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不盲從、分清事實和觀點」的批判性思維

2020-08-27 八隻腳丫

當你問孩子「什麼是幸福」,孩子想到的,是四年級人教版教材《幸福是什麼》中的答案;

當你問孩子「狼和羊誰更好」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羊,因為「羊代表正義」,「狼代表邪惡」。

得出答案很容易,但孩子們在答案背後的思考卻很少。

在他們的身邊,太過於缺乏批判性思維。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譯,千萬別以為他崇尚的是「批評」和「挑刺」,它真正強調的是:

不盲從、聽什麼做什麼都有理有據。


1941年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了這個概念,他聲明【批判性思維】必須具備三個特質:

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對於孩子們而言,無論接受什麼信息,都應該讓他學會辨識、質疑、論證、反思。就像北師大教授趙國慶教授所說,試著讓孩子想一想下面的問題:

他說的話有依據嗎?

我是不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這件事能從哪些角度分析?

他的論證經得起推敲嗎?

我的思路會不會太狹隘、太極端了?

通過更辯證的思考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聽、如何提問、如何表達。

01 如何傾聽


傾聽的核心是分辨信息的真偽。

每一天,孩子們接受到的信息很多,而分清楚事實(fact)和觀點(opinion)是開始批判性思維的前提。

分清事實和觀點

什麼是事實(facts)呢?

事實就是客觀發生或客觀存在的事件和現象,有真假可辯。

而觀點(opinion)它是一個人對待一個事件的價值判斷,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舉個例子,我們怎麼和3—6歲的小豆包們聊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當左圖中jasmine說冰淇淋很好吃時,這是一個觀點(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而右圖中willam說冰淇淋是由於乳製品做成的(大家都需要認同)時,這就是一個事實。

左圖說足球是黑白相間的,就是一個事實(大家有目共睹哈);右邊說足球比跳舞好的多就是一種觀點啦~

左圖說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事實,而右圖說在海洋裡讓人害怕就很有主觀性啦~

當我們聽到「尼斯湖水怪存在於英國「時,我們知道這是在描述一個事實,那麼,這一信息就比聽到」尼斯湖水怪很神秘」這種觀點性信息更值得我們花費時間進一步思考和論證。


鑑別真假相關

除了讓孩子們理解事實和觀點之外,即使是小學生也都需要明白: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之間的關係,也叫「相關性」。

我們的孩子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你現在不好好念書,長大以後一定沒飯吃;

你不聽大人的話,長大以後沒出息;

這些話的背後,表達的是一種看起來合理的概率相關性。

再比如說:大學讀好學校就一定能有更高的收入,大家一定會堅信不疑。我們的邏輯是:因為名校畢業生畢業後收入更高,所以畢業院校和收入水平正相關。

但如果用這種思考方式套用下面的問題:

在青島,冰淇淋賣的好季節,溺水人數明顯提升,所以冰淇淋的銷售和溺水人數呈現正相關。

或者:隨著北京大學校園中的樹越來越高,北大附近的房價越來越高了,所以北京大學的樹和房價也是正相關。

這些論證是不是很荒謬?

仔細想想,冰淇淋賣得好和溺水人數升高都因為天氣變熱;北大的樹和房價升高都因為時間趨勢的變化,這些完全不具有直接聯繫。

而我們的孩子在聽到這些關聯句時,如果能多想一想他們相關聯的原因,應該能在未來看清很多廣告的迷惑,揭穿騙局也更懂自己。

02 如何提問


5W1H式提問是很經典的幫助孩子們問什麼的提問框架,也是我們閱讀材料,判斷信息的高精度過濾器:

面對任意一個信息,從六個角度延展你的疑問:


Who

這是誰說的話?該人在該領域是否具有權威性?是否確信這句話的出處是這個人說的?他說這些話又是否有依據?


What

這句話或這個信息想說的意思是什麼?

這是一個事實(Fact)還是觀點(Opinion)?

支持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如果是因果關係那麼原因是否充分?

如果是相關關係,那麼是否做了回歸數據分析?

比如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凡事兒多想想。


Where

這句話是在哪裡、什麼場合說的?說話人的態度是否受到了環境的影響?如果是公開講演或者大型論壇(畢竟重大場合說錯話也挺丟人的),那麼可信度就會高很多,要是私人場合聊天就更可能信息不夠準確。


When

這句話是什麼時候說的?即使是真理和知識都具有時效性。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世界地圖中沒有美洲板塊是正確的,但新大陸被發現後就必須顯示美洲板塊。

Why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說?是有自己的主觀立場還是有客觀的論證過程?

比如有人一直公開表示一線城市房價還有大幅上漲空間,但他本身也是地產商人,鼓吹房價上漲對於他也是有利的,所以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分析他提出的論證邏輯是否合理和可信。


How

他們是怎麼說的?這個怎麼說主要是看他們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是引用名人名言,還是拿出數據支撐,還是歸納論證?

如果孩子們每每聽到重要信息時能經過這6大問題的層層篩選,可想而知,這孩子可不好糊弄了。

當然,培養孩子學會提問的時候,不妨從和孩子對話開始。

蘇格拉底和弟子對話時就常常使用這種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他也算是提問界的鼻祖了。

打個比方,我們可以試著問孩子:「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他回答:地球是圓的。我們可以按照順序繼續提出以下問題:

1.誰說的地球是圓的呢?(科學家?老師?)

2.那他是在哪兒說的地球是圓的啊?

3.他什麼時候說的?(其實,在地圓說以前,更早的時候人們相信的是「天圓地方」論)

4.他們為什麼說地球是圓的?(是因為他們有某種信仰還是來自科學實踐?)

5.他們是怎麼說的?(他們的論證依據是什麼?)


03 如何表達


真理越辯越明,真正一流的思想者是熱衷於思辨的過程的。而哈佛、牛津的面試試題也無不要求孩子們在表達中提出自己的思考:重要的不是答案和結論,而是思維的過程。

「蘋果汁喝一口兌一次水,幾次之後才能將濃度降為原來一半?」

「怎樣才能用硬幣把桌子填滿?」

這是孫葉樂參加劍橋大學工程專業面試時被學界泰鬥問及的兩個問題。

牛津大學數學專業預錄取的劉依麟也談到:「牛津、劍橋更看重學生可教與否,而不是已經懂得多少。

思維活躍的學生即使專業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導,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專業知識掌握得寬泛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思維過程的孩子卻不太具有發展潛力。」

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呢?美國學校常用的Argument Brace Map很值得借鑑。

將一個主題用括號圖分解成為三個部分:觀點、理由、論據

觀點就是我們對待某一主題的態度,我要表達什麼,希望聽者相信什麼;

理由是我們針對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態度,理由的提出一般具有一定主觀性,屬於觀點(Opinion);

最後是證明觀點的論據,這裡一般都以客觀事實、數據(Facts)來呈現表達。

使用這個思維模型我們很快就能把我們的想法充實起來,學會用更客觀的方式自我表達。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選取孩子們喜歡的主題開始練習。

比如:讓孩子說一說,你認為恐龍還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嗎?你相信外星人客觀存在嗎?

有一個孩子就繪製了思維導圖來豐富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看到,在上面的圖中,孩子通過三個維度,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主張。括號圖自下而上,用客觀的證據支持理由,用理由支撐自己的主張。

當然,這樣的主題可以對9歲以下的孩子稍有些難度,那也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們討論這些問題:1+1=?

答案是2的話是在標準代數思維下得到的答案;

答案是1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比如當1代表的是1隻筷子的時候,2隻筷子等於1雙筷子;

答案還可以是61,當前面的1代表1小時後面的1代表1分鐘,答案就是61分鐘(這裡還可以讓孩子理解單位不同不能進行運算);

……

這個問題還能得出很多答案,只要孩子能拿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和證據,就是合理答案。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孩子們試著和我們辯論:

比如,羊好還是狼好?

這種問題能讓孩子們更懂得獨立選擇和表達的意義。

當然,這些爭辯都需要用大量的理由和論據去說服對方。

比如:羊好還是狼好的主題上,從生物鏈來說,狼在羊上面,是更高級的生物,狼更聰明智商更高;從文學作品來說,會表達狼的團隊精神和豐富的情感。

當然,也有一些作品,賦予了狼「壞」的性格,羊則代表善良、智慧和正義。


反駁他人觀點,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是對同一主題不同主張的探討,不是爭吵,更不是相互的詆毀和諷刺。

我們能看到,最有效的反駁是駁斥對方的主要論點,雖然孩子們不一定能立刻理解這麼複雜的內容。

但是至少我們需要讓孩子們理解如何是和而不同,理解如何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時最有力量。


說了這麼多,其實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讓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不盲從輕信、不人云亦云,這是改變世界的前提力量。

就像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何曼·哈洛尼所說:是的,我們看重高分;我們更看重:這個人將來會成為社會優秀的一員嗎?他們將來有一天會不會有特別的創造?會不會創造人與人、思想與思想之間新的聯繫與關係。

教育的精神是一個時代變化最好的註腳,我們的孩子們,屬於未來時代。

一個需要時刻擁抱不確定、需要享受精神的開闊的時代。

請不要把孩子們變成儲存知識的容器,父母老師的傳聲筒,他們應該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腦去審視世界和自己,得出自己的判斷,發出能照亮未來的聲音。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創,千萬別讓他們活成千篇一律的盜版!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家長應做好指導,要學會分清事實與觀點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常常因為不了解事實,而將他人的觀點當成具體事實來看待,隨後他們所輸出的觀點也是基於他們所了解到的事實。就像是家長如果告訴孩子所有的貓咪都會傷人,那孩子就會相信父母並且不讓自己的朋友靠近貓咪。
  •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批判性思維越來越重要。在講究標準化答案的今天,批判性思維提倡表達自己的見解,不盲從權威,打破慣性思維,是一種稀缺但越來越必不可少的思維方式。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有愛思考的人,才能提出不同的觀點。批判性思維使孩子不盲從,而是經過自己多方面的思考最後得出觀點,這樣的孩子不僅能在以後的學習中收穫頗深,而且在生活裡也能遊刃有餘。
  •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交換變得非常的迅速,孩子處於這樣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究竟該如何去處理他們每天通過網絡,社交媒體,電視廣告等等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呢?其實這與我們一些家長經常有所耳聞但又不清楚具體是什麼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 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必不可少
    在現代信息爆炸的社會環境裡,我們的孩子,如果不具備批判性思維,將會成為信息爆炸時代的犧牲品。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能夠讓孩子辨別消息的真假,不盲從、不墨守成規,教會孩子通過對多種可能性的邏輯分析、理論和評估,最終找出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孩子需要擁有的能力。
  • 如何在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對於信息的接收和甄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美國大學注重的批判性思維,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說話要有根據,對待世界上大多數人和事情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不輕信,不盲從,不武斷,就是這種思維能力最基本的表現。」當聽到一個新觀點,無論對方身份如何,都需謹慎對待。在做出判斷之前,做主動的、充分的、持續的理性研究。延遲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立即對於某一個觀點給出武斷的贊成或反對。為了進一步闡明批判性思維定義,46名批判性思維專家組成了國際小組來進行合作研究,並且在1990年時候發表了相關報告。
  • 想讓你的孩子早日成為天才?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家在跟蹤了幾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後,得出了批判性思維的概念,他們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經過準確思考、有邏輯依據的思維方式,他們在獲取信息、思考和推理方面有一定的準確性。心理學家認為,具有提問和準確表達能力,能夠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能夠進行充分推理調查和主動驗證,能夠進行換位思考和理解如何與他人交流的人更為關鍵。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在西安,我們如何教會8-13歲的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
    我們一直會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夠培養出會獨立思考的孩子。Ta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人云亦云:在網上看到一些信息或新聞,會去思考這些信息的真偽,而不是全盤接受。目前的教育現狀是:學校教育中,大部分的學習內容都是積累知識和學習解題,幾乎很少涉及到對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由於家長對思維方面知識和技能的欠缺,就更加不會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怎樣在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在近年來被頻繁討論的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在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對於具體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很多人並不能給出一個清晰的定義。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對於信息的接收和甄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正是因為擁有的批判性思維讓他敢於去質疑社會對待殘障人士的方式,最終走向了創業的道路。批判性思維作為全球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備能力之一。美國學者理察·保羅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思維的再思考,這種思考是理性的、獨立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是認識自己的思維,通過對多種可能性的視角進行邏輯分析、理論和評估,然後不斷改善,提高思維質量。
  • Unlock | 怎樣在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對於信息的接收和甄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原則。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導致輕信和盲從。
  • 批判性思維孩子不可或缺,幫孩子有效提升判斷力,父母要重視培養
    在以往,各路媒體都會時不時地拋出「中國孩子到底會不會批判性思維」的話題,雖然觀點有爭議,但也印證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並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很多家長的痛點。或許我們平時很少接觸這個概念,以致不少家長對批判性思維概念感到特別陌生,生出一種高大上和遙遠的錯覺。
  • 如何在讀英文時培養批判性思維?這麼練SAT和託福簡直不是事
    聽起來很複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維一直都存在著,比如看到一條新聞質疑它的來源,看到無用信息的自動忽略。在英文閱讀中,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接下來讓學霸君認真分析一下如何培養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
  • 如何在讀英文時培養批判性思維?這麼練SAT和託福簡直不是事兒
    單從裡約奧運會的報導上來看,明明是一樣的結果,中外媒體的說辭就大相逕庭,如果不仔細甄別真容易被忽悠了。那麼,在我們閱讀的時候,應該怎樣有意思地培養批判性思維?如何能從文字裡面跳出來,找出作者的邏輯錯誤呢?學霸君今天就讓你漲知識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
  • 批判性思維的起點: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
    Facts and Opinions,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起點。因為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很容易被混淆。國外學校在教學生閱讀理解和論文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文章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在我們的文化裡,也經常發生把觀點和事實攪在一起的問題。很多時候,大家爭論的其實是觀點,而不是事實。觀點是很難爭論出誰對誰錯的,而事實,很多時候是有可能去證明真假的。
  • 圖解:批判性思維
    我思故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尤其是別人熱衷於讓你相信講述的觀點就是「事實」時,如何提出關鍵問題,讓眾說紛紜的爭論立見分曉,讓道貌岸然的說謊者原形畢露?提問題,體現一個人的思考力、洞察力,反映一個人快速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體現一個人不盲從的理性和積極態度。本書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講述提問技能,讓你換個思維方式,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 國際一流大學看重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這樣從小培養!
    老師回答道:這是一種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批判性思維包括一系列認知能力的組合,比如推理、判斷與決策,問題解決這三類思維過程。不是反勃別人的觀點就是批判性思維,它們我們對思維的思考,是一個更加綜合的認知過程又有家長提問:「為什麼要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 名校的本質,是批判性思維
    陳寅恪先生言:大學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支撐每個青年作出判斷選擇的,應是積極的人生觀和批判性思維。而我們的教育,卻早早陷入了一個個標準問答的框架中。在他們的身邊,太過於缺乏批判性思維。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譯,千萬別以為他崇尚的是批評和挑刺,它真正強調的是:不盲從、不迷信,聽什麼做什麼都有理有據。
  •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SAT裡那些超難的英文閱讀你該這樣做....
    聽起來很複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維一直都存在著,比如看到一條新聞質疑它的來源,看到無用信息的自動忽略。在英文閱讀中,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接下來讓學霸君認真分析一下如何培養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