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在《傳播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

2020-12-17 人民網傳媒

摘 要:《傳播學概論》作為基礎理論課程知識量大,理論抽象且應用性不足。傳統意義的單純以理論介紹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往往讓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致使這門課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而,改變傳統的單純講授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應用等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從《傳播學概論》課程採用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實施步驟、策略、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傳播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傳播學概論;應用

《傳播學概論》是傳媒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不少從事該課程教學實踐的教師認為只要把這些知識和理論講明白或介紹清楚就行,無所謂教學方法和藝術,因而,「一言堂」或滿堂灌往往是普遍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因存在缺乏互動、與實際聯繫不足等諸多缺陷,往往達不到課堂教學的「帕累託最優」,即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入理解並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或理論。

筆者從事《傳播學概論》課程教學已有多個年頭,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教學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逐漸由傳統的講授式或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現代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這種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課堂教學效果有了較大改進,可以說是達到帕累託最優的一種有效路徑和方法。本文擬從問題教學法來探討《傳播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傳播學概論》課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必要性及意義

《傳播學概論》作為基礎理論課程具有這樣兩種非常明顯的特徵[1]:一是知識量大,理論抽象且龐雜豐富。如傳播學誕生的前期理論基礎,媒介、符號、信息和意義的界定及相互關係,多種視角的傳播結構和過程模式,深奧另類的各種媒介理論,層出不窮的傳播效果理論等。二是理論解釋力強,但應用性不足。抽象龐雜的理論知識似乎與媒介的各項實際運用與操作關係相距甚遠。

上述特徵以及傳統意義的單純以理論介紹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往往讓不少學生尤其是入學之初即開《傳播學概論》課程的學生,覺得這門課難學且不實用,進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難免影響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因而,改變傳統的單純講授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應用等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是很有必要的。

所謂「問題教學法」,是指「教師按照教學內容的要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或者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或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自行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在思考、探討、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2]。簡而言之,「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或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3]。

《傳播學概論》課中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教學優勢或意義有:第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第二,有助於傳播學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有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與學的互動和教學相長;第四,有助於增強《傳播學概論》課堂的生機、活力和實效。

二、問題教學法在《傳播學概論》課堂的實施步驟及策略

(一)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精神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而,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不僅是問題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中的首要環節,也是優化課堂效果的一條重要路徑。依據筆者的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經驗,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可歸納如下:

1.在「理論」與「實際」之間創設問題情境

《傳播學概論》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在這抽象知識或理論的背後我們總能找到它與傳播實際的聯繫。進而言之,作為教師應想方設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創設一個有意義的或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如在講到全球信息化與「新世界信息秩序」、「信息主權」等問題時,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亞太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沒有能力或實力派媒體到中國來採訪,主要依靠轉載西方媒體有關十八大的報導,其中轉載較多的就是美國一則關於網友看十八大的新聞。」針對這一案例或情境,筆者讓學生結合有關知識發表看法或提出問題,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在「抽象」與「形象」之間創設問題情境

如前所述,《傳播學概論》課程是比較抽象的,而新入學或入學不久的大一、大二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及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傳播學作為理論基礎課程一般安排在第一或者第二學期),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會造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或困難。為此,如何恰到好處地創設問題情境將書本上抽象化、結論化或靜態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形象支撐,這對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思考至關重要。

例如:在講到媒介超強效果論,以及影響傳媒效果的因素問題時,筆者先播放一段頗具現場感和緊張刺激性的《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節目視頻,而後由學生提出問題,如「該劇為什麼一度引發許多聽眾的驚慌混亂?」「大眾傳媒真的具有媒介超強效果論或魔彈論所說的效果嗎?」「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等。總之,適當截取或選取有針對性的視頻、圖片、漫畫、錄像片斷,或將與問題有關的材料轉化成由學生參與的小品、現場演示等動態形式,營造形象生動、富有生機的特定教學情境,會大大提升課堂效果。

3.在「材料」與「興趣」之間創設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準備再好的學習材料,如果學生不感興趣,也往往難以起到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在圍繞某個知識點或理論,選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時,有必要考慮學生對所提供材料的興趣程度或心理需求特點,在此基礎上創設新穎的、具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以調動學生的探討熱情。如在講到使用與滿足理論時,筆者結合大學生對微博、微信或QQ等新媒體形式的使用與滿足情況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討論分析。這不僅深化了學生對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學習,而且對學生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微博、微信和QQ等,也有切實的裨益。

4.在知識「點」與知識的「網絡體系」間創設問題情境

《傳播學概論》的知識點及理論繁雜豐富,若不將其放在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中加以介紹或學習,那麼,各種知識或理論會在頭腦中留下雜亂無章、支離破碎的印象。為此,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梳理分析《傳播學概論》知識的點、線、面、體之間的邏輯聯繫。如在學習「符號、信息和意義」、「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媒介組織的目標及把關人理論」、「傳播制度、媒介控制與媒介規範理論」、「受眾研究」和「效果研究」等章節時,筆者經常啟發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拉斯韋爾的5W模式是什麼?該模式有何貢獻及深遠影響?大眾傳播的五大研究領域主要指的是什麼?我們正在學的章節各屬於哪一種研究領域?」等等。

相關焦點

  •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這就是說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問題是思維的原動力,問題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刺激,問題可以揭示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問題教學法就是由教師先提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讓學生帶問題去閱讀課本內容,然後讓學生自己動腦筋去分析、探索,在此過程中領悟、得出結論,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發展了智力。
  • 新聞傳播學雙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新聞傳播學雙語教學是中國新聞教育培養國際化新聞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新聞傳播學教學模式的大膽改革與創新。我國新聞傳播學雙語教學在教學觀念、師資力量、教材使用、教學方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應根據各高校辦學層次、培養目標、師資力量等具體情況,分層次進行,循序漸進,提高新聞傳播學雙語教學的水平。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任務型教學的定義理念,以及在教學中設計工作任務和應用。關鍵詞:任務 任務型教學 原則 應用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
  • "四步循環"教學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四步循環"教學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http://www.hteacher.net2011-08-03 14:14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學方法,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對於推動學前音樂教育的實踐性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們的備考學習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是重點內容,那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包括哪些內容,它又是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得以應用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建構性教學模式在傳播學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即以筆者的教學經驗淺析建構性教學模式在動畫專業的一些運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大眾傳播學;教學運用 大眾傳播學最初誕生在美國,創始人威爾伯·施拉姆1982年訪華後引入中國,最初是國內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院或新聞系的專業基礎課。但隨著傳播學學科的發展和深入,很多相關專業也開始開設這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
  •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大綱解讀: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與國際漢語教育學會共同舉行的「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考試」於2008年通過教育部評審,是目前唯一權威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  考試大綱說明裡明確說明了各科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基礎理論考試中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二語習得/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所佔比例分別是35%/25%25%和15%,這在開始複習請需要清楚,比如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單獨學習也需要三年兩年才能初步清楚,但在這個考試中所佔比例只有25分,因而學生只要按照大綱,掌握其大概,就足夠了。
  • 2019年4月自考傳播學概論00642真題
    2019年4月自考傳播學概論00642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傳播學」這-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紀的(A)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在報刊的四種理論中,奠定了報刊制度基礎,被認為是人類傳播史.上最古老的傳播制度理論是(A)A.集權主義理論B.自由主義理論C社會責任理論D.蘇聯共產主義理論3.對於傳播的定義
  • 2006年4月「傳播學概論」串講資料(1)
    因為這門課理論色彩較濃,內容比較抽象,同時這門學科又是一門由西方引進的學科,這些給考生的學習,理解,記憶等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每年《傳播學概論》考試通過率也不是很高。  本課程輔導教材有許多,但是大都大同小異。
  • 名師工作室|新課程背景下「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中心,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有助於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及學科素質教育。  1.把問題作為教學的中心,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和分解教學目標,使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活動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集中精力解決具體問題。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思政建設:推出「4S教學法」探索在專業課程中...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首五言絕句。」這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一位教師一堂課的開場白,但這既不是文學課,也不是史學課,而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材料技術與工程學院院長徐家躍教授給學生講《材料學概論》專業課。  「別人從這個記載裡看到了飛將軍李廣的勇武,而我從這裡看到了漢代冶金技術的精湛和發達。」
  • 六頂思考帽在討論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二、六頂思考帽在討論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作為思維工具,六頂思考帽已被美國、日本、英國、澳門等50多個國家政府在學校教育領域內設為教學課程。同時也被世界許多著名商業組織所採用,作為創造組織合力和創造力的通用工具。
  • 論影視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影視教學中科學的實施案例教學法並將其作用最大化。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影視教學;問題 一、引 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有「三個中心」,即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在這裡,教師是主動施教者,而教材是傳授知識的唯一來源,課堂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
  • 【芥末翻】用故事豐富課堂:故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與場景教學法相似,問題確定但是其解決辦法是動態的,而且在問題教學法當中,其解決方案的也是沒有確切的標準,更具自由性,這就意味著,學習者被定義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這個方法被嵌入一個團隊協作的環境中,獨立的學習在此匯聚成為集體的智慧。
  • 自然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自然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陸盼盼洛陽市西工區國際馨翼兒童教育啟智中心
  • 高中物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論文
    從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應用分析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物理教學; 應用;  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 首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和思維模式, 還要注意在引入問題教學法時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漸進, 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教學。
  •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的應用
    2.2 以學生為中心,選取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相互引導,注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可操作性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不單要設置好驅動任務,更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好相關情景,交互引導學生認識會計活動中的具體法規和職業道德問題。同時,注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可操作性。
  • 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貝樂學科英語對學術的不懈追求,一直是機構長久不衰的源頭動力之一,在教學中使用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今天就來重點聊一聊貝樂學科英語外教老師常用的全身反應教學法。什麼是全身反應教學法呢?全身反應教學法即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指教師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的教學方法。全身反應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繫在一起,讓孩子更容易完成從聽到說的轉變,建立起良好的語言體系,減少陌生語言帶來的心理壓力。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孩子學英語首先要牢固掌握的就是聽力能力,然後逐步拓展口語,最後發展到讀和寫的能力。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促進思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鑽研情境教學法,通過合理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為其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如上所述,在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中,其指導思想是使學生成為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當前課堂教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合作進行一些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