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2年發起「世界記憶工程」項目,並建立「世界記憶名錄」,旨在保護珍貴文獻遺產。近日《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此前,我國已有《清代科舉考試金榜》、《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9個項目入選。一起看一下吧!
中國傳統音樂聲音檔案
1997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目前保存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
中國傳統音樂檔案收藏的中國50多個民族的傳統音樂與民間音樂錄音檔案,長達7000小時,其中包括西藏民間音樂,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苗族、侗族、瑤族和其他50個民族的音樂,道教和佛教的宗教音樂也收錄其中,還有秦代音樂和西安鼓樂的記錄。
清內務府檔案: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滲透
1999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該文獻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有關十七世紀在華西洋傳教士活動的檔案,系統完整地反映了西洋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情況。其中24頁清宮大內檔案就是有關湯若望的案件記錄,該檔案是用滿文手寫的。
古納西東巴文字手稿
2003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現存於雲南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院。
2003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整合的具有代表性的1000冊東巴文古籍,內容涵蓋東巴宗教、納西英雄故事、納西歷史、生活方式、經濟、立法、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這些內容都手寫在納西東巴紙上,裝訂在一起,書法和繪圖封面的美學價值很高。
清代科舉考試金榜
2005年入選《世紀記憶名錄》,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在中國科舉制度中,通過國家級考試的人員名單會寫在黃色的紙上(「金榜」),並呈遞給皇帝本人。現存的金榜有200多件,內容涵蓋科舉制度存在的最後250年。
清代「樣式雷」檔案
2007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多數檔案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另有部分檔案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館。
從17世紀晚期至20世紀早期,雷氏7代人均為中國皇帝的御用建築師,為皇宮設計建築、家具及其內部裝飾。檔案共包含2萬多份記錄,檔案中包括木製、紙制模型、建築調查、圖案設計、平面圖等。至今現存的雷氏家族設計、建造的建築還有很多,如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皇陵等。
本草綱目
2011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部古籍現存於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
李時珍自31歲起,歷時27年,於1578年完成了一部藥典,被稱為《本草綱目》。書中記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於2011年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金陵版原刻本《本草綱目》是現存於世最古老的印本。
黃帝內經
2011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這部書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類百科全書式的醫學專著,有巨大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時至今日,該書仍然是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其理論遍及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2011年入選《中國記憶名錄》的版本是現存最古老的印刷版本,為1339年的木刻板,共18卷。
僑批檔案
2013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僑批主要分布在廣東潮汕、江門五邑、梅州及福建廈漳泉和福州等地。
僑批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的合稱,又稱「銀信」。它屬於民間文獻,常以家庭為單位連續書寫,內容除了家庭事務外,還廣泛涉及僑居國和遷出地的經濟、政治、文化、交通、社會生活乃至軍事和國際關係等領域,可與官方典籍文獻互為印證。
元代西藏官方檔案
2013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現存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元代西藏官方檔案」有4份聖旨、5份法旨和13份鐵券文書,形成了公元1304年至1367年期間,為元代時期,即西藏地方政權薩迦和帕竹時期,文種獨特,皇帝聖旨為八思巴文,法旨和鐵券文書則為藏文。
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整理:知翼、半邊、佳子
1、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如有侵權問題,請隨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