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出臺 史柏年...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這份文件提出的理念、方法、措施都能落實的話,在社會工作的發展上將是一個裡程碑。」

    近日,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出臺了《關於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公益時報》特別邀請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執行院長史柏年對《指導意見》進行解讀,史柏年表示《指導意見》令人振奮,並給出了上述評價。

    中央政府對社會工作的認識越來越清楚

    為什麼要出臺這樣一份文件專門支持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史柏年認為,這表明中央政府對社會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認識越來越清楚,定位也越來越準確。

    在史柏年看來,過去的扶貧很多是粗放型的、漫灌式的,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造成了等靠要的觀念,而觀念上的轉變不是靠粗放式扶貧就能解決的。

    此外,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比較貧乏,造成人的能力、素質低下,導致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再用過去的扶貧辦法是不解決問題的,即便是投入大量的錢財,短時間裡能夠脫貧,但長期不解決問題,還可能返貧。而社會工作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從理念上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你處於暫時的困難,我連結外面的資源推你一把,但根本是要你自己轉變,意識轉變,能力提升,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根本。」史柏年表示。

    其次,社會工作比較著眼於長期,不是短期的指標完成就OK。會從教育入手,從兒童入手,從生產方式、觀念入手,從幹部的基本素質提升入手,這是社會工作擅長的。

    再次,精準幫扶不是一刀切,而社會工作可以用個案管理的方法有針對性地來解決,是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為什麼要引進社會工作,就是因為社會工作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中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史柏年強調。

    《指導意見》也對此進行了明確: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為貧困群眾提供心理疏導、精神關愛、關係調適、能力提升等社會服務的新興力量,在幫助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自我脫貧信心、拓寬致富路徑、提升自我脫貧能力等方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一份認可社會工作專業性的文件

    重視社會工作,還要能發揮出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史柏年認為,《指導意見》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是高度契合的。

    「比如說《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群眾主體,助人自助;堅持東西合作,廣泛參與;堅持以人為本,精準服務;堅持黨政引領、協同推進,這些都是社會工作經常在講的理念的東西。」史柏年表示。

    《指導意見》還明確提出了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服務內容:

    一是參與貧困群眾救助幫扶。配合社會救助經辦機構對貧困群眾開展需求評估、分析致貧原因、制定救助方案,促進救助對象的精準識別和精準管理,推動貧困群眾服務需求與扶貧資源精準對接。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心理疏導、社會融入、團體互助、宣傳倡導等服務,推動健全物質資金幫扶與心理社會支持相結合、基本救助服務與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相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模式。

    「社會工作用的是非常科學的社會調查的方法,可以精準識別對象,並了解造成他的困難的原因、他的需求,這是社會工作特別擅長的東西。」史柏年表示。

    二是參與貧困群眾脫貧能力建設。配合相關部門、會同相關社會力量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脫貧信心和內生動力,促進其發揮潛能、提升技能、互幫互助、積極就業創業,通過增加穩定收入脫貧致富。

    「全靠外力的話,只會造成懶漢,他自己不發揮任何作用。我們要著力於能力建設。」史柏年表示。

    三是促進易地搬遷貧困群眾融合適應。幫助因自然條件惡劣需易地搬遷的貧困群眾疏導不良情緒,加強關係調適,聯繫就業資源,發展自助互助組織,重構社會支持網絡,促進其更好融入新的社區生活。

    在史柏年看來,搬遷會造成很大的不適應。一個是被搬遷人到了新的地方,他的社會融入問題;還有當地居民對他們的接納問題。在這兩個群體融合的過程中,社會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因為社會工作就是處理社會關係的。

    四是參與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聯合相關部門、會同相關力量開展貧困村留守兒童及家庭的監護隨訪、調查評估、監護指導等工作,督促指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承擔監護主體責任。以困境兒童為重點,開展成長輔導、法制宣教、臨界預防、行為矯正、社交指導、情緒疏導等服務。配合學校和社區做好適齡兒童「控輟保學」工作和成長關愛服務。

    五是針對其他特殊困難人群開展關愛服務。為貧困地區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顧、權益保障、臨終關懷等服務。為貧困地區特殊困難婦女提供精神減壓、心理支持、親職輔導、權益維護等服務。對貧困地區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強化心理社會支持,幫助其改善家庭和社區關係,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文件

    社會工作的專業性要發揮出來,離不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扶持壯大貧困地區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對此,史柏年表示:「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這份文件提出的理念、方法、措施都能落實的話,這在社會工作的發展上將是一個裡程碑。」

    據史柏年觀察,我國過去二十多年培養的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是在城市,在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分布。幾十萬高校畢業的社工專業學生也都留在了城市,很少有回去的。

    「從人才的培養上我們過去是失衡的,農村這塊我們沒有關注到。」史柏年表示。他認為這樣的分布對農村是非常不利的。農村非常需要社工人才,但是進不去,留不下。所以《指導意見》提出壯大貧困地區的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是非常符合實際的一個措施。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貧困地區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要實施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計劃。支持和鼓勵高校社會工作專業院系與貧困地區合作建立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幫助貧困地區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支持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到貧困地區開展專業督導,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在校生到貧困地區進行社會實踐。

    支持鼓勵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到2020年,促成至少200所高校與貧困縣建立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要實施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從2017年到2020年,從發達地區共選擇300家管理規範、服務專業、公信力強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與貧困地區開展結對幫扶,通過人才支持、項目支持、督導支持、培訓支持等方式,將受援機構的社會工作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計劃。從2017年到2020年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繼續支持每年選派10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深入中西部艱苦貧困地區,紮根貧困村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著眼點要放在培養當地的社工人才上。通過200個專業院校,300個社工機構進去幫助當地的人才成長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畢竟他們對自己的問題最熟悉,對自己的問題最有發言權。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是扭轉了過去不平衡的狀態,會形成一個人才分布比較均衡、合理的格局。」史柏年強調。

    一個社工行業的巨大機會

    談到這份文件對社工行業的意義,史柏年表示,這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他說道:「這份文件比較具體,對服務機構、行業組織寄寓了希望,讓大家可以施展拳腳來做事情,問題是有沒有意識到,能不能行動。」

    就社工來說,雖然目前反貧困專業的社工很少,但一般的專業院校培養的基本上是通才型的人才,包括價值觀、理論、方法,基本的知識體系是比較完整的。「把這些人放到反貧困的領域中,通過短期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去實踐中摸索,再加上理論的督導,是可以勝任的。」史柏年表示。

    對於社工機構來說,參與「牽手計劃」,在業務上可以拓展。發達地區的很多機構比較成熟,但競爭也比較激烈。到一個新的地方、沒有開發的地方去,可以大展手腳,可以做很多事。雖然地區不同,但服務對象、問題需求是有相同地方的,比較成熟的機構完全可以把服務經驗、成熟的項目移植推廣到貧困地區。

    與此同時,落實《指導意見》,當地也會給一些經費上、政策上的支持。機構可以贏得當地政府、民眾、服務對象的認可。社會聲望和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社工行業組織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發揮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等全國性社會團體和各省級社會工作領域社會組織的樞紐作用,促進貧困地區社會工作領域社會組織發展。

    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為例,可以對接社工服務機構,各地社工行業組織,一方面了解貧困地區的需求,一方面在發達地區對接相應的機構。

    先行者已經在路上

    實際上,在《指導意見》發布以前,社會工作行業的先行者已經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著眼於人才培訓培養,推出了播種計劃。計劃由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實施,《公益時報》社支持。

    據史柏年介紹,該計劃面向貧困地區的兩類人群,一類是困難家庭的青少年,給他們免費提供就學機會,在就學的同時就業,讓他們儘快地脫貧。另一類是面向農村基層幹部,做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的人,提供社會工作培訓課程,著眼於培養、壯大當地的社會工作專業力量。

    「目前國家開放大學對長徵沿線24個貧困縣的材料進行了匯總,其中有十多個縣的扶貧計劃裡提到了播種計劃,我們將進一步對接。」史柏年表示。

    該計劃涉及的資金將面向社會進行籌集。此前已經通過「精準扶貧、點燃希望」——「長徵帶」教育扶貧播種計劃慈善晚宴的拍賣籌集了100多萬的善款。

    更重要的是同時招募了多名就業導師。導師在學員的學習過程中,將提供助學資金、就業機會等方面的資源,或持續幫助學員解答生活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從而提升學員的自身價值,創造社會價值。

    深圳市也開展了社會工作援疆工作,2011年在喀什成立對口支援新疆(喀什)社會工作站,引進援疆社工,培訓、聘請本地社工,幫助當地培訓6500人次。

    工作站指導成立了當地的阿凡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喀什家和社會服務中心、喀什市越寧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喀什市什亭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結合喀什實際制定「家有好鄰」民族團結嵌入式社區、「幸福夕陽紅社會活動」、「西域巧娘」婦女創業培訓幫扶、「青工進社區」志願者等15個服務方案。

    先行者已經在路上,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將大有可為,也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

相關焦點

  •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督導調研我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督導調研我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近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督導組來贛督導全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並赴蓮花縣、吉安市遂川縣進行實地檢查督導。
  •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
    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團委、婦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教育局、財務局、團委、婦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新興力量,在回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社會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中具有積極作用
  • 凝聚社會組織力量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凝聚社會組織力量助力決勝脫貧攻堅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社會組織扶貧助力2020年脫貧攻堅決戰座談會編者按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刻,需要凝聚更多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在省民政廳的積極引導和周密組織下,我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通過送項目、送資金、送關愛、送技術等多種形式服務貧困群體,成為我省脫貧攻堅戰中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
  • 詳解脫貧攻堅工作:法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
    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總體部署,根據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進展和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現就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制定以下指導意見。
  • 農民創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新力量
    原標題:農民創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新力量 編者按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 《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政策...
    目前我省有將近1000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資格,同時還有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相關社會組織工作者直接從事或參與社會服務等相關工作,服務範圍已從民政領域拓展到心理健康、禁毒戒毒、矯治幫教、青少年事務、婦女兒童關愛等社會建設多個領域,在助力脫貧攻堅、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
  • 深度:促進城鄉社會工作均衡發展,益民社工專業力量服務坎河農村
    促進城鄉社會工作均衡發展,社工專業力量服務坎河農村——阜城首家社工機構總幹事李雪敏在理想徵途上2017年8月初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和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這些在正常人讀來乾枯的文件
  • 凝聚體系力量 國家開放大學推進教育脫貧攻堅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總結交流國家開放大學教育扶貧工作經驗,動員部署下一階段國家開放大學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志堅作了題為《提高政治站位,凝聚體系力量,對表對標聚焦,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工作報告。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
    教育部明確出臺文件前,必須深入調研貧困地區需求,充分聽取基層意見,細化政策論證評估,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社會認同感。加強交流研討,召開教育部定點聯繫滇西扶貧經驗研討會,研討滇西扶貧經驗模式,提出進一步做好今後兩年滇西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加強上下對接,召開「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對接會,交流工作進展和存在問題,研究部署「一縣一策」工作。強化協調,加強信息公開,做到互通信息、協調配合。
  • 習近平概括脫貧攻堅五大經驗
    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黨的領導保證了脫貧攻堅的正確方向。中央明確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按照這一機制,黨中央、國務院主要負責統籌制定扶貧開發大政方針,出臺重大政策舉措,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 攻堅克難!貴州省把穩就業創業助力脫貧攻堅
    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2019年終報導之社會建設① 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
    剩餘16個國定貧困縣、1個省定貧困縣可全部摘帽,剩餘918個貧困村可全部退出,23.9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0.1%以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抓重點,集中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我省印發《關於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實施意見》,統籌整合各方力量,市縣和省直部門聯動排查摸底,省直牽頭部門出臺具體工作方案,指導市縣逐村逐戶查漏補缺,逐條逐項對帳銷號。
  • 社會組織成脫貧攻堅重要力量 推動形成「全國一張網」大扶貧格局
    距離年底不到10天的時間,12月21日,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思源工程」)脫貧攻堅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行,向長期以來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愛心集體、愛心個人,以及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個人頒發紀念杯和愛心證書,以感謝社會各界「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的慈行善舉,激勵更多社會力量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 ...我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衷心感謝國務院新聞辦提供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雲南省脫貧攻堅情況。首先,我代表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關注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藉此機會,向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區、市)對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的關懷、關心、幫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大餘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與經驗概述
    更加注重因村因戶施策,依據貧困戶貧困原因及程度,按照分類施策「精準滴灌」的原則,對貧困戶進行分類管理「各個擊破」,針對因不同原因致貧的不同人群,出臺25項扶貧優惠政策。實現了由單一扶貧向多元扶貧轉變。在抓好專項扶貧的前提下,不斷加大社會扶貧、行業扶貧力度,構建「大扶貧」格局。一是社會參與扶貧熱度不斷加大。
  • 延川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於延川縣2018年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37戶24499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的11.05%,在冊貧困戶2868戶8529人,佔全市在冊貧困人口的17.9%,且致貧因素疊加,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2015年以來,延川縣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扶貧扶志扶智統領脫貧攻堅工作,舉全縣之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 威海市2020年度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公益創投活動紀實②:農村特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小禾 通訊員 榮方 秦帥 威海報導威海市2020年度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示範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精準服務,科學評估貧困群眾服務需求,分類制定個性化扶貧服務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案服務,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
  • 法治引領,壯大善的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
    本報記者 閆 薇「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各項工作取得新成就。慈善、志願服務、社會工作事業也抓住這個重要發展機遇,以法治為保障、以制度為根本,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健康發展,厚植髮展優勢、擴大規模隊伍。五年來,全社會持續壯大善的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慈善社會工作形成了新發展格局。
  • 江西省民政工作成就暨《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全省依法登記註冊社會組織2.6萬個,2157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完成脫鉤,推進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1.5億元,幫扶項目5025個。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6.5萬人,登記註冊志願者600餘萬人、志願服務組織515家、志願服務隊伍4.56萬餘支。持續實施「善濟江西脫貧攻堅」慈善扶貧專項工程,惠及群眾10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