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一處美食一出處情。
在北京工作的這些年,見識了各大菜系在這裡竟相爭彩,可以品嘗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是我等北漂之人的榮幸。
作為一個距離北京不到一百公裡的「近京族」,在品嘗過來自北方民族的豪邁午餐、南方溫柔細膩的清心小點,心中最愛的,還是老北京的味道。
去吃北京地道美食去哪裡?
王府井?南鑼鼓巷?簋街?牛街?…
其實我告訴你,這裡的美食味道不錯,但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北京飯。
真正的北京美食,要去五環以外才能找到。
你問為什麼。
因為要做地道的美食,需要本地人來掌勺。
老北京的那些人,如今普遍分布於通州區、昌平縣等等地方。
如果你發現賣食物的人,操著一口純正的京腔,那麼恭喜你,這裡就是你要找的。
如果你遇見一個人,嘴裡吆喝著「正宗北京豌豆黃」,但是確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那就要小心了。
雖然有其形,但是卻未必有其神。
就拿豌豆黃來舉例。
這是一款用蒸熟的豌豆攆成泥,再配以輔料,入模具成型。
那顏色,是類似於黃玉一般的透亮。
咬上一口,是綿軟中又不失嚼勁,清甜中自帶濃香。
舌尖與牙齒的碰撞中,豌豆的香氣在口腔中擴散開來,霸道地佔領你所有的感官。
所以,如果你吃到的豌豆黃,是那種膠皮一樣的感覺,或者甜得嗓子受不了的那樣,很可惜,這不是正宗的。
北京的地道美食還有好多(不包括外來物種)。
冰糖葫蘆、糖火燒、炒肝、焦圈、臭豆腐…
這些食物,早已融入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之中。
它不洋氣,甚至有點土,但也就是這濃濃的「土」味兒,才更顯得這個城市,有一股「人」味兒。
而不是一個只可以工作,不可以安家的異鄉。
閒暇時,不妨坐著地鐵四處走走,那些街邊的小推車上,有可以安放你漂泊靈魂的美食,也有讓你一個人在孤獨的日子中,能慰藉心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