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渡周期

2020-12-1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itlaoyoou-com,作者|韓志鵬

臨近北美頒獎季,Nteflix (以下統稱為「奈飛」)交出了自己的Q3業績答卷。

第三季度,奈飛營收52.45億美元,同比增長31.1%;淨利潤6.65億美元,同比增長65%;新增付費會員677.2萬,同比增長22%。核心業績增速均創下2019年新高。

喜訊之下,奈飛財報盤後漲幅超9%,但本季財報仍傳達出不少隱憂。本土付費用戶環比僅增長0.86%,自由現金流依舊未能「轉正」,為-5.51億美元。

管中窺豹,一個季度的業績起伏折射出奈飛20餘年滄海桑田。

起家於DVD租賃,嘗到全球化與流媒體時代的甜頭,奈飛已經從最初的瀕臨破產、尋求巨頭接手,到如今市值一度超越迪士尼,成為當之無愧的巨頭。但驀然回首,奈飛已芳齡二十二。

20年是道坎。

微軟在1997年面臨反壟斷案時22歲;戴爾在2013年因業績不佳退市時19歲;蘋果在1996年遭遇大額虧損、連續解僱兩任CEO甚至考慮破產清算時也是20歲。

於企業而言,20年是一場周期輪迴。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過後,企業增長滯緩且出現倒退,如何克服低潮並扛過周期成為它們頭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於奈飛同樣如此,高速增長20餘年之後,奈飛已成為好萊塢「全民公敵」,內部財務狀況愈發吃緊,新的市場環境下,奈飛如何迸發出新的增長後坐力?

換言之,這波周期,奈飛如何「渡」?

險象環生

盤後漲超9%,奈飛Q3財報釋放了不少積極信號。

營收和盈利層面,佔據奈飛90%比重的流媒體業務本季營收51.73美元,同比增長32.27%,而奈飛本季度6.65億美元的淨利潤,遠高於市場預期的4.47億美元。

用戶增長方面,奈飛第三季度總付費用戶677萬的淨增長,是公司有史以來淨增付費用戶數量最多的一個三季度。

多重利好之下,截止北京時間17日午間,奈飛股價盤後漲幅達9.82%,持續低迷的奈飛股價終於被注入一針強心劑。

自今年7月以來,奈飛股價從高位的約390美元,一路跌至9月底的最低值252.28美元,跌幅超過35%,市值淨減少553.47億美元,累計跌幅達33.18%。

因此,在營收、盈利和用戶增速的積極表現之下,奈飛的股價似乎在陰影中看到了曙光,但再次透視奈飛的財務表現,其第三季度的財報也可謂隱憂重重。

奈飛的業績仍險象環生。

在最核心的營收和盈利數據上,兩項業務的Q3增速都十分亮眼,但奈飛流媒體營收的同比增速已遠不及2018年上半年超過40%的增速。進入2019年後,奈飛流媒體營收更是持續低於30%。

奈飛流媒體業務營收,地歌網製圖

在盈利層面,奈飛的淨利潤長期處于波動之中。自2017Q4以來,奈飛最高峰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甚至達到482%,最低值時甚至僅有-29.43%。

奈飛各季度淨利潤,地歌網製圖

作為一家成立22年的流媒體公司,奈飛的營收很難回到過去持續高增的時代,但淨利潤始終缺乏持續增長力,起伏不定的盈利數據也給奈飛敲響了警鐘。

而在營收和盈利數據之下,奈飛還有著更大的險境。

從商業模式上分析,奈飛最核心的收入來自於會員費,背後驅動力則是內容投入規模,這關係到付費用戶規模和內容成本兩大關鍵指標。

首先,奈飛的付費用戶增長與盈利一樣呈現出周期波動狀態。以本土用戶為例,自2017Q4以來,奈飛付費用戶環比增速的最高值為2018Q1的55.43%,而最低值甚至達到-107.23%。

奈飛付費會員規模,地歌網製圖

不難理解,作為一家流媒體視頻網站,一定時間內爆款內容的規模決定了用戶增長速度,後者必然呈現脈衝式增長狀態

以2018Q4為例,當季奈飛上線了奧斯卡提名影片《羅馬》、總播放量超8000萬的《蒙上你的眼》,這使得奈飛本土付費用戶環比增長53.21%,海外環比增長44.14%。

因此,用戶增速的關鍵正是內容投入。

在內容成本上,奈飛一直奉行「大力出奇蹟」,其2018年的內容成本已超過120億美元。而本季度,奈飛的主營業務成本達到30.98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其中核心支出便來自內容採購及寬帶費用。

高內容投入換來用戶高增長,再通過用戶創造的會員費產生收益,彌補成本支出,奈飛看似形成了健康的模式循環,但背後卻潛藏著更嚴重的資金危機。

自2017年10月以來,奈飛已經通過發行債務方式募資超56億美元資金,大量舉債為奈飛帶來更大的債務壓力。本季度,奈飛合計負債達240.8億美元,同比增長31.18%。

奈飛合計負債,地歌網製圖

同時,奈飛本季度自由現金流為-5.51億美元,並且已連續多個季度為負。

奈飛自由現金流,地歌網製圖

奈飛通過大量舉債推動自身發展,但現金流持續為負也為奈飛的償債能力蒙上一層陰影。本季度,奈飛資產負債率77.82%,而這一數字越高,意味著企業償債能力越弱,財務風險更高。

奈飛資產負債率,地歌網製圖

因此,奈飛「債臺高築」正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在財務後端,奈飛通過舉債模式支撐內容增長,而在業務前端,奈飛通過高內容投入獲得用戶與收入的雙增,力求通過盈利增速跑贏資產負債率增速。

危險之處在於,奈飛的收入、盈利等關鍵業務指標必須加速運轉,一旦增長長期停滯,自由現金流遲遲無法好轉,不斷加深的負債指標或是壓垮奈飛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奈飛需要可持續增長,但回到開篇提出的問題,22年持續增長周期即將收尾,而回首往事,奈飛又是怎樣創造出「車輪式」增長的?

吃盡紅利

奈飛過去22年的發展中,《紙牌屋》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1年,坐擁《蜘蛛俠3》《料理鼠王》等版權的發行公司星光(Starz)宣布「撤出」奈飛,原因是其與奈飛合作的1000多部電影存在定價爭議。

或許是「星光事件」的刺激,奈飛意識到僅僅作為渠道方,版權互授是將生命線交給「財大氣粗」的電視臺及發行公司,奈飛必須要有自己的內容。

但彼時,奈飛在影視界沒有話語權,其只能接手電視臺拋棄的項目,很多時候拿到的劇本都布滿手指印和咖啡汙漬,奈飛在原創內容上顯得捉襟見肘。

於是乎,《紙牌屋》橫空出世。

當年,奈飛首席內容官Ted Sarandos通過分析用戶收看數據,總結出爆款三大元素:大衛·芬奇、凱文·史派西和老版英劇《紙牌屋》,而為邀請這些重量級影人,奈飛開價1億美元,免試播集且一次性上線全集。

名導、名角、高片酬,這都顛覆了傳統的美劇制播體系。

大力出奇蹟,《紙牌屋》於2013年首播後引爆全美,奈飛的自製內容也成為其過去五年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而《紙牌屋》也仿佛一場序幕,揭開奈飛歷史的點點星光。

22年發展中,四次增長造就了「奈飛盛世」。

第一次增長是在1997-2003年,奈飛以DVD租賃業務起家,在當時首創無到期日、無逾期費、無郵費的「三無政策」,並讓80%的免費會員在一個月後轉為付費會員。

2002年,成功上市的奈飛一舉擊敗Blockbuster,成為全美DVD租賃業第一巨頭。到2003年,奈飛用戶數已接近150萬。

第二次增長是在2007-2010年,YouTube的火熱讓奈飛決心轉型流媒體,並與華納和迪士尼等達成版權授權合作,《奪寶奇兵》《星際迷航》這類熱門IP登陸奈飛。

這一時期,奈飛再次經歷用戶高增,從2007年的116萬增長至2011年的744萬,四年累計淨增長628萬,同比增速超過541%。

當時的奈飛極為激進,甚至將DVD租賃業務與流媒體分離,主站只保留流媒體,租賃業務成立單獨網站「Qwikster」。而在用戶聲討之下,這一計劃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

但流媒體已是大勢所趨,奈飛新十年的增長正由此開啟。

第三次增長是在2010-2015年,奈飛啟動全球化戰略,陸續進軍歐洲、拉美、亞洲和非洲市場。截至目前,奈飛已覆蓋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全球業務也成為奈飛近十年的新增長點。到2017年,奈飛海外用戶數達到6283萬,超過美國本土的5475萬。2018年財報顯示,奈飛海外會員費收入佔比達49%。

和臉書、谷歌一樣,奈飛從美國企業成為了全球企業。

奈飛第四次增長便是2013年至今,自製內容時代到來。《紙牌屋》首播當年,奈飛用戶暴漲1100萬,其也在近年連續產出《羅馬》《愛爾蘭人》等高口碑影片。

大舉擴軍自製內容後,奈飛迎來新盛世。2018年,奈飛全球付費用戶達到1.39億,高居流媒體行業之首,其市值則在當年6月超越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大媒體公司。

從DVD時代、流媒體渠道時代、全球化時代到自製內容時代,奈飛的戰略轉身極為迅猛,並且分食了時代變革中的每一波增長紅利,在22年間造就了「奈飛盛世」,令其得以戴上皇冠。

但神壇之下,奈飛一步步登頂的原因何在?

首先,奈飛的高管團隊相對穩定,自轉型流媒體後,奈飛最高管理層極為穩定,他們團結在CEO裡德·海斯廷斯周圍,號稱「裡德邦(R-Staff)」。

穩定的高管團隊代表著戰略思想乃至細節執行等方面的統一。因為「自由與責任」的企業文化,奈飛一些重大決策甚至是由「非主管級別」的員工來決定。

穩固與開放,這是奈飛開創盛世的內部因素。

其次,奈飛的技術底蘊十分深厚。在PC時代,奈飛就已利用算法推薦,為用戶呈現感興趣的DVD及影視內容,這正是今日在國內十分流行的「內容找人」。

不止是興趣推薦,奈飛還通過算法技術實現了高清晰度的觀看效果,並且為用戶節省了20%的帶寬成本,大幅提升用戶體驗。

正是技術基因本身的紮實,奈飛在與傳統平臺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最後,奈飛取勝的關鍵是商業模式。相比Hulu、HBO NOW,奈飛更具網際網路思維,即以燒錢形式大規模採購版權,急速擴張用戶,並在國內增長乏力時拓展海外市場,再通過自製內容進一步強化渠道分發之外的內容供應能力。

簡言之,奈飛抓住了規模經濟的法寶。

通過長期的規模擴張,奈飛逐漸建立起一套簡單而清晰的商業模式:收入=會員費X用戶數。奈飛通過持續內容增長帶動會員增長,並通過會員數量創造的規模化收益,持續產出優質影視劇,形成正向的商業循環。

奈飛很明白,自己的護城河是內容規模,沒有內容就沒有用戶,奈飛2018年產出的80部新片,高度接近好萊塢五大傳統片廠一年的產量。

道路很苦,但奈飛走到了今天。

以規模經濟為出發點,奈飛鎖定了「內容為王」的商業模式,穩穩地抓住了趨勢變化釋放的消費紅利,在迪士尼、蘋果還未入局之時,一路過關斬將,迅速成長為流媒體巨擘。

但紅利吃盡,危局就在不遠處。

兵臨城下

環顧四周,奈飛的敵人有增無減。

2017年,由奈飛出品的《玉子》在坎城首映時遭遇放映事故,播出畫面右上角的「70」字樣被明顯裁切,觀眾抗議聲不斷,影片放映只得中止。

15分鐘後,影片重新播放,但當觀眾看到紅色奈飛logo時,現場噓聲一片。

似乎從那一年開始,電影界就對奈飛「群起而攻之」,坎城電影節主席弗雷莫、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等知名影人開始反對奈飛。

最激烈時,演員海倫·米倫甚至聲稱:Fuck Netflix!

當然,影視創作者對奈飛的抵制是小,從商業層面考慮,奈飛真正的敵人來自正垂涎流媒體蛋糕的巨頭們。

這之中,迪士尼和蘋果當屬最兇猛的挑戰者。二者的流媒體服務Disney+和Apple TV都將在11月上線,且會員費遠低於奈飛的12.99美元。

如前所述,內容規模是奈飛的護城河,而對手也是由此攻入「敵營」。據了解,迪士尼的Disney+上線首日即可提供超過7500部劇集內容,而在一年內,Disney+將投入10億美元製作原創內容。

蘋果則更為激進,截止今年年底,蘋果將為原創劇製作投入80億美元,正在製作的《驚異傳奇》,單集預算超過500萬美元。

相比奈飛,迪士尼和蘋果可謂「有過之無不及」。

而在現有競爭格局中,亞馬遜和Hulu都是不可小覷的對手。據StreamingObserver數據顯示,亞馬遜PrimeVide共擁有17461部電影,這是奈飛的4.5倍。

同時,老牌流媒體平臺Hulu則擁有一支豪華「股東團」,迪士尼、康卡斯特都是它的重要股東,Hulu的資金彈藥也絕不亞於奈飛。

看來,奈飛的「老朋友們」仍是重要威脅。

巨頭們紛紛躋身流媒體賽道,它們帶著更充足的資本血包投入戰鬥,在市場被充分教育的情況下,流媒體巨頭之間大刀闊斧的版權戰爭正式開演。

這也是奈飛感受到的最大危機。

有第三方機構分析,奈飛本土市場80%的流量來自授權內容,而在奈飛最受歡迎的前20部劇集中,有13部都是外部授權的。

其中,《老友記》《辦公室》等知名美劇均在列。

回味經典,這是流媒體用戶最常見的需求類型,奈飛早期也是因此在流媒體市場先拔頭籌,但授權內容本質上難以構築護城河,用戶並不會因懷舊內容而忠誠於平臺。

去年年底,為保住《老友記》的播出版權,奈飛為華納支付了1億美元,成功「續租」一年,而為引進美劇《宋飛正傳》,奈飛更是籤訂了5年5億美元的獨播協議。

高投入拿下經典IP,由此帶動用戶增長,這是奈飛的「慣用手法」,但本質上,用戶是IP的忠誠粉絲,不是奈飛的忠實會員。這種情況下,用戶僅僅將奈飛視為播放渠道。

當迪士尼、華納等傳統影視公司進軍流媒體後,奈飛在經典IP上的規模競爭力將被削弱,蘋果這類新玩家則會持續燒錢引進IP,奈飛的危機愈發深重。

背後核心痛點在於,奈飛需要IP。

進軍自製內容五年,奈飛斬獲最多的還是電視劇領域,用戶記住了《紙牌屋》《怪奇物語》。但近年來,奈飛自製劇的水平也有所下滑。

在電影領域,奈飛也會產出《羅馬》這類精品,但截至目前,奈飛自製的多為單體作品,少見《復仇者聯盟》《變形金剛》這樣的系列電影。

奉行片海戰術,「奈飛出品,必屬精品」成為過去式,更重要的是,奈飛雖在內容端走出了規模化生產的道路,但由於缺少大IP,奈飛單部爆款帶來的僅僅是用戶脈衝式增長,而不是長期停留。

過去22年,奈飛專注於內容生產,但它沒有成為迪士尼,在原創內容商業價值足夠豐滿時,奈飛並未及時拓寬戰略線,豐富IP周邊的變現模式。

隨著原創內容口碑下滑,奈飛旗下高質量IP逐漸減少,在IP產業化的道路上,奈飛打造戰略高度的道路愈發艱難,商業模式的想像力需要被再度激活。

顯然,破解IP之道背後,奈飛需要做深戰略線。

內容層面之外,奈飛遇到的更大危機來自市場環境。據美國投行派傑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YouTube首超奈飛成為青少年觀看視頻的首選平臺。

這一變化釋放出了一種信號,在流媒體蓬勃發展的幾年裡,直播、短視頻等娛樂形式層出不窮,TikTok走紅全球,連社交巨頭Facebook也感受到威脅。

同時,隨著5G網絡在全球的普及,中長視頻的消費需求還將爆發,主打PUGC的YouTube將更受青少年喜愛,距離你更近的「YouTube明星」,帶來的粉絲忠誠度更高。

相比之下,奈飛將是另一番天地。

對奈飛而言,視頻需求走向碎片化、「快消化」,用戶很難坐下來看2小時或者45分鐘的影視劇,奈飛用戶規模的增長將再度受挫。

和當年流媒體轉型類似,短視頻將是又一次內容消費的轉型,用戶在其它媒體平臺花費的時間已經超過奈飛,後者的市場蛋糕不僅會被「同行」分食,更會被短視頻侵蝕。

IP效應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難題下,奈飛已是危機四伏。

顯然,奈飛在核心業務足夠垂直深耕後,必須突破戰略瓶頸以實現規模化發展,並由此開啟一段新航程。

走下神壇

如今的奈飛,應在何處尋覓新增長點?

首先,財報數據顯示,奈飛海外增速顯著優於本土,在國內競爭激烈、國際市場尚處藍海的環境下,奈飛應更加發力海外增長。

就國際市場而言,印度和東南亞仍是兩大持續生長的網際網路熱土,全球巨頭爭相湧入這一市場。

奈飛也不例外。

2019年,奈飛將在印度製作14部原創劇集,而為適應印度落後的硬體及網絡環境,奈飛推出了一套2.8美元/月的移動端訂閱服務,該服務僅支持觀看480p的視頻。

顯然,面對差異化的印度市場,奈飛拿出了更大的誠意。

在龐大的人口紅利下,奈飛在印度市場的增效立竿見影。2018年,奈飛首部印度原創劇《神聖遊戲》播出一周後,奈飛全球訂閱用戶增長了520萬。

相信在未來,印度會是奈飛持續深耕的市場。

目前,在奈飛未進入的國際市場裡,中國內地仍然是塊大蛋糕。近年來,奈飛與內地市場聯繫密切,相繼採購《流浪地球》《無證之罪》等影視劇,並且授權愛奇藝在內地播出奈飛內容。

今年9月,北京市還宣布將允許外資在滿足內容監管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網路遊戲下載和網絡視聽節目服務。這對奈飛而言也是重大的政策利好。

但無論印度還是中國,內容平臺要打通全球市場,本土化是重中之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用戶喜好決定不同的內容方向,這對深耕國際市場的奈飛而言仍是一次挑戰。

奈飛的國際之路仍需摸索前行。

其次,奈飛在內容端的深耕仍不能鬆懈。去年底,奈飛上線了首部互動視頻《黑鏡:潘達斯奈基》,而從今年開始,奈飛在自製動畫、自製脫口秀等方面都有突破,之前的《愛,死亡,機器人》便是奈飛首部自製動畫。

在內容規模層面,奈飛需要做深品類來吸引更多垂直用戶,拓寬用戶規模,尤其是動畫動漫這類高忠誠度的用戶群體。

同時,互動視頻需要用戶長時間沉浸在平臺中進行體驗,這有望增強奈飛的用戶使用時長,為奈飛帶來更多用戶停留,沉澱更多用戶數據。

因此,無論動畫還是互動視頻,奈飛要通過擴張內容品類,吸引更多的用戶,以此來與短視頻搶奪用戶時間,將口味各不相同的用戶鎖定在奈飛上。

正如奈飛高管在Q3財務電話會議上所言,公司參與的是爭奪用戶「娛樂時間」的競爭,這包括傳統有限電視、視頻遊戲等。

在未來,奈飛還有望進軍體育、新聞資訊等領域,而在以影視劇為核心的基礎上,其內容規模的擴張之路不會結束。

奈飛必須咬定內容這根主線。

最後,從商業角度思考,奈飛未來需要走上強IP驅動用戶增長的道路,以IP規模打通更廣泛的影視周邊產業,甚至通過玩具售賣、實景娛樂等方式盈利。

換言之,奈飛必須學習迪士尼。

對奈飛而言,其具備了一定的內容製作和渠道分發能力,而在內容護城河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奈飛會不斷延伸產業鏈的長度和寬度,進而打通內容產業的全環節,強化自身戰略線。

這條道路上,中國的萬達、橫店影視城都嘗試過,阿里、騰訊等巨頭正從線上開始突破,而有著深耕內容行業二十餘年經驗的奈飛,走這條道路的底氣更足。

不過,奈飛前二十年內容積累的道路相當漫長,且仍不完備,而在下一個增長周期中,IP規模和產業鏈的突破對奈飛而言都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這座山峰的坡度將更為陡峭。

文娛從來都是慢生意,奈飛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趟。

顯然,對奈飛而言,突破國際市場的需求,深挖IP內容供給能力,打造全產業鏈平臺,這些戰略目標的實現,足以支撐起奈飛下一個二十年的周期發展。

走下神壇的奈飛,前方道路依然很長。

相關焦點

  • 花費百萬的Netflix推薦系統,有那些值得借鑑的特性
    而通過這次百萬大獎賽,netflix升級了自家網站的算法,在工程師中塑造了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形象,發掘了無數優秀算法人才,可謂一舉多得。更重要的是,它向用戶普及了「推薦」這個概念,並在用戶心目中將推薦這個概念與netflix網站劃上了等號,從此用戶使用netflix時對它的推薦系統有了更直觀的價值參照物——一百萬美金,天然產生信任感和參與感,不可不謂高明之至。
  • 科普 | 明星公司之Netflix
    以最近的2015年AWS re:invent大會為例,Netflix有多達8位Presenter上臺演講(http://techblog.netflix.com/2015/10/netflix-at-aws-reinvent-2015.html)Netflix on GithubNetflix的所有開源項目都在github上有project並且可以fork,其中最多的Hystrix和falcor
  • 構建 Netflix 分布式追蹤(tracing)體系
    (1) https://netflixtechblog.com/edgar-solving-mysteries-faster-with-observability-e1a76302c71f分布式跟蹤:提供大規模服務中故障排查的上下文在使用 Edgar 之前,工程師必須從 Netflix 的各種微服務中篩選出大量的元數據和日誌
  • 渡千百萬人家為何渡我不渡她是什麼歌 渡我不渡她原唱是誰歌詞
    渡千百萬人家為何渡我不渡她是什麼歌 渡我不渡她原唱是誰歌詞  渡我不渡她這首歌最近在抖音是非常的我,這就讓不少小夥伴在聽過翻唱之後想去聽原唱。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抖音渡我不渡她原唱介紹。  渡我不渡她原唱是誰?  渡我不渡她原唱是孤獨詩人。
  • 西津渡:張祜筆下的「金陵渡」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張祜在金陵渡小山樓投宿,登樓遠眺長江,將自己的旅思融入夜色,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題金陵渡》。金陵渡就是現在的西津渡,唐時,這裡叫蒜山渡,別稱金陵渡,宋代始稱西津渡。《題金陵渡》可能是張祜旅途中的匆匆一筆。但是西津渡卻記住了張祜,現在的西津渡有著張祜的雕像、《題金陵渡》,並且復建了一座小山樓。
  • 渡我不渡她什麼意思 渡我不渡她含義介紹
    抖音上很多歌曲除了好聽外且頗有內含,比如最近這首《渡我不渡她》就令人好奇,此歌曲背後必然有故事。 《渡我不渡她》的歌詞是一個遁入空門的男子的獨白,歌曲裡樹立了一個愛而不得的多情僧人形象,表達了對僧人心愛女子的牽掛之情。
  • 佛說: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
    人生一世,只有把自己度好了,才可以去渡別人,你懂得了善待別人,別人才能善待你。渡人先渡己,充實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包容自己,也能包容別人。每個人活著,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會在生活中,影響著一些事,也許是渡別人,也許是別人渡你。
  •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 佛教:渡人,渡心,渡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定義,不計較,不抱怨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就是渡人,幫助別人放下內心的煩惱憂愁也是渡人,溫暖別人的心也是渡人。渡人就是渡自己應該如何去理解?是的,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當你能容忍別人的缺點時候其實也就是在容忍你自己的缺陷,成就別人就是在默默地為自己積福成就自己。
  • 渡我不渡她故事背景什麼意思 渡我不渡她原唱是誰歌詞全文
    《渡我不渡她》這首歌最近超火,網上翻唱版本有很多,據悉,《渡我不渡她》原唱是孤獨詩人。那麼渡我不渡她什麼意思?渡我不渡她故事背景是什麼?下面來看一下。渡我不渡她什麼意思這首歌就是表達的一種求而不得的愛情故事,渡我不渡她。
  • Netflix、YouTube後,迪士尼也降低視頻碼率
    (釘科技編譯,消息來源:https://www.cnbc.com/2020/03/20/youtube-netflix-cut-streaming-quality-in-europe-amid-coronavirus-lockdowns.html以及 https://thekingdominsider.com/disney-plus-cuts-back-on-its-bandwidth-by-25-
  • Netflix 技術博客:如何優化註冊流程、提高用戶體驗?
    }, "lastName": { "value": "Holland" }, "email": { "value": "barbholland@netflix.com
  • Netflix據稱測試了對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的空間音頻支持
    #netflix#
  • 《渡我不渡她》背後的故事
    知道真相的和尚傷心欲絕,便拿起了長劍,對著佛堂裡的佛說:「既然佛渡不了她,我便成魔來保護她」。第二天,和尚便手提長劍,殺了那個皇子,後半生在寺廟裡抑鬱而終。從前有一座寺廟,在寺廟的旁邊有一個小房子,寺廟的這頭,住著一位小和尚,房子的那頭,住著一位小郡主。
  • 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什麼是渡?渡是一種看開,渡是一種包容,渡是一種承擔,渡是一種灑脫。渡,是一種旁人不懂的大度,渡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咄咄逼人,不要論人是非,懂得為人處世的分寸,留一點空間給別人,渡心,看不開的事,要學會放下,人生得得失失,
  • 醫渡雲創始人宮如璟:發展「AI+醫療」要在數據上下功夫
    醫療大數據技術企業醫渡雲創始人宮如璟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表示,AI在醫療場景的應用非常碎片化,必須從數據入手,尋找應用場景。  資料圖來源:醫渡雲官網   AI只是工具數據才是基石  醫療健康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重要研究和應用領域。
  • 當語文老師就是渡劫,既渡自己,又渡學生
    以前,有個語文老師總說自己辛苦,他把批改學生作文叫著「渡劫」,說是:「既渡自己,又渡學生! 渡自己,是磨練自己的意志;渡學生,是讓學生學會寫作文。」當語文老師,其中的甘苦和心酸,這一次,我真正的懂了。其實,當語文老師本身就是渡劫,既渡自己,又渡學生!
  • Netflix新紀錄片《米歇爾·歐巴馬Michelle Obama》於5月6日上映
    #netflix
  • Netflix進軍華語市場:鯰魚來了
    參考資料:https://producthabits.com/how-netflix-became-a-100-billion-company-in-20-years/https://variety.com/2017/digital/features/ted-sarandos-netflix-original-movies-shonda-rhimes
  • 腦筋急轉彎:一條小船要渡30人,一次只能渡6人,幾次才能渡完?
    腦筋急轉彎:一條小船要渡30人,一次只能渡6人,幾次才能渡完?第1個問題:安東的媽媽熨燙衣服,一件衣服要四分鐘,一條褲子要兩分鐘,現在有三件小衣服,一條褲子,安東的媽媽要幾分鐘才能全部熨燙完?第2個問題:一個人被食人族抓住了,食人族看看他:「你走吧。」他愣了:「你們不是吃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