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許多腧穴的功用,並非完全局限於書本,本文作者舉例七則穴位新用心得,相信大家讀過本文後一定收穫滿滿。
穴性新用七則
作者/張斯特
我家世代業醫,至今已延續近二百年,對許多腧穴功用每多新發現,雖吉光片羽,卻頗有實效,今舉七則於下,供同道參考。
一、三間穴治頭面病
三間穴為手陽明經之俞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牙痛、咽喉痛、眼痛、手背紅腫、瘧疾等。
早年治一頭昏頑症頗棘手,後請祖母診治,謂三間穴能治頭面諸疾,針之竟愈。自後仔細觀察,體會到對腦血流圖所查之頸或椎-基底動脈痙攣,腦血管彈性減低之頭昏最為有效。
如冉xx,男,57歲,腦震蕩後一年半仍頭昏痛,失眠惡夢,常服中西藥物而效差,針三間穴,每日一次,左右手交替使用,一周後即愈。
此穴治周圍性面癱效佳,經治十餘例,均效。
二、天泉穴能解腰腿疼痛
天泉穴屬手厥陰經,文獻載其主治咳嗽、胸脅痛、上臂內側疼、心悸等。
我家臨床上對各種腰腿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肥大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等症,按壓或針刺此穴能很快緩解疼痛,對輔助其他方法治療和病人自我緩解痛苦均有補益。甚至有不少慢性腰腿痛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按壓後,獲得痊癒。
具體方法是取該穴按壓得氣後,再向四周找最酸脹處用力按摩,一般數分鐘內即可見效。亦可在此處用膏藥貼一圍棋子,時時按壓之。此法患者自己使用甚為方便。
三、神門、養老可健腦延年
先祖母郭貞卿醫師享年九十二歲,仍行動、思維敏捷,精神矍鑠,每日除診治病人外,還著書立說,外觀看去,儼然六旬老人,她養生方法之一就是每日多次按壓神門、養老二穴,七十六歲後持之以恆。自謂能強身防病、養心健腦、延年益壽。
近年來,我們以此二穴治療因腦炎或其他先、後天因素所致的小兒腦性癱瘓、智力低下有明顯的療效,用於成人中風後遺症,對精神運動症狀的改善有良效,對血壓的調整也有顯著的穩定作用。
四、承山穴能健胃消食
承山穴有健胃消食,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對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所致上腹部疼痛;小兒食積、吐酸噯腐,腹瀉;老年人脾胃虛弱、納呆食減等症,均可推按承山,有良效。
五、少府、勞宮穴可治口眼歪斜
周圍性面癱用常規面部穴位效差,可試改為面部輕柔按摩,針刺少府、勞宮,每次留針40分鐘,左右手交替,日一次。我們用此法治癒二十餘例,其機理值得研究。
六、陽池穴治療失枕
陽池為手少陽經之原穴,因手少陽經在秉風穴與手太陽經相交會,在大椎穴與督脈相交會,在肩井穴與足少陽經相交會之緣故,可治療失枕、頸椎病等所致之頸項酸楚疼痛,選用針劑如當歸注射液等,療效最佳。
七、天府穴能調月經
天府穴配手三裡、中渚、肱中等穴,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
偏熱用針,偏寒用灸,每次於經淨後施術(閉經不在此例),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亦可根據情況選用挑筋、穴位注射、埋線、外敷等療法,收效均顯著。
本文摘自《針灸學報》1993年第1期,作者/張斯特。轉載請註明出處。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