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盡全力卻成為普通人?在雞娃這件事上,家長一邊兇悍一邊淚目

2021-02-08 投中網

文丨晨曦

編輯丨李曉麗

來源丨投中網

早上6:30起床,7:30到校,下午放學後,6:00前做完課後作業,再去距離家附近的教育補習機構,學習外語、鋼琴等科目。7:50吃晚飯,稍作休息後,完成補習機構留下的作業已是晚上9點後,洗漱睡覺基本在10點左右。周末除周日下午4點前可自由安排之外,其他時間都已被各類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是北京西城區三年級學生嘟嘟的作息時間,日復一日。

對於這樣緊湊的安排,嘟嘟偶爾也會抱怨 「沒有時間休息」,但他基本沒有反抗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嘟嘟愈發適應這種節奏,自發將上鋼琴課和畫畫課當做休息。嘟嘟媽媽則會在嘟嘟說累的時候,安慰他要堅持,並適當的調節一些課程,讓嘟嘟短暫休息一下。

在時代的裹挾下,像嘟嘟這樣的娃不只存在於北京,像嘟嘟媽媽這樣的雞娃母親分布在全國各地。

如今,只要有娃的地方就有雞娃的媽媽,無關地域,無關貧富。

雞娃,也就是用雞血的方式養娃,早幾年就成為家長圈流傳的黑話。

雞娃甚至還形成了一圈鄙視鏈,「素雞」的鄙視「明雞」的,「明雞」的鄙視「家雞」的,「家雞」的鄙視「偷雞」的,「偷雞」的鄙視「素雞」和「葷雞」的。

鄙視鏈頂端是「自雞」和「耐雞」的,鄙視鏈最底端是「假雞」的。

在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社會競爭壓力下,這屆年輕人要麼不生,生了就免不了雞娃。即便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普通人,家長們也要拼盡全力。

在一批批雞娃父母的努力下,一個囊括母嬰、保險、教育、房產的超萬億級市場就這樣誕生。

僅在線教育領域,2020年市場規模已經接近4000億,半年就有100多個項目拿到了融資,作業幫單筆融資超過16億美元更是創了紀錄。雞娃背後的產業,更是吸引了IDG、騰訊投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頭部機構早早進入。

這個「錢景」可期的萬億市場,究竟是如何被雞媽媽與雞娃們催生出來的呢?這大概要從雞娃們的出生開始說起。

以下是幾位雞娃媽媽和一位娃的自述:

出生就報名幼兒園,6個月上早教,小學周末基本無休

寶媽:麗麗,北京,40歲

我小孩今年8歲,三年級,在北京西城區上學,在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之後,我們就給孩子報名了幼兒園。當時選擇在現在居住的地方買房也是因為這個幼兒園,這是國外的一所大學在國內的分校,名氣不錯。

我家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我就送他去了早教中心,2歲3個月的時候就讓他上了私立幼兒園,3900元一個月。

選擇私立幼兒園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私立幼兒園會教孩子學科知識,二是私立幼兒園有外教老師可以教英語,但公立幼兒園基本不教知識。

孩子滿4歲時,我給他報了畫畫、圍棋、跳舞、鋼琴、書法等課程,主要是讓他在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愛好,最後留下喜歡的,剃掉不喜歡的。

現在小朋友上三年級了,只有鋼琴和畫畫在學著。

現在我家孩子周一到周五都是6:30起床,7:30到校,下午放學後,要在6:00前完成課後作業,然後去培訓機構上課,每周二晚是線上課,周三晚是線下課,周五晚是鋼琴課,周一和周四可以稍作休息。

有培訓課程的時候,孩子每天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完成課後作業,大概晚上9點左右,9:40就該洗漱睡覺了。

周六上午7:40開始上英語課,11點結束,下午兩點開始上學而思的語數外,晚上8:20下課。周日上午,他需要做完所有的作業和試卷,下午四點前是自由時間,然後5:00開始上美術,晚上7點回家。

孩子有時候也會說沒有時間休息,但現在他認為上美術和鋼琴就是在休息了,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

我們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年的費用大概在8—9萬左右,做這些到不是說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真正的起跑線,所謂的起跑線都是家長設定的。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維,不是外人能左右的。

我這麼做是希望我和他能付出200%的努力,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成就,而不是像父輩們那樣獲取的知識很單一,也是為了讓孩子能養成獲取知識的習慣,以後能走得更遠更好。

花了家裡多少錢,算不清也不想算,害怕還不起爸媽

學生:小慧,惠州,18歲

我今年高三了,是一名藝術生,音樂專業。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小時候不懂事,沒有好好學習。上初二的時候開始懂事,也知道如果中考考不好,就意味著與高中和大學無緣了。於是在初二的時候,跟爸媽商量了一下,決定做藝體生。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爸媽覺得只要我能好好讀書,什麼都行。從初二開始,我便成了藝體生,平時大多在校外的培訓機構學習,在學校的時間相對較少。

我們住在一個三線小城市,但消費力並不差,我是學音樂的,這是一個燒錢的專業。

你問我學音樂有多燒錢?一節聲樂課1000元,一節鋼琴課500元,一節小三科(樂理、視唱、練耳)300元,這些課程裡面,除了小三科一節課是一個小時以外,其他都是40分鐘。

從初二到現在花了家裡多少錢,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都是爸媽給我交的,他們也不給說金錢方面的事情,擔心我有壓力。

學這個專業很辛苦,我們學的東西,比普通文化生要學的更多,考試也考得很多,費精力又費錢。不僅是學生很累,家長也很累,他們的壓力主要是精神上的和經濟上的。

比如我們所住的城市並沒有特別好的聲樂老師和鋼琴老師,是我爸爸託關係在廣州給我找的老師,花了多少錢我不知道,但應該不便宜。畢竟我的老師在領域裡還是相當有名的,收的學生也是名額有限的,不是誰都可以的。

搞定關係之後,我每周都要去廣州上課,媽媽幾乎成了我的專職司機,日常接送全靠她。

上課期間,媽媽都是在外面等著,一定很無聊吧,但她基本不會離開。因為她要等我上完課詢問老師關於我的情況,每次都是這樣。

對於我的專業,爸媽並不懂很多,但還是知道好壞。有時候看著媽媽在擁擠的家長區域等著我的時候,會突然想哭,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

還有幾個月就要高考了,我現在不僅要鞏固專業,還要學習文化課,說實話挺累的,但爸媽也不輕鬆。他們晚上都會等我回家,聽我練琴,幫我錄音,看我是否有進步,媽媽有時候還要陪我背文化課。

我現在的文化課基本不在學校上了,因為趕不上進度,所以找了外面的培訓機構,等藝考過後,我就要全天待在教育機構了。每天要上9節課,早中晚各3節。

聽我媽說,那個教育機構還不錯,很多藝術生都在那學,最後都考了好成績,但是價格也比其他機構貴,一節課168元,也就是一天要1500多塊錢。這要是上到高考,怎麼也得3萬多了吧。

所以,不要問我在教育上花了家裡多少錢,我算不清了,也不想算,這一定是一筆可怕的數字,我怕未來還不起爸媽。

6個月寶寶,花銷近10萬,每年6萬年金險

寶媽:葉子,鄭州,26歲

我今年26歲,在父母的催促聲中結了婚,生了娃,但其實我不想這麼早要娃的,畢竟我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

不過,在我們這種小城市,26歲結婚生娃也不年輕了,所以,儘管是被催,但又覺得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2020年比較意外的是小寶寶的來臨,沒想到一直抗拒生娃的我,竟然也做了媽媽,還特別喜歡他,什麼都想給他最好的。比如,吃的,穿的,用的。

家裡人說寶寶長得快,買衣服儘量往大了買,可以穿多一段時間,但我都是給他買剛好合身的,而且要買舒服的。

我不會在網上給他買衣服,擔心質量不好,不夠柔軟。所以我都是去實體店買,看得見,摸得著才放心。

玩具也買了很多,都是可以給寶寶咬的,可以高溫消毒的,害怕有細菌。生了孩子之後,才發現一向邋遢的自己,其實也很潔癖。

雖然寶寶才六個月,但我在他身上的花費不少了。比如玩具,用我媽媽的話說,就是可以裝一大籮筐了,日常生活用品更不用說,棉柔巾、紙尿褲、保溼霜、乳、奶粉等都是一箱一箱的往家裡囤,生怕不夠用。

有時候,一些寶媽會在群裡分享好物,我也經常被種草,但我心裡也明白,有些東西根本用不上,備著就是圖個心安。

寶寶出生以後,最大的一筆花銷是保險。我其實是一個保險白痴,但我出月子的時候就開始研究保險了,人家都說保險是孩子一生的保障,這個他不能少。

為了研究保險,我幾乎請教了身邊所有關係不錯的寶媽,最後我選擇了給寶寶買了醫療商業險和年金險。兩者加起來,每年要交至少七萬。年金險每年交六萬,一共交五年,醫療商業險每年交一萬多,一共交二十年。

其實,每年七萬多的保險支出對我們家來說,還是有點壓力的,但是想到寶寶以後可以輕鬆一點,咬咬牙就買了。況且,年金險交了以後如果用不著,是可以拿回來的,就當是給寶寶的一筆儲蓄吧,給他買還是很有必要的,指不定哪一天就用上了。

我之前算過在寶寶身上的支出,從懷孕到現在花了也有小十萬了,主要是產檢,住院,以及給寶寶購買生活必需品。十萬對於我們這種小縣城的人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我覺得很值,只要他身體健康就好了。

我可以從自己身上省錢,但不能從他身上去節約,別的小朋友能有的,他也不能少。

娃剛出生,就開始焦慮學區房,我怕不配做爸爸

寶爸:元素,成都,30歲

2020年,我30歲了,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孩子滿月那天,我邀請了親朋好友一起慶祝。

在宴會上,我哥跟我說,養孩子就孩子出生時高興,結婚時高興,其他時候都不高興,老操心了。然後就給我普及了各種養娃的基本知識,以後今後如何為孩子的將來做打算。

果然,如我哥所說,從娃出生的第二個月開始,我開始焦慮,焦慮如何才能給他好的教育,如何才能給他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我總覺得自己目前不能給他最好的,孩子是不是來早了。

有時候,我甚至會想,等他以後長大了,會不會後悔做我的兒子,如果有選擇,他還會不會選擇我做他的爸爸。每每想到這些,我就整夜失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說,生娃之後,我變老了很多,憔悴了很多。

我覺得孩子的未來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所受到的教育。我就是從一個偏僻的小農村來的,雖不能說現在有多大成就,但能走到現在,我覺得自己並不差,而這些取決於我一直努力學習。所以,我的孩子必須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當得知老婆懷孕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研究學區房,我在網上查閱了我們老家所有的學區的排名,並逐個了解了學校的師資、學校環境、交通。最後還是決定買當地最好的學區房。

我看中的學區房位於當地的富人區,看房的時候,銷售給我說,那個小區的人大多非富即貴,很多都是住別墅的,也有人手幾套房的,當然也有人和我一樣,不是有錢人,僅僅是因為學區,為孩子的教育買單。

8月份的時候,我看中了一套房子,套內面積80平,總價250萬,兩室一廳,感覺不錯,但出於資金問題,稍微耽誤了幾天,結果那套房子被別人搶走了。我突然有了挫敗感,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爸爸。

最近,我又看中了一套房子,已經在跟房東洽談,無論如何,過年前一定要拿下這套房子。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甚至覺得我的孩子要粗養,不能太矯情。但真正有了孩子以後,覺得要精細化餵養才行,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越長,為他打算得越多。

鑑於這次買房的挫敗,我決定未來所有賺的錢,都要用來買房。孩子以後能有出息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靠收房租生活。這個想法或許有些幼稚,但我現在真的是這麼想的。

三個小學生,一年教育支出花掉12萬,不包含送禮

寶媽:子晴,南昌, 36歲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今年讀6年級,老二三年級,老三剛讀一年級。

我們家經濟條件不錯,不用為錢發愁,但我每天也很累,這種累是精神上和體力上的。

生老大的時候沒什麼經驗,小時候發過一次高燒,去醫院不及時,導致老大現在智商發育不是很好,我覺得自己很虧欠她。所以,現在做什麼事情,都優先考慮他的感受。

老二天資聰穎,什麼都不用操心,在學校永遠都是第一名,是我們全家的驕傲,老三稍微調皮一點,但在接受範圍內。

我現在每天的任務就是管好三個娃,周一到周五要保證他們的一日三餐均衡有營養,還要包攬檢查他們課後作業的任務,包括手工。

周六日更忙,早早起床吃完早餐,要帶三個娃去培訓機構,因為我們上的培訓課程很多,機構又都是最好的,加之三個娃處於不同的學習階段,因此所上的課程和機構都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我送完這個,要送那個,整個周末下來,我不是在送娃的路上,就是在接娃的路上。

一到周末,車裡的油就見底了,而我自己,有時候忙起來連化妝的時間都沒有了。

現在三個娃除了學校的課程之外,還報名了武術、鋼琴、舞蹈、書法、畫畫、主持人等課程,看起來還不錯,就是感覺孩子太累了。不過有什麼辦法呢,現在的小孩子誰不是這樣。我給他們報這些課程都是為他們的未來做打算,以後文化課不好,只要專業技能過硬,自己開個小機構,教教學生,也能養活自己。

孩子們越來越大,開銷也越來越多,原因在於校外的培訓機構,收費越來越貴,2020年整一年,我三個娃在教育上平均每人至少花費了4—5萬, 也就是說,在我家,除學校的費用外,在教育培訓機構的支出至少就得12萬,這些還不包含為了讓老師們好好教孩子,請他們吃飯,送禮等費用。

雖然花了很多錢,但我覺得挺值得,尤其是看到孩子們有進步的時候。

今年元旦節,我二女兒雖才三年級,但卻通過學校的重重比賽,成為了元旦晚會上小學部的主持人。去學校參加晚會的時候,人家都誇我女兒很優秀,我很自豪,也更加覺得讓她參加校外的主持人培訓是正確的選擇。

孩子們有時候也會不想去培訓機構,覺得太累,尤其是遇到大小假日的時候,特別想出去玩。但我大多時候都是委婉拒絕,告訴他們如果不努力,就不能變得更加優秀。

可能現在他們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我想等他們長大以後,會理解我的。

(文中麗麗、小慧、葉子、元素、子晴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雞娃無國界:全世界的父母,一邊diss中國家長,又一邊拼命向中國家長看齊
    但雞娃只是中國特色嗎?放眼信息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紀,各國家長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帶著這樣的疑問,《你好,未來人類》團隊歷時16個月,走遍英國、以色列、美國、肯亞、中國這五個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尋訪在不同國情和文化背景下,全世界家長都關心的共同問題——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適應未來?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普通人?
    人民大學儲殷教授的很不贊同清華大學劉瑜的育兒觀點:(戳下面文字可以觀看劉瑜的演講視頻)清華女教授指責雞血家長,反被家長懟回去……劉瑜,一個不需要食人間煙火的家長儲殷認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聽信專家的雞湯,搞什麼快樂教育,鼓勵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因為教育才能讓普通孩子跨越階層。
  • 《奇蹟男孩》:他們拼盡全力,不過想要成為普通人
    看了豆瓣上一些別人的影評,發現相當一部分講的是身邊的特殊人群的故事,才想起小學時我也有過這樣一個特殊的同班同學。我這才明白,像主人公奧吉這樣的特殊人群,他們小心翼翼、拼盡全力,不過是像要做一個普通人——沒有歧視,沒有赤裸裸地注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交友。這個對普通人來說連願望都算不上事,卻是他們的全部。
  • 新時代的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成為普通人,我們也必須拼盡全力
    對此,老師也很無奈,基礎的生字的認、讀、聽寫只能叫家長儘量在家裡解決。可是家長有的工作忙、有的受限於教育方式的,輔導作業成了家長頭痛的難題,所以網上才有那些因輔導作業心臟病發作的段子,只有輔導過孩子作業的家長才知道其中的酸楚和無奈。 所以,即使學校三申五令不要在校外補課,卻屢禁不止。而據我周圍孩子上中學的家長們說,補課的情況更加嚴重。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原創 課長 快微課我們的上一篇推文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拼盡全力去拼!催人奮進的勵志的句子,堅持不下去就拿出來看一看
    拼盡全力去拼!催人奮進的勵志的句子,堅持不下去就拿出來看一看,優秀的人和你差的僅僅一點而已。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就要自己扛過去。扛過去,你就比原來的你又成長了那麼一丟丟。別人在熬夜的時辰,你呼呼大睡;別人早早的起床,你按掉鬧鐘,爭取再多睡幾分鐘;你有很多想法,但三分鐘熱度,人家卻把一件事完成的整整齊齊。你連一本書都要看很久,有任務的時候也是一邊玩手機一邊做任務。你與別人的優秀不在於天生,而在於你對自己的過於寬容!
  • 你曾為一件事拼盡全力嗎?快手上拼搏的少年看哭數萬人
    8月30日,一條名為「驕傲的中國少年」的視頻在微博火了,視頻的作者「佑一吧」是一名快手用戶,(快手ID:1402379762),他搜集了100多個視頻素材,用《驕傲的少年》作為背景音樂,剪出了這樣一個4分鐘視頻,一天時間,視頻在微博上已經有超過1000萬次觀看,並且在微博、微信、快手、B站等各大平臺上不斷轉發。截至發稿前,微博上#你曾為一件事拼盡全力嗎?
  • 28年跟拍13個雞娃家庭:為什麼我們拼盡全力,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但實際上,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BBC出了一部史詩級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到2019年,一共拍了55年。真實地記錄下了14個孩子從7歲到63歲的人生。「星期一彈鋼琴,星期二遊泳,星期三練書法、上補習班和練劍道,星期五上補習班和練劍道,星期天練劍道......」她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雞娃——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被父母安排去學習、去奮鬥。
  • 「雞娃」別走彎路!人家的娃成為學霸,因為做了這件事
    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感慨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最近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女主角之一的顧佳費盡各種手段把兒子送進名校。如此「費心費力」,讓我們不禁想到了網絡上流行詞:「雞血媽媽」。啥是「雞血媽咪」?
  • 人,努力的意義|拼盡全力是普通人突破圈層最好的方式
    作為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除了拼盡全力,沒有其他選擇。一、人,為什麼要努力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了,年輕的時候要拼盡全力跑得快一點。如果家裡有能力,就先努力讀書,先考取一定的學歷,一線城市,沒有本科學歷是很難進去大公司。
  • 再見2019:每個拼盡全力的你,都說2019一點都不難
    有個人抉擇上的困境,迷霧之中看不清最清晰的未來。有人財富歸零,有人名譽掃地,還有人重新開始。難嗎?真的難。但是,你發現了麼?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那麼多人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為了生活勇敢拼盡全力。感嘆「生活不容易」,這件事確實很容易。難的是像他們一樣,面對不容易從不低頭,而是繼續默默地拼盡全力。今年有一個視頻特別火。在貴州畢節高速收費站內,一位女收費員被司機罵後委屈哭泣。
  • 在有可能的事上拼盡全力 在沒可能的事上及時止步
    人生看上去要做的事有很多,實際上仔細想想無非可以把這些事分成兩類。一類是有可能做成,實現成功的事。另一類是根本無法實現,怎麼努力也做不成功的事。所以,當你每天面對各種紛繁蕪雜,腦子裡集聚著大量這樣那樣的事時,首先要去分清下這些事裡哪些是有可能做成的事,哪些是根本做不成的事,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人的精力個體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可能做成的事上下功夫,拼盡全力的去做成,去享受成功的樂趣。比如,想去學一門樂器,這是一個有可能做成功的事,能完成的心願。
  • 你有沒有為一件事拼盡全力過?
    創造就在一念之間「你有沒有為一件事拼盡全力過?」這是前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在我對未來搖擺不定的時候,問我的話。後來,他給我講了他的故事,在他的故事中,我找到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他和我說,他最初學調酒是覺得調酒師們好酷啊,動動手指就能跟著音樂調出一杯,然後一杯被創造出來的雞尾酒就在自己的味蕾上跳起了舞。「之前的生活節奏很慢,雖然很安穩,但時間長了總想給自己找點更有趣的事做做,這時候調酒走進了我的生活。 」不過阿邦告訴我,學習調酒的過程,可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 拼盡全力才能勉強留上海的普通人留下來真的對後代好嗎?
    在上海買房都要拼盡全力的人拿什麼和中國幾乎最優秀的一群人比呢?看了頭條幾乎都是這樣砸錢培養孩子的,這是頭條虛高,還是這就是現實情況呢?上海是精英中的精英神仙們呆的地方,普通人即使勉強落腳,但若不能給孩子和同齡人用同等的精力和金錢去培養的話,所謂的上海高考紅利估計也落不著吧,倒是挺有可能出現在50%上不了高中的人群中。對象做金融,今年行情好賺了一筆錢,過幾年有房票了應該能存個首付,所以呢我們內心也萌生出留這的想法,想為下一代享受所謂的上海高考紅利。
  • 別輕信清華教授的「看開論」,咱們普通父母還是要努力雞娃
    使得這段演講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且因為儲殷對這段演講的批判,使得大眾也開始批判這位清華副教授,我仔細看了演講的全文,雖然我也不怎麼喜歡儲殷,但是這一次我站他。清華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她說:「我孩子在清華附小上學,孩子家長都是學霸,清華滿大街藤校畢業的老師,那又怎麼樣呢?
  • 我們的孩子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有錯嗎?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的這句話火了,這場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也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 母親節最扎心短片:我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正如視頻中的媽媽一樣,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這麼一些平凡的人,他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人生,卻給了我們不平凡的愛。02我有一個初中同學叫阿怡,從小渴望成為一名漫畫家。上學的時候,但凡有閒暇,你總能見到她拿著一支畫筆,在紙上不停地練習。後來升入高中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無論家人怎麼勸阻,她鐵了心地要選擇藝考。
  • 幼兒園都在內卷的今天,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學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學,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條「雞娃」戰線由此形成,環環相扣,絲毫不容懈怠。」
  • 我為什麼要這麼拼,因為我無選擇無依靠,我只能拼盡全力
    當今社會,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地活著。無論現在經歷著什麼,明天太陽依舊升起,城市依舊車水馬龍。 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每天努力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而有人卻為了如何折騰完過剩的精力而絞盡腦汁。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盡全力去做我們該做的。
  • 學位緊缺,才是成都家長雞娃的源動力
    成都養娃那些事 2020-07-06 22:00■【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凡是高新南區的小學畢業生都可以搖這兩所學校。但是,眾所周知的原因,隨著高新南區的人口流入,大量的學齡兒童開啟了義務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