書,聖旨皆為內地產手工紙,而法旨和鐵券文書之載體全為藏紙,書寫形式也獨具特色。不僅如此,其文種獨特,皇帝聖旨為八思巴文所書寫,法旨和鐵券文書則為藏文。
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Documents of Nanjing Massacre)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顯示,中國提交的南京大屠殺檔案共分三部分,分別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期間大肆殺戮中國軍民和平民的檔案;1945年至1947年,對日本戰犯調查和審判的檔案;以及1952年至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機構提供的文件。而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檔案,則記錄了慰安婦的情況和痛苦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