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跟拍13個雞娃家庭:為什麼我們拼盡全力,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22 沐輕說

如果你能從上帝視角完整地看到人的一生,會有什麼感受?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爽。

但實際上,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BBC出了一部史詩級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到2019年,一共拍了55年。

真實地記錄下了14個孩子從7歲到63歲的人生。

1992年,日本翻拍了這部紀錄片。

與英國版的《人生七年》不同的是,它將視角聚焦在佔比80%的中產家庭裡。

跟我們更貼近的日本生活以及那些過於現實的多舛命運。

導致許多網友看了後都感到喘不過氣。

因為實在是太真實了。

你仿佛能從一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未來。

01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貴子的女孩。

她跟很多90後、00後一樣,從出生起,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僅僅7歲的時候,貴子就每天都要輾轉於各種輔導班之間。

「星期一彈鋼琴,星期二遊泳,星期三練書法、上補習班和練劍道,星期五上補習班和練劍道,星期天練劍道......」

她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雞娃——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被父母安排去學習、去奮鬥。

但貴子並沒有覺得被打了雞血,她只感到疲憊。

貴子說:「如果世界上有兩個我就好了,一個負責學習,另一個就可以玩。」

她多渴望自由。

可儘管如此,貴子也從來沒有對自己放鬆過要求。

她努力地學習,用盡全力去滿足父母的期待。

但人生不是電視劇。

在每一次決定人生方向的重要考試中,貴子都沒有如願以償過。

儘管從小就比別人快了一步,但屢屢受挫讓貴子心裡產生了很深的自卑感。

無論做什麼事之前,她都習慣地想到最糟糕的結果。

一邊是父母從小精心的培養和期待,一邊是無論多努力都沒有好結果的現實。

誰能理解貴子的掙扎和痛苦?

在大學畢業那年,貴子的人生似乎迎來了一點轉機。

她當上了航空公司的空姐。

在拿到offer那一刻,她迫不及待地給父母打電話。

「我感覺終於讓他們自豪了。」

即使是多年後回想起來,貴子仍然激動地有些哽咽。

但一個offer,並不代表著就是貴子漫漫人生的happy ending.

貴子在當上空姐之後,才發現服務行業並不好做。

稍有差池,就會被人指著鼻子大罵。

貴子每天都活在緊張的高壓中,即使是下了班也很難擺脫當時的情緒。

更讓貴子備受打擊的是,三年後,貴子的公司宣布破產了。

在28歲這一年,貴子正式失業。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會比別人過得更好嗎?

很顯然,貴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並不是。

而與貴子的成長截然相反的直樹,他的人生就能事事順遂嗎?

從很小的時候,直樹就擁有自己的遊戲機。

父母對直樹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快樂。

他無憂無慮地長大,在上大學前,聽說大學很輕鬆,還滿懷期待地想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

後來,他也的確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當一名檢察官。

多年的隨心所欲並沒有讓直樹變得懶散,他自覺地努力念書,只為離自己喜愛的事業更近一些。

但人生無常,直樹並沒有通過最重要的一次法律考試。

他對自己失望又灰心,畢業後在一家咖啡店打工。

無論是被精心培養的貴子還是自由教育下的直樹,他們都沒能擁有一個世俗定義上的完滿人生。

命運的十字路口交叉錯雜,到底哪裡才是他們的最終歸屬?

02

其實英國《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想驗證一個問題。

「富人一定更富,窮人一定更窮嗎?」

或者更直白一點:人,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在上面提到的貴子和直樹的故事裡,我們會發現一開始在我們認知中,能左右他們命運的因素——原生家庭和教育,似乎都無法取到決定作用。

那麼什麼才是決定命運走向的關鍵因素呢?

或許我們還得回到問題本身去尋找答案。

窮人、富人。

在日本《人生七年》的記錄對象中,有兩個家境貧寒孩子,健太和光平。

健太作為務農家庭裡的一個長子,從小就被教導以後是要繼承家裡的一塊3.4公頃的稻田。

光平出生於祖傳制陶之家,15代人一代代傳下來,7歲的光平時常被父親耳濡目染——「我是他的傳人」。

多年後再見他們,健太和光平分別從高中技校畢業,舉目之下,一片茫然。

20年期間,日本的主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健太家裡那塊田的收入早已達不到當年的一半,而健太自己早在14歲的時候就不想要那塊田了。

小時候樂呵呵地說著「我想製作陶瓷」的光平也表露出對制陶的厭倦。

後來,健太去了一家建材廠當臨時工。

光平身無所長,迫於生存壓力下只能跟著父親繼續學習制陶。

在貧乏的家庭條件下,健太和光平似乎都沒有脫離命運的軌跡。

但在英國《人生七年》的紀錄片中,同是農村出生的尼克就完美實現了逆襲。

尼克是個奇妙的特例,他並不受貧寒環境的影響,一路考上了牛津大學。

後來又移民美國,在那裡研究核聚變。

現實沒有讓尼克的認知受縛,也沒有泯滅他的天真和理想。

當女朋友問他為什麼研究核能時,他說他想要拯救世界。

不過,尼克最後也並沒有實現拯救世界的夢想就是了。

因為他沒法發明出儲存熱氣的容器,他的研究只好到此結束。

後來尼克轉而去教書,教師的職業沒法實現他的人生理想。

尼克常常為此感到筋疲力盡。

而讓尼克更苦惱的,遠不止這些。

尼克的妻子跟他離了婚,兒子與他關係很差,常常跟他對著幹。

他還患了癌症。

很多人看完了尼克的一生會悲觀地想,即使是逆襲成功的尼克最後也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啊。

是的,單看尼克的一生,從出生的貧寒,到年老的不如意。

就算是在勵志電影裡,尼克演的都是個悲劇。

但人生不是電影,它不能這樣被簡單地解讀。

尼克年老的遭遇其實並不能簡單歸因到他的出身。

因為人的一生真的太複雜了,你永遠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關鍵因素能決定命運的走向。

既然沒有統一的關鍵因素。

那麼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人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尼克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

但有些時候,我們對待命運,更重要的不是如何掌握和改變它,而是如何看待它。

03

畢竟尼克的例子也只是少數,健太和光平,才是我們的常態。

這也是很多人看了之後有代入感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拼盡全力,最終也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貴子、直樹、健太和光平,他們四個人最終都沒有達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教育和原生家庭的意義在哪裡?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因為,問題裡有個限制條件——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來人世一遭,是為了滿足外界和世俗的期待嗎?

顯然不是。

在我看來,他們過得並沒有那麼糟。

貴子失業後,和同事們組建了一個啦啦隊,偶爾去喝喝酒跳跳舞。

也不再沉浸在自卑和高壓的心態裡,整個人都快樂了很多。

直樹現在已經成為了咖啡店的店長,他的店在全國一千多家店中是排第一的。

健太也在工廠中從小時工做到合同工,抽空也會回到家裡給爸媽幫幫忙。

更令人驚喜的是光平,他不但繼承了手藝,還主動給陶瓷創新,請朋友拍照在網上賣。

在他們每個人的維度裡,他們都達到了相應的自我實現。

所以,真的不必代入自己更沒必要憂慮。

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且快樂的生活方式。

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失敗,富裕與貧窮都無法為任何人的人生下定義。

真正能下定義的,是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普通人?
    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新時代的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成為普通人,我們也必須拼盡全力
    2005年9月22日,20歲的大學生董某用刀連砍帶刺捅了父親三十多刀,父親當場死亡。董某被判死刑。 從董某留下的幾本日記中,作者分析了董某的心路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 高二上學期以前,不喜歡但是仍然強迫自己學習。但他多疑,總認為表現不好時同學會嘲笑他。
  • 《奇蹟男孩》:他們拼盡全力,不過想要成為普通人
    看了豆瓣上一些別人的影評,發現相當一部分講的是身邊的特殊人群的故事,才想起小學時我也有過這樣一個特殊的同班同學。我這才明白,像主人公奧吉這樣的特殊人群,他們小心翼翼、拼盡全力,不過是像要做一個普通人——沒有歧視,沒有赤裸裸地注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交友。這個對普通人來說連願望都算不上事,卻是他們的全部。
  • 人,努力的意義|拼盡全力是普通人突破圈層最好的方式
    作為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除了拼盡全力,沒有其他選擇。一、人,為什麼要努力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了,年輕的時候要拼盡全力跑得快一點。如果家裡有能力,就先努力讀書,先考取一定的學歷,一線城市,沒有本科學歷是很難進去大公司。
  • 拼盡全力才能勉強留上海的普通人留下來真的對後代好嗎?
    愛逛b乎,由於在上海,關於上海的話題總會多看幾眼,今天看到熱榜一個話題一線城市房價是否讓人絕望?下面有個回答沒有在說房價,而是從教育的角度入手,直切要害!我唯一想留上海的念頭就是為了下一代享受所謂的上海高考紅利吧,應該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想法吧。但,真的有這麼容易?
  • 為什麼我們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終將平凡
    剛剛看了一個視頻「為什麼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終將平凡」,看完之後忽然覺得自己被戳到了,我一直強調,我努力讓孩子學這些學那些都是為了讓她以後可以過普通人的生活,可是視頻裡提到的那幾個小孩長大之後的軌跡都不在我所認為的普通人之列,是我一直以來的偏見?!
  • 拼盡全力卻成為普通人?在雞娃這件事上,家長一邊兇悍一邊淚目
    在時代的裹挾下,像嘟嘟這樣的娃不只存在於北京,像嘟嘟媽媽這樣的雞娃母親分布在全國各地。如今,只要有娃的地方就有雞娃的媽媽,無關地域,無關貧富。雞娃,也就是用雞血的方式養娃,早幾年就成為家長圈流傳的黑話。雞娃甚至還形成了一圈鄙視鏈,「素雞」的鄙視「明雞」的,「明雞」的鄙視「家雞」的,「家雞」的鄙視「偷雞」的,「偷雞」的鄙視「素雞」和「葷雞」的。
  • 我為什麼要這麼拼,因為我無選擇無依靠,我只能拼盡全力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盡全力去做我們該做的。 那些一起進入公司的人,過幾年肯定會要分出三六九等,有些人天天忙碌著,卻沒有得到重視,有些人天天看似無所事事,卻節節高升,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家庭、背景外,一個人拼盡全力去努力,用盡力氣去奮鬥,才是他最大的資本。
  • 再見2019:每個拼盡全力的你,都說2019一點都不難
    抬手一看表,「12月27日,18點28分。」2019年真的來到尾巴了,距離下個10年的開端只剩下4天,就像耳邊傳來3、2、1,倒計時即將開始。本以為到了年末,身上的任務會輕鬆一點,這簡直大錯特錯。和很多人一樣,年底又到了衝業績的時候。
  • 13年連生9個孩子,為生兒子拼盡全力,這位媽媽有沒有感動你?
    導讀:13年連生9個孩子,為生兒子拼盡全力,這位媽媽有沒有感動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年連生9個孩子,為生兒子拼盡全力,這位媽媽有沒有感動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考研一定要拼盡全力去學習嗎?
    2019考研進入衝刺階段的同時,一些2020考研的小夥伴也開始了複習,但是很多同學會有顧慮,比如這位同學,擔心自己現在每天全力學習,後期會崩,自己的數學基礎很差,總覺得這是一場很苦的戰役,身邊考研的學長學姐,一年來學的真的非常認真,最後卻沒過線,很怕自己拼盡全力學習卻沒有考上。針對這個情況大家又是怎麼說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我們拼盡全力,也只是為了過好平淡凡的一生
    我們拼盡全力,也只是為了過好平淡的一生!現實中,突出的人並不多,生活絢麗多彩的也不多。真正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遠處的燈光,是疾馳的火車!每天在外忙碌,每天在外奮鬥!每天,都好像一個積極生活的人!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李三萬摘要: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總共有十七位少將以上將領(其中一位追晉中將,六位追晉少將),還有數萬官兵犧牲,中國最精銳的教導總隊也都幾乎拼光,不可謂不英勇,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很簡單,南京保衛戰原本就沒有贏的可能。
  • 拼盡全力,又一次的成為房奴,只為了給孩子買一個學區房
    孩子今年三年級了,新的片區劃分出來以後,我發現我目前的住房片區,劃出的孩子對應的初中是一所我一直認為不怎麼樣的初中,加上我們小區的民辦初中,我又不敢恭維,如果我是小升初的家長,我要怎麼抉擇,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幾天。
  • 一夜而起的柏林圍牆致親人分離28年,它倒下的那晚多少雙手拼盡全力
    在1945年蘇美英三國籤訂了《波茨坦協定》,在協定中明確對德國的土地進行劃分,但是在戰爭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變化,美蘇為了奪得世界霸主地位開始針鋒相對,他們曾經佔領的德國領土也開始對峙。1947年英法美想佔領的德國西部地區合併,並且開始統一貨幣,之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也就是後來的西柏林。
  • 一夜而起的柏林圍牆致親人分離28年,在它倒下的那晚有多少雙手拼盡全力
    1947年英法美想佔領的德國西部地區合併,並且開始統一貨幣,之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也就是後來的西柏林。在兩年後,蘇聯佔領的地區也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東柏林,兩個地區本來是一個一體的,生活了數百年,卻因為蘇美的介入成為「敵對力量」。
  • "沒有人想在年少時成為一個普通人"
    你不能跟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去談平凡,因為沒有人甘願平凡。一個青春年少的人沒有辦法在他的年齡階段明白,他遇見的很多人,他們拼命努力只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而他更不認為自己在將來只可能是一個普通人。因為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正在經歷著什麼,他都不能夠接受平庸。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再「雞娃」的父母,可能也要面臨一個結果
    「你瞧瞧,每一步棋怎麼走、為什麼要這麼走,我都拍下來,還加上標註了。」她甩出厚厚的一沓筆記,全然不顧一旁的我驚得目瞪口呆。想一想,閨蜜人到中年,還要零基礎學一門以前不喜歡的棋類。而我只不過是和孩子死磕二年級的語數英,又算得了什麼?這年頭,不「雞娃」孩子的中年老母親,都快擠不進媽媽群了。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導演提醒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回答,是孩子的性格、抗壓力、溝通能力,而是孩子會不會成為人中龍鳳,以及父母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助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 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