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的存在及其邏輯:道理只為那些懂道理、講道理的人而存在!

2020-12-25 夜坑之戀

中國有句盛行已久的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句話曾經讓無數人心中堅定一個信念,即只要自己做到有理、講理,走到哪裡都行得通、吃得開。這句話也因此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做人做事要懂理、講理和以理服人,否則,不懂理、不講理甚至無理取鬧,其人生之路就會寸步難行。

然而,現實生活並沒有完全讓每一位懂理、講理的人走遍天下時都那麼如魚得水,暢通無阻,高歌猛進,甚至某些時候有人反而因為懂理、講理而蒙冤吃虧。在這種情況下,不講理的人反而一時間成了席上賓、座上客,「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則告訴人們另外一個歪理。殘酷的現實著實從根基上在動搖著人們對「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的信念。

我們一起看一個事例。某天,一位女士在一家小商鋪買了一雙高跟鞋,沒穿幾天鞋底與鞋面接縫處就脫膠了。女士找到商鋪要求聯繫廠家更換,商鋪店主不同意,就只給鞋子補了一點膠,說這種膠幾百元一支,是補鞋專用的,補膠後該不會有問題了。可是,補膠後沒過幾天,鞋子脫膠處裂口加大,女士再次找到商鋪店主,建議她給廠家反饋意見並把鞋退回廠家更換。商鋪店主不高興,還滔滔不絕地數落了一番自己的「大道理」:

一是鞋子才幾百元的貨,一雙鞋不能穿一輩子,更不能像幾千元的品牌鞋一樣有保障,要不然廠家怎麼活呀;二是她賣了這麼多鞋子,從來沒有顧客來找過她更換,說明她賣的鞋是沒問題的;另外,買便宜的鞋就該有不在乎質量的心理準備,要願打願挨;三是即便找到廠家,鞋子已經被你穿了幾天了,也同樣最多給鞋子補點膠,不可能給你換新的;四是顧客完全可以自己去找補鞋的人上線加固,不必為這點瑕疵糾纏不斷;五是鞋子脫膠不屬於質量問題,如果是質量問題,廠家早就倒閉了,加上廠家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就是因為有那麼多人需要這麼便宜的鞋,而需要這種便宜鞋的人,心裡根本不在乎鞋子能穿幾天;六是為了你這雙鞋子,我給你做了這麼多解釋,我已經仁至義盡了,你該知足了,否則,如果對每個顧客都要這麼解釋,我賣這麼多鞋,還怎麼有時間做生意啊,你再這樣堅持下去,就屬於胡攪蠻纏了,等等。

上述案例中,商鋪店主不顧鞋子脫膠裂口的客觀事實,硬是強詞奪理堅持說這不屬於質量問題,還振振有詞羅列一連串自己的所謂「道理」,向顧客倒打一耙,真讓人感到哭笑不得。該女士發現店主是如此不講理的人,顯然是鐵了心不想解決問題,於是,最後只能忍氣吞聲,自我安慰不與夏蟲語冰,就算是一次小小的破財,吃一次啞巴虧算了,今後再也不去那個店鋪買鞋了。類似這位女士的遭遇,估計我們每個人都難免遇到過,也用同樣的方式忍讓過,而且這種現象每天都在發生,各式現實版的惡劣劇情也還在繼續上演著。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道理的存在及其作用不是以我們自己個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道理只為那些懂道理、講道理的人而存在,對於那些不講道理的人來說,再充分的道理也無濟於事。特別是,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爭執或衝突,道理往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方式而存在,最終讓人們在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美醜時遭遇「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尷尬局面。更何況,當撞上「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的情況時,其結局要麼是引發更加劇烈的衝突甚至鬥毆,要麼只能是其中一方忍氣吞聲或不了了之。

不過,很多時候,忍氣吞聲或不了了之的目的只是暫時的息事寧人,或者說是一種緩兵之計。當然,我們不否認,一方面,息事寧人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體現了矛盾雙方或某一方的一種包容、忍讓、大度風範,另一方面卻也可能給將來的矛盾與衝突再度埋下了伏筆,潛藏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生活隱喻,留下了更多更深的後患,最終,一旦時機來了,有的人則會以牙還牙,以毒攻毒,舊帳新帳一起清算。如此一來,則務必導致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沒完沒了。

看來,道理終歸是道理,從長遠看,不講道理最終是要釀成苦果的。道理之所以為道理,乃是因為無論大道理還是小道理,都遵循著自身運行的邏輯,這個邏輯就是「理」。「理」是「道」的運行軌道和紋理,道理運行的規律性、邏輯性最終都落在這個「理」上。「道」是不變的「理」,「理」是承載著的「道」。「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體現的是一種天地人間運行的大勢,無論生活如何變遷,這個大勢都不可阻擋,也不會過時。

因此,我們還是有必要相信老子所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們更有必要從中吸取智慧,從善如流!

相關焦點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道理是什麼?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 人生,遠離愛講「道理」的人
    一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都是要和人講道理,希望能說服他們。 但沒想到,你說破了天,說幹了嘴,還是沒有改變他的想法。 雖然說,這個世界都需要道理。但大多數人最討厭別人時時刻刻講道理,沒完沒了。明明只想聊天,卻還要被對方的道理教育。
  • 講道理讓人不爽,就是你的錯
    1 先讓人爽,比講道理更有效 在我們的人群中,有那麼一些人是特別喜歡講道理的。無論走到哪裡,總喜歡「講理」,理講不通誓不罷休。也自然會有所不同,不存在「誰對誰錯,孰高孰低」的問題。如果你硬要趕鴨子上架,生生地分出高低長短,唯一的辦法就是「戰爭」?——看誰的嗓門高、看誰的用詞狠、看誰的耐性足。簡而言之,就是「比厲害」,誰更厲害誰勝出。 那些無比信奉「有理走遍天下」的人,那些動不動就要和別人講理,甚至「拼理」的人,往往人緣極差,讓人唯恐避之不及,不如「惹不起,躲得起」。
  • 講道理講道理,心理老師表示:有些孩子不能講道理,要強權控制
    但是,有一些家長管教孩子的方式卻是錯誤的,他們只感覺和孩子講道理就行了,不用做別的事情。然而,我們說的道理,孩子卻不一定都能夠聽得懂。當問到同事是如何教育孩子時,她高興的回答說:「別看我家孩子已經上兩年幼兒園了,但是,我不相信他什麼都懂,因此,我不經常去給他講道理,而是強權控制他。沒想到得到的結果卻很好,他很聽話,學習也挺認真的。」聽到這我問她,孩子長大後你也打算這樣強權控制他嗎?她回答說「當然不可以,孩子越大越會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應當運用正確的方式與他們溝通,這樣他們才會和家長無話不談。」
  • 想讓孩子懂道理,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
    她把壓抑了很久的情緒發洩出來,我卻和她講什麼道理,她怎麼能夠聽得進去?如果當時的我能夠及時給她一個擁抱,並給予一些安慰,而不是說教,我想一定能讓處在情感崩潰邊緣的大寶,不再那麼情緒激動。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比任何道理都更加有力量。當我意識到擁抱的重要性後,大寶後來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我就變得得心應手。
  •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不停「講道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曾看過一個提問:有什麼道理是你長大了才懂的?有一個回答被眾人贊到了高處:「小時候總以為有理走遍天下,後來才知道,這個世界是從不講道理的。」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最會講道理的人。
  •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做人,少與這些人講道理!
    原創┃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但是,那是對君子講道理,對一個聽得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所以,做人要「少講道理」!與不講道理者,閉緊你的嘴巴,珍惜你的道理,少對他們講道理。一個講道理的人,想講醒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就好比鬧鐘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那是何其的不容易!正所謂,正有正道,邪有邪道,正邪兩道各不同。
  • 孫儷育兒法則:講道理無異於"家暴",你還在給他講道理嗎?
    而父母也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犯錯,現如今大多數都是較為年輕的父母,年輕父母也心浮氣躁,也會有脾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已經儘量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也認為溫柔一些,對待孩子不會在他的心裡留下任何的陰影,但是父母也發現了,剛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只會把父母惹得越來越不開心。因為講道理,並沒有讓孩子做出任何的改變,相反,有一些會變得更加的嚴重,變本加厲的去做錯事。
  • 那些小時候的道理
    女兒這次真是聽進去了,也不確定是出於對遊樂園的嚮往還是為了避免她不喜歡的人在身高上超過自己。反正從前天晚上開始,牛奶她都能喝光光了,之前一段時間總是喝不完。不過因為她還很小,所以很快就從這個邏輯裡抽離了出來,這也讓我鬆了口氣——畢竟再想下去的話我不確定她能不能想通關節所在,別反而想歪了。到了36歲的年紀,再老是道理說教的話本是件挺油膩的事情,只是父母天職所在,自己的小孩不得不教育。在我的觀察下,發現一個有趣的情況——我們教育孩子時講的很多道理其實和小時候長輩講的內容一樣,甚至有一些直接原封不動就又講給自己的小孩聽。
  • 「不講道理/講講道理」英文怎麼說?
    reason with (someone)跟(某人)講道理
  • 講道理是件可惡的事情
    也就是我們愛與幸福理論中的一個知識點「化講道理為1-2-3-4-5」,但是大部分的家長沒有這樣的思維模式,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喋喋不休的給孩子講道理,其實你會發現道理孩子都懂,但是孩子就是不知道怎麼辦?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一、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無賴之人從來都喜歡無理取鬧,無論跟他們說多少道理,他們都無道理可言。當警察來到案發現場的時候,只看到車裡兩具燒焦的屍體,相互摟抱著。多麼諷刺啊!誰會想到兩個陌生人竟會從口角戰變成殺人戰,又有誰會想到這兩個發誓要殺死對方的人最終像情侶一樣相擁而死?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的,那些所謂的理性,幾乎是不存在的。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最直接的感官接觸來完成。當然也會有思考,對於男孩來說,大都是天馬行空的冒險故事,或者還能去異想天開的恐龍王國呢。而對於女孩來說,他們喜歡做小公主,喜歡美麗的城堡,喜歡美食和洋娃娃。
  • 為什麼現在對孩子講道理不管用了?因為所有的道理都有其適用範圍
    當然,讀初中以後,老師講的道理比我爸媽講的道理更管用。我對父母講的道理已經聽不進去了,主要是因為我覺得他們只會講,自己在生活根本就做不到。用我初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慕恩禮老師教我的話來說,他們都是「語言的偉人,行動的矮子」。道理講得震天響,自己從來不去做。推而廣之,那些年代,由於我們的信息來源比較單一。
  • 在家講道理,本身就是不講道理
    如果你們的愛情不吵架,那一點兒人味都沒有了。--林語堂夫妻吵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吵完架還過一輩子,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第一:不要急著講道理吵架的時候,你聲音大,他的聲音更大,這是誰都會的事情。冷靜的時候,才有辦法講道理。火氣大的時候,是沒辦法講道理的。她的聲音大,是因為她情緒不好,你又何必跟她一樣呢?你把聲音拉低一點,只有這一招,你可以化解很多事情。平常我們大家情緒穩定的時候,都是非常講道理的,我們平常罵一個人: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他回答:你把我氣成這樣,還要跟我講道理?因此,一個聰明的人應該先管理好情緒,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 世界上最無用的溝通方式,就是不停地講道理
    其實感情中就是如此,沒有太多道理可講,只有我願意為你妥協。曾經的我也是個愛講道理的人,甚至在感情中可以說是「吹毛求疵」。我不知道什麼叫退讓,我更不明白,為什麼明明道理擺在眼前,對方還是不能理解。比如不同頻的人,再怎麼費盡心思,都只是雞同鴨講;比如槓精,他們享受的就是抬槓的樂趣;比如爛人,就是那麼憤世嫉俗,他們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裡......
  • 笨蛋才講道理,高手只講故事(深度)
    任正非說過這樣一段話:《聖經》為什麼那麼普及,就是靠故事,小孩、老人都看得懂,每個人不同感受,所以能夠傳播開。佛教為什麼推廣不開,只有方丈搞得懂經文。 再比如《論語》《金剛經》《黃帝內經》這些影響古今中外的書籍,全是各種對話場景,是各種故事,就更不用說《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這些故事合集了。
  • 悲哀的社會:沒有道理只有立場,沒有邏輯只有情緒!
    辯論首先要講一種邏輯思維,但是我們的這種邏輯思維只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候出現過一點點星光之後,我們所講的沒有什麼邏輯也不是什麼道理,更多的只是立場和情緒。我們看來這些即便不算高知識分子,但至少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照比我們普通人是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這麼講不錯,但是最根本的地方,他們依然講的是立場和情緒,而非道理和邏輯。說專業的東西大家聽不懂,那麼我們就簡單講什麼是道理?是教人去認知或者是遵循什麼的東西就是道理,而且道理是辯論出來的。從來都沒有一個道理是自我生成並且自我肯定的。
  • 最沒用的行為,就是講道理
    這也要講道理,那也要講道理。可有的時候,最沒用的,也是講道理。一旦人與人之間的認知不同,你再講道理也沒用,若是認知相同,不講也會懂。生活中,我們常主張「以理服人」。可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幾個人會真真正正的坐下來,去聽你講道理。若是三觀不一致,即使你講再多的道理,也是也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