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煙海的佛教典藉中,《華嚴經》被譽為「經中之王」。由於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加上「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因此其所展現的境界更是巍巍壯觀,不可思議。
《華嚴經》就是諸佛的大智慧。這種大智慧,也就是諸佛所行處。
若有人想有大智慧,那麼,就要讀《華嚴經》。
依照《華嚴經》的道理來修行,也就是諸佛所修的行門。
要想真正了解徹底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必須常常親近於佛,不要離開佛法,應該勤研究《華嚴經》的道理。
換言之,親近諸佛、供養諸佛、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
不但在聽經時,要專心來聽《華嚴經》,而且在平常時,也要專心受持《華嚴經》。
諸如讀誦、書寫、翻譯、禮拜、印刷、流通等的事項。
一言以蔽之,見到《華嚴經》,就是見到諸佛。若想見佛,就要修持《華嚴經》。
萬德交歸:佛,是具足萬德的,是德無不備,障無不寂,所以這「萬德」是「德」的總名稱。
交歸,就互相歸回來。歸回到什麼地方呢?
歸回來到《華嚴經》,這叫萬德交歸。
攝群經為眷屬:《華嚴經》在一切經典裡邊是經王。
《法華經》是經中之王,這《華嚴經》是王中之王──在王裡邊的王,叫「王又王」,所以攝群經為眷屬。
《法華經》能攝其他的經典為眷屬,而《華嚴經》又攝《法華經》為眷屬。
所以說「攝群經為眷屬」,和它做一個眷屬,做一個族姓,但是它可是一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