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20-12-17 每日甘肅網

作者:武山縣第一中學 王芸香稿源:甘肅日報  2009-09-10 10:07

  心理學指出:「思維總是由問題所引起的。」這就是說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問題是思維的原動力,問題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刺激,問題可以揭示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問題教學法就是由教師先提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讓學生帶問題去閱讀課本內容,然後讓學生自己動腦筋去分析、探索,在此過程中領悟、得出結論,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發展了智力。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問題」為中心,通過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以「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課為例,講述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問題教學法。

  應用問題教學法,「問題」應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這種教學法運用得如何,關鍵在於問題設計得如何,那麼應怎樣設計問題呢?一方面要看到在教學中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設計問題一定要按照學生的思維特點,從培養學生思維出發,要考慮到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到深、由近到遠、循序漸進的原則。另一方面要從深刻分析教材本身的內在邏輯性,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找準教材重點難點,設計出能夠培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各種類型的問題。

  筆者主要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了四種類型的問題。

  第一種:「直觀型問題」,如:義和團首先爆發於什麼地區?其爆發的標誌是什麼?《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等等。以上這類問題具有直觀性,學生容易理解,容易引起注意與思考,對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有良好作用。由於容易理解,學生很快在學習上有了自信心,這就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第二種:「激趣型問題」,如:義和團運動為什麼會首先在山東興起而不在咱們甘肅興起?《辛丑條約》中帝國主義為什麼要向中國索賠4.5億兩白銀,而不是5億兩?這些問題能使學生立刻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提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學會思考,運用理論、科學的思維方法去求得問題的解決。

  第三種:「比較型問題」,如: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的政策為什麼由一開始的「剿滅」改為「招扶」?維新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發生在同一歷史時期,但為什麼二者沒有聯合起來?此類問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可以促進學生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發展。通過對不同事件的比較,既複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善於運用思維的法則,啟發、誘導、引導、點撥學生去探索、證明,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把學生分成小組對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把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並進行解答,最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講評。

  總之,運用「問題教學法」,設計問題時,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定要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出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目的,難易適當,多少適量;要抓住重點、難點,設置的問題一定要靈活。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

相關焦點

  • 問題教學法在《傳播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意義的單純以理論介紹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往往讓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致使這門課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而,改變傳統的單純講授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應用等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從《傳播學概論》課程採用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實施步驟、策略、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傳播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任務型教學的定義理念,以及在教學中設計工作任務和應用。關鍵詞:任務 任務型教學 原則 應用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
  • "四步循環"教學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四步循環"教學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http://www.hteacher.net2011-08-03 14:14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學方法,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對於推動學前音樂教育的實踐性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們的備考學習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是重點內容,那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包括哪些內容,它又是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得以應用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初中歷史課堂與情景教學法的結合,需要學校教學思路的拓展
    初中歷史課堂的當前問題:1)老師的個人能力不足。對於初中生,初中生還很年輕,自學能力較弱。因此,在初中課堂中,教師起著絕對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的專業知識積累和整個課堂的掌握技能對整體課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問題是,目前,許多初中歷史老師都是年齡較大,經驗豐富的老師。
  • 名師工作室|新課程背景下「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中心,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有助於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及學科素質教育。  1.把問題作為教學的中心,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和分解教學目標,使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活動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集中精力解決具體問題。
  • 【芥末翻】用故事豐富課堂:故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與場景教學法相似,問題確定但是其解決辦法是動態的,而且在問題教學法當中,其解決方案的也是沒有確切的標準,更具自由性,這就意味著,學習者被定義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這個方法被嵌入一個團隊協作的環境中,獨立的學習在此匯聚成為集體的智慧。
  • 在歷史教學中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途徑
    1 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 學生無法直觀的面對歷史事件, 無法感同身受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最大難點, 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模式再現, 可以更好的克服這一難點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促進思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鑽研情境教學法,通過合理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為其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閱途教研丨CLIL教學法中的跨學科語言教學
    CLIL教學法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通過英語傳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英語進行交流,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CLIL教學法一經推出,在歐洲各國得到了強烈反響,許多非英語國家都嘗試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但是CLIL教學法在實踐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因為CLIL教學法需要很多老師協同來做,學科教師不熟悉語言教學,語言教師不熟悉學科知識,教師之間如何分工和配合等,都是CLIL教學法實施時會遇到的問題。 那麼有沒有一套教材能幫助老師來實施CLIL課程呢?教材給老師提供語言和學科材料,教師只需要按照教材內容和教學指導來上課就可以,培生的CLIL系列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 六頂思考帽在討論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二、六頂思考帽在討論式教學法中的應用  作為思維工具,六頂思考帽已被美國、日本、英國、澳門等50多個國家政府在學校教育領域內設為教學課程。同時也被世界許多著名商業組織所採用,作為創造組織合力和創造力的通用工具。
  • 論影視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影視教學中科學的實施案例教學法並將其作用最大化。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影視教學;問題 一、引 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有「三個中心」,即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在這裡,教師是主動施教者,而教材是傳授知識的唯一來源,課堂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
  • 自然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自然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陸盼盼洛陽市西工區國際馨翼兒童教育啟智中心
  • 高中物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論文
    從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應用分析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物理教學; 應用;  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 首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和思維模式, 還要注意在引入問題教學法時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漸進, 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教學。
  •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的應用
    2.2 以學生為中心,選取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相互引導,注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可操作性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不單要設置好驅動任務,更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好相關情景,交互引導學生認識會計活動中的具體法規和職業道德問題。同時,注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可操作性。
  • 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貝樂學科英語對學術的不懈追求,一直是機構長久不衰的源頭動力之一,在教學中使用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今天就來重點聊一聊貝樂學科英語外教老師常用的全身反應教學法。什麼是全身反應教學法呢?全身反應教學法即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指教師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的教學方法。全身反應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繫在一起,讓孩子更容易完成從聽到說的轉變,建立起良好的語言體系,減少陌生語言帶來的心理壓力。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孩子學英語首先要牢固掌握的就是聽力能力,然後逐步拓展口語,最後發展到讀和寫的能力。
  • 譚俊峰|案例教學法的內涵、類別及應用解析
    受此影響,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多集中於外在應用與特性,鮮有深入其中去解析內在邏輯與構造,具體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把案例教學當作一種已知方法,重點探討其在特定學科領域或專業課程中的應用,解決如何針對某專業與課程的特點做到方法融入,即方法應用性命題;二是從案例教學法的歷史溯源、概念差異、外在特性及對比分析角度,去描述案例教學法的外顯狀態與個性特徵,即基礎認知性命題。
  •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如上所述,在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中,其指導思想是使學生成為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當前課堂教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合作進行一些自主學習。
  • 遊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為了對幼兒教育進行科學優化,我們把遊戲教學法引入到幼兒園教育中就顯得很有必要。對此,筆者首先研究了幼兒園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法的重要意義,然後探討了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科學的應用遊戲教學法,藉此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幼兒園老師,如何在幼兒園教育中引入遊戲教學法值得我們深思,在本文中就其進行簡單的探討和研究。
  • 玩中學,學中玩一遊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
    但是隨著遊戲教學法的運用,為英語課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得每一名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動參與者,真正的實現了參與式教學。將學生們真正的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增強學生們的知識體驗和情感體驗,這是一種科學化、合理化的教學方法。本文就遊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