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來到海外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格隆匯

作者:CJ

來源: 矽星人

買過了淘寶10元錢的手機殼,就絕不會願意買亞馬遜100元的同款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熱愛中國網際網路服務的矽谷人。

他們身處異國他鄉,卻沉迷於淘寶「剁手」,堅持跟隨中國的健身軟體Keep練腹肌,買國內視頻網站會員追《權力的遊戲》,使用名字像中移動充話費贈送的咪咕音樂,在王者榮耀美服裡和中國同胞廝殺。

但是,他們真的不是飽受批判的「走出國門,還試圖活在中國的世界裡」,而是在中國網際網路生態裡長大,來到海外,「全球比價」後,心甘情願做回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來享受高性價比網際網路服務的人。

換句話說,買過了淘寶10元錢的手機殼,就絕不會願意買美國亞馬遜賣100元的同款——這差價,真的不是智商稅嗎?

矽星人就和幾個生活在海外的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們聊了聊,來聽聽他們「絕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故事。

1

矽谷淘寶拼拼俠

在科技公司環繞的矽谷腹地,拼拼俠團長Windy以一己之力輻射400人大群。

每周會有一個21公斤的空運大包,飛躍太平洋投遞到她家門口。買買買的都是華人主婦,下班開車來取包裹的都是華人工程師。

這是一群拼拼俠,是淘寶拼單轉運節省運費讓他們相聚在海外。

Windy加入微信群的時候只有一百多個人,現在已經到了快400人,而這個群僅僅覆蓋矽谷的一座小城。

「拼拼俠」中有許多家庭主婦,甚至有來美幾十年的「老中」。隨著原本擔任群主的朋友臨近二胎產期,Windy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群主。

淘寶訂單湊足21公斤可以發貨,Windy的群每個星期都能拼到一個包裹。

出國之後,高昂的運費原本強制戒斷了淘寶剁手的習慣,Windy有一年多時間沒有用淘寶。

但當她決定重新做起烘焙師,發現在美國「蛋、奶不是最貴的,包裝反而更貴」。

一個好看一點的甜品包裝盒,都要4美元多。

Windy發現,同樣的貨品,在淘寶和亞馬遜上的標價幾乎一樣,只不過一個是用人民幣標價,一個是用美元標價。

比如她要用到的奶油裱花袋,淘寶上15元人民幣能買200個,而在亞馬遜上,要15美元。這憑空飛躍7倍匯率的價格,實在讓人無法下手。

如果沒有淘寶,Windy的矽谷烘培工作室可能因為成本過高而開不起來。

亞馬遜的兩日達服務還不是免費標配,需要買每月18美元的會員,因此到貨經常需要等一個星期。哪怕是淘寶5天空運過來,也比在亞馬遜上購物發貨要快。

何況亞馬遜上一些需要等十幾天發貨的貨品,一看就是從中國進貨在美國賣,還要等一個轉運的時間。對海外中國人來說,買這種商品就自覺有些智商欠奉了。

Windy所在的拼拼俠群裡,甚至有移居海外幾十年、沒有在國內經歷過淘寶改變生活的老華人。他們一旦感受到國內淘寶轉運的便利,也加入了海外淘寶大軍。

差價不大的產品,Windy就在本地購買。但她發現有些拼拼俠「真是什麼東西都要從淘寶上買」。

調味料、衣服、鞋子、裝飾品、手機殼、耳環、書、孩子的玩具、化妝工具……

有時連她也感到詫異——幹辣椒這樣在華人超市隨手都能買到的東西,為什麼還要下個單從大洋對岸運過來。

2

周杰倫海外中年粉

灣區工程師小陳是咪咕音樂的用戶。這款中移動的音樂平臺,乍聽之下讓人以為是充話費送的。

小陳是周杰倫和林俊傑的歌迷,然而他發現想在海外聽他們的歌曲,還需要在不同的App上買會員,經常切換,並不方便。在一個公眾號文章上發現咪咕音樂之後,小陳成為了重度用戶。

上下班聽,寫代碼的時候聽,每天聽一兩個小時。

最近,他甚至在平臺上找到了《野狼Disco》這首散裝港臺金曲混東北喊麥蹦迪的年代感寶藏歌曲。

不聽,就跟不上國內流行文化「右邊畫個龍,左邊一起畫彩虹」的節奏。

小陳還沒有充過咪咕會員費:「感覺沒有必要」。他也會使用妻子的YouTube會員,但「一個月十幾刀的會員費還是太貴了。」

畢竟Netflix一個月的會員費,幾乎可以買國內視頻網站一年的折扣黃金年卡。

Cassie在美國讀本科的時候,靠著刷《步步驚心》寫完了期末論文。她所在的校園好山好水好寂寞。每逢周六日食堂中午才開門,節假日食堂和便利店根本不開門。她經歷了一次滿學校瘋狂找自動售貨機買巧克力的飢餓遊戲,開啟了海外生存的第一課。

在英國讀研究生寫畢業論文時,她接著刷完了《花兒與少年1》《花兒與少年2》《花樣姐姐》等花式旅遊大戰綜藝,看到鄭爽就在她宿舍旁邊的特拉法加廣場枕頭大戰。

那天她也拿起枕頭,和各國青年互抽了5分鐘後,逃離了一地羽毛的戰場。

最悲傷不過是綜藝節目看完了,論文還沒寫完。而在雙十一的時候,仿佛整個圖書館中國學生的電腦頁面都是淘寶。

Cassie在美國成家工作後,她的Chrome瀏覽器裡裝滿了翻牆回國的插件。就算是廣告她也喜歡看,那些中國式浮誇表演和煙火氣讓她覺得無比親切。

今年看到國內老同學發朋友圈: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團被迫營業」,打算教育一下年輕人什麼是「流量」。她才突然意識到,他們這一批周杰倫的歌迷,都一隻腳踏入了中年人的定義。

她循環播放周杰倫的歌單的平臺,已經從高中學校邊的音像店,變成了Spotify。

突然有一天,她回到網易雲音樂找一首老歌。網易雲音樂先是要求會員權限,於是她充完了會員,頁面又跳出來,因版權限制,該歌曲不能在用戶所在地區播放。

那些熟悉的歌名變成了灰色,連頁面也點不進去。她再也沒法去讀那些999+,和青春一樣又傻又甜的評論了。

3

穿越東西方的任意門

在古早動漫《哆啦A夢》中,有一種「任意門」,可以穿梭到任何時空。

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App平臺、網際網路,就是每個人的任意門,讓他們能夠不受地域限制,享受全球化的服務產品,尤其是價格低廉的中國網際網路服務。

美國的健身視頻往往是幾十美金一個月,而且體驗還老舊,一心想練出腹肌的小A奔向了19元人民幣包月的健身軟體Keep,不僅有個性化定製課程,還有熟悉的中文講解;

紐約大學金融工程系學生小B,在比較過美國各類在線課程服務和價格之後,也開心地選擇了刷中國CFA網課;

更別說Chrome商店裡那些有上千上萬好評的插件,讓多少海外的華人可以一鍵翻回國……

他們由於巨大的價格差異或是文化習慣,都會為中國服務平臺貢獻一個海外數據點。

一個典型的美國用戶,願意買一年199美元的Costco超市會員,一個月18美元的亞馬遜會員享受兩日達服務,一個月9.99美元買音樂平臺Spotify會員,並給外賣司機和餐廳15%的小費。

而一個遷徙到海外的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的心理則是:我得買多少東西才能抵得上Costco會員費?江浙滬包郵同城一日達難道不是免費標配?我付了外賣費為什麼還要付小費?我還是自己開車去吃吧。

他們也用Uber打車、用上Kayak定機票、用Yelp找餐館……但他們還多了一扇任意門,門外就是中國網際網路低價高標準的服務,點擊幾下滑鼠、下載一個APP,出售可達。

當然,倒過來使用這扇門的人,也到處都是。

中國仍舊是製造業大國、「世界工廠」,相比於歐美國家,中國的網購到處都是批發價。

這也催生了新時代的海外電商。Windy的好友就打算賺這個匯率,把中國的商品掛到美國亞馬遜平臺上銷售,還請她幫忙支持。

Windy出於友情去買了幾單,但其他商品,她還是不會在亞馬遜上買。

就連美國本地的華人居民,也放棄了Home Depot一年包換的裝修建材,要去訂中國不退不換等發貨的裝修建材,因為性價比真的好太多了。這群活在中國服務裡的海外人,受益於地域和語言優勢,開心地在門兩邊穿梭,無法自拔。

相關焦點

  • 他們確實是網際網路原住民
    此次中國學生科學能力素養達590分,這個成績創歷史紀錄。科學部分也是機測,說明現在學生確實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國家督學、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褚宏啟認為,教育不僅為了青少年的成功與成才,更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此次測試中國學生滿意度低,要求進一步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學生怎麼學,關鍵取決於教師怎麼教。積極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提升教師素質是改進教與學的關鍵。
  • 騰訊劉勝義:90後是網絡原住民,但網際網路會讓所有人從中受益
    容納上千人的主會場座無虛席,這也顯示出騰訊的國際影響力和中國在世界市場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有這樣一代人也伴隨其發展而成長。他們是「九零後」,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劉勝義首先在演講中描述了網絡原住民的狀態。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價值體系,他們的成長由網際網路全程參與。
  • 在海外代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臺灣人
    蔣翀所應聘的是國際事業部門,在這方面他覺得自己頗有積累,對於野蠻生長快速發展的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來說,蔣翀心中自詡國際業務能力甚至在面試官之上——但他們年輕。網際網路公司是年輕人的主場。85後蔣翀錯過了企業草創的最初期,幾乎不可能實現個人財富的幾何級躍升了。
  • 以色列在華原住民的中國情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批猶太人為躲避戰亂,從前蘇聯和歐洲等國來到中國,他們在哈爾濱、天津、上海等地和中國人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直到以色列1948年建國前後,他們才回到以色列。這些在華原住民對中國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在以色列成立了聯合會,他們一起學中文,經常聚會,共同回憶在中國的難忘歲月。
  • 95後: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
    綜合大數據分析、調查和訪談,脈脈數據將95後定義為中國的「圈一代」。「圈」有兩方面的意味:一方面,圈代表@,95後是從一出生就成長在中國網際網路興起的年代,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成長起來,知識和內容獲取的便捷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代,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臨不良信息侵擾、網絡...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臨不良信息侵擾、網絡暴力傷害等諸多風險。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46%的未成年網民曾遭遇各類不良信息,炫富類信息佔比最高,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思想的佔比緊隨其後;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自己或親友在網上遭到惡意騷擾的比例為
  • 美國或誕生首位原住民內閣部長,是綠色新政支持者
    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擬任命美國眾議員黛比·哈蘭德為內政部長,如果得到參議院的確認,她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部長職位的美國原住民。哈蘭德是綠色新政的支持者,此前她對曾媒體表示,將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副院長林維:網際網路法院是技術...
    9月2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副院長林維在座談會上發言,對網際網路法院建設提出了意見建議。林維說,網際網路法院的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中佔據重要意義,也為世界網際網路法治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在一定意義上,隨著網際網路法院的建立,中國的網際網路法治實踐走在了世界法治的前列,為全世界提供了中國司法智慧。網際網路法院的建設回應了新時代科技革命對司法的挑戰,呼應了人民群眾對於網際網路背景下法律權利義務界分的重大需求,創新性地推動了法學理論的發展和提升。
  • 90後的成人禮:還原第一批網際網路原住民真實面貌
    還原第一批「網際網路原住民」的真實面貌  90後的「成人禮」  2018年年初,關於「第一批90後已經……」的話題再次引發了一輪網絡狂歡。在自媒體的描述裡,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頂」了,他們端起保溫杯,過上了「佛系」生活;最後一批90後已經成年了、上大學了、戀愛了。
  • 線上開學,那些「網際網路原住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開學第一課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原住民」,他們中的多數人,還沒有上學,就先學會了「上網」,雖然家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最令他們欲罷不能的,往往還是家裡面的智能設備。網絡向「原住民」描繪出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跨越民族與文化的藩籬,特殊的成長經歷使「網絡原住民」擁有前所未有的廣闊視野,他們也因此具有更為淵博的見識,時常能令我們這些「網絡移民」暗暗吃驚。與此同時,在網絡虛擬世界浸淫已久,不少「網絡原住民」都對現實生活心生排斥。
  • 極光大數據: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大學生都在關注些什麼?
    大學生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見證了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同時也享受著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多元化體驗。從極光大數據最新發布的《2018年4月大學生群體app行為研究報告》中,我們發現大學生除了熱愛學習之外,他們的興趣愛好也頗為豐富,對知識社區、二次元和潮流時尚等事物有著「蜜汁」偏好。
  • 海外美妝博主品牌火到中國,過去一年在天貓國際成交額增長110%
    中國消費者不僅跟著美妝博主學化妝,也青睞他們創立的彩妝品牌。最會搞副業的海外美妝博主們憑藉社交媒體影響力以及極強的個人審美符號,吸引了大批追隨者。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海外美妝博主品牌數量在天貓國際同比增長64%,成交額同比增長110%。
  • 美媒:拜登提名原住民女性哈蘭德擔任內政部長
    (圖源:《國會山報》)海外網12月18日電 美媒消息稱,當地時間周四(17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提名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擔任內政部長。如提名獲參議院確認,哈蘭德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原住民內閣成員。
  • 日本樂天擬大舉進軍海外網際網路市場
    隨著國內增長放緩,越來越多的亞洲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尋求海外擴張,樂天正是其中之一。但儘管亞洲網際網路新貴們雄心萬丈,文化隔閡與根深蒂固的本土競爭對手,可能是無法逾越的障礙。今年以來,亞洲網際網路公司已進行了一系列交易。
  • 美洲原住民的祖先究竟有幾個人?
    儘管目前已有許多基因研究能幫助我們理解古老族群如何定居美洲,科學家對當初來到美洲最古老的族群(他們稱之為「創建族群」)的大小卻沒有定論。2 萬 3 千年前,現今美洲原住民的祖先通過白令陸橋(Beringia,現今白令海峽)從西伯利亞來到美國阿拉斯加,並在陸橋分離之後耗時約 8 千年劃分成阿薩巴斯卡人(Athabascans,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和印地安人(Amerindians)。而科學家感興趣的是,這些祖先究竟要多少人才能發展成 4 千多萬名適應美洲不同環境條件的居民。
  • 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數字原住民」如何更安全...
    網際網路作為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豐富且龐雜,如何讓青少年正確使用,而不沉溺其中,使得網際網路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被爭議。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青少年對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更密集,不僅長時間在家接受在線教育,也有更多時間進行網際網路休閒與娛樂。青少年利用網絡在尋求什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 真人秀《最強星戰》苗慄取景 探秘原住民
    《最強星戰》徵戰臺灣之「賽德克巴萊」原住民  在《最強星戰》錄製的這段時間裡,節目組走過了臺灣著名的新竹劉福村,漁人碼頭、味全埔心農村、臺北101,福隆海灘之後,節目組又來到了臺灣北部的苗慄取景,探秘了「賽德克巴萊」原住民部落。
  • 一位加拿大的原住民,想要成為李小龍
    「飛龍」是Joe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因為在黃刀鎮經營的旅行公司的大部分客人都來自中國,他在交流中學會了一丁點漢語,「你們也可以叫我肥龍,」他指了指自己壯碩的身材,很準確地開了個諧音玩笑。Joe開車帶我們前往營地,一路上他在中英文之間流利地切換著插科打諢,試圖與我們這群中國客人拉近距離,「我們都是亞洲人,我的祖先兩萬年前從蒙古往北跨越白令海峽來到這裡,然後因為氣候變化再也無法回家了,可真慘。」同伴們笑了起來,雖然聽起來幽默,但這確實是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的來源。
  • 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 洪秀柱:藉此「去中國化」
    今天(1日),為兌現競選承諾,臺灣新政府領導人蔡英文公開向原住民道歉,並表示由於漢族史觀存在,導致原住民歷史被抹殺。對此,一向將原住民看作鐵票倉的在野國民黨自然不服。主席洪秀柱質疑,蔡英文欲借原住民一事,另創史觀,達到「去中國化」目的。
  • 北極紀行:「寄宿教育」給原住民傷痛仍難抹平
    中新社因紐維克3月24日電 題:「寄宿教育」給原住民的傷痛仍難抹平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從因紐維克驅車120多公裡,便來到位於北極圈內的加拿大北部歷史名鎮阿克拉維克(Aklavik)。這裡曾經是北極地區的商貿重鎮,皮毛貿易遠銷歐美名噪一時。但隨著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一場洪水,阿克拉維克已經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