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彌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
一軸之中,因為卷子有軸,就像我們裱的畫,它底下有個軸子,有個木頭棍子做中心,因為它好卷,容易保存,不容易損壞,所以「一軸」就是一卷。一卷經文裡面包含著有無盡的義理、無量的法門,這兩句話說得也不過分,確實是如此。蕅益大師開示裡面,引用蓮池大師的話說,「一句彌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一句阿彌陀佛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因為在中國講到佛法常說的宗門、教下,就把整個佛法包括了。宗門就是指禪宗,除禪宗之外都以「教下」來包括。五宗是禪宗裡面五個派別,這是六祖大師以後形成的,像臨濟宗、曹洞宗,這是指宗門。八教是講天台判教:化儀四教、化法四教。他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之法,用藏、通、別、圓來判攝。化儀、化法八教,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這就說明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裡面,一法都不漏。
幾個人知道阿彌陀佛的好處?念佛的人雖多,盲修瞎練,不曉得這個法門的好處,所以他很難得受用。講這部經的人,通常在佛七或者法會七天當中就講完,七天我們連經題都講不下來,粗枝大葉、含糊籠統這麼講一遍,也是無法明白其中的義理。從前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提倡,他主張這個經不講則已,要講一定要深講、一定要細講,才能叫人得受用。如果略說,只有對高人、老修行才行,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說,一定要深講、要細講,要不厭其煩。
大師又說:「一旦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鹹得現前。」這句話對我們喜歡研究教的人是莫大之安慰,我們要學這個、學那個,到哪裡學?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在這個世間學,這世間好老師、好同參都找不到。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跟諸佛菩薩學,絕對正確,沒有錯誤。為什麼不好好的花幾年時間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完成你的學業?這個世間,尤其是現代,《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有什麼樣的慧眼能辨別邪正?遇到一個好的老師難,可遇不可求,邪師太多,到處都是,這是學佛的困難。為什麼不死心塌地去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心地清淨,你就有慧眼、法眼,換句話說,邪正、是非、真妄你有能力辨別;心不清淨,沒有能力辨別。可見得這個一心重要!
如果說到其他法門,佛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有很多人他喜歡禪,沒把念佛瞧在眼裡,以為禪高,不曉得念佛比禪還要高。念佛這個法門,在《楞嚴經》裡面是「楞嚴大定」,楞嚴會上它是特別法門。諸位要明白,特別法門是從裡面提出來,不按順序排列,依照順序是普通法門。《楞嚴經》有兩個特別法門,一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如果按順序排列,它應該是第二。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它按這個排列,六根:眼、耳,耳根應該排在第二,把它抽出來擺在最後,這就告訴我們這是特別法門。一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特別法門,它在七大裡面的順序是根大,七大是「地、水、火、風、空、見、識」,根大是見,應當在識的前面。識是彌勒菩薩代表,應當在彌勒前面,把它提出來排在後面。兩個特別法門就告訴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念佛最妥當,不是明白指出來嗎?所謂楞嚴大定是什麼?就是這個。
讀《楞嚴經》不曉得念佛是楞嚴大定,冤枉!讀《華嚴經》不曉得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主修的是念佛法門,那也很冤枉。善財童子第一個善知識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個開始,一個結束,可見這是主修法門,自始至終從來沒有離開過。其餘的無量無邊法門,那是五十一位菩薩所代表,是助修法門,用也可,不用也可。不用,一個法門就成無上道。讀《華嚴經》沒看出這個門道,《華嚴經》是白讀了。讀《楞嚴》不曉得念佛,讀《華嚴》不知道念佛,那是經義沒看清楚、經沒念得通。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六度萬行,都在這句「阿彌陀佛」四個字裡面,樣樣具足了。你得到定,定共戒;你得一心不亂,道共戒,它怎麼不具足?我們才真正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才真正肯把這句阿彌陀佛當作命根一樣抓住,一時一刻絕不放鬆,曉得抓牢了這個,一生成佛,決定沒有疑惑。現在時間到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二集)1984/12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