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二):績溪民間食俗

2021-02-17 供瓊碗

績溪人歷來以食大米為主,兼食麵粉及少量玉米等雜糧。由於歷史文化的傳承,績溪婦女既注意生活節儉,又善於炊事烹調,無論飯食菜蔬,只要經她們的精心烹飪製作,就能做出各種美食佳餚來。這是績溪飲食之所以能推向境外的基礎。

績溪民間的筵席也甚講究,它不僅有高低檔次之分,又有組合嚴謹的規制,且菜餚的寓意也十分深刻,每一種筵席都能充分體現績溪地域特有的飲食文化內涵。

舊時的績溪,農村實行以每年一稻一麥為傳統的農耕制度,水田皆種稻穀,有的畈田還栽種中稻或晚稻,午季作物為小麥和油菜;少數山地栽種玉米。故績溪大部分地區的群眾皆以大米為主糧,兼食麵粉及少量的玉米、高粱、粟米等雜糧,深山區則以食玉米為主。

績民對飲食崇尚節儉,以「閒時稀,忙時幹」為原則安排一日三餐,偶爾搭配麵食以調味口。閒時,每日「兩稀一幹」(早晚稀,中餐幹),忙時「兩幹一稀」(早中幹,晚餐稀)。

也有早晚餐幹稀搭配做飯的,鄉村人稱「煮粥撈飯」,即米粒煮至六七成熟時,用竹製笊籬將飯坯撈出置於另一鍋內燜燒成飯,原鍋內剩下的則為稀飯。家庭主婦常將乾飯留給在田間或山場勞作的男人吃,自己和老人、小孩則喝一點稀飯。城鎮居民,多數為「兩稀一幹」。績民在建房豎柱的吉日,還有吃蒸飯的習俗,寓意新廈落成「蒸蒸日上」。

蒸飯的用具為木製圓形的飯甑(桶),底部有縷空的木槽,蒸製米飯時,只要將桶內鋪入蒸籠布,將淘洗浸泡過的溼米放入其中,蓋上甑桶蓋,置入鍋中隔水蒸熟便成。

績溪人的主食,以白米飯、白米粥為主,有時,按不同季節蔬果出園情況,有做菜飯、菜粥的。春季,各種竹筍相繼出山,民間有以秈米、糯米搭配與燕筍片、豬肉片、韭菜同煮的,稱筍燜飯。夏季,刀豆、角豆上市,也可與大米同煮做飯,稱刀豆燜飯或角豆燜飯。南瓜也可與米同煮,做成南瓜燜飯。秋季,芋頭、板慄出山,農家有以糯米略加秈米與芋頭或板慄、豬肉片同煮成芋頭燜飯或板慄燜飯。平時,也有人家煮稀飯時放入水白菜或鮮蘿蔔絲的,這些統稱為菜粥。 

每逢臘月初八,煮菜粥則是績溪人沿傳久遠的食俗。其配料的蔬果種類繁多,如蔬菜有白菜乾、莧菜乾、蕨菜乾等,幹瓜果有南瓜片幹,豆類有黑豆、黃豆、赤豆,另有新鮮的山芋、芋頭等。這鍋臘八粥煮成常常要吃上數天。

績溪人兼食中的麵食也很豐富。通常有湯麵,以形分有細面和寬面,均由家庭主婦用擀麵杖自行擀制。湯麵中又分連鍋面、碗頭面和回鍋面。連鍋面則按食者人數將麵條計量下鍋,經過湯煮製,配以青菜或幹筍作鍋面菜餚。碗頭面則論碗頭逐一煮製,湯汁也按碗頭調味,如以三兩根水白菜作麵湯底板的,則稱陽春麵;如以幹筍絲、豬肉絲、豆腐乾絲同炒作俏頭菜蓋於面上的,則稱肉絲蓋澆面。

回鍋面是麵條經初煮後,再入調好的湯汁鍋中復煮,使菜餚(葷素皆可)的鮮味充分滲入麵條中,使麵條、湯汁味道更加濃鬱。舊時,績溪人開辦的旅外徽麵館,就是經營此種麵食。炒麵又是績民喜做的麵食之一,根據不同季節的菜蔬品種,烹製不同配料的炒麵。春季用竹筍炒,夏季用刀豆、角豆炒,秋季用青菜、茭白筍炒,冬季用冬筍、冬菇、青菜炒。

在績溪炒麵中,最著名的當數徽式兩面黃。其面經炒制後,呈金黃色,又香又脆,十分可口。在以麵食作主食的品種中,績溪還有水餡包,以薄麵皮包裹鮮肉豆腐餡或南瓜餡、冬瓜餡,捏製成半月形的水餡包入籠屜蒸熟即成。這一面食多半是在民間節日中作為一種食俗嘗用,也有在貴賓登門時作款待的主食。

此外,還有以蔬菜或鮮肉作餡,以寸餘直徑的圓形麵皮包裹,後入湯鍋中煮製的點心。還有麵粉調上佐料入油鍋煎制的拓鮮。麵粉與水拌和,經揉製成為面坯,然後擀成銅板厚的大麵皮,再切條摘塊入沸水鍋內煮製,湯中放入青菜或幹筍絲、蕨菜等配料,經調味便成美味的麵皮湯,績溪民間稱螺絲塊,胡適取名為蝴蝶面。若以麵粉和水調糊狀,以一根筷子沿碗口刮入沸水鍋內,配入菜餚,經調味煮熟,績溪人稱此麵食為面魚。

麵食中還有一種麵餅,即以麵皮包裹餡料,拓成扁圓形,入熱鍋中烙熟即成。這種麵餅績溪人稱拓餜。它即可以作日常主食,也為上山下田勞作、孩童上學或舊時外出經商者作乾糧食用。

麵餅除了用麵粉製作外,也可用玉米粉或秈米粉做。麵餅可包餡料,做成後入鍋中烙熟。每逢傳統節日到來,績溪民間還有以糯米與秈米摻半做成不包餡料的實心粉餜,績溪人稱夾心餜。其餜也為圓形,徑約2寸。

居家如果舉行壽慶活動,為討吉利,其餜做成餜坯後,撳入木製壽桃模中,脫開木模後便成了十分形象的壽桃餜。此外,績溪人還善於採摘野外的嫩艾草頂做艾草餜或春餜。其餜可做實心的,也可做包裹芝麻糖、赤豆沙或鮮肉、鹹菜等餡料的。

績溪居家都少不了有幾畦菜園,四季蔬果皆出其中。家庭種植有青菜、大白菜、菠菜、雪裡蕻、萵苣、蘿蔔、莧菜、刀豆、角豆、南瓜、冬瓜、黃瓜、辣椒、茄子、茭白、番茄、大蒜、韭菜、洋蔥等等。

除了家庭種植的蔬菜外,在徽州田埂、山野甚至懸崖峭壁上,還生長著豐富的可食野菜,其中有水筍、木筍、金筍、蕨菜、馬齒莧、馬蘭頭、苦齋菜、苟杞頭、愁娘子葉、板子、蒟蒻、地衣、天雷菌、木耳、石耳等。有的可直接烹飪食用,有的可製成豆腐食用。這些野菜蔬果,除了可豐富民間餐桌上的菜餚外,還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新鮮蔬菜不易收藏,勤勞儉樸的績溪民婦常將這些蔬菜或曬成乾菜,如馬蘭頭、馬齒莧、苦齋菜、竹筍、蕨菜、角豆、刀豆、白菜、金針菜均可加工為乾菜;或醃成鹹菜,如芥菜、辣椒、雪裡蕻、青菜、蘿蔔、黃瓜等;也有將豆腐經煎炸後醃製食用的。

績溪農村有「小雪醃菜,大雪醃肉」的說法,這是民間菜餚加工的經驗總結,在這一時令醃製的蔬菜和豬、魚、雞、鴨肉及鮮蛋等食品質量最佳。

績溪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為菜餚的烹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績溪崇尚飲食文化,擅長烹飪,由於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傳承,即使普通村婦也能以紅燒、清燉、煎炸、爆炒、蒸燜等多種烹調手法,烹製出品種豐富、色香味俱佳的徽州菜餚來。


由於山區自然環境之故,績民的口味偏鹹,用油偏重,喜做以醬油或豆瓣醬作調味的油燜紅燒一類的菜餚,感到只有濃油赤醬的菜餚才特別能調味口。紅燒的菜餚大多數為肉食,如紅燒豬肉、排骨、蹄膀、豬手、牛肉、羊肉、各種魚及肉圓等。油燜紅燒素菜有豆腐、茄子、竹筍、芋頭、粉絲等等。

每逢婚姻嫁娶、生日壽誕、建房喬遷等喜慶之日,為款待前來慶賀的賓朋,績溪民間必辦筵席,少則三五桌,多則四五十桌。每桌筵席的要素有冷盤、熱炒、大菜、湯羹、主食、水果、酒水等。菜餚有葷腥蔬果,有鹹辣酸甜。為表示主人誠敬之意,筵席菜餚都較豐盛。

這些雖屬民間的宴請,但都因循明代《永樂大典》對禮儀的各項規定,構成了績溪民筵的格局,並設計了各種檔次。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績溪民間特有的飲風食俗。

長期以來,績民對吉數有一個強烈的崇尚意識,比如「一」,有團圓或最崇高的意思;「四」,則寓意如意;「六」,意為大順;「八」與「發」、「九」與「久」皆為諧音;「十」便是十全十美了。

績溪縣的民筵食俗,縣城、嶺南和嶺北各不相同。縣城一帶的民筵有兩個檔次,時興「六大盤」和「八碗細點四」或「十碗細點四」。六大盤為普通筵席,有六隻大菜,外加一盤圓形、頂端蓋有紅喜或紅壽印的發包。

六大盤的菜餚依次為:清燉全雞或紅燒慄子雞、炒粉絲、炒三鮮(豬肚片、豬肉片、冬筍片)、紅燒塊肉(外加發包)、蝦米湯、紅燒全魚。

「八碗細點四」屬高檔民筵,四個冷盤佐酒,另有大菜八大碗,依次為:紅燒雞、爆兩冬、燉海參、紅燒魚翅、紅燒塊肉(外加發包)、蝦米羹、燜粉、紅燒魚(或魚圓湯)等,若做更高檔次的「十碗細點四」,則加兩道大菜走油蹄和炒黃魚肚;「細點四」即為做工精細的四種點心:如馬打滾(糯米粉做的圓子外裹黑芝麻糖)、鮮肉油餜、麻餈、月酥餃等。


嶺南民間筵席的規格有「九碗六」、「十碗八」兩個檔次。「九碗六」有六個冷盤,品種為滷豬肝、滷豬耳、米粉小排或椒鹽小排、桂花肉、瓜子、花生。冷盤的品種隨季節、東家的條件、賓客的尊貴而定,如檔次稍高的六冷盤,菜餚可用花生米、鹹鴨蛋、皮蛋、香腸、蝦片、海蟄絲等。

「九碗」依次為清燉全雞(或紅燒雞)、燉豬蹄、熱炒(炒三鮮或炒四鮮)、紅燒塊肉、發包、燜粉(炒熟的米粉調入肉丁、豆腐乾丁、筍丁燜煮而成)、蘿蔔雜燴、蝦米湯、紅燒魚等。

嶺南的「十碗八」多在「九碗六」的菜餚中增加一道大菜,如紅燒獅子球,另加兩隻冷盤菜,如粉蒸小排、蘿蔔絲等。若主人客氣,還增加一道點心、甜湯,如八寶飯、銀耳蓮子羹等。

同樣一種規格的筵席,在菜餚的品種上,可視主人的經濟條件而定。明清間,由於徽商的發展,績民經濟漸顯闊綽,他們從境外將海鮮帶回家鄉,蘿蔔絲改為海蜇絲,燉豬蹄改為煨海參,炒粉絲改為煨魚翅,肉皮湯改為魚肚湯,大大提高了民筵的檔次。

在績溪嶺南的民間食俗中,無論什麼規格的筵席,菜餚都按照一定的順序上席,民間有「上臺雞、下臺魚」之說,將起首一道菜一定是雞,末尾一道菜一定是魚(鯉魚),寓意為「大吉大利」。

績溪嶺北民間筵席多見為一品鍋。

一品鍋是多層次的組合菜餚,原料有豬肋條肉、蘿蔔、空心油豆腐、水豆腐、鴨蛋等。蘿蔔切成滾刀塊;肥瘦各半的豬肉切成2.5寸長、1寸厚的肉塊,紅燒至五成熟;將鮮瘦肉剁成肉泥與蔬菜泥、水豆腐製成餡料;鴨蛋叩入碗內,略加菜籽油、澱粉,攪成蛋糊,在加熱的小平底鍋內製成一張張直徑約3寸的鴨蛋皮,逐一包進餡料,合成半月形鴨蛋餃;空心油豆腐也裝入餡料製成油豆腐包。

取雙耳中型鐵鍋,將蘿蔔鋪入鍋底,再均勻地鋪上一層豆腐包,上面鋪上紅燒肉塊,加入水、精鹽和醬油,先猛火燒開後改為文火慢煨。

至八成熟時,將鴨蛋餃排放於豬肉上,旺火煮開,再以微火慢煨兩小時,使鴨蛋餃、油豆腐包鬆軟灌湯,豬肉肥而不膩,墊鍋素菜入味鮮香。

相關焦點

  • 績溪徽菜名廚
    績溪旅外徽館業的輝煌,離不開一代代具有「徽駱駝」精神的徽廚。
  • 北京一年從績溪購買徽菜原料數千萬元
    10月23日上午11點,北京豐臺區三路居113號紅旗招展,人群湧動,績溪在京同鄉開辦的徽都大酒店隆重開業。安徽省駐京辦事處、北京安徽商會、宣城市駐京辦、黃山市駐京辦、豐臺區政府、海澱區政府以及國家有關部委、北京部隊、中國烹飪協會、安徽省烹飪協會的領導和嘉賓,與在京績溪各行各業同鄉300餘人一起,參加了開業儀式。
  • 徽菜(一):徽菜裡的人文掌故
    雪巖發跡後,一天,杭州都督左宗棠造訪,胡雪巖計上心來,將家鄉的「醃燉鮮」作了一些改良,將原菜的臘肉改用火腿腳,再用鮮蹄膀加上從老家績溪運來的白殼苗(毛竹筍)切成塊,放入鍋中,旺火燒開後再文火燉二個時辰。鍋中發出誘人的香味,吃得左宗棠耳熱心跳。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溪
    此外,皖贛鐵路複線及原線的擴能改造、黃山到杭州客運專線、績溪至黃山風景區快速通道已經開工建設。二、 歷史沿革績溪是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接力城市,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中國徽墨之鄉,2007年績溪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這15種績溪美食,你有多久沒吃了?
    到績溪,不只要遊覽大好風光和體驗千年徽文化,這裡還是吃貨的天堂,績溪是中國八大菜系—徽菜的核心發源地,先後被評為「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稱號」。要遊覽大好風光和體驗千年徽文化,這裡還是吃貨的天堂,績溪是中國八大菜系—徽菜的核心發源地,先後被評為「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稱號」。
  • 京滬皖哪裡吃徽菜(組圖)
    地址: 北京朝陽北路  徽湘苑 具有濃鬱徽菜特色,秉承了徽菜的味道醇厚、原汁原味的長處。交通便利,內部環境高檔、典雅,富有濃鬱的文化氣息。  地址:北京通州區梨園  上 海  皖南農家徽宴樓原料取自皖南近五百畝的生態家業基地。
  • 績溪美食系列|冬日吃這口「鍋」,還真不錯!
    在徽文化重要發源地的績溪縣,不僅有「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的自然景觀,也是「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文化之鄉,更是中國八大菜系——徽菜之鄉。 徽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 佔據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地位, 被列入非遺保護項目。
  • 創徽菜名店,揚地標美食丨熱烈祝賀安徽桐國秀水餐飲有限公司榮獲...
    徽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歷經數百年的時光沉澱,成為徽州文化的重要構成和獨特承載。歷史上的徽州府由歙縣、黟縣、婺源(現屬江西省)、休寧、祁門和績溪六縣組成。徽菜的起源,與安徽皖南這片區域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文化積累、民風民俗、食物來源、飲食習慣、民間信仰、文明程度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徽菜,飽含時間的沉澱和打磨,歷經行走的融匯和貫通,最終形成了「三重一講」(即重本味、重火功、重文化、講食補)的奇妙風味。徽菜,繼承了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與養生,但不同於在菜餚中配以藥材烹調的「藥膳」,這也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 績溪這裡「十年禁漁」!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績溪家鄉群」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加入績溪家鄉群聚焦績溪登源河保護區「十年禁漁」績溪縣登源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作為全省有著「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徽廚之鄉」美譽的績溪,「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氛圍已全面營造。「水上不捕」保持高壓態勢。為確保「禁漁令」全面落實,該縣出臺《關於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切實保護漁業資源的通告》,《通告》明確保護區全年禁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保護區內從事捕撈活動,違者最高處罰高達1萬元,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績溪掛麵」始創於嶺北莊川、宋家、寺後一帶,具有細、長、軟、滑的特點,味道鮮美可口。 所謂澆頭,就是蓋在面上的菜,大多是幹竹筍,木耳、香菇、肉絲、豆腐乾等組成,在加一點點獨家「秘制」的辣椒醬,美味可口。如果再加上兩個滷蛋,那味道就更絕了 。
  • 徽菜怎麼會因為鹹、油和氣味變成「八大菜系」?
    01徽菜「加冕之路」從民間菜到「八大菜系」古代的徽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外圍為群山環繞,腹地為休屯盆地。慧才能從這個深山盆地出來的原因是「新安大賈」。東漢末至唐宋年間,中原士人紛紛南下躲避戰禍。根據文章《績溪麵館業的歷史》:「滬地徽館,其先,不過小本營生,如賣面及簡單之飯菜等,近數年來,竟能烹調京蘇大菜及宴席等,未始非徽館之一大進步。器具及陳設等,類多趨時,內中著名者,竟能與鼎鼎大名之京蘇菜館,並駕齊驅焉。」
  • 【八大菜系】(五)《徽菜》紅燒划水
    >
  • 【八大菜系】(五)《徽菜》合集
    >
  • 徽風徽俗品績溪
    烤成的餜,在績溪城鄉叫拓(tà)餜,是以麵粉做成。做拓餜一是耗麵粉,二是費油多,民間有「一餐拓餜三餐面」之說。拓餜的餡料分水餡和幹餡,水餡的用時令蔬菜做的蘿蔔拓餜、莧菜拓餜、角豆拓餜、刀豆拓餜、青菜拓餜、茄子拓餜、筍拓餜、南瓜拓餜、韭菜拓餜;幹餡的有用乾菜做的蘿蔔絲拓餜、豆黃拓餜、香椿拓餜、雪裡蕻拓餜;還有漬菜拓餜、芝麻糖拓餜、豆腐拓餜和不包餡料的幹白拓餜。
  • 【八大菜系】(五)《徽菜》河半鮮
    >
  • 【八大菜系】(五)《徽菜》椒鹽蹄膀
    >
  • 安徽績溪胡氏家族名人之「三胡」
    美麗如畫的黃山景區東側,群峰環抱之中,有一人傑地靈之處—績溪。安徽績溪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徽商的故裡,徽文化、徽菜、徽墨的發源地,還素有「徽廚之鄉」、「徽墨之鄉」之稱,也有「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的說法。
  • 徽菜代表臭鱖魚,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臭還芳香四溢
    在今天黃山的績溪,小鎮的古樓寫的儘是徽菜,徽商,徽州土菜的招牌字樣,總之在這裡的大街小巷少不了一個「徽」字。天下徽廚出績溪,這裡的人因會做菜而出名。徽商也在乾隆年間晚期達到黃金時期,小編的家鄉就是安徽,我也對徽菜有著不一樣的情感。今天咱們來介紹一下徽菜裡的「龍頭菜」——臭鱖魚。
  • 【八大菜系】(五)《徽菜》蟹黃蝦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