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校剛剛舉行了期中考試,高一語文試卷上的作文題目是距離,看到這個題目,我思索了一番,總覺得該寫到什麼。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自己的奮鬥目標之間或是心願之間會有一定距離。有時為了縮短距離,我們努力奮鬥;有時為了拉大距離,我們奮勇拼搏;有時為了保持距離,我們又煞費苦心……作文題目涉及範圍很廣,學生任意選擇一個方面寫皆可,在這裡,我不想泛泛去談,只想談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距離的,既有物質上的,又有精神上的。由於人的出生、年齡、身體狀況、受教育程度、個人修養,智力,能力等方面客觀存在著差異,因此人與人之間難免有距離,然而,人與人之間究竟是應該拉大距離,縮小距離,還是保持距離,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著競爭,只有競爭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競爭,社會的競爭必須要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規則,在這樣的前提下,競爭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收入報酬等方面的距離的拉大,當然無可厚非。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要麼競爭規則本身不夠公平、合理,要麼有規則卻不按規則去執行,請問在這樣的情形下競爭所造成的距離難道是越大越好嗎?在這種情形下,受益必然是規則的制定者,受益必然是營私舞弊者,受益必然是投機鑽營者,受損的則是大多數善良誠實,遵守規則的人。這種距離的拉大必然打擊大多數人的積極性,拉大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這也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變得冷漠無情的根本原因。在這樣的情形下,必然會滋生腐敗的溫床,形成腐敗的毒瘤,汙染社會空氣,腐蝕人們的心靈,危害我們的事業。
競爭需要規則,這個規則必須是公正、公開、公平,合理的,當然也是合法的。如果規則的制定者能多點公心,少點私心,能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考慮,以大局為重,統籌兼顧,而不僅僅只是打著個人心裡的小算盤,(當然,我也不否認人是有私心的,關鍵是我們的私心不要太重,我也不奢望大公無私)如果我們在實施規則的過程中能照章而行,摒棄潛規則,即使利益的分配有一定的距離,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恰恰是公平合理的體現,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渙散的人心就會凝聚,低落的情緒就會高漲,我們的工作就會順利,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人與人心靈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
我們需要在公平、合理規則下競爭所產生的一定的距離,我們更需要拉近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