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無書籍出版,學生們品評他的腔調是黃調,卻無庸置疑是海...

2020-12-13 見微知著說歷史




黃侃在北大授課時,他講《文選》和《文心雕龍》十分傳神,吸引了大批其他系的學生。黃善於詠誦詩章,陰陽頓挫,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所以,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唱和,成為北大校園一種流行的調子,被師生們戲稱為「黃調」。

 

黃侃有次與學生講《說文》,說了「薺」字之字形、音韻、訓詁,最後忽然說:「你們記著,薺菜餡的餃子最好吃!」全班大笑,於是對這個「薺」字印象深刻。

 

學生都稱黃侃是一個「特別教授」,在堂上對《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一不帶原書,二不帶講稿,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學生對引用的經典論據,下課以後去查書,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引起了全班同學嘖嘖稱羨。有一天,黃的學生為他拿皮包時發現內有許慎的《說文解字》,打開一看,那書上畫得太特別了:書頭蠅頭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筆寫的,有硃筆寫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符號,全書9300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講法;別人的講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記在了上面。

 

據說,他對《說文解字》讀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他去講授的時候,也每一次有新的內容,同學們說:聽黃先生的課,百聽不厭,常聽常新。一個學生看了黃侃所讀的那本《說文解字》後,對他說:「黃先生,你這批在書頭上、書邊上的東西,顏色各異,字又那麼小,誰還認得呢?」黃侃半開玩笑說:「我要人認得幹什麼呢?別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內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姜亮夫驚嘆於陳寅恪的語言廣博,他對老師黃侃說:「我自己的根底太差了,跟寅恪先生無法比!」黃侃說:「這話你也不必這樣講,我們過去的古人,誰又能夠懂八九國的語言呢?他們難道沒有成績嗎?王念孫雖然一樣外文不懂,難道他不是一個大學者嗎?難道他沒有成績嗎?所以學問的問題,只問你鑽研不鑽研,鑽研總是有路子,你不鑽研就什麼路子都沒有。個人要根據個人情況來鑽研。」聽了這番話,姜的心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著名的古典文學學者程千帆回憶老師講課:「老師晚年講課,常常沒有一定的教學方案,興之所至,隨意發揮,初學的人,往往苦於摸不著頭腦。但我當時已是四年級的學生,倒覺得所講勝義紛紜,深受教益……」程千帆還說:「老師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潑、富於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詩作字,但是有一條,無論怎樣玩,他對自己規定每天應做的功課是要做完的……」

 

陸宗達曾拜黃侃為師。見過先生,黃侃一個字也沒給陸宗達講,只給他一本沒有標點的《說文解字》,說:「點上標點,點完見我。」陸宗達依教而行。再見老師時,黃侃翻了翻那捲了邊的書,說:「再買一本,重新點上。」就將書扔到了書堆上。又一次見老師時,陸宗達送上點點畫畫已經不成樣子的《說文解字》。黃侃點點頭,說:「再去買一本。」三個月後,陸宗達又將一本看得很破的《說文解字》拿來,說:「老師,是不是還要再點一本,我已經準備好了。」黃侃說:「已經標點了三次,《說文解字》,你已經爛熟在心,這文字之學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點了。以後你做學問也用不著總翻這書了。」說完,黃侃又將那書扔上書堆,這才給陸宗達講起了學問的事。

 

後來,陸宗達終於成為我國現代訓詁學界的泰鬥。他回憶自己的學習歷程時說:就是當年翻爛了三本《說文解字》,從此做起學問來,輕鬆得如庖丁解牛。

 

黃侃彌留之時,他說不得話,手卻指向架上一書。學生們將書拿來,他翻到一頁,手一點,人已逝去了。送走老師之後,學生們想起那書,大家翻開一看,頓時覺得,雷電之光,激蕩天地:前幾日學生們爭論的一個問題,老師沒能作答。原來,老師最後手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黃侃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還是有名的孝子。其生母周孺人去世後,因思念母親,黃侃特地請老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章太炎在後面寫了一段文字:「蘄州黃侃少承父學,讀書多神悟,尤喜音韻,文辭澹雅,上法晉宋。雖以師禮事餘,轉相啟發者多矣。頗好大乘,而性少繩檢,故尤樂道莊周。昔阮籍不循禮教,而居喪有至性,一慟失血數升。侃之念母,若與阮公同符焉……」

 

為生計所迫,黃侃經常四處奔波教學,隨行都會帶著一口棺材,一時成為時人談資,黃侃卻依然我行我素。這口棺材是黃侃父親當年在四川做官時自製的,上面有黃侃父親黃雲鵠老先生親筆題寫的:「為子有一念忘親,為臣有一念忘君,為官有一念忘民,天地鑑察,鬼神式憑。俾爾後嗣,不能載寢載興。」後因棺材太小留給了田夫人。田夫人系黃父正室,非黃侃生母,可黃侃對田夫人視若生母。

 

1922年夏,田夫人去世,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黃侃專門在日記中撰寫了慈母生平事略。文末云:「孤苦蒼天,哀痛蒼天!孤黃侃泣血謹述。」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家人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黃侃曾說「不滿五十不著書」。1935年,黃侃五十大壽,章太炎十分高興的贈他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上聯以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稱讚他50年來都在勤奮學習;下聯用蔡邕《曹娥碑》的古典,希望黃侃今後可以潛心著述。黃侃見聯大為恐懼,因為章太炎聯中嵌有「黃絕命」三字。殊不知,章太炎的聯句竟成讖語。

 

1935年10月5日,黃侃因飲酒過度,胃血管破裂,經搶救無效於八日去世。就在去世前一天,雖吐血不止,黃仍抱病點畢《唐文粹補編》,並披閱《桐江集》五冊。章太炎聽到噩耗後,慟哭不已,連呼:「這是老天喪我也!這是老天喪我也!」

 

 

1920年,陳獨秀在武漢高師演講時,感嘆道:「黃侃學術淵邃,惜不為吾黨用!」

 

周作人談到這位大師兄時,頗有微詞:「他的國學是數一數二的,可是他的脾氣乖僻,和他的學問成正比例,說起有些事情來,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其《文心雕龍講疏·序》中說:「吾遊學京師,從蘄州黃季剛先生治詞章之學,黃先生授以《文心雕龍札記》二十餘篇,精義奧旨,啟發無遺」。

 

貴州大學教授張汝舟回憶民國十七年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時的情景說:「黃先生講聲韻學的確是很別致的,他的教材教法,不守常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使聽者忘倦。」

 

1934年12月17日,錢玄同在師大月刊上發表《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的論文,認為論古韻「截至現在為止,當以黃氏二十八部之說為最當」。

 

錢玄同在黃侃去世不久,特地撰寫輓聯一首,以示惋惜痛悼之情:

 

〖小學本師傳,更紬繹紐韻源流,黽勉求之,於古音獨明其真諦;

 

文章宗六代,專致力沉思翰藻,如何不淑,吾同門遽失此異才。〗

 

羅常培上世紀四十年代就把黃侃與章太炎並稱,認為「周秦古音之研究導源於宋,昌明於清,至章炳麟、黃侃乃總集前人之大成」。

 

程千帆評價黃侃:「老師是中外學術界公認的大師之一。……大師之大,大在何處?……我覺得季剛老師的學問是既博且專的。無論你用經、史、子、集、儒、玄、文、史,或義理、考據、詞章來分類,老師都不僅有異常豐富的知識,而且有非常精闢的發明。他在文字、音韻、訓詁諸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學界統一的看法是:黃侃憾50歲即去世,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無庸置疑是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相關焦點

  • 壺百年:9位大師,110種酒體,320次勾調,超10000人次品評,終成爆品
    (壺百年帝王黃新品)在當下火熱的醬酒市場新晉了一款爆款好酒,它就是壺百年帝王黃,據悉這款酒已成為當下中高端醬酒消費者追捧的對象。今日與筆者一起解密爆品背後的故事。  (壺百年酒廠董事長餘方強先生)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為了研究出極致的爆品酒體,壺百年9位茅臺鎮醬酒大師先後品鑑了酒廠110種酒體,並把不同的酒體分享給超10000名中高端醬酒用戶品評
  • 專訪|「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教授黃萬品:川報助力我音樂之路
    這場國內高水準的音樂會,曲目中包含了他的學生、四川知名作曲家敖昌群、易柯、賈達群、姚恆璐的作品,不少「名家」學生也親臨現場探望德高望重的老師。60年桃李滿天下。教授、作曲家黃萬品,是四川音樂學院原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在音樂會間隙,我們和老人家也聊了聊他的音樂之路和音樂理念。
  • 叔本華以為全世界都會閱讀他的書,但書籍出版後卻無人問津
    叔本華以為全世界都會閱讀他的書,但書籍出版後卻無人問津叔本華30歲時寫成了他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該書於1819年出版。在出版該書之前,叔本華認為他的這本書因為開創了一個哲學體系,因而全世界都會閱讀他的這本書。但是該書第一版共印刷了500本,全部都堆在書架上,並沒有人購買和閱讀他的這本書。因為沒有人好好閱讀過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以該書提出的一個嶄新的哲學體系也就無人理解、無人知曉。
  • 無印良品家的書店簡直要逼死小清新
    無印良品作為文藝青年的標配品牌也專門打造了文藝氣息十足的書店以品牌一貫輕爽簡約風為主首家嘗試賣書的MUJI店是位於日本本土的九州福岡市的博多運河城店,2015年3月開始營業,是由無印良品與另一家專業從事出版編輯、策劃的文化機構——編集工學研究所(Editori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 跟隨劍橋教授品評3000年世界建築的「匠心」
    出版方供圖跟隨劍橋教授品評3000年世界建築的「匠心」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通常,規模越大的建築帶來的挑戰越大,建築師的匠心也更震撼人心。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英國劍橋大學工程歷史教授、著名工程師比爾•阿迪斯集大成之作:《世界建築3000年設計、工程及建造》,帶領讀者品評3000年世界建築「匠心」。比爾•阿迪斯是英國劍橋大學工程歷史教授,著名工程師。他在英國雷丁大學擔任教職15年,並獲得工程歷史和工程哲學的博士學位。他出版了大量關於建築方面的教材以及建築工程學歷史方面的書籍,並發表大量書評。
  • 書籍編寫人員評職稱有用嗎
    書籍編寫人員評職稱有用嗎?當然有用。書籍是評職稱加分的方法,作為參評人,要成為書籍的編寫人員,才有可能拿到書籍的職稱加分。但由於書籍編寫人員,很多時候不止一人,排名越靠後,可評的職稱等級越低。參評人要結合晉升職稱等級來選擇署名編寫人員的位置。
  • 怎樣出版自己的書籍,出版自己的書籍需要哪些流程?
    怎樣出版自己的書籍,出版自己的書籍需一本書的出版只有通過出版社獲得書號出版的書,才算是正規出版,才能公開發行。出版自己的書籍,通常也是通過出版社來出版的。想順利出版自己的書籍,需要來按照出版社出書流程來做。出版自己的書籍也是要經過正常的出刊程序,流程包括選題申報、審校、申請書號、設計排版和印刷出版。
  • 張愛玲譯本《老人與海》港臺出版
    本報訊 (記者姜妍)「我對海毫無好感。在航海的時候我常常覺得這世界上的水實在太多……所以我自己也覺得詫異,我會這樣喜歡《老人與海》。這是我所看到的國外書籍裡最摯愛的一本。」1954年,在《老人與海》的譯者序裡,張愛玲這樣寫道。這本最早的中譯本圖書在絕版多年後終於又於日前在港臺面世。
  • 深度觀察/讓學生「敬畏書籍」,從「書籍教育」開始
    對書籍的熱愛和痴迷,最初表現於「愛讀書」,大多數人都應該認可茨威格對「書的禮讚」:「書籍正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各種科學的開端。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無數心靈的眼睛,由於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世界。」由愛讀書後來多數人都會發展到「愛買書」和「愛藏書」。
  • 舒新城:為教育、為出版的一生
    當時新式學堂是草創期,對學齡無所限制,他以15歲「高齡」成了一名小學生。但他的學力畢竟已經夠得上中學了,沒多久便嫌課堂上先生們所教太少、太平常。教育史著述和私人學院教育理想反思道爾頓制在國內的實驗,舒新城認為,「這兩次實驗道爾頓制並無良好結果,主要原因似乎是人的問題——是教師對於舊方法不懷疑,對於新方法無需要的問題」。他認為,要改變制度,首先要改變對制度有決定力的人,也就是先要教育人。於是,他決定「不在任何現行學制的學校中作教師,要自創我的新教育制度」,並專心從事教育著述。
  • 這個學生英語說得很有腔調!
    這個學生英語說得很有腔調!
  • 政協委員覃文靜關注兒童書籍出版
    讓孩子們在經典中獲取力量  ——政協委員覃文靜談兒童書籍出版  3月2日下午,乍暖還寒的京城,在友誼賓館,記者見到了全國政協委員覃文靜。大概是照顧著我這個剛入新聞行業不久的「菜鳥」,她談吐儒雅,語速不快。
  • 解讀黃遵憲的堂叔黃基:一生應詩明月 幾世修到梅花
    黃基所書的東山書院  「東山魁星燦,書院旭日榮」,據載,東山書院建成後,學生的主要課藝是八股文和策論,從1746至1903年,共為當地培養了700多位舉人、100多名進士,可謂人才輩出。  家學淵源,詩、書、畫、藝通才  藝術本無界,黃基一生的主要精力雖然消磨在科舉和仕宦上,但在文藝、科學領域仍有很高的建樹,是一位兼詩、書、畫、天文、數學於一身的通才,誠如《嘉應州志》所說,「出其緒餘,皆足專門名家。」  先賢黃基著有《萬事好廬詩抄》行世,是後人為他輯錄出版的。
  •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榮裕23日在臺北介紹,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各類考試的工具書、兒童繪本等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歡迎。廣西新聞出版交流團一行13人出席活動,並就《漢畫總錄》一書與臺方相關業者籤訂版權貿易合約。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榮裕當日在臺北介紹,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各類考試的工具書、兒童繪本等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歡迎。圖為圖書展舉辦地、臺北專賣簡體字書籍的天龍書店。
  • 美國著名出版人巴尼·羅塞特與無休止的自由閱讀鬥爭
    巴尼·羅塞特(1922-2012)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巴尼·羅塞特經營之下,格羅夫出版社(Grove Press)由一家小型出版公司轉變為美國最具反叛色彩且最高效的言論自由渠道。他出版過二十世紀最富爭議的一部分書籍(《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北回歸線》等禁書的無刪節版),但從沒為任何事情道過歉。
  • 禁止島內教師赴陸任教後 蔡英文們又對在臺出版大陸書籍下手了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訊 繼禁止島內教師登陸任教後,蔡英文當局本周內再出文教領域「反陸」新招,未來大陸授權臺灣出版書籍,恐都得經由臺當局「審查」才能出版。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當局文化主管部門5月4日向島內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等多個圖書公會、協會寄發公文,要求各會轉知各出版社會員,出版陸方授權書籍須依島內「大陸許可辦法」,送臺文化部門「審查」並經許可,否則不得出版,違者處行政處分。對此,島內出版界痛批簡直有如「文革」。
  • 康泰納仕合約出版公司出版精品書籍《BRILLIANT – THE STORY OF...
    《Brilliant - The Story of Atelier Swarovski》一書由時裝史學家、暢銷書作者Bronwyn Cosgrave編纂,書中集結了品牌與時尚、藝術領域最負盛名的大師們的合作,Karl Lagerfeld為本書撰寫了前言,Hubert de Givenchy則撰寫了書籍介紹
  • 清華大學校長將鍾愛的三本書籍送給新生,仔細品讀,方能找到真諦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還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由此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每個學生在一生當中都要閱讀很多的書籍,進入大學之後同樣也不例外。讀書確實可以讓人獲得進步,因為書籍裡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精神食糧」。
  • 貴州大學白酒品評課開課:學生聞香品酒寫評語
    在兩節課90分鐘的時間裡,他要帶學生們認識、體驗白酒的品評。黃永光是貴州大學食品與釀造工程學院釀造工程系的老師。他介紹,白酒品評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視覺、嗅覺和味覺),按照各類白酒的質量風格特徵標準來鑑別白酒質量優劣的一門檢測技術,是用以鑑別白酒內在質量的重要手段。「這是一門特別有意思的課,希望學校以後能多開些這類課程。」學生左乾程說。
  • 張愛玲譯本《老人與海》出版 曾稱擔憂翻譯不傳神
    為本書最早譯者,稱該作品為國外書籍中摯愛本報訊(記者姜妍)「我對海毫無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