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靜
運用案例進行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審計學是一門技術性及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當前,高等院校都把案例教學法廣泛應用於審計學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審計學教學為例,分析案例教學方法的特點及其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明確的目的性。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2、客觀真實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3、較強的綜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較之一般的舉例內涵豐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決過程也較為複雜。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具有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的能力。4、深刻的啟發性。案例教學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目的在於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啟發學生建立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5、突出實踐性。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並學習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二、案例選取原則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好的案例應該既能融會相關知識,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說案例的選取應遵循下列原則:
1、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由於審計工作的政策性、實用性較強,而審計的對象和情況又十分複雜,所以這個原則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每個案例要以審計基本理論為指導,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依據,情節要清晰,要利於思考,並能表明是否符合各項財經法規。二是必須從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中,根據每個案例的要求做精心整理,編寫出具有實用性的審計案例,而不能憑空臆造,脫離實際。這樣理論與實際有機地聯繫起來,使每個案例源於實際、高於實際,達到學以致用和指導審計實際工作的目的。
2、要有典型性。現代審計的實務已經涉及到經濟管理和經濟監督的領域,這就決定了一項審計的全過程必然是錯綜複雜和千變萬化的。因此案例的選取應當考慮案例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能夠引起積極思維等。要從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審計資料中,分門別類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業務事項作為審計案例的構成內容。一個類型的典型案例能夠充分運用已學的審計基本理論,啟發學生明確案例的審計對象,熟悉審計程序的安排,了解不同審計方法的運用,以及求得對審計事項可能做出的多種方案的分析和評價。這樣,通過案例教學,就能從典型案例中,形成審計全過程的基本輪廓,抓住不同類型審計的要點和特徵。
3、要有針對性。審計案例教學應有意識地針對具體生動和形象的審計案例,激發學生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評價,便於對這些難點和重點問題的認識和掌握,取得更好的整體教學效果,從更高層次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審計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
4、要與我國經濟環境相適應。由於國外案例教學開始較早,已經形成了一些較為經典的教學案例,在教學中借鑑這些案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應該注意,不同國家的經濟環境是不一樣的,國外的案例未必都適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因此,在應用之前最好做些改進。同時,要多選取國內的典型案例。
三、進一步完善案例教學的思考
1、不斷提高實施案例教學的水平和能力。審計案例指導教師不僅應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了解和掌握會計、管理、稅收、審計等各方面的實際資料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具備較強的發現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2、建立教學案例庫。實施審計案例教學,要運用大量的教學案例,教師要十分重視收集和整理教學案例,建立教學案例庫。教師可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合作,由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提供案例。
3、注重案例與所涉及知識的前後銜接性。雖然我們強調案例與所闡述理論的針對性要強,但案例也會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其他相關知識。所以組織案例時應特別注意案例與所涉及知識的前後銜接性,儘量不涉及未學的知識點,對涉及到的已學習的重要知識點,應注意設計相關問題,突出理論的關聯性。
4、對學生建立案例學習考評制度。要結合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特別是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客觀地對學生在審計案例教學中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核,便於比較客觀地檢驗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
5、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現代化的優勢在於:第一,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第二,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第三,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