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海穴;是人體內的一個穴位。又名脖胦。出自《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是任脈穴位名稱,氣海穴屬於丹田部分,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10等份,從肚臍3/10的位置為此穴。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氣海穴除了有養生保健作用外,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及術後調理,如治療婦科疾病之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產後惡露不止,子宮脫垂,男科,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等,是臨床常用穴。
中醫認為,氣海穴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此穴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西醫認為,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息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如果能夠與足三裡穴、命門穴等相互配合使用,便可達到輕鬆補養的效果。
按摩氣海穴時,可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按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到200次,然後再以左掌心逆時針方向按摩100到200次,按摩熱感即有效果。
對於那些陽氣不足,或者溼寒體質的人,還可以在氣海穴進行拔罐,拔罐之後,局部皮膚的溫度,會根據身體的陽虛程度,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陽虛越嚴重的人,局部皮膚的溫度越低,而對於體虛所致的外邪侵襲,體虛感冒,嬰幼兒感冒等,對於氣海穴拔罐之後,常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只要不超過38.5度,病人的神志清晰,精神爽朗,沒有什麼其他不適,就沒有必要做其他處理,因為這是病人陽氣來復,正邪交爭的結果屬於一個比較好的現象。
氣海穴常用的保健灸法有溫和灸、氣海隔姜灸和氣海附子灸等。
⑴氣海溫和灸: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一刻鐘左右,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⑵氣海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鮮姜一片,用針穿刺數個針孔,覆蓋在氣海穴上,然後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於薑片上點燃施灸。每次3~5壯,以灸至局部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⑶氣海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後在中間用針刺數個針孔,放在氣海穴上,於附片上置黃豆大或棗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或稍有紅暈為度。每次3~5壯,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現代也常用溫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條或艾絨後放在氣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長期應用。臨床根據治療需要常針灸結合行溫針灸,這樣既有針的功效也有灸的功效,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你感覺身體疲憊,倦怠懶言,精神不振,氣虛乏力時不妨試試灸氣海穴,堅持灸一段時間後定會元氣大增。張介賓在《類經圖翼》中說:「吾養生無他術,但不使元氣佐喜怒,使氣海常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