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擇業別一味「求穩」

2020-12-23 百家號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一項調查顯示,90.9%的受訪應屆畢業生今年找工作更追求穩定。從單位性質看,受訪應屆生最青睞事業單位(36.7%),然後是大型私企(35.3%)和國企(34.2%),接下來依次是國家機關(31.0%)、外企(28.4%)、小型私企(24.7%)等。

從求職排序可以看出這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求穩」的傾向。受疫情影響,畢業生「求穩」心態加重,「穩」成眾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有的人認為,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過於追求安穩,不免顯得暮氣沉沉;也有人認為,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現在就業形勢難,大學生想找個穩定工作,無可厚非。

其實,應屆生就業「求穩」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除了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我國就業市場供求關係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隨著就業競爭加劇,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並且,年輕人這一群體,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抗風險能力都相對較弱。受多重因素影響,「求穩」心態在畢業生中一直都有市場,只不過今年因特殊的外部刺激,使之更為突出。

穩定的工作帶來穩定的收入,固然不錯;但有時候,選擇「穩定」也可能意味著放棄了一些自我「升值」的可能。特別是,有的人為了一時求穩而高才低配,又因「屈就」、才華無法施展而鬱郁不得志,實在令人唏噓。

對個人而言,追求可預期的穩定生活,並沒有錯。但年輕人正處於人生砥礪奮進之時,如果過於求穩而自縛手足,不敢闖出一番天地,人生的履歷未免有些平淡。這個世界上,「只有變化才是永遠不變的」。一味追求安逸穩定,從長遠看,其實也未必穩當。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職業市場千變萬化、職業需求多種多樣。即便拿到了所謂的「金飯碗」「鐵飯碗」,也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也需要跳出「舒適區」。只有不斷提升工作能力,才能適應新需求、新變化。因此,一味追求安穩,試圖規避有風險的行業,不如把精力花在自我提升上。唯有成為「硬核型」的職場人,才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和挑戰,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氣、更加從容。能力,要通過歷練獲得,在安逸穩定的環境中,難以輕鬆得到提升。 (張冬梅)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擇業影響因素分析報告
    調查說明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是一個很寬泛的範疇,既包括了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個人狀況、擇業偏好、就業準備等個體的內在因素,也涉及到家庭、地區、生活環境、流行觀念、就業政策、擇業機會等外部因素。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反差,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然而,教育界關於大學生職業選擇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系統性研究。
  • 求職故事:大學生就業選擇既「求穩」也更多元
    2020年11月7日,山東青島,大學生通過掃碼了解企業用工信息。「應屆生對疫情給市場帶來的反應比較敏感,就我同學和朋友而言,他們求職的意向突然間有大轉變,大家都要去考編制。本來大部分父母傾向孩子求穩,疫情之下,家長的不安全感更強烈,會更多向孩子灌輸求穩的需求和壓力。「另一方面作為成年人,我們也親歷了這個社會當中的一些變動,也同樣萌生對穩定的渴望。」雖然文玉一直強調她的分享純屬個人體會,但的確越來越多大學生傾向於進入體制內,來開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 就業初期的大學生,要克服哪些擇業的不良心理?
    這種攀比心理的影響,會讓大學生對當初自己的選擇開始產生質疑,影響就業的穩定。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既來之,則安之。別盲目攀比。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任何成功都有從頭開始,只有對自己職業的堅持,才能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塑造不一樣的自己。
  • 應屆大學生找工作,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是很多大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業就是找一份工作,擇業則是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並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工作。如何去選擇,很難直接定義誰對誰錯,但根據調查顯示,現代大學生更喜歡先擇業後就業。另外一部分同學,他們認為鑑於就業的壓力,先就業再擇業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顯得更加現實。
  • 《2020中國大學生職住觀報告》出爐:西安成為大學生首選就業十大...
    近日,鏈家發布了《中國大學生職住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全國千餘所高校的近3萬名大學生的問卷調研,全面呈現了他們對擇業、租房、買房三件大事的期望和認知,勾勒出當代大學生的「求職」和「居住」圖鑑。
  • 「找工作求穩是種自殺式行為」
    資料圖片  河南商報記者 吳靜  又到一年大學生找工作時間,10日晚金山軟體CEO、鄭大1977級校友張宏江回母校「招兵買馬」,並與千名學生面對面暢談職業和人生  談經歷  與妻子是小學同學  高考那年錄取率是200∶1  張宏江11歲時,隨父母從武漢來到了河南葉縣的幹校,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和哥哥同時成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張宏江被鄭大無線電系錄取。  在幹校七八百個考生中,只有他兄弟倆考上了大學,當時整個縣城總共考上了六個,「聽說那年河南的錄取比率是200∶1。」
  • 報告稱中國大學生就業穩中有升 超六成留在東部沿海地區
    中新社長春12月12日電 (郭佳)又到一年高校畢業生擇業時。《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發展報告(2015-2016)》12日在吉林長春對外發布指,在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下,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仍穩中有升,同時,超六成學生在東部沿海地區就業,創業意識漸入人心。  作為中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項目核心項目組,東北師範大學已連續三年發布此報告。
  • 中美大學生畢業後擇業存在八大差異
    2009年美國有150萬大學生畢業,將面臨5年來就業情況最差的一年。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僅發生在中國,在發達國家美國同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下對中美大學生擇業差異作一比較分析。  1.對工作地選擇不同  美國的大學生傾向於就近就業,而中國的大學生則傾向於到大城市工作。這主要是由於當前我國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較大,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發展機會相對較多,對大學生吸引力較大。
  • 大學畢業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就大學畢業了,瘋玩四年,他們懈怠學習,直到畢業都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這是許多大學生的縮影。剛畢業的他們對社會、行業、職業的不了解,甚至對自己也沒有足夠了解,想擇業但定位不清,想就業卻目標模糊,於是乎就業難的問題猝不及防地就出現了。
  • 百度技術牛人談大學生擇業要訣:首選朝陽行業
    廖若雪認為,大學畢業生擇業有三大要訣包括去朝陽行業的龍頭企業、看看企業成長空間有多大、努力培養自身能力。  擇業要訣一:去朝陽行業的龍頭企業  騰訊科技:聽說你的大學專業並不是IT相關的,怎麼畢業後卻走入了IT領域?
  • 名校生湧向公務員,殘酷競爭下,年輕人找工作求穩不求高
    但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那些名校生也開始在就業和擇業上,紛紛開始湧入公務員體制內這樣的工作,前段時間清一色清華北大入職街道辦工作;深圳多地招聘學校老師也都是清一色名校高材生這樣的現象也是引起了大家關於學歷無用論,資源和人才浪費的熱烈討論,由此可見,像街道辦這樣基層體制內的工作,至少以前給大家的印象並不是很好,活在職業鄙視鏈的底端。
  • 疫情下,"求穩"成眾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
    【原標題】面對複雜形勢多地出臺政策穩定畢業生就業,「求穩」也成為眾多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 疫情下,「求穩」成眾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
    【原標題】面對複雜形勢多地出臺政策穩定畢業生就業,「求穩」也成為眾多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而疫情下,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的春季招聘,對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註定並不輕鬆。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 大學生擇業是否成功,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幾個心理特徵
    一、是否有先就業後擇業的心理就業過程是一個尋找終生事業的過程。是一個磨練意志、磨練心性、檢驗自己是不是學以致用。這個過程有歷練、有辛苦、有磨難、也會有成功。就業初期的喜怒哀樂都在其中。所以,拿到畢業證的青年學子,千萬記住,別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別人的承諾中。
  • 廣東大學生看過來:擇業期政策新鮮出臺,即日起不用再辦暫緩就業!
    大洋網訊 今天(8日),關於實行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擇業期政策(試行)通氣會在廣東省教育廳舉辦。記者從會上獲悉,從2019年4月8日起,廣東省實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擇業期(以下簡稱擇業期)政策,同時取消暫緩就業政策,有效期3年。擇業期內,高校畢業生在廣東省就業、升學方面享有與應屆畢業生同等的待遇。
  • 不斷線 穩就業
    在往年大學生即將畢業的春季前期,各類企業、單位會密集舉辦多場高校招聘會,在吸納人才為本單位擴充力量的同時,更為應屆畢業生們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和實習崗位。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社會生活生產秩序,也打破了春季招聘的正常節奏。當前,「六穩」「六保」工作中,就業問題均赫然在列。
  • 行成於思,多方合力穩就業
    為應對疫情給高校畢業生產生的影響,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部署,出臺穩企穩崗穩就業10條、做好穩就業16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10條,及時啟動公務員招錄、國有企業和教師招聘。政府和高校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就業」平臺,以「雲」招聘精準發力,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千萬網絡招聘會,學生坐在家裡也能找工作。
  • 大學生擇業:走出8心理誤區,找準4種自我定位
    大學畢業後的擇業,是這些選擇中較為艱難的一步。從學校步入社會,從學生時代步入職場生涯,身份和環境的各種變化如何應對,如何邁出這一步?一方面,富有理想和激情,對未來懷有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另一方面涉世不深、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在豐滿的夢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錯綜複雜的擇業心理油然而生。
  • 高校畢業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
    日前,廣西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站揭牌儀式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舉行。廣西人社廳巡視員於祖毅為師生作了題為《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為題的就業指導講座。  一、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建議先選擇就業  就業是按如下規律運動的,「擇業—就業—再擇業—再就業」的一種運作模式,我們的擇業也是階段性的,特別是剛畢業缺乏對自身對社會的了解的畢業生,所做出的擇業選擇肯定不是難麼準確。
  • 清華4年大學生,畢業後卻成城管4年合同工,先就業、再擇業好不好
    然而,在擇業上的巨大反差,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城管這個職業,重新審視大學的畢業生。曾經,有人說先就業,再擇業。如果從這句話來看,似乎韋同學的選擇並沒有錯,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下一次選擇,卻要用4年的時光來換。好在韋同學從「圍城」中跳了出來,但是還有人在「圍城」內,甚至有大學生想要進入這樣的「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