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給就業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過去大學生很稀有,就業不愁,可是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好的工作崗位卻有限,所以找工作越來越難。
畢業等於失業、考研只是逃避就業等等,這些說法在最近幾年流行起來,也得到了一定證實。擇業時很多人都希望儘早確定去向,儘快落實單位,表現出急躁心理,特別是在規定期限內未落實單位的大學生。他們時常幻想在供需見面會上能一錘定音,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致使自己在對招聘單位一無所知或了解甚少的情況下,盲目答應對方的條件,匆匆籤約,而一旦未能如願,就抱怨生不逢時,或認為自己命運不佳,自暴自棄。
可是,每一年都會認為當年的就業形勢嚴峻,但依然有很多優秀的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加入到了頭部的四大、銀行、券商、基金公司工作。
為什麼他們如此優秀,你是否也想像他們一樣呢?是否想要擺脫畢業就等於失業這個定律呢?
可以說這6種不良就業心理是成功的大敵。很多人,不管是剛畢業的學生也好,在社會工作過幾年的人又跳槽也好,經常會有這6種不良心理。
1.就業時的焦慮心理
焦慮是指一種內心緊張,預感到將來可能發生不幸的心理。畢業就業中的焦慮心理表現在:面對競爭激烈的競爭市場,自己能否如願以償;在國家需要、個人志向、專業發展、工作環境等諸多矛盾中如何做出最佳抉擇。選擇失誤造成「千古恨」如何是好等。
在人生的轉折關頭,這些焦慮使他們精神負擔重重、心神不寧,甚至患上嚴重的神經衰弱,影響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2.就業時的急躁心理
擇業時很多人都希望儘早確定去向,儘快落實單位,表現出急躁心理,特別是在規定期限內未落實單位的大學生。
他們時常幻想在供需見面會上能一錘定音,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致使自己在對招聘單位一無所知或了解甚少的情況下,盲目答應對方的條件,匆匆籤約,而一旦未能如願,就抱怨生不逢時,或認為自己命運不佳,自暴自棄。
3.就業時的驕傲心理
有些畢業生對自己估計過高,傲慢自大,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握有一張大學文憑,就應進入城市、進好單位。
甚至表現出看不起這種職業,瞧不起那個單位,或者向招聘單位要求高薪、住房、照顧家庭等條件,這些勢必引起對方的反感,造成擇業的失敗。
4.就業時的自卑心理
就業中的自卑心理表現在: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自慚形穢,缺乏信心和勇氣。
有的不敢競爭、疑神疑鬼;有的「衣破怕風」,害怕別人提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畏縮不前等。
5.就業時的嫉妒心理
有人喜歡比,在攀比中發現別人能力強,找到了好單位,或很快落實了工作,就產生了不滿情緒,背後議論別人的缺點,甚至公開別人的秘密。這些都是害己害人的。
6.就業時的怯懦心理
怯懦心理在很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身上都有所表現,特別是在同招聘單位直接洽談過程中,有的同學一坐在談判桌前就面紅耳赤、手足無措,就語無倫次、措辭不當,辛辛苦苦準備的「臺詞」、「腹稿」由於緊張而忘得一乾二淨。
有的敏於細節、謹小慎微,唯恐個別方面處理不妥影響到自己在用人單位心目中的形象,以至於不敢放開思路,表達不清楚,回答不完全,最終導致擇業的失敗。
許多畢業生都奇怪,手裡拿了這麼多證書,為什麼還是找不到工作?
也許你輸不是輸在能力上,也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找工作時太盲目,沒有把自己的能力和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對應起來。
對待就業這個問題,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一切都是紙老虎,一切都由你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