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7個特效穴的針灸或按摩方法

2020-12-19 騰訊網

I導讀:許多腧穴的功用,並非完全局限於書本,本文作者舉例七則穴位新用心得,相信大家讀過本文後一定收穫滿滿。

穴性新用七則

作者/張斯特

我家世代業醫,至今已延續近二百年,對許多腧穴功用每多新發現,雖吉光片羽,卻頗有實效,今舉七則於下,供同道參考。

一、三間穴治頭面病

三間穴為手陽明經之俞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牙痛、咽喉痛、眼痛、手背紅腫、瘧疾等。

早年治一頭昏頑症頗棘手,後請祖母診治,謂三間穴能治頭面諸疾,針之竟愈。自後仔細觀察,體會到對腦血流圖所查之頸或椎-基底動脈痙攣,腦血管彈性減低之頭昏最為有效。

如冉xx,男,57歲,腦震蕩後一年半仍頭昏痛,失眠惡夢,常服中西藥物而效差,針三間穴,每日一次,左右手交替使用,一周後即愈。

此穴治周圍性面癱效佳,經治十餘例,均效。

二、天泉穴能解腰腿疼痛

天泉穴屬手厥陰經,文獻載其主治咳嗽、胸脅痛、上臂內側疼、心悸等。

我家臨床上對各種腰腿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肥大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等症,按壓或針刺此穴能很快緩解疼痛,對輔助其他方法治療和病人自我緩解痛苦均有補益。甚至有不少慢性腰腿痛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按壓後,獲得痊癒。

具體方法是取該穴按壓得氣後,再向四周找最酸脹處用力按摩,一般數分鐘內即可見效。亦可在此處用膏藥貼一圍棋子,時時按壓之。此法患者自己使用甚為方便。

三、神門、養老可健腦延年

先祖母郭貞卿醫師享年九十二歲,仍行動、思維敏捷,精神矍鑠,每日除診治病人外,還著書立說,外觀看去,儼然六旬老人,她養生方法之一就是每日多次按壓神門、養老二穴,七十六歲後持之以恆。自謂能強身防病、養心健腦、延年益壽。

近年來,我們以此二穴治療因腦炎或其他先、後天因素所致的小兒腦性癱瘓、智力低下有明顯的療效,用於成人中風後遺症,對精神運動症狀的改善有良效,對血壓的調整也有顯著的穩定作用。

四、承山穴能健胃消食

承山穴有健胃消食,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對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所致上腹部疼痛;小兒食積、吐酸噯腐,腹瀉;老年人脾胃虛弱、納呆食減等症,均可推按承山,有良效。

五、少府、勞宮穴可治口眼歪斜

周圍性面癱用常規面部穴位效差,可試改為面部輕柔按摩,針刺少府、勞宮,每次留針40分鐘,左右手交替,日一次。我們用此法治癒二十餘例,其機理值得研究。

六、陽池穴治療失枕

陽池為手少陽經之原穴,因手少陽經在秉風穴與手太陽經相交會,在大椎穴與督脈相交會,在肩井穴與足少陽經相交會之緣故,可治療失枕、頸椎病等所致之頸項酸楚疼痛,選用針劑如當歸注射液等,療效最佳。

七、天府穴能調月經

天府穴配手三裡、中渚、肱中等穴,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

偏熱用針,偏寒用灸,每次於經淨後施術(閉經不在此例),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亦可根據情況選用挑筋、穴位注射、埋線、外敷等療法,收效均顯著。

本文摘自《針灸學報》1993年第1期,作者/張斯特。轉載請註明出處。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頭暈針灸治療方法 頭暈針灸這裡可緩解
    頭暈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頭暈的解決方法是非常多的,中醫的針灸也可以有效的解決頭暈問題。頭暈針灸怎麼做呢?小編給大家講講頭暈針灸治療方法、緩解頭暈的方法以及頭暈食療方。頭暈針灸治療方法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從頭部經絡的循行來區分頭痛的類型,針灸取穴依據及特效引經草藥
    頭痛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原因很多,但是很多時候現代醫學手段卻查不出原因,醫生束手無策,患者痛苦不堪,針灸對這種無法查明原因的頭痛療效是毋庸置疑的。提起針灸,就不得不提起經絡。督脈和任脈也是循行達到頭部的,督脈行於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督脈從胞中起,沿後正中線上行,一直到上齒正中的齦交穴截止。任脈也是起於胞中,沿前正中線上行,一直到下頜,環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從唇上行通過鼻翼兩旁,至眼眶下,交於足陽明經。可見任督二脈也是循行於頭部的。
  • 身柱穴——止咳定喘有特效!
    身柱穴出自《針灸甲乙經》,是隸屬於督脈的穴位。身,是指身體;柱,是支柱。身柱穴的名義是指督脈的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飽滿的狀態。身柱可能說是我們身體的「頂梁柱」,如果想要我們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能正常地行使其功能,正常工作不出問題,就一定要照顧好我們的身柱穴。
  • 淺談落枕的特效穴!
    落枕特效穴的取穴方法!落枕的特效穴取穴是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決定的,這裡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落枕都用同一個特效穴。從中醫經絡走行角度看,後項部是太陽經所循行,側項部是少陽經所循行;如果後項部疼痛或者壓痛比較明顯的話,說明病變在太陽經,而一側疼痛或壓痛明顯者,病變在少陽經。
  • 梁丘穴——使胃痛迅速緩解的特效穴!
    該穴位於: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外側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上班族往往都會承受著胃痛的煩惱,飲食沒有規律,常常一邊工作一邊吃飯,或者是狼吞虎咽。趕上朋友同事聚餐很可能會暴飲暴食一頓,胃已經無法承受過多的負擔,便開始不好好運轉。胃痛就發生了。另外,天氣炎熱,吃個冰糕吧。
  • 頸椎病特效按摩穴位法圖解,簡單實用!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後,一隻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功效主治:此穴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 《小兒推拿學》陰陽雙補-八綱辨證-落藏配穴法
    雖繼承了張寄崗派兒推的體系脈絡,作為專業學者也兼收了其他諸如「三字經」、「海派」以及山東諸多流派的精華,其教學特點是:1、注重市場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簡單的推拿匠,建立嬰幼兒保健長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學思想及理論模式,既能治療小兒常見病又會推廣育兒保健常識以吸引更多幼兒家長的關注,做到已病可治、未病可防,使得收入有保障。
  • 針灸常用配穴法
    臨床當中,應用針灸或是中藥的時候是一樣的,沒有說單打獨鬥的,必須要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層次,遵循中醫的處方原則,針之理即藥之理。這樣的話,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就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穴位配伍的問題,我們應用針灸治療疾病的時候,哪怕是相同的處方,但是針刺的時候有的這個穴為主,也可能另外一個穴為主,這裡就涉及配穴法的問題。配穴方法有很多,要注意幾個問題。
  • 勝吃老母雞的足三裡怎麼找穴?什麼時間針灸或按壓最好?
    由於足三裡穴具有強身作用,所以從古至今養生家都把足三裡穴定為強身保健穴,古人稱之為「長壽穴」,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足三裡取穴定位方法:方法一、首先要找到犢鼻穴(外膝眼)。犢鼻穴(外膝眼)位於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足三裡就在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如下張圖。此法找穴相對較標準。
  • 花粉刺激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中醫針灸按摩可防治
    花粉刺激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中醫針灸按摩可防治 宗蕾/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 2017-04-10 20:08 來源
  • 黃竹齋與《針灸經穴圖考》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北醫學院中醫科主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主任、衛生部針灸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二、醫學事跡(一)精湛的醫術為國人贏得榮譽黃竹齋幼時家貧,十八歲始發奮攻讀,通經史、天文、歷算,尤精醫學。公元1925年任軍醫官,後來辭職回鄉掛牌行醫,求診者絡繹不絕。
  •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時間:2017-07-26 13:16   來源:中華養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作用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 經穴之能瀉火祛溼,除口臭的大陵穴!
    自測方法其實很簡單:用雙手捂住口鼻,像冬天凍到了手需要哈氣取暖一樣,用力向手掌心呵一口氣,然後聞聞掌心,如果味道不對,那麼很有可能是有口氣問題的。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除口臭的特效穴——大陵穴!可改善失眠、心律失常等有較好療效,【操作方法】取左側大陵穴。你可以先用手分別按一下兩側的大陵穴,若有口臭,會發現左側按下去的感覺明顯比右側的要為明顯。第二,用右手拇指在左大陵穴上按壓,按摩的力度和持續時間、次數以自己能夠忍受為度。若用做平時保健也可以用左手拇指按壓右手的大陵穴,左右交換按,時間5~7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 常用針灸配穴、補瀉及其原理(圖文並茂)
    針灸配方與中藥配方相同,有其配伍方法。一般來講,有近部取穴法、遠道取穴法、隨證取穴法。腧穴的名稱,在《內經》中大約有160個,針灸處方約有240餘方,其中大部分為1~3個腧穴,其中用特定穴的佔1/2以上,強調辨證取穴,用穴少而精。
  • 氣海穴——人體生氣之源,按摩氣海暖全身!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氣海穴除了有養生保健作用外,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及術後調理,如治療婦科疾病之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產後惡露不止,子宮脫垂,男科,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等,是臨床常用穴。
  • 科學養生:按摩這5個穴等於吃補藥(圖)
    針灸、按摩無副作用,療效顯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手段來治病。經常按摩以下5個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瀉法則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具體來說可以用屈曲的指關節頂穴位。   足三裡,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
  • 二白穴的準確位置及作用
    二白穴屬於經外奇穴,此穴有調和氣血、緩急止痛之作用功效。經常按摩二白穴對治療前臂痛、胸脅痛、痔瘡、脫肛、肛裂出血等相關疾病有特效。二白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的兩側,一側有2穴。  二白穴「二」,指數量。「白」,指白色、明亮的意思。本穴位於橈側腕屈肌腱的兩側,此處肉嫩皮白,一側有二穴,故名「二白」 。
  • 落枕莫驚慌 按按手上的落枕穴
    發生「落枕」後,不要驚慌,若感覺症狀嚴重,應該就近就醫,以免處理不當傷及頸椎關節;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緩解。手上有個落枕穴,不妨落枕時按摩落枕穴。落枕莫驚慌 按按手上的落枕穴(圖)  自我按摩「落枕穴」:中醫針灸當中,有個「落枕穴」,在手背側,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後一點的地方。該穴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經驗用穴,可以左右手交替自我按摩。
  • 揭秘近視眼花樣療法 針灸按摩中藥療無科學依據
    面對近視眼治療這個大市場,許多診所紛紛推出針灸、按摩、藥物、雷射等等五花八門的療法,招攬患者。雖然收費不菲,但求治心切的家長卻帶著孩子趨之若騖。對此,許多大醫院的眼科專家卻認為,這些物理療法治療真性近視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 民間特效偏方緩解落枕
    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民間特效偏方緩解落枕:  1、葛根、赤芍各12克,麻黃6克,桂枝10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3枚。將上述材料用水煎汁,分2次服用,每日1劑。熱敷半個小時。  3、一覺醒來後發現落枕了比較適合的急用辦法是冷敷,方法是找來毛巾包住冰塊,然後把包好的冰塊冷敷在脖子上,時間大概要15分鐘,如果在家方便的話可以每小時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