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2021-02-19 新課程雜誌

 :語文是一門依賴語境與情境展開的學科,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與情感代入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也邁上了信息化發展的腳步,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依賴多媒體技術展開的新型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多角度、全方面進行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創新。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

:情境教學法;高中語文;策略探究

(官網網址: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展開的新型教學方法,它以增強學生內心實際體驗為目的,教師通過一定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一些帶有情感色彩且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場景,以此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促進思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鑽研情境教學法,通過合理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為其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一、藉助微課視頻創設畫面,引導情感代入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情境教學法的一大特點就是運用畫面來還原真實場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融入自身情感去體會情境中所蘊含的情感。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逐漸成為教學領域的發展方向,以微課為首的現代化信息輔助教學工具不斷受到教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它通過圖像、動畫與視頻等多種形式,使原本死板生硬的語言漢字以畫面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為教師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在觀看的基礎上加深知識印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課文《故都的秋》時,教師首先通過微課將整篇文章分為五部分,並以畫面進行命名,比如「小院清秋」「秋槐落蕊」「秋蟬殘聲」「秋雨斜陽」與「清秋佳果」。以此使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並將每一幅畫面配以合適情景展示給學生,以此調動其情感共鳴,並結合教材中給出的景物描寫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其次,通過微課將五幅圖畫進行整合,營造故都的秋的整體景象,使學生代入真實情感體會作者感情由清寂到安靜再到悲涼的變化,將故都原本蒼涼與悽清的情景全部還原,以使學生切實感悟作者所抒發的對這座歷史古城的珍愛、讚嘆與眷戀。通過這樣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微課作為課前導入、實現情感代入的有效作用,將知識蘊藏在真實情境中展示給學生,不僅營造了整體教學氛圍,還啟發了學生閱讀靈感,從而引發探究興趣,並加深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二、結合教材內容深度挖掘,把握情感主線

情境教學法實施的一大前提就是基於教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文本的相關知識來更好創設情境、營造畫面,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其拓寬視野,提高文化品格。另外,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準確、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情感線路,從而引發情感共鳴,了解文章的大體思路。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加深文本的解析,可以從作者背景、社會背景、批判意義與文章文體等方面來詳細解讀,通過詳細講解重點語句與詞彙,使學生自主總結主要思想情感,加深對寫作意圖的記憶。

例如在學習課文《祝福》時,教師首先將本文作者———魯迅先生的生前簡介置於PPT上,使學生大致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以了解其文筆、文風,為正式學習做鋪墊。其次,運用微課將祥林嫂悲劇的一生運用時間線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並配上合適的插圖,使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時間階段的性格特徵更加飽滿,以增強學生實際體驗。另外,教師應加深對本文細節的挖掘,比如作者主要通過肖像描寫來刻畫祥林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情節處祥林嫂的眼神、表情與動作等,以此加深人物印象,並在此基礎上探討祥林嫂悲劇的一生,體會作者所描述的情感。通過這樣使文本真實情境在學生腦海中自動呈現,既加深了學習印象,又能夠感知人物特徵與思想情感。

三、通過課堂表演再現情境,增強情感體驗

課堂表演是情境教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情境再現的過程中,使其一邊代入自身情感來感知情景,一邊通過真實演繹來把握情感。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少不了學生的實際參與,情境教學法也不例外,學生通過課堂表演將課本內容編排成話劇或小品等其他形式,通過融入自身看法與情感進行加工整合,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還有利於其深入理解文本片段,有利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表演,利用有限時間發揮最大效用,加深學生對已學內容的鞏固,並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首先通過微課為學生播放一段影視,並讓學生詳細觀察劇中各人物的表情、眼神與肢體語言。隨後,結合教材內容,使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談論劇本的編排與人物的刻畫,並通過表演的方式來演繹劇本,還原不同人物的真實寫照。在表演過程中,各小組與教師可以進行打分,並將學生表現欠缺的地方提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探討該人物的最佳演繹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為情境教學法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

以上,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其代入情感加深理解,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保持先進的教學視野,積極利用信息化環境下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情境結合來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杜延博.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下),2018(3):86.

[2]陳偉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8(2):78.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寶應中學,江蘇揚州

——《新課程》總第519期首發

相關焦點

  •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建立基於探究的情境探究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這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來創建不同的教學環境。這樣,可以以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增加了教學過程的興趣。
  • 基於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思考
    情境教學是其中較為常見,也是效果較好的方法之一,即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構建出相應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以加強對知識的了解。同時,應用該方法後,還能提升整個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參與進來,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提供重要幫助。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時,教師應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
  • 高中物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論文
    從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應用分析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物理教學; 應用;  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 首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和思維模式, 還要注意在引入問題教學法時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漸進, 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教學。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在美國課堂實踐的真相
    曾任加州教育廳「中小學生中文課外閱讀書目」編審委員,並主編舊金山校區的高中中國語文課程和課本。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系。中文著作有《我在美國教中學》,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給學生無限的可能——細說美國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本文得到方帆老師的同意後刊出。方老師對「探究式」教學法的虛妄性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可謂一針見血,我個人比較喜歡方老師這種鋒芒畢露的風格。
  • 簡易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運用簡易教學法,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是簡易教學的關鍵;互動探究,點撥拓展是簡易教學的核心;再學再練,小結反思是簡易教學的良策。探索與實踐簡易教學法,是推動新課程改革,實現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對於培養主體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小結反思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小學語文「五步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究
    一、 「五步教學法」的提出最新2018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標》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 創設情境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是一門思維發散的學科,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日常與別人交流的基礎,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語文的重要性,將創設情境法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麼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個話題備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一)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彙課中的應用在小學教師面試中,主要考查三大課型,分別為詞彙課、聽說課和讀寫課。在英語中,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教材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詞彙量的增加。怎樣有效進行詞彙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所以,詞彙課是教師面試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課型也是重點課型。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
    「小組協作」式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參與者都一致希望研究該題目才會產生效果,假如在小組中有的人什麼都不懂,有的人不想學,那麼「小組協作」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仍然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而不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學習」。
  • 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文字中描述的細節加深了對「桃花源記」這一文章的理解。顯然,在初中語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室中直觀情況的建構,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文字的認知,促進學生體驗作者的情感,提高教學效果。構建問題情境並引導學生思考好奇心是人們進行獨立探究的動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實際知識的渴望不亞於成年人。
  •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理論
    問題是,假如把這個理論當成是一種教學法就麻煩了: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老師上課把本來五分鐘就能講通講透的內容,變成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可能會花五天的時間。然後,更甚之,是採用「小組探究」的辦法,全組學生「探究」個五個星期,結果差的學生還是什麼都沒「探」出來,好的學生則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去幫或者不幫差學生「探究」。
  • 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情境教育是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形成的教育思想,是「一個體系結構完整、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兒童情境學習理論」。而將這一生長於中國本土、極富創新性的教育思想應用於新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能夠為小學德育目標的實現找到一個新途徑。本文以「人與自然」主題為例,探討情境教育教學理念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 名師工作室|新課程背景下「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中心,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有助於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及學科素質教育。  1.把問題作為教學的中心,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和分解教學目標,使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活動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集中精力解決具體問題。
  •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融入案例教學法的實踐應用,提高教學的質量
    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1)新課程理念與現代教育思想。《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高中政治課程標準》都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強調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和開放式教學,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並培養他們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和勤奮的能力。
  • 問題教學法在《傳播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
    因而,改變傳統的單純講授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應用等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從《傳播學概論》課程採用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實施步驟、策略、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傳播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 情境串教學法教學流程(1)一一新授課
    從本期開始,"青島小數會"公眾號將推出情境串教學法系列教學流程。其中,新授課除了總的教學流程外,還根據課程標準中的四大領域及青島版教材的欄目板塊,細分為若干類型。        同時,每一期的文末,將推介一位應用情境串教學法執教山東省公開課或參加省級以上優質課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典型代表。
  •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運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 探究式教學究竟是不是垃圾教學法?
    作者方帆是美國加州舊金山公立林肯高中雙語系主任。從方帆先生的文章內容來看,方帆先生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課堂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就以自己在美國(似乎熟悉美國教育)來寫文章貶低先進的教學法以迎得國內一部分不明真相、不動腦筋的讀者的好評。像這種混淆視聽的文章,需要我們有辨別能力來閱讀,不要以為作者生活在美國,對美國的教學法就了解。
  • 「誘思探究教學法」:讓素質教育進課堂
    國家總督學柳斌認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徑,是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引入課堂。張教授早在一九八一年就開始探索「誘思探究教學法」,此方法先應用於物理學科的教學,後來逐漸推廣到其它學科。
  • 線上講座: 探究式教學法的原理和課堂實踐
    除此之外,黃老師研究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獲國際漢語課程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IB課程(國際漢語課程)、中文教學法和教育技術等。黃老師熱愛探究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近年來致力於將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將可視化思維融入教學,並多次在工作坊中與一線老師進行分享。在教學經驗方面,黃老師是「一顆種子計劃」課程的發起人和實踐者之一。現任IB MYP語言習得培訓官,IB訪校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