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初期的大學生,要克服哪些擇業的不良心理?

2020-12-25 悟懂教與育的真諦

又是一年的畢業季,大學生們紛紛拜別老師,拜別同學,拿著三方協議,走上了自己選擇的工作崗位。把曾經的夢想逐漸演變成現實。有道是:願望很美滿,現實很骨感。渡過了期待期,也走過了徘徊日,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那些深埋在心底的的不良心理就有漸漸浮出的痕跡。如果不處理及時,就會對崗位上的自己有負面的意義。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給在崗的大學生們一次積極的啟迪。

一、攀比心理

就業了,告別了象牙塔裡的自己。在單位裡開始用自己的知識為自己換取謀生的能力。稍微遇到些挫折,就會想起身邊的同學,和他比,我怎麼這麼不爭氣。或者和某同學比,我的崗位怎麼這麼不提氣。心理泛起不穩定的漣漪。開始彷徨,開始恐慌,開始對自己的選擇後悔不已。於是,出現消極怠工,做任何工作都沒有初來乍到時積極。這種攀比心理的影響,會讓大學生對當初自己的選擇開始產生質疑,影響就業的穩定。

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既來之,則安之。別盲目攀比。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任何成功都有從頭開始,只有對自己職業的堅持,才能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塑造不一樣的自己。

二、盲目求高心理

作為大學生,因為從小到大都因為優秀,成為學校、老師、家長的最寵。這種過度的寵愛,就會讓大學生滋生盲目清高的心理產生。最就業單位選擇時考慮自己的就業理想,對用人單位就會要求十全十美。過高的期望值就會產生盲目的求高心理。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工作可能就出高不成,低不就。影響就業的穩定。另外盲目攀高,還助長了對失敗的無能為力。

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在力所能及的就業崗位上,先就業,在擇業。等自己經驗經歷都能經得起推敲,盲目求高的心理就會慢慢抵消。

三、不平衡心理

崗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每個人在這一段時間的兌變都會各不相同。有的青雲直上,有的坎坷不幸。對工作的認知開始出現不同。有的認為自己很幸運。有的認為自己很不幸。這種不平衡心理導致每個人對待結果的心理各不相同。怨天尤人的有之,心理失衡的有之。

正確的心理是人各有志。正視自己出現的問題,正確對待得失對自己的利與弊。就業中出現問題,就解決問題。別讓不平衡心理幹擾正常工作中的問題。

四、自負心理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因為是名校或者因為專業緊俏,讓自己的身價倍增。於是對於一些瑣碎的工作開始有了自傲。自傲後就會有目空天下、高人一等的極端自負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導致與不少適合自己發展的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克服這種的心理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就業過程中。勝不驕,敗不餒。心態平和,慢慢就把這種自負心理消耗掉。

五、依賴心理

儘管我們大學生已經成年,但是中國家長的過渡幹涉與大學生過渡心理依賴有關。在工作崗位選擇上,大學生比較在意父母的選擇,在很多事情的決策是父母覺得行,學生本人可能沒有原則。所以大學生一遇到挫折,自己就不知道怎麼樣決策。

正確的做法就是家長儘快放手,讓學生自己決策。在不斷的決策中提升獨立的自我。一點點去掉依賴心理。才能讓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不錯。

每位就業的大學生,在就業的初期都會有各種不同的不適應。學會克服就業初期的不良心理,學會適應工作環境。不盲目攀比,有適合自己的期望值,不自負,不依賴,渡過就業的初期,慢慢就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擇業:走出8心理誤區,找準4種自我定位
    01從天之驕子到職場新人,要走出8個心理誤區從邁進大學校門那一刻開始,擇業和就業,這一人生課題揮之不去。整整四年,困擾一直縈繞心頭。四年的學習,即使已經麻醉,在即將走進社會的那一刻,必將重新拾起。心理誤區在所難免。
  • 應屆大學生找工作,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是很多大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業就是找一份工作,擇業則是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並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工作。如何去選擇,很難直接定義誰對誰錯,但根據調查顯示,現代大學生更喜歡先擇業後就業。有部分同學認為選擇職業跟自己將來要在哪裡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先選擇了城市,那麼所受的局限可能會比較大,其次跟心理預期密切相關,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滿足感,比如對工資的心理期望值有多高,再者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會傾向於哪些職業。另外一部分同學,他們認為鑑於就業的壓力,先就業再擇業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顯得更加現實。
  • 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其對策
    最後,大學生就業能力缺乏與我國應試教育緊密聯繫,大學生從小即以「考試」為指揮棒,缺乏綜合素質的鍛鍊,而能力的培養是與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素質呢?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結構,增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應把就業指導課程列入大學教學計劃,從低年級便開始相關能力的培養,灌輸正確的就業意識,高年級學生則注重提高他們的職業成熟度。
  •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當代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文//許聖義 許昌浩 「就業症候群」不容忽視,已經成為阻礙青年就業成才的「攔路虎」。 心理障礙類型五花八門 青年人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障礙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一些……就業,意味著青年人處在了「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有心理專家表示,近兩年來,大學生就業受挫導致的心理問題已經佔全部諮詢問題的60以上,位居青年各類心理問題之首。
  • 大學生擇業是否成功,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幾個心理特徵
    所有的努力就是不忘初心,別離開自己要成功的初衷。那有什麼標準可以初步判斷自己就業是否成功?一、是否有先就業後擇業的心理就業過程是一個尋找終生事業的過程。是一個磨練意志、磨練心性、檢驗自己是不是學以致用。這個過程有歷練、有辛苦、有磨難、也會有成功。就業初期的喜怒哀樂都在其中。
  • 美食心理學 ▏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附香酥鴨的製作方法)
    在解決心理衝突的過程中,大學生會謹慎地對所有的有效選擇進行比較,慎重權衡利弊得失,主動做出最佳選擇。可以說,衝突的解決過程本身就是畢業生經受歷練和主動成長的過程。(二)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許多大學生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
  • 大學生就業壓力應如何調整心理?
    核心提示:<P>有網絡調查顯示,這次兩會就業問題是網民關注的第三大問題,可見目前就業至今仍然存在困難。而作為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是毋庸置疑的。那麼此時面對就業問題壓力過大,大學生如何調整心理呢?</P>   有網絡調查顯示,這次兩會就業問題是網民關注的第三大問題,可見目前就業至今仍然存在困難。
  • 大學生就業指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1)職業選擇指導。選擇職業意味著選擇和挑選職業。大學生的擇業觀是指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選擇某種社會職業的認知、評價、態度、方法和心理傾向的基本觀點。這反映了大學生的世界觀,生活觀和就業價值觀。它影響了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出現。職業選擇對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
    1大學生就業心理存在的問題  1.1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界定要研究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對此概念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定.綜觀已有研究,有學者認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指"大學生在考慮就業問題,為獲得職業做準備及在尋求職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還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就業心理可以看作是"大學生這一特殊社會群體,在準備就業
  • 大學生擇業影響因素分析報告
    調查說明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是一個很寬泛的範疇,既包括了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個人狀況、擇業偏好、就業準備等個體的內在因素,也涉及到家庭、地區、生活環境、流行觀念、就業政策、擇業機會等外部因素。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反差,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然而,教育界關於大學生職業選擇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系統性研究。
  • 拉薩當雄縣為大學生解讀就業政策 轉變就業觀念
    西藏日報拉薩訊(記者 盧文靜)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社會的「穩定器」,也是民生的「壓艙石」。近日,共青團當雄縣委員會和當雄縣人社局聯合舉辦2020年當雄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座談會。西藏愛樂福聯合創始人、西藏宗八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富民國有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等受邀參加座談會。2020年應屆畢業生、往屆未就業大學生、在校大學生,共計153人參加。
  • 關於疫情影響下地方性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觀念的調查報告
    我國有近14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就業問題任務艱巨,尤其是今年,因為疫情,我們原本正常的生活軌跡被打亂,不少企業面臨倒閉,很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對於即將要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每年,大學生的數量都在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開始找工作,就業競爭也越來越大,國內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今年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心高校畢業生就業。
  • 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 透視當代畢業生就業觀念
    每到畢業季來臨,許多畢業生就開始面臨就業問題的抉擇。究竟是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不少求職者的就業觀念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先就業再擇業面對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先就業再擇業成為當前不少求職者的共識。「今年就業難,先找到一個工作幹著先。」
  • 6種不正確的就業心理,決定了你能否找到工作
    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給就業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過去大學生很稀有,就業不愁,可是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好的工作崗位卻有限,所以找工作越來越難。畢業等於失業、考研只是逃避就業等等,這些說法在最近幾年流行起來,也得到了一定證實。擇業時很多人都希望儘早確定去向,儘快落實單位,表現出急躁心理,特別是在規定期限內未落實單位的大學生。
  • 廣東大學生看過來:擇業期政策新鮮出臺,即日起不用再辦暫緩就業!
    大洋網訊 今天(8日),關於實行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擇業期政策(試行)通氣會在廣東省教育廳舉辦。記者從會上獲悉,從2019年4月8日起,廣東省實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擇業期(以下簡稱擇業期)政策,同時取消暫緩就業政策,有效期3年。擇業期內,高校畢業生在廣東省就業、升學方面享有與應屆畢業生同等的待遇。
  • 大學畢業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當前,儘管絕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主動投入求職大軍,但選擇迴避這一壓力的也不在少數,並且佔比在不斷上升,大學生慢就業現象不斷加劇。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就大學畢業了,瘋玩四年,他們懈怠學習,直到畢業都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這是許多大學生的縮影。
  • 就業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筵潘文慶楊麗錢偉超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實現高質量的就業」。高質量就業體現在就業達到預期收入、就業滿意程度高、社會保障合理、勞動關係和諧、個人發展前景良好、擇業成本低等方面。據《就業藍皮書: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 2014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1%。
  • 大學生就業教育中的法律意識培養
    與此同時,今年特殊的就業形勢,也賦予人才就業市場新的特點。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由於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觀念薄弱,合同意識不強,社會經驗不足,有些企業利用大學生急於就業的心理,抓住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設置陷阱,侵犯大學生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在就業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從而增強大學生就業法制觀念,提升大學生就業技能,保護大學生合法就業權益,以達到依法就業、文明就業和理性就業。
  • 疫情過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模板》
    有沒有6.請問您覺得疫情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有影響嗎?有沒有7.請問疫情是否改變了您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否8.請問疫情後您的就業地域選擇更趨向何處?發達城市家鄉所在地附近城鎮鄉村沿海地區其他9.請問疫情讓您對未來的就業心態變的如何?
  • 待業、擇業、創業:我國青年就業機制的演變
    與此相對應,就業由國家包攬、實行「統包統分」制度,青年被動等待分配。這一時期的青年分為三大部分:大學生、學歷較低的農村青年和城鎮青年。(1)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屬於社會精英,這一時期全部被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單位當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