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6月21日,第62屆坎城國際創意節盛大開幕。作為本屆創意節「年度媒體人物」獲得者,也是全球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在主會場(Grand Audi)發表了《移動終端背後的人類面孔》的主題演講,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媒體和行業代表的廣泛關注。
坎城國際創意節是全球最大的傳播、廣告和創意界的年度盛事。容納上千人的主會場座無虛席,這也顯示出騰訊的國際影響力和中國在世界市場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
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有這樣一代人也伴隨其發展而成長。他們是「九零後」,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劉勝義首先在演講中描述了網絡原住民的狀態。
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價值體系,他們的成長由網際網路全程參與。在網際網路的包裹之下,他們相信一切都是相互連接的,不光是人與人相連接,世間萬物都是相互連接的。
「預計2020年,網際網路連接的事物將是人類基數的26倍以上。萬物之間的『連接』將使網際網路成為變革的驅動力,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式。」劉勝義在演講中說道。
網際網路連接一切有何意義?
網際網路連接過去和未來,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劉勝義以微信紅包為例,闡述了在網際網路的連接下,人們願意讓傳統習慣被賦予現代色彩。 微信紅包這種電子創新方式,充分考慮了「人」的體驗和感受。既有遊戲性又有互動性,拉近了與親朋好友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如果說最古老的傳統都能在兩年內被「網際網路+」,那麼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際網路連接一切的趨勢,未來會大有不同。」劉勝義說。
而在相對偏遠落後的地區,網際網路的連接讓信息的自由流通成為可能,這也是偏遠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發生徹底改變的基礎。網際網路作為基礎設施,未來會像水和電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這種萬物的連接將使網際網路成為變革的驅動工具,讓各個行業煥發生機,促進中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對於中國來說,網際網路的連接作用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國家已經出臺了「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以及《中國製造2025》,這些支持都將把「中國夢」帶入全新的數字時代,讓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製造相結合。
如何應對網際網路大連接的趨勢?
當然,網際網路大連接的最終目的並非取得技術上的成就,而是要觸達網際網路設備背後的「人」。網際網路在橫向縱向影響世界的同時也在重新定義規則,「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將是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趨勢所在。
網際網路更多地代表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和需求,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每個人和所有的接觸到的服務都發生了可以直接實時的連接,技術、設備、商業的創新最終都指向人,一切的需求都是基於個體需求,並在網上延伸、輻射到所有商業領域。
劉勝義認為,這種「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不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文關懷,而是體現為整個心態和精神的變化,這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對於有創造力的人,應該善用既有的科學和邏輯,而不是異想天開。在現代社會,僅僅擁有想像力的人還不足以改變世界,很多人現在或者未來不一定成為走在科技前沿的工程師,但掌握一門與計算機建立連接的語言則是創新的起點,如果結合夢想和激情,就很容易創造出更大的想像力,我們不要害怕,而是要積極的學習和擁抱技術。
第二,對於冒險的企業家,應該更多地去探索和研究,而不是急於開發和利用,去獲取更多的利潤回報。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佔據世界前列,但是還有很多未知領域,我們需要以技術為手段,以用戶需求的變化為目標,去更多的學習和探索。
第三,對於全球公民,應該是合作而不是競爭。中國已經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其它國家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要取得成功,我們不是要消滅競爭者,而是要通過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所有人的潛力與智慧來獲得共贏,而這種開放的理念一直也是網際網路所倡導的。
網際網路代表著以人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經濟,在技術的驅動下,「連接一切」將讓消費者更靈活地參與到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中去。
對於未來,劉勝義指出,騰訊將圍繞「連接器」的整體戰略,不斷在「網際網路+」的實踐上做出更多創新,讓更多的用戶體驗「網際網路+」時代的便利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