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生英語說得很有腔調!

2021-02-15 嘉澍外語

這個學生英語說得很有腔調!

【摘自20190512上課日記】

今天給陳信羽上課的課堂上,在《新概念英語》第III冊課文Illusions of Pastoral Peace中遇到tuck一詞:

Few things could be more impressive than the peace that descends on deserted city streets at weekends when the thousands that travel to work every day are tucked awayin their homes in the country.

Tuck一字他不認識,猜不出意思。我提醒他:穿襯衫時一般要塞到褲子裡,那個」塞」就是tuck,比如:His shirt is always tucked in the pants.他馬上想起學校的外方校長對他常說的一句話:Hi, Gentleman! Tucking!陳信羽這個高中生正是注重形象的時候,最不願意將上衣塞進褲子,而學校校風校紀要求嚴格,不準學生將上衣在褲子外擺來擺去。他只得做出向褲子裡塞衣服的動作,一旦出了校長的視線,趕緊把襯衣再順下來。

陳信羽對詞語的聯想一直都很機敏,這個我不意外。但是,剛才他學著校長的腔調說出的Hi, Gentleman! Tucking!突然讓我這個聽過各式漂亮發音的英語老師為之一震:這孩子英語說得好有腔調啊!聽起來特別舒服。我自己都說不出那個味道。

在聽說讀寫四個能力中,我說的能力相比較更強一些,我一直覺得這得益於我一直堅持不懈的課文朗讀;陳信羽漂亮的口語,也是來自於課文的朗讀。 陳信羽從小學二年級就跟我學英語。主要學習方法就是讀----朗讀!當然,大量原版電影的輸入對他的漂亮腔調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扎紮實實打好基礎,才有未來的小宇宙爆發!

嘉澍外語學苑重在素質教育。在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語言能力+綜合素質的雙強,才能更順滑地融入國際大社會。

相關焦點

  • 說英語就是要有腔調
    如果你從沒聽過自己的發音,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口濃重的口音英語?說一段英語並錄音,再和老外說的一對比,有腔調還是有口音就真相就大白了。Slow down! 欲速則不達。千萬別從一開始就學老外連讀、弱讀,想想沒學會走路就想跑步的後果,悲劇啊。Get physical!
  • 怎麼才能寫出有「腔調」的商務英語郵件?
    ,你會發現:商務英語郵件中的語言和大家平時說的、聽的地道的口語表達沒有太大差別。商務英語郵件在「腔調」上雖然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區別,但是它們都必須是「自然的(natural)」 :商務英語郵件中的語言雖然是written English, 但它們在「腔調」上應該和spoken English相似。
  • 編英語繪本,續寫武俠 小學生的暑假作業很有腔調
    武俠迷有福了——濮家小學小魚媽說,老師布置了寫小說的作業。主人公必須是金庸筆下人物,續寫他們的故事,要求1到2萬字。  數學迷有福了——錢塘外語學校的蘊媽說,女兒有項作業是寫數學日記。  美劇迷也有福了——崇文實驗小學皮皮媽說,皮皮有項作業是看一本英語原版電影,選一段進行配音模仿……  00後的作業到底有多好玩?
  • 說得好更能學得好!歷城區小學「我愛說英語」戲劇大賽 13學校同臺...
    舜網訊 流利的外語、精湛的演技、逼真的道具、華美的服裝……12月4日上午,歷城區小學「我愛說英語」戲劇大賽在洪家樓小學上演了「終極對決」。通過前期校級和片區比賽勝出的13所學校的小演員們要同臺競技,角逐冠軍。
  • 身為有腔調的中國人,Cathay這個詞你沒理由不知道
    關注哈牛堂,哈佛牛津畢業生創立的素質英語課堂。把教室放進生活,用語言丈量世界。
  • 從小學習英語 越南學生獲本地英語讚賞
    來源: 越南語學習平臺 舉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越南家長讓孩子在學齡前(3至6歲)接觸英語
  • 感受下泰國人是怎麼講英文的...太有腔調了,笑到懷疑人生!
    有一種英語叫「泰式英語」。它不僅令無數歐美人聞風喪膽,也讓很多自認為英語無敵的人重新審視人生......這個視頻先來感受一下,辣耳朵!!!嗯,看完覺得我學的都是假英語了......網上還有一個英國小哥,接受泰國妹子的英語採訪。
  • 東北英語哥9國口音說英語走紅 姚晨贊有才華
    被網友稱為「東北英語哥」的@Nick張旭2月11日發布了這段視頻,隨著視頻被網友們大量轉發,他也迅速躥紅,網友直呼「太油菜花(有才華)了! 」就連微博女王姚晨也評論稱讚「每個國家的介紹詞都寫得很精彩」。  東北小夥9國腔調秀英語  怎麼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家?
  • 帶你飛 如何讓你的英文更有腔調
    能說一口英文已經是一件非常洋氣的事情了,今天我們來說一說 如何在洋氣的基礎上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口說教學重點概要
    當然學習英語大家都希望自己聽說讀寫樣樣精通,不過語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用來溝通,就像以上的例子,當你有 「input」 (聽力) 的能力,就應該要有 「output」 (口說) 的機會。所以作為英語老師的你,一定要營造口說的機會來讓學生練習。
  • 說了這麼多年的Hi,竟然發音不標準,地道英語這麼說!
    但是交談起來,卻發現不對勁,他發音有問題,其實不是他普通話不好,他只是一個ABC。ABC原來是指出生在美國的華人,隨著出國熱,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擴大到在國外長大的中國人。他們因為混血,通常美麗帥氣,而且語言天賦強(優秀的小編有點眼紅),英語自不必說,中文也很好。然鵝,中文腔調怪怪的也是ABC的通病。
  • 「女王英語協會」解散——也說「女王英語」
    有過40年歷史的英國「女王英語協會」(或稱「皇家英語協會」)宣布解散了——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英語語言研究的工作者,一時感慨萬千。  其實,「女王英語協會」並不是由英國王室或政府建立的,更不是出於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授意,而是一個由語文教師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其初衷是倡導學生和社會人士能正確使用標準英語。
  • 優格全屋定製| 開放式廚房+島臺 這個廚房精緻有腔調
    可以使空間更加寬敞明亮,你有沒有想讓你的家變一個樣子?這個集顏值與多功能於一體的島臺,它才是廚房的C位擔當!從美觀到實用,這一款精緻又有腔調的開放式廚房,你喜歡嗎?『
  • 英語說得地道有什麼優勢
    這番言論讓我想起兩位曾就母語為英語人士的優勢提出類似觀點的領袖。第一個是南非推行種族隔離政策時期的學生領袖史蒂夫•比科(Steve Biko),他從白人左翼學生中脫離出來,因為他認為黑人需要依靠自己。他在非英語環境裡也不得不付出努力。當他在義大利工作時,他會追蹤該國的足球新聞,因為這個話題經常出現在辦公室聊天中。他認為,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並沒有蓄意主導工作討論。
  • 《中國腔調》:高品質的有聲教科書
    原標題:《中國腔調》:高品質的有聲教科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主流媒體的示範和引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節目中心策劃採制的36集大型系列節目《中國腔調》用文藝的形式,全媒體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風範,在聽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 《暴走神探》引燃文理科生大PK 混搭喜劇腔調受90後追捧
    《暴走神探》引燃文理科生大PK 混搭喜劇腔調受90後追捧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1月21日11:19 媒體也紛紛通過為什麼看《暴走神探》得學民國語文?;《暴走神探》是高逼格「民國腔調」指南等長文加入論戰,使得獨具文化內涵又不乏幽默喜感的《暴走神探》再次成為了網友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近日,片方曝光了一段「理科生,對不起」話題視頻,視頻中文理科生爭鋒相對,高能頻現,也凸顯了這部混搭喜劇的獨特腔調。
  • 也說「女王英語」
    日前在《光明日報》上讀到,有過40年歷史的英國「女王英語協會」(或稱「皇家英語協會」)宣布解散了——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英語語言研究的工作者,一時感慨萬千。     其實,「女王英語協會」並不是由英國王室或政府建立的,更不是出於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授意,而是一個由語文教師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其初衷是倡導學生和社會人士能正確使用標準英語。     說起「標準英語」,過去被稱為「國王英語(King’s English)」。
  • 作曲家周龍用英文唱出中國腔調:別丟掉民族文化
    而那個時期,周龍寫得最多的是「語錄歌」。「一有最新指示,馬上就寫,寫完立馬排練,第二天就表演。」周龍說,這不僅是他當時最有成就感的事,也練就了他日後寫配樂的速度。  1977年秋天,在到呼倫貝爾採集民歌返程的火車上,周龍聽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於是急匆匆回到家,準備高考。「鋼琴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練了,得拼命練,練到能考取為止。」
  • 英語說得地道有什麼優勢?
    「母語非英語人士在情緒高漲的場合處於最大劣勢,」這位讀者寫道,「在激烈的辯論中,那些能夠使用挖苦、諷刺或其他需要語言功底的武器的人有著不公平的優勢,我見到過很多次有人利用這種不公平優勢。它能夠決定企業職場的道路。就像我的歷程。」這番言論讓我想起兩位曾就母語為英語人士的優勢提出類似觀點的領袖。
  • 99%的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它!
    初中時期我們換了一位英語老師,我對她印象深刻。有一次上課,我們例行問問題,老師不按常理出牌,找了一位平時上課不好好聽的人讀課文,可能她不想放棄每一個人吧,她覺得每個人各有所長。當同學讀文章時,那股中式口音就這麼得一個一個蹦出來,還伴隨著一口腔調,我們實在忍不住,全班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