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柏杉) 3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增速背後看變化(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政府工作報告網民關注什麼?(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兩篇稿件,以大數據圖解「兩會」的形式,展示了全國各省2016年GDP預期增速目標的調整情況,以及「兩會」期間網民最集中關注的看點、「熱詞」。其中的數據均來源於貴陽大數據交易所。
不僅為中央媒體直接提供報導數據,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還為全國兩會推出兩會熱點追蹤、數據解讀政策等內容。這麼牛的大數據交易所在貴陽你知道嗎?它又是如何操作和運作的呢?3月7日,記者來到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一探究竟。
「我這裡既沒有現成的數據,也沒有數據分析系統啊。」一來到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記者急於了解人民日報報導的數據是如何產生的,卻不料交易所的執行副總裁陸廣龍這樣回答。
「我們只是一個數據交易的市場和平臺,我給你這樣講你就能明白了。」本以為這個問題涉及商業機密不便回答,誰知陸廣龍躥起來,走到辦公室的白板前,為記者演示起他們的運作流程來。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買賣數據的『淘寶』,也不是數據分析和解讀的機構,這些功能只能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點而已。」陸廣龍在白板上邊寫邊畫,並同時為記者講解著。要講大數據交易所,就要先從貴陽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來看,即6789系列。「6」是利用大數據建立政府治理鏈;「7」是建立和孵化大數據產業;「8」是利用大數據進行民生服務;「9」是由高端產業延伸出的大數據。「實際上,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蘊含了所有的項目。」陸廣龍告訴記者。
「就像股票交易的概念,不過我們做的是大數據。」陸廣龍說,貴陽市大數據交易所依託政府部門的海量數據,把政府、企業的需求「上市亮牌」,讓願意接單大數據團隊「搶購」。搶購成功的數據分析團隊接單後,進行數據整理、分析,最後將產生的結果反饋給需求方。「但不要小看了這個過程,交易過程中會形成許許多多的產業鏈,比如你的團隊能做分析,我的團隊能做算法,那你把算法給我做,這樣就又產生了新的交易。同時,交易過程中還能產生新的數據,又會有新的需求者。」
「實際上,我們打通的是大數據的市場渠道和交易平臺,就像催化劑一樣,以此來刺激和孵化眾多與大數據相關的企業和團隊。」陸廣龍告訴記者:「所以說,人民日報從我們這裡獲取的數據,是由我們平臺上相關的大數據服務機構為它收集整理並加以分析處理的,我們不經手數據,只是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易的平臺。另外,你們看到相關信息後來採訪,不就相當於產生新的交易了嗎?」
截至2015年底,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交易金額突破6000萬;會員數量超過300家,其中包括泰康人壽、初靈信息、雲信留客、中國通關網、生意寶、神州泰嶽、天弘基金、恒生電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及知名企業或機構;接入的數據源公司超過100家,數據類型涵蓋貿易通關大數據、專利類大數據、企業徵信大數據、企業工商大數據、全國司法大數據、行業生產銷售數據、城市交通服務數據等;數據總量超過10PB;已經發生實際交易的會員超過70家。
如今,雖然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經初見成效,但依然在推進全國布局,將在全國布局三十個交易中心。目前,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完成一個貴陽總部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個交易中心建設。「我們希望以後像上海、深圳,一提到他們就會想到股票交易一樣,一提到貴陽,就會想到大數據交易。」陸廣龍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