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不到6萬需彙算清繳嗎?起徵點是多少?

2020-12-24 鋼企網

年收入不到6萬需彙算清繳嗎?起徵點是多少?

來源:順通財稅段賢明 2020-07-01 09:30:13

眾所周知,勞動者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工資薪金的起徵點就是6萬元,沒有其他綜合所得收入是不需要上個人所得稅的。無論是個人所得稅代扣預繳(均衡的工資薪金收入),還是彙算清繳階段,均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照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的要求和指導意見,年綜合收入不超過6萬元且沒有退補稅款的,是不需要辦理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但是,隨著個人所得稅APP上線以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以往相對隱蔽的矛盾逐漸顯現,筆者認為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勞動者,應該關注「個人收入明細查詢」。同時,必要的時候,應當辦理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

當然,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勞動者,辦理彙算清繳,明顯與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有衝突。但實際工作中凸顯的矛盾,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下面,我們以實際工作中相對突出的事例開始說起:

一、勞動者「被員工」了

現實案例:

張女士是一家建築公司的會計主管,40歲有著豐富的從業經歷。2020年4月,筆者關切的詢問她,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是否已經辦結。張女士回覆:「2019年上半年在家生孩子,全年工資薪金約3萬餘元,不超過6萬元且沒有其他收入,不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

現實工作中,特別是部分中小企業時有冒用他人信息,虛列工資薪金支出的情況。筆者堅持讓張女士下載並登錄個人所得稅APP,全面掌握自己的收入情況和納稅信息。

張女士在筆者的一再堅持下,登錄個人所得稅APP,發現自己被幾個從未有就業經歷的公司當做職員,並申報了工資薪金收入或者勞務收入,但是從未領取過任何工資薪金或者其他收入。

更讓人焦慮的是,張女士本沒有應補未補的個人所得稅,也不需要辦理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但通過個人所得稅APP試運算,張女士需要補繳稅款5百餘元。不辦理彙算清繳,有產生個人信用、納稅記錄的雙重風險;辦理彙算清繳吧,數據不實且需要承擔稅款。

隨即,張女士憤而在APP中申訴。同時,向申報個人收入不實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遞交了舉報材料,並進入焦急的等待期。

二、你關注與否,地球依然在轉動

現實案例:

堂弟自幼憨厚老實,屬於農民工中比較踏實能吃苦的一類。2019年由於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就近在老家附近從事搬磚的活計。每月3000-5000元的收入,大概率與個人所得稅沒有什麼交集。

回家看見堂弟擔負家庭的責任,很是欣慰。初步了解收入情況後,有個疑問:堂弟每月幾千元的收入是「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亦或者是其他?如果是勞務報酬,大概率預繳了個人所得稅,應該可以辦理退稅的。

帶著退稅的期待,讓堂弟下載了個人所得稅APP,登錄以後發現:堂弟的收入不僅限於這3、5千元工資薪金,還有很多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企業按次或者按月申報勞務報酬,更神奇的是無論按次還是按月都沒有超過800元,累計金額有2萬餘元。堂弟的收入明細看得人眼花。

所幸堂弟已知的收入屬於工資薪金的範疇,沒有預交稅款。其他莫名其妙的收入累加後,也沒有造成需要補稅的情況。整體來看,不需要退稅也不需要補稅。

讓人後怕的是,這樣的案例無論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都在靜悄悄的發生。如果累加的綜合所得達到彙算清繳的條件,或者需要補稅,而自己不知情,是不是會很可怕?

三、小企業亂象

現實案例:

段某從事財稅服務工作多年,自己的收入從多個中小微企業獲得。自個稅APP上線以來,因職業要求對個稅格外關注。各客戶的申報繳納情況,會抽時間反覆交流並核實。

要查詢各期收入明細,比較直觀的方法就是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收入明細查詢」。在申報期內,筆者做過一個測試,義務扣繳人申報後多長時間納稅人可以查詢到自己的數據?結果是:筆者在電腦端「自然人系統「申報完成,馬上登錄手機APP,當期收入就能提供查詢。

中小微企業申報個人所得稅,真是亂象頻發讓人大跌眼鏡。歸納一下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糾正,並提請納稅人關注。

1、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的界定

筆者一直認為,應稅收入的界定,相關法規是有清晰的界定的。然而小企業現實工作中的財務人員,很是糊塗。例如,段某的應發工資是6755元,社保個人承擔部分400元,扣借款1000元,實發工資5355元。義務扣繳人申報個人所得稅時,將段某的收入申報為5355元,亦有申報為5755元……真實讓人哭笑不得。

2、小企業財務人員認為納稅人的的收入一成不變?

小企業財務人員是不懂,還是沒有責任心?自然人系統的人員信息,多年不變!人員工資每一期的數據都沒有變化,數字一模一樣,申報總是」複製上一期「數據。

四、呼籲

根據現實工作中突出的矛盾,筆者呼籲全體納稅人:無論您收入多寡,請下載個人所得稅APP,及時關注申報系統中的收入情況。避免」被員工「、」被發工資「;監督義務扣繳人按照實際收入情況申報;根據徵期進度,及時對不實數據進行申訴,以及辦理彙算清繳。

相關焦點

  • 年收入不超12萬元可免個稅彙算清繳
    也就是說,納稅人只要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不論補稅金額多少,均不需辦理年度彙算;納稅人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不論綜合所得年收入的高低,均不需辦理年度彙算。  如果納稅人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完全一致,不需要補稅或退稅,自然無需辦理年度彙算;或者納稅人自願放棄退稅,也可以不辦理年度彙算。
  • 首次個稅彙算清繳來了!今天你報稅了嗎?
    這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納稅人將在指定日期前完成個稅彙算申報,繼而繳納補稅或申請退稅。「今天你報稅了嗎?」正成為新的問候語。「彙算後退了不少稅款」此次個稅彙算,廣大納稅人首先要弄清兩個新概念,即「綜合所得」和「彙算清繳」。
  • 國務院個稅免除彙算清繳減負有新政:兩類人免申報
    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彙算清繳義務。2019年個稅改革全面推開,除了老百姓非常關注的提高起徵點等減稅舉措外,我國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合併為綜合所得,並按年納稅,這改變了以前這四項收入分類按月納稅體制。
  • 人民日報海外版:首次個稅彙算清繳來了
    這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納稅人將在指定日期前完成個稅彙算申報,繼而繳納補稅或申請退稅。「今天你報稅了嗎?」正成為新的問候語。「彙算後退了不少稅款」此次個稅彙算,廣大納稅人首先要弄清兩個新概念,即「綜合所得」和「彙算清繳」。
  • 2020年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在各地啟動
    這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納稅人將在指定日期前完成個稅彙算申報,繼而繳納補稅或申請退稅。「今天你報稅了嗎?」正成為新的問候語。  「彙算後退了不少稅款」此次個稅彙算,廣大納稅人首先要弄清兩個新概念,即「綜合所得」和「彙算清繳」。
  • 2020年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在各地陸續啟動
    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有的人退稅已經入帳;所在地還沒有開放彙算業務,有的人每天登錄APP了解最新動態;還有的人前期預繳稅額不足,需要補繳納一筆稅款……近期,2020年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在各地陸續啟動。這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納稅人將在指定日期前完成個稅彙算申報,繼而繳納補稅或申請退稅。「今天你報稅了嗎?」
  • 人人都需要個稅彙算清繳?是否需要辦理您清楚嗎?
    該例中,李某在A公司取得的工資薪金需預繳個稅((7000-1000)*12-60000)*3%=360元,在B公司3000元無需預繳個稅,李某取得的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金額為(6000*12+3000*12=108000>60000),因此李某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 一年上班不到12個月,個稅彙算清繳到底能否扣除6萬?
    能否減除費用6萬元,還是只能減除個月15000的費用?專項附加扣除是扣除3個月7500,還是扣除全年30000元的?直接給出答案:小明、小強都是好孩子,儘管他們上班都不到12個月,但次年彙算清繳可以均可以減除全年6萬的費用。
  • 2019年度個稅彙算清繳開始!怎麼計算,哪些情況可退稅都在這裡!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又開始了,最近,朋友圈裡都開始議論,這次你能退多少稅,你要交多少稅。那麼今年,關於個稅年度彙算,有一些關鍵點要和大家說一下。這次的退稅時間截止至6月30日,過期不候!哪些人需要辦理彙算清繳?一種是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人需要辦理。
  • 誤區:年收入12萬元以下,肯定不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
    誤區今天跟幾個會計朋友聊天,說起自然人個稅APP彙算清繳來了,大家一致的觀點是:年收入12萬元以下,肯定不需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注意,這樣認識是片面的,是個誤區!年收入12萬元以下的自然人,有的也要辦理個稅彙算清繳。
  • 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標準判定看過來
    4月1日,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已經成為眾多納稅人關注的熱點,更有網友曬出退稅截圖。記者發現,為確保納稅人順利完成新稅制實施後首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會算,山東省稅務局官微「山東稅務」開通了「個稅年度彙算」系列操作指引。
  • 年收入不足12萬元免彙算清繳 方便中低收入納稅人
    原標題:年收入不足12萬元免彙算清繳這中間的差額就需要通過彙算清繳來進行多退少補。  另一方面,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額也按年設定,可能存在遺漏的情況。在一年終了後,按月交稅總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可能出現差額,也需要通過彙算清繳來多退少補。  根據規定,明年3月1日到6月30日即將迎來本輪個稅改革後的首次面向個人的彙算清繳。
  • 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政策發布 哪些人需辦年度彙算?
    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政策發布 哪些人需辦年度彙算?現解讀如下:一、什麼是年度彙算?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除提高「起徵點」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這樣有利於平衡不同所得稅負,更好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作用。
  • 個稅新政策:年收入不超12萬,可免除彙算清繳!
    兩年內這兩類納稅人免除個稅彙算清繳義務本次會議確定的個稅優惠政策重點包括:1、要合理有序建立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制度;2、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彙算清繳義務;3、使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更好落實並不斷完善;4、實現稅制可持續。
  • 年收入不超12萬免彙算清繳 對工薪階層有哪些好處?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者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彙算清繳義務。消息一出,彙算清繳這個稅務專業名字在網上成為熱搜詞。那麼這項政策能給工薪階層帶來什麼好處呢?大家又該怎麼用好這項惠民政策呢?
  • 年收入12萬元以下是否彙算清繳個稅要遵從納稅人實際情況
    會議決定,為了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兩年內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12萬的納稅人將免除彙算清繳義務。會議還要求加強相關政策解讀,簡化操作流程,優化辦稅服務,便利納稅人依法納稅。這個利好消息立馬刷屏,表明中央細緻入微的納稅政策指引直達民心。
  • 年度彙算知多少?個人所得稅2019年度彙算清繳專題(一)
    先通報一個好消息多省開通個稅APP彙算清繳功能後4月10日北京市也開通了手機端彙算清繳功能今年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開始啟動,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有的人要退稅,有的人要補稅,直接關係著大家的錢袋子。「今天你報稅了嗎?」
  • 個稅「彙算清繳」全流程操作來了 年收入不超12萬元可免
    臨近年底,各家企業、單位,幾乎所有的僱主都在提醒僱員,務必重視個稅彙算清繳,及時更新個人專項附加扣除等信息。明年3月開始,居民個人(下稱納稅人)就將面臨原本陌生的概念——彙算清繳。  此次個稅改革,除了提高「起徵點」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所謂綜合稅制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併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平時取得這四項收入時,先由支付方(即扣繳義務人)依稅法規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 2020年個稅彙算清繳政策解讀 APP辦稅全流程詳細介紹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此前各地暫緩的2019年度個稅彙算陸續開始,北京的個稅彙算清繳也於4月10日正式啟動。  按照規定,辦理2019年度個稅彙算清繳的截止時間是6月30日,對於很多需要辦理申報的納稅人,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
  • 年收入低於12萬元就不用報稅了嗎?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有關問題的公告》規定,取得綜合所得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辦理彙算清繳:(一)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後的餘額超過6萬元;(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餘額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