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8月11日電 清澈的大溪河穿村而過,潺潺河水喚醒了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湖南瀏陽白沙村。兩岸婀娜多姿的垂柳以水為鏡、以風為梳,整理著如絲長發,古老的吊腳樓裡升起了嫋嫋炊煙。晨起的村民跨過始建於明朝的「萬福橋」,買菜、務農、走親串鄰。
沿著「萬福橋」往下走,是一條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街,從上至下全由麻石無規則砌成,全長398米。街上的鋪面雖屢經改造,至今仍保留不少木板門店鋪,古樸自然,每年吸引著不少美術愛好者前來寫生創作。來自長沙某高中的30多名美術生正在這裡參加為期4天的集訓,張同學說:「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古色古香,環境安靜,特別適合寫生。」
踏著閃著油光的麻石,穿過悠長的古街,街頭就是可以容納600人的白沙劇院。白沙劇院於1978年按照蘇聯劇院的圖紙建造,目前是瀏陽市僅存的鄉鎮劇院,這裡每天都會上演本地鄉村振興文藝隊表演的本土鄉情節目。演員都是本地老百姓,因為熱愛文藝聚在了一起,組成了白沙村的草根文藝隊。
白沙村總支部書記吳勇是個年輕有幹勁的小夥子。他介紹,以前村子裡總是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將,要麼就是一人捧著一部手機打遊戲,生活單調枯燥。疫情防控期間,大家少了打牌、搓麻將的消遣,吳勇和村兩委便商量著如何讓群眾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經多次商討,吳勇有了主意。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他組織村裡文藝愛好者聚集一堂,商討成立白沙鄉村振興文藝隊,很快就有32名村民報名,最終確定了18名隊員,平均年齡55歲,其中年紀最大的71歲。
沒有專業的編舞,大家便從網絡上找舞蹈視頻學習,創作和排練出歌曲《一個迷人的地方》、舞蹈《又唱瀏陽河》及舞龍等10個節目。每天下午和晚上,吳勇組織隊員進行排練,每次排練都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觀看,表演者和觀看者的精神生活都有了新變化。
吳勇說,現在打麻將、玩手機的人少了,更多的人參與演出,不少村民為了把戲演好,還專門去研讀歷史書籍,揣摩人物心理。
日前,幾輛載滿了遊客的旅遊大巴開進村裡,來到了白沙劇院。開場是舞龍隊舞的威風鼓,整齊劃一,虎虎生威,十幾個表演者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舉手投足「專業範兒」十足。
一場30多分鐘的表演下來,65歲的文藝隊隊長王陸平稍微有點喘。他說,4月正式開始演出以來,幾乎每天都要演一場,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要演兩場。
談及演出是否會有收入,王陸平連連擺手大笑著說:「老有所樂,不靠這個掙錢,能夠為遊客提供一場『文化大戲』,為鄉村旅遊發展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很自豪。
」白沙劇院旁邊擺滿了白沙豆腐、蜂蜜、野茶、醃製楊梅等具有當地特色的土特產攤子,村民熊阿姨每天一大早就擺好攤,迎接過往遊客。「現在遊客多了,一天能收入100來塊錢,還能照顧家裡,比出去打工划算。」熊阿姨嘴角幸福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距離白沙劇院不到1公裡就是白沙村荷坪村組,村入口立著「荷坪幸福屋場」的石刻,一座座白牆黛瓦的小洋樓排列整齊,街道上看不到一點兒垃圾。水上人家民宿的老闆娘廖玉華倒上當地特有的茴香茶,談起了白沙村發展鄉村旅遊以來的大變化。「以前村子裡的環境不是很整潔,古街上違規佔用道路的情況很常見。現在發展鄉村旅遊,大批遊客過來了,大家都很自覺地維護環境,『家醜不外揚』,不能讓遊客看到髒亂差。」廖玉華家的民宿有七八間房,人多的時候,夫妻倆就搬到老房子裡住,把房間讓給客人。
3月31日,中共長沙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沙市「美麗屋場」創建方案》的通知,開展以「生態優、村莊美」為主題的美麗屋場創建活動。結合方案要求,白沙村選擇在三面環河、風景秀麗的荷坪村組,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屋場,建設乾淨、整潔、美麗的幸福家園。
吳勇說,藉此契機,白沙村整合村級生態資源、紅色資源等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吸引遊客前來感受山清水秀的自然風景,遊麻石古街,看大溪河兩岸吊腳樓,參觀秋收起義紅三團駐地(劉家祠堂)和麻衣古廟,到白沙人民劇院看本地鄉村振興文藝隊表演的本土鄉情節目,品嘗白沙豆腐全宴。
今年初,瀏陽市攜手湖南省多家旅行社在大圍山鎮舉行「春暖瀟湘 送客入村」扶貧調研活動,助力脫貧攻堅,4月至7月,已為白沙村引進遊客1萬多人次。
白沙村地處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麓,瀏陽河源頭,因境內大溪河南岸有白色的沙而得名,歷史上商業發達,素有「小南京」之稱,又有「白沙古鎮」之美稱。在白沙村行走,感覺到處都是老百姓的「幸福屋場」。
「類似白沙村這樣的『幸福屋場』,瀏陽有100餘個。」瀏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局長陳剛表示,這些「幸福屋場」帶動周邊鄉村(社區)深度融入旅遊發展,為加速城鄉旅遊一體化進程提供了「瀏陽樣本」。(高慧 張新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