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好大!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

2020-12-16 海外網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如今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多,大陸人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不同年齡段的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小熊喵訪問了身邊不同年齡的大陸人,聽他們講述他們心中的臺灣。

50後-70後:有錢的臺灣

  小熊喵老家是大陸中部省份的一個村子,至今村口仍有一個紀念碑,碑文上記載的就是有個葉姓臺胞80年代返鄉給村子裡供上電的事兒。80年代初的大陸中部農村,能用上電,和周圍還在用煤油燈的村子相比,那真真是超速發展了,功德大到可以被立碑紀念。

  那個臺胞回村子裡之後修繕了祖墳,還建了個陵園,給墳墓用水泥封上,最後那個陵園成了我們這些孩子們的樂園,在不知事的年紀,瞞著大人翻牆進去滑滑梯、捉迷藏,現在想想真是罪過,向葉姓祖先懺悔!在媽媽嬸嬸的八卦裡,歸鄉的臺胞還給自己留在村裡的親戚一家一個金戒指,80年代封閉的內陸村子裡,誰家有個金戒指那都是可以當傳家寶的。所以,至今,我們村子那一代人對臺灣人的印象都是,臺灣人都特別有錢!

  那時候的臺灣也是風頭無兩的時代,「亞洲四小龍」的名頭喊的響亮。大陸老一輩們對臺灣同胞的情感認同更加濃厚,始終認為臺灣是祖國遺留在外的孩子,至今和他們聊起臺灣,都會覺得臺灣是個非常富裕的地方,對臺灣的熱情和稱讚度連臺灣同胞都覺得誇張。有個來大陸實習的臺灣學生跟我說,年齡大一點的大陸人一聽到她是臺灣來的都會非常熱情,熱情的好誇張。

  80後:有愛的臺灣

  改革開放後出生和成長的大陸80後,看到更加寬廣的世界,他們開始叛逆開始向這個世界表達自己。大陸80後們接受著「寶島臺灣」的教育長大,對臺灣的印象就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日月潭美如畫,大陸80後代表作家韓寒曾經稱讚臺灣「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大陸80後們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對臺灣有著很強的認同,甚至帶著點羨慕,他們認為臺灣保留著傳統的中華文化、有著優美的環境、還有背井離鄉的臺灣同胞。在大陸80後眼中,臺灣是美好的,更是有愛的。

  小熊喵問了下身邊的大陸80後們,如果去臺灣旅遊,最想去什麼地方,阿里山和日月潭仍然高居榜首。他們仍相信臺灣人都很善良美好可愛,也相信寶島臺灣終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90後:無語的臺灣

  成長在網絡時代的大陸90後,打破了前輩們通過電視、書本對臺灣的了解,他們動動手指就可以知曉天下事。隨著兩岸交流不斷增加,兩岸的言論也傳播得更迅速,大陸90們對臺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卻是片面居多。

  「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梗曾在大陸網絡上掀起過很大的熱潮。飛速發展的大陸早已不是昔日吳下阿蒙,而臺灣人對大陸的認知卻還停留在30年前,這些都很讓大陸的新新人類們無語到翻白眼。網絡主力軍的大陸90後們,開始發現原來臺灣人眼中的大陸和自己生活的地方竟然差異如此大。

  「我現在看臺灣的政論節目都感覺像在看笑話,怎麼可以有人把政治節目做得那麼搞笑。」大陸90後大陸青年小王這麼吐槽。其實,很多大陸90後青年始終堅信臺灣一定會回來,然而對如今的臺灣人民卻已不再抱有有愛的同胞這樣的美好想法了。

  00後:呵呵的臺灣

  大陸00後們可真的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一代,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陸00後,他們在網際網路世界長大,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了解更加廣泛。對大陸00後們來說,臺灣就是個落後的地方,風景很美,適合去玩一下,若說去那裡生活,他們可能選擇拒絕的更多。

  沒有微信、沒有共享單車、沒有淘寶、沒有支付寶……去臺灣要怎麼活?!已經習慣大陸生活的便利,適應網絡的飛速發展,讓他們選擇去臺灣反而覺得是一種「折磨」。

  大陸00後更加看淡臺灣,臺灣對他們來說就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而已。沒有那麼多寶島臺灣的情懷,也沒有那麼多的diss和討厭,他們的世界太多彩,可能已經沒有精力去關注這麼一個小小的臺灣島了。

  臺灣的存在感在大陸00後這裡越來越淡了……

大陸網友分享和自己00後女兒的對話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小熊喵還是覺得感慨萬千。其實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何嘗不是一部大陸發展史縮影呢,積貧積弱的時候我們羨慕臺灣的富裕,人情冷漠的時候我們羨慕臺灣的人情味,當我們和臺灣的發展差距拉大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雲淡風輕地不那麼在意臺灣了。

  大陸不同省份之間也會互相diss,甜鹹黨的南北大戰隔段時間就會被挑起來一次,十裡不同鄉百裡不同俗,有爭吵再所難免,又何況隔著一條海峽的大陸和臺灣呢!然而,我們又說著共同的語言,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所以,我們始終都還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

責編:丁洋濤

31146519,.差異好大!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2017-10-12 10:19:58,.204182,.丁洋濤

相關焦點

  • 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00後真相了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如今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多,大陸人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不同年齡段的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小熊喵訪問了身邊不同年齡的大陸人,聽他們講述他們心中的臺灣。
  • 臺灣與大陸幼教的10大差異
    序 言  臺灣與大陸幼兒教育的差異在哪裡
  • 兩岸語詞差異:臺灣土豆意指大陸花生米
    即使上世紀80年代逐步打破藩籬、恢復交往,但經歷了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在語言文字的具體使用和外來詞語的翻譯上,仍出現了部分字詞在字形、發音、含義等方面的差異,實在不足為奇。  自兩岸開放以來,語詞差異引發的誤會,一直是兩岸同胞交流時的有趣談資;兩岸語詞差異也成為部分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原來窩心在臺灣是很貼心的意思啊,和我們大陸的意思正相反!」
  • 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原標題: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 臺灣人在大陸: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載文章《第一份工作在大陸 不全然是好事》,文章作者是一名曾在大陸航空公司工作的臺籍空乘人員,她回憶了曾與她共事的另一位臺籍空乘捏造學歷、專注人際而非做事等行為,寫道「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些現象,其實,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教育跟環境,其實臺灣人跟大陸人根本沒有任何差異。」
  • 大陸哪些常用語讓臺灣人不爽
    但經過這幾年在北京居住,特別是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鄉親父老來京短暫停留或經商,的確是需要協助他們做個"兩岸翻譯"。  原因在哪兒?詞彙不同是個基本的原因;更多的是背後的思維方式不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前兩天應邀作客《海峽衛視》,主持人提到一個問題。說是有陸客到臺灣迷了路,就問街邊的人路怎麼走。
  • 臺灣大學生大陸實習日誌:兩岸相同與不同
    其實這次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所以對於很多事情還是抱持著好奇心,畢竟兩岸一直就某層面來說密不可分,所以會想知道究竟中國大陸的風俗民情到底跟我們有沒有很大的差別、這裡的人說中文我應該聽得懂吧?應該有些地區還是很落後吧?大陸人是不是每天早上都嗑黃瓜當早餐(因為家裡爺爺每天早上都有這種習慣)?這邊的節目一定都超級有錢,什麼都能做得到吧?就這樣我帶著種種的問號以及好奇來到這裡。
  • 大陸和臺灣的文風差異,你造嗎?
    (圖片來源:新華社)海峽兩岸的同胞雖然都在使用著我們民族的共同語漢語,但40多年的人為隔絕,使得漢語在各自的社會中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變遷,而產生了許多或大或小的差異。,大陸所用語言都非常接地氣,一般老百姓都聽得懂;而臺灣方面則常常引經據典,文風半文半白,比較文雅。
  • 兩岸三地文化差異:臺灣比大陸更「傳統」
    這就是本周由三聯書店推出的《對照記@1963》,該書亦在香港、臺灣同步出版。大至談臺灣、香港、大陸,或是影響華人社會深遠的人物,如孔子、耶穌、瓊瑤;小到尋常生活中的火車、電車、男廁所、報紙,或談及少年時代的初戀、女老師、女同學……以這些詞語為題,三位來自三地的知名作家,展開了「對照」寫作。
  • 大陸人眼中的臺灣為何那麼好
    核心提示:最近大陸有些知識分子,有些文人作家去臺灣,比如說像韓寒,回來之後一片讚美。過後又被人說,怎麼就把臺灣說的麼好,而且在韓寒的筆下那個臺灣好到一個程度是連臺灣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臺灣真的有那麼好嗎?
  • 兩岸富人理財大不同 大陸人愛享受臺灣人愛投資
    大陸有錢人顯然比臺灣更願意花錢享受,有32%表示將增加衣食、娛樂和旅行花費,臺灣只有21%;臺灣有47%的有錢人表示將增加日常花費,但大陸只有40%。  調查問及受訪者目前的投資風險屬性,有30%的臺灣有錢人願意接受較高的投資風險,是亞洲地區中最高的比例,其次是新加坡24%,大陸第3,有20%;願意承受中度風險的大陸有錢人達69%,臺灣只有52%;保守型的大陸有錢人佔11%,臺灣則有18%。  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會優先考慮增加投資部位的富裕人士,以印度最高,達60%,大陸有50%考慮增加投資,臺灣只有42%。
  • 臺灣遊客來大陸旅遊後,這樣形容大陸,為何臺灣人聽後感到懷疑?
    臺灣,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它與大陸可是不可分割的,不過這兩個地區之間也存在著很深的誤解與生活水平的差異。比如說,我們之前所提及的茶葉蛋,臺灣人覺得大陸是吃不起茶葉蛋這種食物的,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在大陸茶葉蛋可是隨處可見的小吃,在許多街頭的小店一般都能看見。像這樣如此之深的差異與誤解還有許多許多。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每隔幾年,網絡上就會出現幾篇比較中國大陸與臺灣行動支付趨勢的文章,有些文章褒揚中國大陸的迅速發展,有些文章則點出中國大陸其實是不得不發展行動支付。不過,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現在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支付環境與臺灣有何不同?會不會也有缺點?《CNEWS匯流新聞網》帶你來解析!
  • 臺灣大學生:不要擔心兩岸差異 用心去體會大陸
    中新網12月14日電 臺灣《旺報》14日刊登署名臺灣世新大學學生古馥禎的文章《用心去體會大陸》,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筆墨紙硯之旅──第九期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經歷與心得,表示不要擔心害怕兩岸之間的差異,只要願意親身去體驗,將能用心去體會大陸。
  • 臺灣人認為臺灣是時尚之都,臺灣比大陸潮?到上海才發現早已過時
    臺灣人認為臺灣是時尚之都,臺灣比大陸潮?到上海才發現早已過時大家都了解大陸和臺灣在很多地方是有著非常多的差異的,提起臺灣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印象呢?臺灣人在很多人眼裡也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地方吧,之前有一位臺灣女生就在一檔臺灣綜藝節目裡面聊到了上海與臺灣的不同之處,她還說到在很多臺灣人的眼裡大陸人還是比較土的,這個節目的名字就叫做《雙城記》。節目裡面女生首先就提到臺灣在很多人的眼裡面都是時尚之都,尤其是在臺北市很多臺灣人都是非常潮非常時尚的,這個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呢?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用語比臺灣更為簡單明了
    臺灣《旺報》「臺灣人看大陸」欄目刊登讀者文章,比較兩岸用語差異,全文如下:兩岸雖然同文,但在許多用字遣詞上早已大不相同。想當初在接觸大陸信息時,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漸漸弄清楚彼此的慣用語有何不同。我發現有些大陸用語其實還比臺灣用語更能直接表達要闡述的意思,若非旁人聽不懂,否則我已經習慣在言談、書寫中使用這些詞句。
  • 臺灣人看大陸:我與大陸交換生——雖在不同地方成長 回憶卻驚人相似
    我從中看見了大江南北養出了不同性情與視野的人,看見了大陸神速的進步,是上一輩人辛苦打拼,與這一代人珍惜並努力延續而來的。透過網絡影片,我了解到了不同樣貌的大陸。而在這探索的過程中,想要真實擁有大陸朋友的渴望逐漸膨脹,我想要透過自己的經驗,去認識更多的大陸文化,去了解大陸人眼中的祖國是什麼樣的,於是我將大學要去大陸交換列入了我的生涯規劃,而在大學第一年裡,透過社團,我遇見了你們,一群性情不同卻相合的朋友。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的寧靜是一把利刃——王塞壬有意義的他者——賈葭臺灣一泡尿 激起大陸千層浪——黎勇我體會到的「臺灣意識」——郟星星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 ——穆建新臺灣到底有多好?—— 袁舫臺北人對書店的珍愛 —— 黃梵淺談臺灣當前的語言文化現象——Tina將臺灣的精彩帶回大陸——張曼玲看得見的盲人—— 何凱欣臺北不是我的家 —— 馬軍懷念與老師「並肩作戰」的歲月——厲放要有包容彼此差異的胸懷——厲放兩岸民間互信的第一塊磚——蔡博藝他們是國民黨反動派
  • 臺大學生遊大陸感嘆兩岸差距:大陸進步嚇死人 臺灣仍是玻璃心
    因為曾經那個印象中碧海藍天的世外桃源,如今也已經變成了空汙泛濫的可怕夢魘……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也選擇到大陸遊玩,這不,最近有位臺灣大學生用親身體驗舉例,列出了他眼中的「兩岸大不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不少臺灣人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或是工作,更能直接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
  • 臺大學生遊大陸感嘆兩岸差距:大陸進步嚇死人 臺灣仍是「玻璃心」
    因為曾經那個印象中碧海藍天的世外桃源,如今也已經變成了空汙泛濫的可怕夢魘……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也選擇到大陸遊玩,這不,最近有位臺灣大學生用親身體驗舉例,列出了他眼中的「兩岸大不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不少臺灣人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或是工作,更能直接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