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場會議現場。
紅網時刻 記者 黃剛 澧縣報導
人間五月天,淺夏勝春煙。行走在澧水之畔,一個個村莊脫胎換骨,一個個幸福屋場繪就幸福生活,成為了澧水河畔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串點成線再到連線成片,近年來,澧縣根據屋場「居民集中、關係密切、相互影響」等特點,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目標,大力推動「幸福屋場」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路子越走越寬。
屋場是由一個或多個以家族、戶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點,雖無一級組織之名,但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起,共享一片藍天,共同生活在一個小生態圈內,生活習慣相近、文化習俗相融,且很多都有血緣關係,同一屋場居住的人們就容易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澧南鎮:依照各自特色獨自成景
經過整治後的鄉村環境。
「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幸福感,澧南鎮在全鎮範圍內選定5個點推進幸福屋場建設。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澧南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走進澧縣高堰村,白牆紅瓦,綠樹掩映。盡顯田園風光的屋場美麗而整潔,無論是房前屋後,還是道路沿線,都是清清爽爽、乾乾淨淨,絕見不到亂扔亂放的果皮紙屑。田間,機械正發出轟鳴聲,為即將到來的撒播稻穀做準備。
「張家祠堂」與高堰村所有張氏均為一個祖先。作為高堰村的幸福屋場,繁衍至今,整個高堰村的「張家祠堂」張姓族人已達到500餘人。
「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會在屋場會上進行公開說明,這裡也是我們嚮往幸福生活的舞臺之一。」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因地制宜打造幸福屋場,充分尊重當地自然條件,利用古樹、池塘、河流等自然景觀優勢,不大興土木,建設依山傍水、掩紅映綠的田園風光屋場。堅持人與自然和諧,貫穿生態理念,體現文化內涵,與各村整體村莊規劃相銜接,設計要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要符合本地民俗文化,做到實用性與特色性相統一。
目前,澧南鎮還建成了仙峰村龔家屋場、彭坪村陳家灣幸福屋場、喬家河社區林家屋場、慄木村雞公壋黃家灣幸福屋場。
金羅鎮:記住鄉愁提升鄉親幸福指數
鄉村美麗環境。
在金羅鎮界嶺村,屋舍儼然,乾淨整齊,幸福之感躍然紙上。
金羅鎮界嶺村位於澧縣西北部,與湖北省松滋市接壤,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原界嶺鄉政府所在地,焦柳鐵路貫穿其境。2019年以來,界嶺村村支兩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堅持規劃先行、以點帶面、管養結合的原則,在「環境整治、造綠復綠、硬體設施、鄉風文明」持續發力,做實做細,開創幸福屋場裡的幸福生活。
目前,以龔家榜、曹家灣、湘北幹線為陣地的3個屋場建設,已真正讓鄉親們幸福起來,走出了一條「興業、家富、人和、村美」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界嶺村是個農業大村,建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如何讓幸福屋場建設真正成為老百姓幸福指數的源泉?村支兩委在規劃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不奢華攀比,而是結合當地實際,讓「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理念貫穿於幸福屋場建設之中,大大增強村民歸屬感幸福。
在幸福屋場建設上,讓環境宜居無疑是增強村民幸福感的關鍵之舉。村支兩委在硬體設施建設上多措並舉,加大投入。目前,已建成通組公路5公裡、文化活動廣場3個、景觀1處,造林4100米,安裝路燈30盞,設立42個垃圾投放點。幸福屋場居民說,現在廣場有了,書屋有了,道路升級了,空氣更清新,生活品質甚至比城裡人還要「稍勝一籌」。
建設幸福屋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村支兩委本著建管並重的原則,著眼長遠,充分構築村民凝聚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建引領與村民自覺相得益彰,形成合力,為幸福屋場建設和經濟社會奠定堅實的保障。
據介紹,接下來,村支兩委計劃利用3年的時間,升級打造10個幸福屋場,實現由點到面、全域覆蓋,以實實在在民生成效贏得廣大群眾認可和滿意,讓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