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2015年,國家衛計委將在全國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對於已經受訓醫生以及即將受訓的醫生,他們有著最為切身的體會。通過對網絡上醫生發言的整理,小編發現有的醫生為規培制度點讚,而有的醫生則是各種吐槽。點讚的話暫且按下不表,從這些海量的吐槽聲中,不難看出醫生們對規培政策有五大疑問待解:
1 關鍵詞:待遇過低
從丁香園各位參與過規培的醫生的反饋看,前一階段的規培確實存在待遇過低的問題。有網友評價,讀了11年書,待遇連保姆、月嫂都不如。
2014年8月底,國家衛計委公布,中央財政對規培提供資金補助,標準為3萬元/人年,2/3用於補助住院醫師,1/3用於補助基地和師資。但這2萬元是否真正能夠補貼到規培醫生身上還需要制度的監督。如浙江網友的評論:
【吐槽】淪陷眼眸(2015-01-02):規培那2萬到底發不發的啊?好難過,在浙江,每月1500的工資,每個月就吃飯,乘公交,每月用的都超收入,真的好鬱悶。每天還啃老,住在家裡。。真的不知道怎麼辦,那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施。我是今年九月份開始規培的,規培醫院在今年公布的國家規培基地名單中,不知道明年能不能拿這2萬
【吐槽】xiaobalaxi(2014-12-04):我們醫院的解釋說,1萬給委培單位,2萬給規培基地,我們半毛錢都沒有。
以下為根據網上資料整理的部分單位每月規培工資待遇。
在大家的一片低迷抱怨聲中,深圳最近爆出的規培生待遇提高是一抹亮色,根據報導,2015年起深圳規培的本科生6000元,碩士生7000元,博士生8500元。但據說,之所以提高待遇,是因為以前待遇過低,深圳根本就招不滿規培名額。醫學生用腳投票的結果讓市政府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小編:沒錢不能學醫了嗎?
2關鍵詞:僧多粥少
全國那麼多醫學畢業生,規培基地和帶教老師有限,僧多粥少,怎麼辦?
【吐槽】亂世風九(2014-12-19):今年我省終於有規培的相應文件了,樓主所在的市裡有一家附屬醫院參與規培,擬在34個相關科室招生100人,這裡邊就得順便吐槽一下了,該醫學院每年二表加三表臨床、口腔、影像之類的有大約1500人,就算有回家規培的也得有300比1的比例了,可看這與國家規定的全醫學生受高等醫學院培訓的初衷背道而馳。這100人又分為內、外、口腔、腫瘤等相關科室招生,也就是說進一步縮小錄取比例,試問如果第一次沒考上規培,以後就得和下一屆的畢業生一起再次考試,以此類推,考上的機率越來越下,沒證又沒法去考主治醫師......
【吐槽】網友趙611(2014-12-20):口腔每年執業醫師通過的也有一兩萬人吧,但現在一個醫院才能招幾個人啊?河北現在才8個規培醫院,不知到時如何去都培訓,如果考了執業還是不能從業還要有規培證,那直接別叫執業醫師法了,改成規培醫師法算了。
由於規培名額競爭激烈,有的單位直接在規培招生中規定了有資格的院校,如南方醫科大學明確規定,名單外生源不招錄。那就意味著你要是出身非名校,連規培資格都沒有。
【吐槽】小攀的柳葉刀(2014-4-3):畢業院校範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四川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這是南方醫可以申請規陪的畢業條件,即使分數第一,你出身不好,根不正,苗不紅也不行。沒辦法……俺們這些N流醫學院孩子,只有眼巴巴的被歧視了……
小編:規培資源怎麼分配是個大問題。
3關鍵詞:培訓基地
2014年12月31日國家衛計委公布559家住院醫師規培基地名單,但是不是每一個醫院都擁有合格的師資和培訓條件呢?如何保證帶教老師真正教給規培生知識,而非淪為「廉價的勞動力」?網友們很但心培訓流於形式,擔心因為帶教風險大,老師不肯教。規培期間只是幹寫病歷、換藥、拉鉤這些雜活兒。
【吐槽】xiaoyanghuifei(2014-10-04):我在浙江省一家三乙區級單位規培,要求做心臟手術多少例,可是它三年心臟手術總量都達不到這個標準,更何況是22個月,這裡頭也不是所有心臟手術都會排給你做!
【吐槽】羽翼殘蟬(2013-10-06):你這個說法我也贊成,確實不能操之過急,讓大量根本沒有帶教能力的醫院和醫生來承擔規培。
小編:欲速則不達。
4關鍵詞:培訓互認
本地的規培證書外地不認,怎麼辦?
【吐槽】conjurerchen(2014-12-27):請問2015七年制改為5+3以後,所發規培證是全國承認的嗎?
【吐槽】shikinami(2014-11-9):重醫純規培發的是重慶市衛生局印製的規培證,重慶就業肯定管用,外省的話不好講。
小編:能夠一證走遍全國嗎?
5關鍵詞:歸屬感
規培生的身份感和歸屬感如何解決?「行業內社會人」聽起來很客觀,但落實到一個讀書讀到三十歲還沒有確定單位接收的醫學生,這種深層的社會身份焦慮感同樣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吐槽】lamarlibra(2014-12-30):參加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可以提前定科尚可接受,但是很多大醫院都是不定科輪轉,結束後看你表現決定是否留你,即使留你科主任不要的話還要被調劑到輔助科室、急症或者ICU,就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飛蛾撲火,放棄人生的大好時光、親情、愛情,規培結束甚至已是而立之年。
規培延長了醫學生進入社會的時間,對於女性,生育是人生必須要過的一道門檻。規培與生育衝突怎麼辦?讀書讀到博士,再規培三年,女性已經接近錯過最佳生育年齡。
【吐槽】ellenhuang(2013-5-22):這三年不能請假,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不能流產,因為不能請假的,不讓要補回來的!真是瘋了!有沒有人權了?
小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可以參考。
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都未曾滿足的情況下,要求醫學生們去進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否有點太理想主義?規培生們碰到的問題是每一個社會人都能理解的。過於超前而沒有良好配套的政策即便本意相當的良好,能否在現實中實現?正如中國教育報《規培時代,醫學教育路在何方?》一文所言:從制度到現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相關連結:《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解讀http://www.gov.cn/gzdt/2014-01/17/content_2569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