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網絡問卷調查摸底公眾職業態度,2001份問卷統計顯示,2016年最不被受訪者看好的職業或行業排名前三位分別是:1 實體零售業(34.5%)、2 建築業(30.3%);3 房地產業(29.9%)。
說多了都是淚,商業地產人反正橫豎都中槍。
試想想前兩年到處都是華麗轉身: 代理行轉身跳到開發商,年薪30萬轉身過百萬,從業三五年就是商業項目副總的也不是個案。「好日子」沒過幾年,商業地產行業似乎好日子不在了。從高層到基層,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以前等著過完春節拿完年終獎再跳槽奔個好職位,現在不但沒了年終獎,很多商業因業績不濟,還時刻準備著被裁員。
這一年多來,地產圈內的很多渠道都瀰漫著波動的情緒。特別是第三方服務機構,無論是諸如外資顧問公司五大行,還是本土大小代理行,能啃著老本行好好活著就算不錯。以公司戰略調整和發展創新業務為名,帶來的人員調整、職位調整、部門調整越來越多,究其實質,還是一句話——房地產傳統業務已萎靡。
當拿著高薪的6070後因業績壓力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時,正值職場奮鬥期的8090後也迎來了這些年來少有的迷茫: 商業還有沒有機會?商業地產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在我看來,商業地產還在創業期,沒有創業心態的從業者快閃開!
中國的商業地產發展就那麼幾年,剛剛經歷野蠻生長狀態,就像青春期一樣迷茫衝動。跟歐美發達商業地產市場比起來還TOO YOUNG TOO NA?VE。
傳統業務的萎縮,意味著新型業務的興起;商業地產產能過剩,意味著盤活存量的時代到來;原有行業格局的顛覆,意味著擁抱新技術、發現新需求的機遇來臨;企業的倒下,意味著個人的崛起。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商業地產模式創新的時代,也是8090後商業地產人快速崛起的時代。歐美商業地產經歷了漫長的蛻變過程,而中國短短幾年就經歷了歐美三四十年的開發規模,稚嫩的商業地產跟歐美巨頭們都同時遭受了相同的社會趨勢影響:新技術和電商。
可能在這些新變局中,6070後的操盤經驗不靈了,歐美發達市場的傳統模式不靈了,所有的從業者似乎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
這就是8090後商業地產人所面臨的最佳的歷史機遇:在創新中崛起,從實幹中轉型!
這兩天跟大悅城的朋友聊天,著名的騎鵝公社和五號車庫的操盤執行者居然是87年的小姑娘,幹練、有思想、有衝勁,又遇上了好的平臺,用創業的心態參與到商業地產新模式的研發之中,一路從數據研究、項目策劃、招商到運營,不斷學習持續轉型,樂此不疲。
在創新中轉型,就要善於抓機遇。地球人都知道的一句話,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頭腦。抓機會之前,持續了解行業趨勢就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幾個重要的趨勢:
1. 商業地產營銷時代走向運營時代,存量資產管理成長期飯碗。
商業地產作為典型的經營性物業,就是在持續經營中提升價值,一賣了之絕不可取,整個行業對運營的重視在得到空前提升。
短短幾年內新的商業項目爆發式地立項開發,使得商業地產行業不得不面對產能過剩的局面,如何盤活商業地產存量,有效去化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隨著商業開發理念的更新,更多的企業意識到項目持有的重要性,未來綜合實力強的開發企業還會向物業收購、輕資產運作和金融運作的方向發展業務。
2.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讓信息對稱,招商和中介業務將不再神秘,專業能力至上。
以前信息不對稱,商戶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招商和代理行似乎都是職場新人眼中高富帥的代名詞。
而如今,諸如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及社交媒體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使品牌聯繫方式和商業地產信息傳播的成本降低而實效性提高。
與過去信息掌握在私人手裡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租售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微信、微博、QQ群、微信群獲取,已不再那麼神秘。
無處不在的數據和信息對稱削弱了人情世故對交易的影響,技術進步打破了傳統中介業務模式。從提供房源信息、找尋潛在客戶到完成租售交易,中間可能並沒有經紀人參與。
3. 技術已經成為商業地產行業的必備,商業地產以後就是個技術活!
地理空間信息、人工智慧與認知、虛擬實境VR等新技術,為項目選址、數據信息搜索與深度分析、市場營銷等方面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援助。
這些技術可以使客戶針對項目、市場和競爭對手獲得更具時效性、個性化的分析內容、更靈活的在線交流方式,甚至隨時隨地根據個人需求和口味,展開一次物業考察之旅。
傳統服務的自動化完成,降低了對代理的需求,原先核心業務的優勢不再,促使從業人員不得不轉而使用技術、利用現有經驗和資源關係為客戶提供創新服務。
曾經蓬勃的房地產經紀面臨融合兼併、升級轉型,曾經雨後春筍般入市的商業項目面臨存量管理、盤活庫存。那麼,與之相關的需求點都是未來就業的熱點。
特別是,懂數據/技術的複合人才、專業的運營人才和資產管理類人才。如果知識面再廣些,懂消費者、懂物業設施、懂設計、懂項目管理、懂財務金融,那麼隨便跨跨界,總有一個細分市場的機會等你來鑽。
不要以為你是個打工的,創業心態是當下商業地產人生存的最基本心態!
全行業都知道商業不好幹、商業地產回報率低不掙錢,如果你還想著過舒服日子,可能你和你所在的企業也就真的沒救了。
企業一定是算帳生存的,即使國企也是如此了。「別幹那麼累,反正領導看不見。」「今天領導出差,終於可以歇歇了。」這樣的心態你有沒有過?似乎工作永遠是為領導做,生活永遠是為別人活。
然而,說雞湯一點,我們無論是在做什麼,其實都是在經營自己,經營「我」這個品牌。尊重自己的工作,你可以具有匠人精神,為改善一項技術、一項服務而孜孜不倦;你可以具有企業家精神,與企業綁成命運共同體,只為實現一個願景;你可以發揮餘力,在企業這個大平臺之上,形成自己與資源連結的重要節點……經歷的一切都是積累,萬一有一天你靠著這些積累闖出一片天地呢。
不過,說實話對於吃過見過玩過的8090後而言,商業地產企業要想激發他們的鬥志也確實需要一些智慧的。
8090後似乎總被貼上很多標籤,他們多變、個性、充滿活力,作為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和行為模式就是引領創新、左右商業趨勢的關鍵。也因此,更懂這個時代所需的8090後商業地產人已經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
很久以來我就在想,那麼多商業地產開發商,為什麼大悅城的創新力似乎是最令人矚目的,而且擔綱創新的核心成員都是新生代75後的這一代人?我想他們一定做對了創新,用好了他們的創新力。
上周看了美國SVN資產管理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闡述了商業地產企業想要留住8090後員工,企業應當做到的十個方面:
人才儲備多樣化,無論是從僱員招聘、現有員工、管理層級到董事會,不斷在各個崗位為企業輸入新鮮血液。
創造自身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激勵創新,允許「試錯」使員工能夠承擔風險,鼓勵員工具有做企業主人翁的精神。例如代理、銷售等基於佣金制度的工作,企業應當擴大人才儲備範圍,讓業務內容對更多類型的人來說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創造協同工作的環境,為團隊建立共同的目標。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頭腦風暴、致力於解決某個問題的研習會來激發集體智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各種協同辦公的工具(多方可編輯文本軟體、多屏幕視頻會議系統等)、有利於協同辦公的空間場所設計,來支持共同目標的實現。
絕大多數員工非常看重企業的」領導倫理「,即領導者應當具有基本的道德準則與美德。特別是實行新員工導師制時,企業應當確保高層實施管理的平等、透明與公正性。
管理透明化,企業應當充分披露管理和決策過程。此外,管理透明還意味著企業應為員工展現一個清晰的晉升路徑,讓他們明確了解自己能成為什麼,以及在進步過程中哪些方面還需提升。
年輕員工更願意看到自己的高薪前景,以及參加企業提供的培訓課程。
年輕員工不喜歡被束縛,以工作成果導向為原則,實施彈性工作時間與工作地點制度,更受到他們的歡迎。
注重企業任務與願景的意識認同。
不斷與年輕人交流,企業應轉變傳統的「命令-控制」式管理方式,與年輕僱員建立起導師式的關係。
與此相適應,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與時俱進,以保留他們最重要的資產——人才。例如事業合伙人制度的崛起,便是將公司利益與核心員工利益綁定,調動8090後更為重視的自我標籤「社會存在感」「目標感」「使命感」,激勵他們完成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幫助他們看到自身的貢獻。
「我重視並相信你」「我致力於讓你成為最出色的人,並且關心你在組織中的表現」也許是直擊8090後內心的最佳雞湯。
(來源:商業與地產 微信ID: commercial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