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佛的人見《華嚴經》如見諸佛

2020-12-20 拓古傳今

在浩如煙海的佛教典藉中,《華嚴經》被譽為「經中之王」。由於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加上「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因此其所展現的境界更是巍巍壯觀,不可思議。

《華嚴經》就是諸佛的大智慧。這種大智慧,也就是諸佛所行處。

若有人想有大智慧,那麼,就要讀《華嚴經》。

依照《華嚴經》的道理來修行,也就是諸佛所修的行門。

要想真正了解徹底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必須常常親近於佛,不要離開佛法,應該勤研究《華嚴經》的道理。

換言之,親近諸佛、供養諸佛、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

不但在聽經時,要專心來聽《華嚴經》,而且在平常時,也要專心受持《華嚴經》。

諸如讀誦、書寫、翻譯、禮拜、印刷、流通等的事項。

一言以蔽之,見到《華嚴經》,就是見到諸佛。若想見佛,就要修持《華嚴經》。

萬德交歸:佛,是具足萬德的,是德無不備,障無不寂,所以這「萬德」是「德」的總名稱。

交歸,就互相歸回來。歸回到什麼地方呢?

歸回來到《華嚴經》,這叫萬德交歸。

攝群經為眷屬:《華嚴經》在一切經典裡邊是經王。

《法華經》是經中之王,這《華嚴經》是王中之王──在王裡邊的王,叫「王又王」,所以攝群經為眷屬。

《法華經》能攝其他的經典為眷屬,而《華嚴經》又攝《法華經》為眷屬。

所以說「攝群經為眷屬」,和它做一個眷屬,做一個族姓,但是它可是一個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弟子規》是《華嚴經》的根基,它與《華嚴經》無二無別
    不僅是普通人學,念佛的人這一生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學佛有所成就,更要紮好這個根基。我們有必要從成人的角度來學習《弟子規》,從一個學佛人如何來落實佛法的根基這個角度來探討《弟子規》。 我們今天的討論就以修德立業的根基為題。
  • 為什麼說富貴的華嚴,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華嚴經
    富貴的華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慧的楞嚴經,今天就說說為什麼要學習華嚴經,這是宣化上人對此的開示。所有一切的萬法都從法界流出來,即所謂「一能化為無量」。「無不還歸此法界」,所謂「無量還歸於一」,還歸於法界。法界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往大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小的了。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學佛,但也許並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無法知道學佛的意義和目標,就有可能錯失了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經雲「宿有福田得逢佛法」,所以如果一個人過去沒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人遇到佛法是件非常殊勝的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發心學佛,說明你有這個福田,才有機緣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錯失佛法,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佛,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 《華嚴經》淺釋(284)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8日)
    怎可以說在菩提中得到菩提?或者得見佛?如有這種思想的人,是永遠得不到菩提的。但是因為眾生執著有相,所以佛在無法可說情形下,才來說法。諸佛既然無有法可說,那麼,為什麼又要說法?因為隨順眾生的心意和自己的心意而說法。所謂「觀機逗教」,因人而說法,應病而予藥,才說無可說的法。
  • 不讀華嚴經 不知佛家富貴
    祖師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 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 而讀《華嚴經》,是能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讀誦《華嚴經》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那麼,你受持《華嚴經》,你不會墮落到惡趣中。《華嚴經》說: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你受持《華嚴經》,在生的時候,壽命延長,而且不是說我活 了120歲,病了110歲,而是「勝壽命」。那麼,這個「勝壽命」的人去世之後呢,雖然他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但是他在世的時候受持過《華嚴經》,他轉生 到人天善處去了。對於轉生到人天善處去的情景,普賢菩薩勾畫了一幅長卷:「若生人天。所在之處。
  • 《華嚴經》八句精華,反覆去讀,可開悟見性!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之一,這部經書是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的,經中記有佛陀之因行果德,並開顯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華嚴經上這八句精華,讀得越多越容易開悟。
  • 《華嚴經》白話譯本
    華嚴經在佛教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唐代法藏肇始,近代影響巨大。"一切唯心造"和"一即一切″和"四法界″的學說思想在中國深入人心。因此現在有很多人都在修行華嚴經,並且修行其哲學思想。華嚴經文章精妙,讀之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思想認識。但現代人對其文字奧義所知者惘然,因此,用白話文大體上了解一下華嚴經全文及譯文,這樣可以有所認知。
  • 修行華嚴經和修行者的心量!
    很多人學佛學著學著,就跑到了外道,或者儒家去了。或者很多人覺得佛教和儒家一樣,叫人做好人做好事而已。其實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度量的,那麼為什麼把佛法,把佛教看得這麼低呢。因為沒有讀《華嚴經》的緣故。華嚴經的全名,叫做《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經中之王。不讀華嚴,不知佛門之富貴。
  • 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句話,越讀越開悟!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學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在漢地佛教叢林中被譽為「經中之王」。這部經因何特殊之處,而贏得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呢?《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為文殊、普賢等菩薩所說,這部經典將三藏十二分教,盡數含攝其中,就像「帝釋天之網」,珠網上點綴著珍寶,每顆都映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道出了圓融無礙的「一真法界」境界。
  • 讀《楞嚴經》、《華嚴經》不知道念佛,那是經義沒看清楚(淨空老法師)
    念佛的人雖多,盲修瞎練,不曉得這個法門的好處,所以他很難得受用。講這部經的人,通常在佛七或者法會七天當中就講完,七天我們連經題都講不下來,粗枝大葉、含糊籠統這麼講一遍,也是無法明白其中的義理。從前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提倡,他主張這個經不講則已,要講一定要深講、一定要細講,才能叫人得受用。如果略說,只有對高人、老修行才行,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說,一定要深講、要細講,要不厭其煩。
  • 《華嚴經》淺釋(289)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2日)
    佛陀正法網每日次第學佛共修資料【佛陀正法網】《華嚴經》淺釋(289)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2日)
  • 《華嚴經》中最具靈性的兩個句子,讀懂智慧無量!
    諸多的人,尋遍三山五嶽,訪便名山大川,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智慧。於是有人因此就想通過學佛修行,得到這種諸般智慧。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真正的智慧,你有緣,才能得到,若是無緣,即便遇見,也會擦肩而過。佛經中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一個人,能深入經藏,就能得到如海的智慧。但是佛經浩若煙海,一個人,想要於眾多的經書中,找到最契合自己的佛經,很不容易。
  • 華嚴經:華嚴經讀誦完整版
    很多正在修行華嚴經的師兄們很想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因為自己的時間受到了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手機看。問我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學習會不會減少福報,我們在這裡給各位師兄解釋一下,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是不會影響我們的修行的。
  • 《華嚴經》與《金剛經》,到底有什麼不同?
    直到佛陀度化的人越來越多,佛陀的修行僧團逐漸擴大,才建立了佛教的修行方式。建立佛教後,很多人摒棄了在森林裡、山洞裡苦修的方式,進入了精舍中修行。這些人逐漸接近城市、鄉村,並在城市、鄉村中廣為傳播。佛陀運用他的方式告訴人們,要怎樣運用無上的智慧,去糾正自己的行為,怎樣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自身與心的解脫與覺悟。
  • 《華嚴經》淺釋(262)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1月17日)
    佛陀正法網每日次第學佛共修資料【佛陀正法網】《華嚴經》淺釋(262)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1月17日)
  • 《華嚴經》淺釋(287)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0日)
    佛陀正法網每日次第學佛共修資料【佛陀正法網】《華嚴經》淺釋(287)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0日)
  • 簡體注音|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龍藏本)
    根據《乾隆大藏經》大乘華嚴部,第0085部,唐罽賓三藏般若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即四十卷華嚴)之卷第四十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句讀及注音僅作參考。特此說明。如何在朋友圈把文章只分享給學佛人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華嚴經》淺釋(292)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5日)
    佛陀正法網每日次第學佛共修資料【佛陀正法網】《華嚴經》淺釋(292)今日學佛共修資料(編輯時間2021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