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12:24,李先生來電:我是潮鳴苑小區22幢的居民,剛才有一隻雞從對面17幢7樓飛過來,穿過四五十米的距離,飛到對面三樓的雨篷上。聽說這隻雞是從臨安弄過來的。我們都說,這隻雞快成飛雞了。
李先生報完料,給我們發來了「飛雞」停在雨篷上的照片。
照片中,是一隻矮矮胖胖的小母雞,頭上一頂紅彤彤的小雞冠,看上去很普通。
不過,「雞不可貌相」,李先生說,他親眼看到了這隻小母雞振翅高飛的一幕。
「只見它肩膀一聳,屁股往後一蹲,就『譁』地飛出去了。有模有樣的,不停地扇著兩隻翅膀,好像老鷹一樣,飛得蠻穩當的。我是第一次看到雞還會這樣飛,都看呆了。」
「飛雞」氣勢像老鷹
潮鳴苑22幢位於潮鳴寺巷1號,潮鳴苑17幢在它正對面。
雞主人徐師傅,住在17幢7樓。那隻一飛驚人的母雞就放在樓梯拐角,用一個大紙箱裝著。
「現在曉得它會飛了,我用繩子把它的腳吊牢了。」
徐師傅掀開紙箱,先把繩子緊緊抓在手裡,再把雞小心翼翼地抱出來給我們看。
雞一出紙箱,就咯咯大叫,努力要從徐師傅手裡掙脫出來,抖抖雞冠、拍拍翅膀,警惕地看著我們。
它個頭不大,掂掂大概兩斤重的樣子,一隻翅膀全部展開還不到30釐米。
給它拍照,離得近一點,它就聳起肩頭,腦袋一偏,銳利的眼睛睥睨過來,一副好鬥的表情。
「有拍老鷹的感覺。」同去的攝影記者說。
飛的感覺真當輕鬆
昨天中午11點鐘左右,徐師傅想給母雞餵點食,把它從紙箱裡拿出來。
「我把吃的東西擺好,就想把雞放回紙箱,伸手一抓,它『呼』地飛起來了!就從我眼前飛了過去,我眼睛一花,再一看,不見了。我趴到欄杆上朝樓下看看,到處都沒有。我想,難道正好掉到人家車窗裡面,被載走了?」
徐師傅和他的愛人到樓下找了個把鐘頭,也沒找到。只好往回走。
「剛爬到四樓,我看到,對面三樓的陽臺雨篷上站了一隻雞!奇怪煞了,怎麼會到那邊去的?難道自己飛過去的?一隻雞哪裡好飛那麼遠的!」
三樓那家正好沒人,徐師傅借了個衣杈,跑到四樓鄰居家,想把母雞趕下來,但是夠不著。
徐師傅又跑到五樓李先生家陽臺上試了試,也夠不著。
這時,徐師傅的愛人在樓下喊,三樓隔壁有燈亮的,可能有人的。
徐師傅只好又去敲門。這回,衣杈伸出去,能碰到母雞了,沒想到,母雞又「起飛」了。
「這個時候,樓下已經有很多人在看了!它從三樓雨篷起飛,一直飛到對面我們那幢樓一樓的一個葡萄架上,才歇下來,停在那裡。
「我們都看傻了!它飛起來的樣子根本不像只雞嘛,輕輕鬆鬆,看上去就是只鳥!
如果不下蛋它就要完蛋
徐師傅又跑到樓下,敲敲葡萄架,母雞這回第三次「起飛」,一個俯衝,鑽進了一樓的鞋店。徐師傅跑進去,把門一關,總算逮住了這隻小母雞。
「回去要把它關進紙箱的時候,它還啄我的手,不肯進去呢!」
這隻雞是徐師傅前幾天去臨安朋友家玩,朋友的朋友送的。
徐師傅說,養雞的那家,住在臨安昌化的農村裡,周圍沒有山,都是農田。家裡一大群雞都是放養的,白天放出去,它們自己去田野裡吃野草、蟲子,渴了就喝山泉水,晚上回來再餵點稻穀什麼的。
「那個朋友說,你們城裡人,就喜歡吃老母雞,沒有別的東西送,就送你一隻下蛋的母雞好了。沒想到,送了我一隻飛雞。」
徐師傅說,這隻母雞有兩歲了,聽說在昌化天天下蛋。初九那天把它帶到杭州,當天就在紙箱裡下了個蛋!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換了新環境,之後一直沒下蛋。
「如果還是不下蛋,那就殺了吃肉!」徐師傅說。
兩次飛行距離均超過30米
這隻母雞飛了多遠?
用腳步丈量了一下,17幢和22幢之間的距離約32米。
以每層樓高約3米計算,「飛雞」第一次起飛,從7樓半飛到對面3樓,垂直落差約13.5米,飛行距離約34.73米。
第二次起飛,從3樓飛到1樓葡萄架上,落差約6米,飛行距離約32.56米。
雖然比前一次的飛行距離要短,但因為落差小,在目擊者李先生眼裡,這次難度更大,「簡直就和平飛差不多」。
第三次起飛,從1樓葡萄架上飛到地上,普通母雞也做得到,可以忽略不計。
「飛雞」稀奇不稀奇?
少見歸少見,快報倒也曾經報導過一隻「飛雞」——
2008年11月,家住三墩親親家園育英坊的網友「蕙怡」,在QQ上向我們報料:對面那幢樓有隻雞飛到家裡來了!當時沒發現,它在陽臺的花盆下躲了一夜。第二天發現了,一靠近,它又飛了,飛到馬路中間的樹上。兩幢樓中間還隔著小區的步行街,起碼有30米寬(詳見快報2008年11月22日3版)。
「寧吃飛雞一口,不吃走雞半斤」
網上查了查,重慶有隻母雞能飛得更遠,超過一百米,堪稱母雞中的「戰鬥機」。
這段視頻是去年7月份傳到網上的。有網友在重慶市秀山縣驢行時目睹奇觀:山頭上突然飛出幾十隻「禽鳥」,撲稜撲稜滿天飛,像練過輕功似的,飛過百餘米遠。後來發現這些「禽鳥」居然是當地的秀山土雞,被他稱之為「史上飛得最遠的雞」。
據說,這些土雞散養在山林中,採食五穀雜糧、蟲草,喝雨露,運動量大,肌纖維十分細長,一次能飛上百米,也能輕鬆飛上樹梢。
民間有「寧吃飛雞一口,不吃走雞半斤」的說法。杭州也有人養「飛雞」。餘杭瓶窯的梅林山莊,地處塘埠村蜜蜂山,有竹林、茶園、桃園、魚塘等1500多畝,6000隻「飛雞」(分母雞和閹雞)就生活在這裡(快報去年12月19日曾作報導)。
山莊主人何建華說,他是按原始野雞的生活習慣,把雞完全放養在大自然中,幾千隻雞,都能在嬉鬥中平地高飛。「具體能飛多遠倒沒量過,一般來說閹雞比母雞要飛得遠。飛行距離還要看具體情況,它們自己在玩的時候,一般飛個七八米,如果有人來捉,飛出二三十米也有的」。
老何笑稱,客人到山莊來買雞,他們都讓客人自己上山抓,喜歡哪只抓哪只,但他們「十次有九次半是抓不到的」。「我們幫忙抓,還得用專門的網呢!」
「飛雞」多吃野生食物,活動空間大,再加上經常飛行,老何說,肉質鮮美得可以和天上的飛鳥相媲美,「燒的時候都不用放味精」。
據都市快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