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石龍村:民俗文化旅遊綻開「幸福花」

2020-12-20 大理文旅融媒

編者按:旅遊是把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之一,旅遊扶貧更能扶志和扶智。2020年11月9日,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認定命名15個村為大理州旅遊扶貧示範村。基於此,文旅頭條聯合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推出「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系列報導,展現大理鄉村旅遊扶貧多種發展模式、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為讀者奉出一個個記錄大理鄉村旅遊扶貧的樣本和細胞。

(蘇金泉 攝影)

石龍村隸屬於劍川縣沙溪鎮,坐落在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石寶山西麓,清澈的石龍水庫靜依村前,世居有白、彝、傈僳三個少數民族,白族人口比例達92%。2004年,石龍村被命名為省級民俗文化村,2013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同時,石龍村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石寶山歌會、劍川白曲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石龍霸王鞭的保護基地,被譽為劍川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石龍村遙距鬧市,歷史上由於交通不便,相對比較封閉,受外來文化衝擊較少。也正是這樣,這裡民風淳樸,保留著相對完整的傳統村落風貌以及傳統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性,傳統民歌、霸王鞭、白曲、民間節慶、宗教活動等白族原生態文化在群眾中得到很好的傳承。古寺廟、古戲臺、古樹與白族傳統民居渾然一體,還有獨具民俗風情的垛木房,與湖光、山色、炊煙、雞鳴映照出一幅人間仙境。

(蘇金泉 攝影)

由於受石寶山宗教文化影響較深,石龍村民俗宗教活動繁多。每年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六在本主廟戲臺唱「大戲」,表演本子曲、白族古樂、滇戲開始,全年有關聖帝會、觀音會、火把節等各類節慶,村中有洞經音樂隊、鄉戲班子等,白曲對唱尤負盛名,是遠近聞名的白曲村。這裡走出了董繼蘭、小阿鵬、白人兄弟組合等國內知名藝人,以及李寶妹、李根繁等一批大理地區家喻戶曉的白族歌手。

另據了解,石龍村共有省、州、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4名,可謂鍾靈毓秀,是原生態文化藝術的聚寶盆。然而,多少年來,石龍村的貧窮落後在沙溪鎮也是出了名的,巷道狹窄,到處布滿牲畜糞便,衛生條件可用「髒亂差」來形容。直到搭上旅遊的「列車」,石龍村這個遺世獨立的山村終於耀光新生。

依託豐厚的民俗文化資源和依山傍水的自然資源,石龍村確立了「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產業興村」的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從2014年開始,相繼實施了「石龍村傳統村落建設項目」「石龍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把「愛清潔講衛生」寫入村規民約,修建了劍川縣首個熱能垃圾處理廠、2個停車場和旅遊公廁,全村人居環境及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金泉 攝影)

各地遊客開始湧入,石龍霸王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繁昌先後開了農家樂「四合莊園」和一家客棧,成為最先一批享受旅遊紅利的帶頭人。目前,石龍村一共有3戶農家樂、5家客棧,遊客除了品嘗當地美食美味之外,還可以看霸王鞭表演,聽白曲,欣賞原汁原味的白族民俗風情,旅遊產業迅速發展,帶動了大批農戶增收。

2018年,石龍村成立劍川縣第一家鄉村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全村旅遊從業者抱團發展,形成連點成線、以線帶片的組織化、集約化、規範化模式,通過開展旅遊從業、創業,中華蜂養殖、中草藥種植以及民族文化表演等,吸納包括全部建檔立卡戶83戶在內的160多戶農戶參與,讓更多的村民受益。

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發展齊頭並進,石龍村鄉村振興走上擁有持續「造血」動能的快車道,喜林苑半山酒店的沙溪項目選擇在石龍村落地,如今也即將面世。「遊客漸漸多起來,我們計劃明年再發展5家農家樂」,石龍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根繁說道。石龍村,未來更加可期。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夏仕華 文

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委會、李繁昌 供圖

見習編輯 李舒琪

審核 李元

相關焦點

  • 旅遊精準扶貧燃動劍川「幸福引擎」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楊毅)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依託旅遊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美、民族文化濃鬱的獨特優勢,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按照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把貧困村帶動起來、把利益聯結機制建立起來、把文化特色弘揚起來「兩帶四起來」的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條旅遊精準扶貧的創新之路。
  • 南川開啟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新模式
    新華網譚雲峰攝  新華網訊(譚雲峰)近日,「2017南川鄉村旅遊年豬文化節」在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正式啟動,神龍峽分會場活動同日舉行,標誌著南川冬季鄉村旅遊盛大開場。「色」是「十二金釵大觀園」冬日裡也能見到各種鮮花的春色,是洋溢在村民及遊客臉上幸福的喜色。「香」來自年豬節的精品環節「八大碗全席宴」,農家「八大碗」豐盛厚實、南川土酒醇香甘冽。年豬節上還有豐富的農產品展銷,新鮮年豬肉、臘肉香腸、特色滷味、土雞土鴨、富硒果蔬等土特產品,綠色生態、物美價廉,深受市民歡迎。「味」是鄉土民俗文化的年味,是「十二金釵大觀園」田園鄉愁的懷舊味,更是悠閒自在的鄉村旅遊趣味。
  • 發揮旅遊扶貧乘數效應,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旅遊具有強大的市場優勢和新興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帶動作用。具備發展旅遊條件的貧困地區,通過積極的作為來發展旅遊,利用當地的資源來發展旅遊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精準扶貧的路子。陝西省漢中市持續推進「漢家樂」品牌打造,成功註冊「漢家樂」商標,編印《漢家樂示範典型名錄》,打造油菜花海觀花點51個、精品觀花線路27條。
  • 「網絡媒體走轉改」扶貧+旅遊 打造陝西「最佳鄉村旅遊示範村」
    記者 楊青山 攝陝西網渭南站(記者 楊青山 蘇笑 蔣旋)臨渭區橋南鎮天留村這兩年走「扶貧+旅遊」脫貧致富的路子,遠近聞名。2月6日,在臨渭區宣傳部的推薦下,陝西網「新春走基層」記者們實地走訪天留村。車子從渭玉高速橋南出口下來,順著新修的柏油路往南走,遠看山上白雪覆蓋,山下卻是青瓦白牆,房屋像一幅清新脫俗的素描畫。
  • 「贛州經開區30周年」旅遊+扶貧 打造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
    在江西贛州經濟開發區,不少遊客在畫有臺灣少數民族的牆畫駐足觀看,一股濃鬱的臺灣民俗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據了解,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項目位於贛州經開區鳳崗鎮,佔地面積約1300畝,共分兩期建設。民俗文化村一期項目已經於2018年底基本建成,整個項目預計2021年完工。項目建成後,將打造成為江西省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示範基地、臺灣特色文化旅遊景區和生物科技研發加工中心。據介紹,臺灣部落民宿文化村不僅是一個旅遊項目,還是一個扶貧項目。從2018年項目啟動建設至今,每天至少有30多位貧困戶在這裡工作,多的時候達到100多個,每人每個月有三四千塊錢的工資。
  • 運城市鄉村旅遊扶貧線路出爐
    鄉村旅遊扶貧倡議書鄉村是一首詩,擁有土地深沉的韻味;鄉村是一幅畫,散發花果迷人的氣息;鄉村是一曲歌,鳴奏勞動獨特的旋律;明媚的山水,滄桑的古樹,古樸的民居,悠閒的生活,鄉村是我們的根,割捨不掉的鄉愁。為充分發揮鄉村旅遊扶貧作用,吸引各地遊客來運城賞花遊玩,促進鄉村經濟活躍繁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 北京去雲南旅遊最佳路線,雲南旅遊景點及路線「胖金妹七彩遊」
    很多 朋友們第一次來雲南全是擔憂的一個難點,雲南旅遊路線眾多,到底要怎麼玩才能夠把雲南的經典玩個遍,事實上它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即便讓你時間花上兩、三個月要隨意玩雲南也是很艱辛的,因為雲南一個旅遊城市 ,遊玩景點眾多,也不像一些地域挺大外環線,再說每一個季節有每一個季節的經典,四季兩相宜。因而接下來極力推薦大家一些旅遊路線,大家可以根據本身的時間充分考慮。
  • 鄉村旅遊潛力巨大
    這就給美麗鄉村建設繪製了美好前景。美麗鄉村帶來的直接效果是鄉村旅遊。鄉村旅遊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傳統文化為積澱,以生態環境安靜優雅,以居住好養老為特色的村野旅居形式。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鄉村旅遊的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城市病日益嚴重的問題。
  • 「昆明到大理麗江旅遊」大理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到過雲南旅遊的朋友都知道,雲南旅遊的6大景區----石林、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瀘沽湖、西雙版納可謂各有特色。但是,終脫不開民族一詞,所以,去了雲南,了解真正的民族風情,這才算是真正去了雲南。這有有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少不了特色小吃和特產。
  • 【鄉村振興看龍江】蘭西縣充分挖掘民俗旅遊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近年來,蘭西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充分挖掘當地東北民俗特色,利用鄉村旅遊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黃崖子關東民俗旅遊文化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鄉村旅遊示範點。
  • ...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成功舉辦
    「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成功舉辦 2020-12-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旅遊季】涇川縣鄉村旅遊季火爆啟動:鳳凰村十白家村十鄭家溝...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涇明鄉「激情八月天·最美白家遊」鄉村旅遊文化活動公告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心打造白家村鄉村旅遊品牌,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鄉黨委、政府決定舉辦「激情八月天·最美白家遊」鄉村旅遊文化活動。
  • 廣西龍州縣:推進鄉村旅遊扶貧保就業 促消費 穩增收
    原標題:廣西龍州縣:推進鄉村旅遊扶貧保就業 促消費 穩增收   「入股櫻花谷鄉村旅遊區以來第三次分紅,我的
  • 聯動發展 蘭州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旅遊(甘肅網紅聯盟)
    來紫堡鄉絲路·花千谷莊園以輸出觀光、休閒、採摘、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特色,打造集休閒、旅遊觀光、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旅遊扶貧讓農民富起來「發展鄉村旅遊就是要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讓農村的面貌靚起來。」甘肅隴佑玉泉民俗旅遊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軍在全省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大會上說。玉泉山莊,是每一個蘭州人都知道,每一個來蘭州的遊客都要轉一轉的地方。
  • 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兩岸文化展海絲風採 魅力民俗築幸福榕城
    福州新聞網2月17日訊(記者 邱陵)民俗展演、風味小吃、旅遊推介、有獎互動、手工技藝……17日-18日,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火熱上演,參展項目上百項,現場演職人員近千人,打造了一臺規模大、特色濃、項目多、節目精、參與廣的文化盛宴。
  • 習水民宿「梧桐山」,鄉村旅遊「旺」田壩!
    編輯 |「楊勁」圖片|「周東亞」視頻|「鬍子哥」曾經,旅行在哪裡,民宿就在哪裡而現在,民宿在哪裡,旅行就到哪裡民宿,作為鄉村旅遊新業態,它不僅可以展示村落的文化魅力,還提升了村落的文化內涵,讓「文化+旅遊」實現融合發展,助推百姓脫貧致富。
  • 2019湄公河旅遊論壇大理開幕 共推區域旅遊合作
    2019湄公河旅遊論壇大理開幕 共推區域旅遊合作 2019-05-28 16:48: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文旅扶貧看三明|泰寧朱口鎮:鄉村旅遊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第三站採訪活動走進泰寧縣。現如今的音山村全景。
  • 文旅扶貧看三明 |尤溪桂峰:讓古老村落插上旅遊的翅膀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本期,東南網記者繼續帶大家走進尤溪桂峰村。
  • ...旅遊名縣」喜報!四川興文涼水灣景區榮獲宜賓十佳鄉村旅遊景點...
    在剛剛結束的「宜賓十佳鄉村旅遊景點」評選中,興文縣涼水灣景區以較大的優勢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據悉,本次宜賓十佳鄉村旅遊景點的評選,40%為網絡投票評選,60%為專家評審,從環境風貌、旅遊資源、基礎和配套設施、綜合管理等方面,對宜賓市各大景區進行評選。經過前期網絡評選,興文縣涼水灣景區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專家評審也名列前茅,最終以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宜賓十佳鄉村旅遊景點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