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日子裡,想和你來一場紙上花園漫步之旅

2020-12-15 澎湃新聞

宅了這麼久,相信大家跟知美君一樣,最嚮往的便是去森林或公園裡,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但囿於種種現實因素,最安全的做法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不過大家也不要灰心,今天的這篇文章,知美君將邀請大家一起,以別樣的方式,跳脫出現實的束縛,來一場紙上花園漫步之旅。

千姿百態的花園

-弗洛拉的花園-

在羅馬,女神弗洛拉象徵著對花園豐饒物產的崇拜,「掌管著所有的花卉」。

▲揚·馬西斯(Jan  Massys),《弗洛拉在安德烈亞·多瑞亞位於熱那亞的別墅花園前》(Flora in Front of the Gardens of the Villa of Andrea Doria in Genoa),作於約1550年,現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

這位女神源自義大利,對她的崇拜中有一些帶著性別內涵的古代巫術活動。它讓我們得以了解,與花園有關的自然主義信仰在羅馬文化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奧維德曾經敘述道,弗洛拉曾是希臘仙女克洛裡斯(Chloris)。一個春日,春風神正穿過一片田野,他發現了仙女克洛裡斯,並立刻愛上了她。他綁架了克洛裡斯,後來舉辦了妥帖的儀式與她成婚。他準許克洛裡斯掌管花朵、花園和開墾耕種的農田,作為愛情的獎賞和信物。

▲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和亨德裡克·范·巴倫(Henderick van Balen),《弗洛拉的花園》(The Garden of Flora),作於約1620年,現藏於義大利熱那亞的度拉佐·帕拉維奇尼(Durazzo Pallavicini)別墅收藏館

弗洛拉的花園中,花卉種類繁多,連她自己都數不過來。所以,弗洛拉的形象首先就代表著春天,因為春天是她掌管的季節。她的肖像通常以繁盛的花園為背景,身邊花團錦簇。她出現其中的畫面,有些還以自然元素和自然現象為描摹對象,有很多都描繪著地球在兩個層面上的豐饒。這兩個層面彼此互補,一是實用主義的層面,二是娛樂的、類似天堂的層面。實用主義的層面偏重營養和繁衍,娛樂的、 類似天堂的層面則側重花期的奇蹟。

-莫奈的吉維尼花園-

1883年,莫奈移居到吉維尼的宅邸。七年後,他買下了房屋旁邊的地塊,隨後立即著手將其改造成一片花園。

▲克勞德·莫奈,《吉維尼花園》(The Garden at Giverny),作於1902年,現藏於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

1893年,他又買下了鐵路線另一側的一塊地,這片地中央有一片長滿野生睡蓮的小池塘。莫奈決定擴建池塘,清除那裡生長的的野生蘭花,代之以精心選擇的、能開出白色、黃色、紫色和粉色花朵的蘭花。後來,他在池塘的一端架起了一座日式小橋,莫奈對日式風格很是熟悉。小橋是視覺軸線的焦點,這條軸線從住宅出發,貫穿了整座花園。

▲克勞德·莫奈,《白睡蓮》(White Water Lilies),作於1899年,現藏於俄羅斯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每天莫奈都會打理花園,好像花園是位模特,正為畫像擺出姿勢一般。無數藝術作品描繪了這片花園從春到冬、從早到晚的樣貌。莫奈嫻熟地用色彩激活了它的每一分畫意詩情。睡蓮成了莫奈最愛的形象,直到去世,他都在鑽研睡蓮的繪製,感染眼疾失明後都未曾停止。莫奈似乎將他的花園看成了藝術品,就好像常常觀察自然並從中汲取靈感的他也把園林當成了畫作,想賦予它生命一 樣。

-埃斯特莊園-

位於義大利蒂沃利(Tivoli)的埃斯特莊園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為壯觀的建築物。它在埃斯特樞機主教伊波利託二世(Ippolito II)的命令下於1550年動工,三十年後才宣告完工。

▲《蒂沃利的埃斯特莊園》(The Villa d』Este at Tivoli),作於17世紀,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彼得拉莊園

這片佔地面積巨大的園林又以 「歡樂谷」(valley of  pleasure)著稱。園林整體根據宮殿建築改建而成,宮殿本是舊時一座本篤會修道院,經皮洛·利戈裡奧 (Pirro  Ligorio)重修才有了當時的形制。 

花園分成兩個部分,一側位於樹木茂密的山坡上,這一片更有荒野氣息,靠近宮殿建築,中間有對角線狀的小徑穿綴往來,另一側則地形平緩,劃分成了規則的幾何形狀。兩片區域間有運河分隔。

實際上,花園的主題是展示水的不同形式,比如噴泉和水池,水景的構造又構成了複雜的寓意。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小花園》(Le Petit Parc),作於約1765年,現藏於英國倫敦的華萊士典藏館

埃斯特莊園的道德內涵取自神話故事: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有時扮作贊助人,有時扮成高明的遊客,來到一處岔路口,必須要在向善之路和向惡之路間選擇一條。這是花園的邏輯構造,體現在花園的建築和空間元素上,遊客很容易辨認。而在邏輯構造之上的,是一種隱秘的、不為外人 道的結構形式,只有少數人才能明辨。這是一條通往未知的道路,通向自然和歷史最深處的秘密,通向自然和人類精神的知識。

這條路徑走過了三個階段,其一階段關係到地方守護神和俄耳浦斯(Orpheus)的神話,第二階段關係到從赫西俄德(Hesiod)宇宙學說的角度對冥界和海洋力量的理解,第三階段則是對靈魂的探索。在第三階段,花園的四座迷宮代表著科學和文化探索中與生俱來的困惑,十字形的綠廊交匯處飾有穹頂,象徵著信仰在這裡交叉。

-馬拉邁松-

法國馬拉邁松(Malmaison)的花園,是風景園林藝術原則傳入法國後誕生的最有趣味的藝術成果。

18世紀晚期,約瑟芬·波拿巴(Joséphine Bonaparte)得到了馬拉邁松的莊園。1800年至1802年間,莊園是法國政府的辦公和權臣集會的地點。建築師查爾斯·佩西耶(Charles Percier)和皮埃爾·封丹(Pierre Fontaine)進行初期修繕後,花園又被路易-馬丁·貝爾託(Louis-Martin Berthault)改造成了一座風景園林。

馬拉邁松花園中寬闊的草坪上點綴著灌木叢,一條蜿蜒的流水穿園而過,注入一片可以行船的湖面,再繼續流向花房。

 

▲安東·伊格納茲·梅林,《馬拉邁松公園》,作於1810年,現藏於法國呂埃-馬拉邁松的馬拉邁松城堡國家博物館

花園的盛名,大概和拿破崙熱衷動植物有關。約瑟芬在育苗工人、植物學家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的幫助下,從歐洲乃至全球引進植株,在園中培育了一批奇珍植物,其中有大約兩百種此前從未在法國栽培過。

花園裡最為惹眼的恐怕要數玫瑰。約兩百五十種玫瑰種在隨處可見的花床裡,種在花瓶中的玫瑰也會在溫暖的季節移到室外。甚至在法國面臨重重封鎖的年月,約瑟芬還是能繼續引進植物,因為英國人也和她一樣對花卉如痴如狂。

▲奧古斯特·加納雷(Auguste Garneray),《馬拉邁松花園中的湖泊》(View of the Lake of Malmaison),作於19世紀早期,現藏於法國呂埃-馬拉邁松的馬拉邁松城堡國家博物館

植物畫師皮埃爾-約瑟夫·雷杜特(Pierre-Joseph Redouté)在畫冊《玫瑰》(Les Roses)中繪製了近一百七十種約瑟芬引進的玫瑰,雷杜特本人也因這部畫冊聲名大噪。他的水彩作品將植物描繪得纖毫畢現,把浪漫主義的藝術語法用得爐火純青。那時,浪漫主義的思潮才剛剛開始席捲歐洲。

▲皮埃爾-約瑟夫·雷杜特,《孟加拉國薔薇》(Bengal Rose),作於1817—1824年,現藏於法國呂埃-馬拉邁松的馬拉邁松城堡國家博物館

多姿多彩的園中生活

-園中愛情-

愛之園的源頭可以直接追溯到《聖經》文化中的封閉園林,是歡樂與誘惑之地,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地方。

▲讓- 安東尼·華託,《愛的愉悅》(The Pleasures of Love),作於約1719年, 現藏於德國德勒斯登的古代 大師畫廊

中世紀的宮廷傳統認為,伊甸園象徵著世界的春天,萬物復甦,重獲新生。春天帶來的是希望,因此便和人間天堂的概念密不可分了。慶祝春天的傳統可以追溯到《雅歌》時期,在中世紀成為常見的文學元素,在《玫瑰傳奇》中臻於極致。

▲布魯日畫師(Bruges Master),《歡樂之園的景象》(Image of the Garden of Pleasure),《玫瑰傳奇》微型插圖,作於約1495年,現藏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在描繪愛之園的繪畫作品中,眷侶們或一同散步,或席地而坐,襯託著他們的背景窮形盡相地還原了花園中的真實樣貌。

 

伊甸園和愛之園的根本區別在於,在愛之園裡,情人們可以隨意享用園中的果實,不會觸犯任何以死亡為懲罰的禁令。在愛之園裡,我們不再能遇到服從與不服從這一主題。情人們可以縱享彼此的陪伴和飲食的歡愉,這些都為求愛提供了氛圍。有時音樂家也會到場為情人們助興,而情人們有時也會欣然一同演奏索爾特裡琴或者六弦提琴。花園中通常有噴泉,象徵著青春之泉。

▲《青春之泉》(The Fountain of Youth),編織物,作於1430—1440年, 現藏於法國科爾馬的恩特林登博物館

-遊戲、 體育與種種活動-

花園不僅是舉辦聚會和浪漫邂逅的迷人地點,更是體育運動的指定場所。比如,自古以來,狩獵就是深受貴族喜愛的消遣活動。

▲雅克·德·賽洛雷(Jacque de Celloles),《射箭比賽》(Archery  Contest),作於約1480年,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狩獵幾乎都是在人造的「野外」進行, 「野外」即那些能讓環境現等更加荒蕪,並能作為圍獵場繁育區的樹叢。在對狩獵的痴迷的驅使下,在公園裡修建鄉間宅第成了司空見慣的做法。後來,這些公園裡湧現出了一大批郊野和鄉間花園。

▲《捉迷藏》(The Game of Blindman’s Buff), 一部皮埃爾·薩拉(Pierre Sala)的法國愛情詩集中的插圖,作於16世紀早期,現藏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在工業革命以前,體育運動是獨屬於貴族階層的活動。到了工業革命時代,工人開始有了業餘時間,也有了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

▲約翰·拉維利爵士(Sir John Lavery),《網球聚會》(The Tennis Party), 作於1885年,現藏於蘇格蘭阿伯丁藝術畫廊及博物館

體育運動和休閒活動的勃興,是與歐洲大城市公園的誕生和成長同步的,巴黎是最為突出的代表。人們可以在公園中進行多種休閒娛樂活動,從音樂會、舞會,到騎車遠行,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盡享逃離日常困境的無憂無慮的時光。

▲阿德裡安·范·德·范尼(Adriaen van de Venne),《在鄉間宮殿前的網球賽》(A Jeu de Paume before  a Country Palace),作於1614年,現藏於美國洛杉磯的保羅·蓋蒂博物館

印象派畫家的傑作見證了這些新風尚。19世紀的許多城市設計師都相信,在大 自然中休閒娛樂會讓人獲得更多的社會掌控力,防止不滿情緒引發革命。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杜伊勒裡宮 花園中的音樂》(Music in the Tuileries Gardens),作於1860年,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藝術中的庭園與迷宮》

[意] 露琪亞·伊姆佩魯索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9年12月

從靜謐的隱修之地到愉悅感官的塵世樂園,從彰顯皇權的宏偉花園再到 19 世紀的大型公園……庭園與花園一直是園林藝術中不斷進化的「建築生命體」。它們不僅充當著人類文明的背景舞臺,更將自身融入了無盡的人文想像,化身歷久彌新的傳奇象徵。

義大利建築史學家露琪亞·伊姆佩魯索(Lucia Impelluso)在380多幅精妙的繪畫和手稿中尋覓線索,為大家編織出一場庭園藝術的解碼盛宴。這些真實存在或虛構中的著名花園由無數符號和象徵元素構建而成,折射著數百年來人們的審美旨趣。

相關焦點

  • 「宅」家的日子
    孩子上高中,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這個寒假不斷延長,甚至讓開學變得遙遙無期,打亂了原本緊張的學習節奏,也改變了原本的學習方式,原本的教室授課全部變成了網上授課、打卡、交作業。雖然學習不像在校時那麼緊張,但每天的作息依然和在校上課時一致,班主任是一個幽默而不失嚴厲的英語老師。
  • 宅家的日子,熬不住考驗了多少人的感情,而我卻發現了生命的本質
    可是,你發現了嗎,在海量刷屏信息裡,數億人蹲在家裡,窩在沙發上,坐立不安,一會刷出一條新內容就迫不及待在家庭群中轉發,你已經活在了自我心理的信息刷屏的焦慮中。同理心要有 但不可消耗自己我們多少都有些同理心。
  • 從「宅」的字體結構說起,聊聊宅家的溫情和意義
    考古「宅」文化,大概包括御宅族、二次元眾和蹲家裡這三個意思,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其最後一個含義。「蹲家裡」這個含義的興起和流行大概是本世紀上個十年的產物,最初是指以不善社交、恐懼社交、逃避社交為特點的「社會功能不健全」者的一種生活狀態,後來慢慢擴散到所有人長時間待在家裡不外出的狀態。
  • 蠟筆小新的居家玩耍指南,宅家也可以很有趣
    整理了10款疫情宅家期間可實踐的「遊戲」,全部出自《蠟筆小新》。希望大家可以內心豐盈地守住居家戰「疫」,我們一定能贏!冷凍鮪魚(金槍魚)的遊戲側躺在地板或床上,從頭到腳尖繃緊身體,假裝自己是一隻被冷凍的鮪魚。
  • 漫步布查特花園+ 蠟像博物館之旅
    日射角之間的花壇裡種植著四季海棠,圍繞著池塘中央的青蛙噴泉。穿過拱形門,在兩個拱形入口之間,有個青銅的墨丘利神雕像。這是個義大利花園。1926年之前,這裡曾是布查特家族的硬地網球場。從義大利花園出來是個小廣場,這裡有布查特家族的故居和「餐廳」飯店、「藍罌粟」飯店及溫室展廳。
  • 宅家的日子·學霸說|我的假期線上學習
    「宅家的日子」系列文章,通過「學霸說、學霸家長說、老師說」等給廣大家長和學生新年獻禮。願我們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積蓄能量,貼地滑行,迎接那個春暖花開、展翅高飛的日子。我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我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我們幾乎整天都宅在家裡。這段時間,我跟媽媽有了更多的交流。
  • 孔雀城大湖,一場湖居公園之旅
    孔雀城大湖,一場湖居公園之旅 2020-12-21 13:09:25|來源:北京樓訊
  • 宅家抗疫裡的美食秀
    記者 王毅大盤雞、自製涼皮、油條……家住靜寧縣靜觀名苑的張曉鵬最近在朋友圈發了各式各樣的自製美食,朋友們紛紛點讚。張曉鵬告訴記者,以前上班忙,經常是媳婦和母親做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便在手機APP、抖音、快手上找到做菜的教學視頻,邊學邊做,讓家人嘗嘗他的手藝。
  • 乘著假期,到桐廬來一場賞桂之旅
    乘著假期,不如來一場賞桂之旅,帶上家人、朋友,來畫城桐廬,嗅一嗅這滿城的香氣。畫城桐廬不愧為畫城,自高速入城口進城,直至迎春南路,每隔兩三米便栽有一棵桂花樹,街邊的小道小巷裡零零散散的也能見得到桂花的蹤影,還未走近,早已聞到濃香。
  • 在嘉善來一場浪漫之旅
    嘉善來一場浪漫之旅,組對去品「善」!  嘉善,一座「上海元素」最多的小城,坐落長三角核心區域,是浙江唯一同時接壤上海和江蘇的縣城。這裡水鄉溫婉,環境清幽,因千年古鎮西塘的盛興而揚名天下。這裡古韻悠悠,宅弄廊橋裡不知遺落了多少民間故事……  - DAY1 -  遊古鎮、逛老街  尋找真實的桃花源,出發!
  • 宅家的日子裡,實在是太饞街邊的鐵板豆腐,那麼今天就來烹飪
    而宅家的日子裡,實在是太饞街邊的鐵板豆腐,那麼今天就來烹飪。為了還原出外面嘗到的味道,我一股腦加了很多種調料粉。後來覺得好像並沒有這個必要,簡單一兩種就可以了,粉類的調料多了反而影響口感。大家在製作的時候,可以在調料的原基礎上做一些刪減。比如說白胡椒粉、花椒粉可以不加。
  • 因為疫情更要愛你|20200202,宅家的日子可以有愛有樂子,也能拼技能
    2020還有一種說法是「愛你,愛你」。所以,今天是史上唯一的「愛你對稱日」。只是,因為新冠病毒,我們要乖乖地宅家「抗疫」,好多原定的計劃得換個軌道。如何紀念有特別意義的一天?小時新聞幫幫團發起徵集,曬一張只屬於今天的照片,分享背後的故事。
  • 特殊的日子宅在家裡無法出門 如何度過空虛的一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宅在家裡,除了吃飯睡覺外,如何更充實的度過空虛的一天呢?有了它們,也許你的日子過得不會那麼枯燥,而且有助於提升生活幸福感。Things 3  嚴格意義上來說,Things 3應該是一款管理事項完成度的應用。但是應用提供了簡單的提醒和記錄功能,所以除了用於進度管理外,完全可以利用它來進行計劃的安排和事項的提醒。功能簡單夠用易上手,非常適合當做日常生活裡的一個小工具。
  • 尋山訪水·探秘古今——在麗水來一場「愛家「之旅
    來麗水,赴一場『文化探秘之旅』。麗水市美麗鄉村家庭遊網紅線路「 三色三美融合之旅」 畲鄉風情·進士名村·青瓷文化【詳細線路】也許你該放慢腳步,與「畲繡」來一場零距離的接觸,在精雕細琢中感受畲鄉風情傳統文化的魅力。
  • 宅家的幸福時光 | 旅遊學院線上「雲」班會(第三集)
    在這疫情全面爆發的一個多月裡,我們仿佛開啟了一部《疫情宅家の綜藝大賞》。近日,旅遊學院各班圍繞「宅家的幸福生活」的班會主題,召開了第三次班會。下面,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同學們的宅家時光吧。在這個「超長待機」的假期裡,曾深受青睞的外賣軟體似乎被「打入冷宮」。
  • 在家窩一個冬天,不如宅在這溫暖的小鎮裡
    不如邀約至親好友或特別的人來一場浪漫的新年之旅 ,一季有一季的風景 在冬天裡踏足安仁 收穫不同的意趣 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來探尋安仁古鎮冬天的秘密
  • 一場說走就走的泰國之旅
    春節前疫情還沒爆發時,攜美同行,和老婆一起,來一場一場說走就走的泰國之旅!抵達泰國第一站,曼谷,泰國的首都。考山路,這個被譽為外國遊客特別是背包客必去之地的天堂,也是吃喝玩樂特色一條街。夜晚的考山路,熙熙攘攘,燈火燦爛。
  • 宅家必備Herbal Essences植感哲學,足不出戶也能盡享天然Spa
    假期延長,讓我們的宅家時光再次增加。當大家記得每天要勤洗手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已經多少天沒有洗頭了?一時不洗一時爽,一直不洗天天癢!千萬不要為了偷懶一時爽而導致各種頭髮和頭皮的問題發生。長時間不洗頭會造成頭油和頭屑的堆積,導致頭皮敏感、毛囊發炎等問題,嚴重還會造成脫髮,所以宅家也要記得洗頭!如果你面對宅家造成的頭髮和頭皮困擾不知道如何選擇洗護髮產品,可以參考兩位明星的洗護髮推薦!
  • 高考之後,來一場旅行輕鬆自己
    這個夏天,當你走出高考考場那一瞬間,是否想過放空自己,和家人或者和同學一起去輕鬆一下呢?漫步在寬敞的大森林裡,享受這難得的悠閒,在這裡,可以自由漫步,可以放肆奔跑,體驗自己在教室裡感受不到的自由自在!奮鬥是青春的底色,行動是最好的傳承,趕緊來松坪溝來一場輕鬆之旅,吃一頓美食犒勞一下自己!
  • 宅家的日子,海外觀眾都在看什麼節目?
    宅家生活的無聊剋星,娛樂產品增長迅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很多國家的人們都過起了宅家的日子,電視節目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本期筆者挑選了4檔近期播出的海外節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個特殊時期,海外觀眾都在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