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老師,請不要把我趕出教室

2020-08-28 鹿啊鹿老師

今天,我去給四年級送試卷,回來的時候遇到了本應該在上語文課的一年級喬治,見他一個人在樓梯上悶悶不樂地玩耍,便問道:

「喬治,你怎麼在這裡呢?你應該在上語文課啊!」

「老師讓我出來的。」大概這娃上課太皮,給趕出來了。喬治大班的時候,我教過他,知道他坐不住。

「老師為什麼讓你出來?」

「因為我上課不聽話。」

「你上課到處亂走了吧?是不是還跟別的小朋友說話了?」

他點了點頭。

「那你想回教室上課嗎?」

「想。」

「那你聽不聽老師話了?」

「聽。」

「那陸老師帶你回教室,陸老師去跟王老師說,好不好?」

「好。」

於是,我就牽上小傢伙的手,往他的語文教室走去。他的教室在三樓,可當時他已經快到一樓了。

「王老師。」我輕輕打開門,好像打斷了一年級的課堂活動,班上的孩子正在互背課文,「我把喬治帶回來了。」

「陸老師,喬治不能進來上課,是我讓他站在教室門口的,我說了他幾次都不聽。」看來,王老師還不知道喬治已經走到一樓去的事情。

「喬治告訴我,他會聽話的,他知道錯了。」我還是牽著喬治的手,把他往教室裡推,他似乎有些不敢進去,同學們的眼睛都看著他。

「他不會改的,我說了很多次了。」王老師還在氣頭上。

「喬治,」我看了一眼回到座位前的喬治,他還不敢坐下來,「你會聽王老師話嗎?」

他沒說話,看了看我,這委屈的眼神,似乎在說:老師,我不想被趕出教室。

「王老師,他在外面跑到一樓去了。」我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指責同事,「喬治答應我了。如果他還是不聽話,你把他送來我教室吧,別讓他一個人在外面。」我的教室就在王老師教室隔壁。

「那好吧。」王老師終於同意了,「喬治,我是看在陸老師的面子上才讓你進來的,我今天會跟你媽媽說,你這樣表現太不行了。」

看著喬治坐下來學習,我才安心走了。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被老師趕出教室了。這也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

學生被趕出了教室,能去哪兒呢?我們老師可能期待學生會因為恐懼而等在教室門口。可是只有乖孩子才會安靜等在門口,被趕出門口的搗蛋鬼,只會到處亂走。這搗蛋鬼可能在老師看不見的地方摔了、磕了、碰了,可能在老師不知道的時候跟別的年級的小朋友打架了,甚至會像網上那些案例中的小孩一樣,躲起來了出了事,或者嚴重到跳了樓。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在學校裡,總歸不會出什麼事,但是悲劇的發生有時候就是在這麼不經意之間。

上一次遇到孩子被趕出教室的事情,我並沒有碰見那到處遊蕩的孩子,並沒有看見他傷心失落的眼神。即使是最不聽話的小皮猴,他也希望老師喜愛他/她、關注他/她。他們調皮搗蛋,要麼是聰明如喬治,學習太快了,坐不住,要麼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低年級的小朋友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要麼是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把他趕出了教室,心裡大概覺得老師再也不喜歡他了吧!同學們大概都要笑話他了吧!他內心得多麼難過啊!

學生在教室裡調皮搗蛋,是正常現象。就是我,小時候都是老師最頭痛的搗蛋鬼呢!

做了這麼多年的老師,我越來越感到,學生的安全、健康、快樂,遠比成績重要得多。即使有些家長每天跟老師溝通孩子的成績問題,即使學校可能給老師很多成績方面的壓力,但是一旦有安全事故發生,一旦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生了變化,這絕不是失業這麼簡單,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可能是這輩子都逃不開的陰影了。


那麼遇到這樣的搗蛋鬼,我們該怎麼辦呢?老師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首先,如果行為並不是很嚴重,不妨聽之任之,一旦他/她有了積極的行為表現,馬上給以大聲的肯定與表揚。讓他/她感覺到,錯誤行為無法得到老師的關注,只有積極的行為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那麼有些孩子慢慢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我一直認為,鼓勵比批評對孩子更有幫助。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他人的榜樣。老師不斷地鼓勵不僅能改變他們不良的行為表現,也能讓他們熱愛學習。

但是,有些孩子根本沒有任何積極的行為表現給老師發掘。那麼,我們也不要生氣,千萬不要發火、怒吼,甚至是爆粗口。對學生、對自己,都不好。老師不妨在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情況下,(不生氣地)把問題孩子帶出教室,告訴他/她剛才那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老師在下課以後會找他/她單獨聊一聊。這是一種懲戒,但又不是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訓斥,給了孩子一定的尊嚴。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讓孩子冷靜一下。我在低年級的教室裡有一把「冷靜椅」,沒有桌子,更沒有同桌。這其實是從外教那的thinking chair學來的。往往的場景是這樣的:

「Sam,你剛才在幹什麼?」

「……」有些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做出不該做的行為,卻不知道自己這種行為已經越界了。

「你剛才跟Amy在聊天吧。上課的時候應該安靜聽老師講課,是不是?」他點了點頭。

可是,過了一會兒,這Sam又忘記上課應該聽講而不是聊天了。

「Sam,上課不可以聊天,老師告訴過你了。我想,你需要『冷靜』一下。」於是,這孩子就坐到了冷靜椅上,他沒有了同桌,只能聽講了。

作為老師,我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單靠老師,尤其是一個老師的努力,是完全不夠的。這個班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得一起努力才行。而且,有些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是家長造成的。很多問題孩子都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我四年級班裡有個男孩子,曾經一年級的時候也在我班裡,是非常聰明、努力、上進的一個孩子,但是等到他四年級再回到我這裡的時候,已經完全成了一個不學習的問題孩子了。我一打聽才知道,媽媽生了第三胎,而且父母經常出差,他每天由阿姨照顧著,根本無人管教。我也遇到過時好時壞的孩子,這時候,我們老師甚至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判斷家長是不是出差。

在學校任教這麼多年,我並沒有當過班主任,卻遇到過很多問題孩子,我深深地堅信,越是那些充滿問題的孩子,越是需要溫柔以待,越是需要來自老師的愛,而不是老師的憤怒。

老師,請不要把問題孩子趕出教室,請不要讓他們無處可去。

相關焦點

  • 班級微信群就該這樣管理,老師、家長請查閱
    不知老師在管理家長微信群上是否順利? 班主任老師在享受利用新技術溝通交流的快捷便利的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此起彼伏的群「事件」:刷屏、客服、紅包、曬娃、潛水、攀比……管理「班級微信群」瞬間成了不少班主任的「頭疼事」。 如何讓家長微信群有規範!究竟什麼才是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老師在使用群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完美教室裡的班級文化與管理
    在完美教室中,無論是靜態的軟文化,還是硬文化,比如軟文化的班詩、班歌、班名等等,硬文化的窗簾、講臺、圖書角、牆壁布置等等,這些文化的呈現是必須的,也是能夠體現一個老師和孩子們把精神生活外顯的一種方式。完美教室同時強調班級文化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這種動態生成,一方面指的是班詩、班歌,在動態的過程中由孩子們活出來,由父母們活出來,由老師們活出來。
  • 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被趕出教室,別把矛盾直指老師,家長有責任
    在悟空問答裡看到一個問題,說如果教師把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趕出教室,是否可行?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在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的情況下,還真有必要讓該學生離開教室,但是還必須要有人看護,否則,在教室外面的學生出現問題,都會讓老師惹上麻煩。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殺老師歸來!「暗殺教室」劇場版總集篇期間限定公開!
    殺老師歸來!「暗殺教室」劇場版總集篇期間限定公開!動漫頻道 ▪ 2016-07-01 10:31:46   迎來令人感動的最終回TV動畫「暗殺教室
  • 以分時租賃模式切入教育資源,「樂享教室」為個體老師提供線下培訓...
    另一方面,因為機構抽成費用高、管理自由度較低等原因,到第三年機構的教師流失率明顯增加,線下教學的個體老師越來越多,苦於場地成本和組織成本較高,能獨立經營的寥寥,學生線下就近獲取優質教學資源困難。 為解決教師獨立創業的痛點,「樂享教室」以分時租賃模式切入教育資源,整合線下閒置空間,對接有線下培訓需求的學生資源及附近的老師,幫助採用小班制教學的老師降低授課成本。
  • 專欄:「鐵嶺名師話教育」班級管理如是說,鐵嶺教師朱紅豔:教室裡的溫度 師生一起營造
    教室裡的溫度 師生一起營造 5月13日晚,我聆聽了馬雲公益基金會鄉村教師社區釘釘群裡,吳婷娜老師的《提升教師幸福力》講座二《教室裡的溫度》,對於我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幫助。教室裡的溫度,師生一起營造。
  • 資優高中生「性向不對」被趕出家門 老師與好友幫募款讓他上大學
    他孤身打工,依然無法負擔2萬美元的學費,老師與好友幫募款,加上校方調整學費,讓歐文最後可說是「0元入學」。感謝之餘,他準備用募款的錢成立獎學金,幫助更多有類似遭遇的人。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歐文在高中時期成績非常好,獲得華盛頓特區的頂尖學府喬治城大學青睞,列入錄取名單中。原本得知此事應該是全家歡欣鼓舞,但歐文卻面臨窘境,因為他已被父親趕出家門。
  • 「TA行!」「幸福8號教室」的班主任是位體育老師
    讓孩子享受運動樂趣,班級管理有一套2019年9月,曾多次任高年級班主任的陳亞芹老師第一次擔任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建立「幸福8號教室」。在陳亞芹老師的眼裡,管理好學生隊伍是最重要的。為了建立起一個優秀的集體,把學生都培養成為合格的人才。
  • 銀時不會說「請等我回來」,他會說「我不再酗酒了」
    大家好,我是旁白君!今天在群裡看到一群人在討論小豬的事情,說他在某音上面對粉絲說了一句「請等我回來」,然後這圈子又炸了,第一時間搶熱點的是誰你猜猜(肯定不是我),知乎上關於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問題,已經有 406 個答案了。他們編輯回答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佩服,佩服。
  • 「TA行!」幹了11年班主任的美術老師,班級管理有一套
    「美術老師能做班主任嗎?」、「我們班主任是教美術的老師」,剛開始擔任班主任時,因為美術老師這個身份,孫老師受到了不少家長的質疑和學生的不信任。頂著種種壓力咬牙做起班主任的她,一做就是十一年,這十一年來,她帶的班級學習成績優異,在學校舉行的各級活動中成績名列前茅,例如班級文化展評,趣味運動會,數學節,科技節等。
  • 賦能教育界「新職業」,摩爾媽媽APP「到家老師」SaaS系統
    9月10日消息,今天,0-6歲定製教育平臺摩爾媽媽APP上線「到家老師」SaaS系統,為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新職業」——「到家老師」,提供覆蓋老師到家服務全流程的管理工具,包括教研中心、籤約合同、考勤統計、教學觀察、交易記錄、收入提現等。
  • 「構思互動在線教室」為武漢疫情下的教育賦能!
    自2019下半年「構思互動在線教室」上市以來,SaaS方案入駐機構用戶數已經接近50家,私有化定製方案已經與創而新合作,為宜昌等學校提供互動在線教室的私有化部署方案(一個學校同時4000人在線同時使用),產品的實用性受到了當地教育局的高度讚揚。
  • 風流人物(8)被老師趕出教室
    1913年,剛進一師不久,在一次國文課上,毛潤之被老師袁仲謙趕出了課堂。袁仲謙,是清末的貢生,博古通今,尤善文言文。認為康、梁的文章浮誇有餘,沉穩不足,口號過多,不切實際。但當時,康(有為)、梁(啟超)文體風靡一時,學生作文,競相仿效。毛澤東最早就受到過二人的影響,更是如此。袁老師對學生毛潤之說:「作文之道,首應務本,完全摹仿康、梁,實非所宜「。
  • 「保姆式or權威式」班級管理的「三 思」「三 變」
    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一個招術,那就是貴在反思。1.2 「保姆式」管理保姆式管理教育也常見,特別是小學的班級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務都由老師包辦,老師天天守在教室,親自處理紀律、衛生、出勤等日常事物,這種管理,既害了學生,又影響了老師,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新精神。
  • 「好文分享」那些沒被瑣事淹沒的班主任,都懂得積極管理教室
    沒有領導的管理是盲目瑣碎的;沒有管理的領導是虛張聲勢的;而沒有課程開發的教室是失去主陣地的教室,是把「教育」淪喪為「治人」(而不是培育人使之成長)的教室。在那樣的處境中,出於教育良知,他(她)還會告誡自己仍然要愛學生(雖然他自己已經疲憊不堪),他會對自己說,因為我的愛不夠,所以學生問題才這麼多。——我曾經不無偏激地說過,陷於這樣的思維中,連教師本身似乎也成了「問題製造專家」。而在另一種積極管理中,問題往往會消彌於無形——或者說,問題根本就沒有發生。
  • 匠人育成法則下的「班級管理策略」
    三、摒棄手機的不良影響學校和班級管理工作應將限制使用手機作為重要內容,一旦發現手機將予以沒收。當然,我們在實施時,也需要將道理向學生講透,更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勤儉的精神品質,讓每個學生都從勤儉的行動中獲得持久的奮鬥動力。六、排除戀愛的負面幹擾出於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學業前途的考量,在中學階段談戀愛是不合適的。但是,因為現實種種因素的影響和誘惑,很多學生對戀愛充滿著憧憬。
  • 該如何明確自己寫的是「作文」,還是「文章」?
    好幾年前,請教過語文老師一個問題:一篇作文怎麼才能成為一篇文章?就是,「作文」和「文章」有什麼區別嗎?記得老師回復的是:只要這篇文章有體現出你要表達的一個明確觀點,就算是一篇文章了。有人回答:作文是為了應試,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而新媒體文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兩者本質屬性不同。一個為了達到要求,一個為了迎合需求,要說真的有區別的話,那大概就在於前者被動,而後者相對而言更主動一些。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上學」和「讀書」的區別來。上學,官方一點就是接受教育,隨意一點也叫作「讀書」。
  • 「爸媽必修課」訓練孩子自覺性從「照鏡子」開始
    我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我的自覺性比以前要好得多,我會經常檢討自己,戒掉那些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禍的語言、行為和習慣,從而趨吉避兇。 我們這一代人接受教育,當別人有了好東西的時候,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嫉妒別人,因為那是別人的家庭條件所致。
  • 「幽香管理*教學」 請「你」走近 感受「我」美好
    請「你」走近 感受「我」美好——開封市一師附小「教學開放」活動 上課鈴聲響起,各班級的學生做好了上課的準備,各位家長安靜的走入各班教室,期待發現班級管理的美好和各學科課堂的精彩。 精彩的課堂、精美的學生作品,精細的教學管理讓各位家長和督導組專家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