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給四年級送試卷,回來的時候遇到了本應該在上語文課的一年級喬治,見他一個人在樓梯上悶悶不樂地玩耍,便問道:
「喬治,你怎麼在這裡呢?你應該在上語文課啊!」
「老師讓我出來的。」大概這娃上課太皮,給趕出來了。喬治大班的時候,我教過他,知道他坐不住。
「老師為什麼讓你出來?」
「因為我上課不聽話。」
「你上課到處亂走了吧?是不是還跟別的小朋友說話了?」
他點了點頭。
「那你想回教室上課嗎?」
「想。」
「那你聽不聽老師話了?」
「聽。」
「那陸老師帶你回教室,陸老師去跟王老師說,好不好?」
「好。」
於是,我就牽上小傢伙的手,往他的語文教室走去。他的教室在三樓,可當時他已經快到一樓了。
「王老師。」我輕輕打開門,好像打斷了一年級的課堂活動,班上的孩子正在互背課文,「我把喬治帶回來了。」
「陸老師,喬治不能進來上課,是我讓他站在教室門口的,我說了他幾次都不聽。」看來,王老師還不知道喬治已經走到一樓去的事情。
「喬治告訴我,他會聽話的,他知道錯了。」我還是牽著喬治的手,把他往教室裡推,他似乎有些不敢進去,同學們的眼睛都看著他。
「他不會改的,我說了很多次了。」王老師還在氣頭上。
「喬治,」我看了一眼回到座位前的喬治,他還不敢坐下來,「你會聽王老師話嗎?」
他沒說話,看了看我,這委屈的眼神,似乎在說:老師,我不想被趕出教室。
「王老師,他在外面跑到一樓去了。」我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指責同事,「喬治答應我了。如果他還是不聽話,你把他送來我教室吧,別讓他一個人在外面。」我的教室就在王老師教室隔壁。
「那好吧。」王老師終於同意了,「喬治,我是看在陸老師的面子上才讓你進來的,我今天會跟你媽媽說,你這樣表現太不行了。」
看著喬治坐下來學習,我才安心走了。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被老師趕出教室了。這也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
學生被趕出了教室,能去哪兒呢?我們老師可能期待學生會因為恐懼而等在教室門口。可是只有乖孩子才會安靜等在門口,被趕出門口的搗蛋鬼,只會到處亂走。這搗蛋鬼可能在老師看不見的地方摔了、磕了、碰了,可能在老師不知道的時候跟別的年級的小朋友打架了,甚至會像網上那些案例中的小孩一樣,躲起來了出了事,或者嚴重到跳了樓。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在學校裡,總歸不會出什麼事,但是悲劇的發生有時候就是在這麼不經意之間。
上一次遇到孩子被趕出教室的事情,我並沒有碰見那到處遊蕩的孩子,並沒有看見他傷心失落的眼神。即使是最不聽話的小皮猴,他也希望老師喜愛他/她、關注他/她。他們調皮搗蛋,要麼是聰明如喬治,學習太快了,坐不住,要麼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低年級的小朋友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要麼是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把他趕出了教室,心裡大概覺得老師再也不喜歡他了吧!同學們大概都要笑話他了吧!他內心得多麼難過啊!
學生在教室裡調皮搗蛋,是正常現象。就是我,小時候都是老師最頭痛的搗蛋鬼呢!
做了這麼多年的老師,我越來越感到,學生的安全、健康、快樂,遠比成績重要得多。即使有些家長每天跟老師溝通孩子的成績問題,即使學校可能給老師很多成績方面的壓力,但是一旦有安全事故發生,一旦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生了變化,這絕不是失業這麼簡單,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可能是這輩子都逃不開的陰影了。
那麼遇到這樣的搗蛋鬼,我們該怎麼辦呢?老師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首先,如果行為並不是很嚴重,不妨聽之任之,一旦他/她有了積極的行為表現,馬上給以大聲的肯定與表揚。讓他/她感覺到,錯誤行為無法得到老師的關注,只有積極的行為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那麼有些孩子慢慢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我一直認為,鼓勵比批評對孩子更有幫助。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他人的榜樣。老師不斷地鼓勵不僅能改變他們不良的行為表現,也能讓他們熱愛學習。
但是,有些孩子根本沒有任何積極的行為表現給老師發掘。那麼,我們也不要生氣,千萬不要發火、怒吼,甚至是爆粗口。對學生、對自己,都不好。老師不妨在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情況下,(不生氣地)把問題孩子帶出教室,告訴他/她剛才那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老師在下課以後會找他/她單獨聊一聊。這是一種懲戒,但又不是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訓斥,給了孩子一定的尊嚴。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讓孩子冷靜一下。我在低年級的教室裡有一把「冷靜椅」,沒有桌子,更沒有同桌。這其實是從外教那的thinking chair學來的。往往的場景是這樣的:
「Sam,你剛才在幹什麼?」
「……」有些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做出不該做的行為,卻不知道自己這種行為已經越界了。
「你剛才跟Amy在聊天吧。上課的時候應該安靜聽老師講課,是不是?」他點了點頭。
可是,過了一會兒,這Sam又忘記上課應該聽講而不是聊天了。
「Sam,上課不可以聊天,老師告訴過你了。我想,你需要『冷靜』一下。」於是,這孩子就坐到了冷靜椅上,他沒有了同桌,只能聽講了。
作為老師,我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單靠老師,尤其是一個老師的努力,是完全不夠的。這個班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得一起努力才行。而且,有些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是家長造成的。很多問題孩子都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我四年級班裡有個男孩子,曾經一年級的時候也在我班裡,是非常聰明、努力、上進的一個孩子,但是等到他四年級再回到我這裡的時候,已經完全成了一個不學習的問題孩子了。我一打聽才知道,媽媽生了第三胎,而且父母經常出差,他每天由阿姨照顧著,根本無人管教。我也遇到過時好時壞的孩子,這時候,我們老師甚至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判斷家長是不是出差。
在學校任教這麼多年,我並沒有當過班主任,卻遇到過很多問題孩子,我深深地堅信,越是那些充滿問題的孩子,越是需要溫柔以待,越是需要來自老師的愛,而不是老師的憤怒。
老師,請不要把問題孩子趕出教室,請不要讓他們無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