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夜涼如水,月明星稀。夜幕下的向陽橋街道白洋村幸福屋場,座無虛席。
紅網時刻記者 王敏 衡陽報導
4月7日晚,夜涼如水,月明星稀。夜幕下的向陽橋街道白洋村幸福屋場,座無虛席。
「聽說縣委書記要來!走,看看去。」許多村民早早佔了位置,其中不乏來「湊熱鬧」的。
「書記能來,我們蓬蓽生輝」「沒有問題反映,我們都很好」「感謝書記關心」......
「沒有問題我是不信的,我今天來,如果聽不到意見、找不出問題,那麼這本身就是問題。」收起笑容,衡南縣委書記胡果雄當場向相關部門發問,「未必今晚來的這些群眾是預先安排的?」
現場,沉默良久。
「好,我今天就來說說!」一句「豪言」揭開了當晚的序幕。逐漸地,鄉親們的話多了起來,建議也提,「牢騷」也發,越來越「辣」。
見書記衣衫單薄,一戶鄉親從自家端出了三盆炭火,空曠的屋場,頓時,明亮又溫暖。
鄉親們暢所欲言。劉雁峰/攝
鴉雀無聲比嘰嘰喳喳更可怕
「我們大嶺山組和周邊的7個組一直存在土地權屬問題的糾紛,很多林地都荒廢了,書記你要幫我們儘快解決!」
「我們這裡十年五澇,稻田基本荒了,能不能幫忙改為魚塘,我們老傢伙養點魚也能餬口。」
「學校離家裡太遠了,孩子讀書不方便,書記,給解決一下吧。」
......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村民還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產品滯銷等方面,將自己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股腦兒地倒了出來。
對於村民們的問題,胡果雄都一一回答,並現場進行了交辦。
「我們就是想聽真話。」胡果雄語氣懇切,在他看來,「鴉雀無聲比嘰嘰喳喳更可怕」。
「沒問題」「沒大問題」,其實是群眾不敢提、不願提,實質上是一種假象。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領導聽不到真意見、找不到真問題,恰恰顯露出存在問題的嚴重性。
首創屋場懇談會制度:整縣推進,每村都開
2019年,衡南縣首創屋場懇談會制度。制度規定,屋場懇談會貧困村每季度召開1次,非貧困村每半年召開1次,因工作需要,可以增加召開次數,「整縣推進,每村都開」,收集到的問題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11月至12月初,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全縣各級領導幹部腳踩泥土,不舍晝夜,踏遍365個村、71個社區,讓屋場懇談會在衡南遍地開花。
群眾提出的1257個問題,全部得到有效處理。衡南縣的這一典型經驗,被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作重點推廣。
「在家門口和縣裡領導嘮家常,又親切又激動。」「他們走到我們身邊來聽我們說心裡話,這樣的幹部好!」「走得多了感情就深了,現在我們都和家裡人一樣。」衡南縣各地群眾反響熱烈。
現場笑聲不斷。劉雁峰/攝
不拘形式、不限時間、不定內容、不打板子 「四不四談」敲開群眾心扉
召開屋場懇談會不是衡南的創舉,但是將其形成制度並常態推進,是衡南的「壯舉」!
不拘形式輕鬆談、不限時間隨意談、不定內容廣泛談、不打板子敞開談。為了讓群眾真正敞開心扉,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想提的意見提出來,衡南縣的屋場懇談會做到了「四不四談」。
懇談會搬出會議室,在村民小組、大屋場、禾坪上、村民聚集地開,有召開座談會的,有舉辦篝火晚會的,有開展茶話會的,形式不拘一格。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懇談會還搬到了「網際網路」上,聯點鄉鎮縣級領導,鎮村幹部,湖北返鄉人員及其密切接觸人員都聚進「特別懇談會微信群」中,做到人隔心不隔。
2月3日至8日短短6天,就收集梳理群眾意見建議2373條,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問題和實際困難719個。
村民白天要忙農活,懇談會就安排在農閒的時間,大部分在晚上。臨時牽根電線、支個電燈作為照明。群眾可以隨時參會、離會,發言不限時長。
懇談會上,不定調子、不限內容、鼓勵參會人員隨時發言、暢所欲言。
對於群眾的發言,不戴有色眼鏡,不先入為主。所提意見明顯偏頗甚至過激的,以宣講政策、具體解釋疏導,不扣帽子,不搞秋後算帳。
89歲的劉運規也有話要說。劉雁峰/攝
幸福屋場不僅僅是一個願景
讓我們把眼光繼續放回到4月7日的這一晚。
89歲的劉運規頭髮花白,坐在「屋場會」的一角。大多數時間她都在傾聽,被書記點到,「老奶奶,有什麼想說的?」她拄著拐杖走過去,問:「什麼是『屋場會』?」
「就是以前的群眾會。跟我們說說自己的煩惱,發發『牢騷』。」
「哦,明白了」「我這一輩子太苦了,早早死了老頭子,一個人把五個孩子拉扯大,好多心酸......」
劉運規真的發起了「牢騷」,這樣的「牢騷」似乎不屬於這樣的「屋場會」。
但是,她真的需要人傾聽。胡果雄沒有打斷她,他,真的需要鄉親們說出「心裡話」。
當天的這場夜話持續到深夜。臨走時,胡果雄與鄉親們一一握手話別,「希望白洋村裡遍地『白洋』,幸福屋場幸福滿滿。」
遠處傳來狗吠,如村莊在夢中的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