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下你,每天懷著愉快的心情去上班,不知不覺到了晚上下班了,回到家,吃過飯,稍作休息片刻,接下來就是我最快樂開心的事情了,那就是給大家分享美食,今天分享一下我們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食。
記得那是前年去北京時吃過的美食!別有一番滋味!接下來就細細聽我道來吧… 到了北京,怎麼能不吃些那兒含有北京風味的特色小吃呢?北京的小吃那才叫數不勝數,北京烤鴨啊,豌豆黃呀,茯苓餅啦,數也數不清。
在這「數不勝數」的小吃裡頭,我最喜歡的還是驢打滾。
「初識」驢打滾,那還是從大人們的嘴裡「東拼西湊」湊出來的,那是,第一次聽到「驢打滾」是,我以為只是一個玩具罷了,但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種小吃!我想:這東西都被驢子滾過了,那還能吃嗎?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比喻。驢打滾的材料十分簡單,只有兩種:糯米和黃豆粉。在老北京那時,富裕些的人家還能在糯米裡頭加些餡兒,味道更加淳樸。它的做法也十分簡單:將黃豆粉在整個砧板上鋪滿,一定要鋪的嚴嚴實實的,這粉夠多,味兒也夠濃。再將事先準備好的糯米放在黃豆粉上,帶上一次性手套,把糯米全部「滾」上黃豆粉,再把滾滿了黃豆粉的糯米捲成一個長條,一個美味的驢打滾不就做成了嗎?驢打滾的味兒十分香,也十分濃。剛把它放入嘴裡,黃豆粉的香甜味道就首先將你的精神提起來,緊接著,糯米的香味也緊隨其後,如果再加上紅豆餡,三者結合,這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讓人的腦海裡深深的烙下了它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在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裡,也有關於驢打滾的:吃的東西名叫「驢打滾」,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宋媽對我說:「把黃米麵蒸熟了,包黑糖,再在綠豆粉裡面滾一圈,很香。便是驢打滾了。」我也對宋媽說:「我知道為什麼叫驢打滾了,你家的綠在地上打個滾起來,屁股下總有這麼一堆,你看,像驢糞不?」驢打滾的名氣在北京可謂是人人皆知。從此就可以看出,它的美味在什麼程度。驢打滾的味兒就可以用三個字形容:香、淳、厚,就連我這個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也特別喜歡,旅遊回來後,家裡的驢打滾也是「數不勝數」。
接下來再說說北京的烤鴨,那味道真是美極了。
北京有好多烤鴨店,我去過全聚德烤鴨店前門的店,王府井的店,那個店還有一盤栩栩如生的「小鴨子」哪,羲和雅居的合和烤鴨,我覺得還是大董烤鴨店的烤鴨最好吃。北京大董烤鴨店(原北京烤鴨店)成立於1985年4月28日。大董烤鴨店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總經理董振祥被朋友們暱稱為大董,由此而得名。聽人們說大董是個奇才,不僅是因為他的烤鴨店門庭若市,還因為他在烹飪行業有著很高的聲譽與地位,更因為他還是中國餐飲圈內唯一一位獲得mba學位的廚師兼餐飲管理者。大董烤鴨店布置的富麗堂皇,餐廳的裝修很有主題性,是以四庫全書為主題的,非常文雅和人文化。烤鴨店的生意每天都紅紅火火,若不是提前訂桌,還吃不上呢!那兒的烤鴨比全聚德的好吃多了,我最愛吃的是鴨皮沾糖,太美味了,很酥,不覺得油膩,入口即化,滑而不膩,鴨肉質瘦嫩卻不澀,還有小餅,跟其他地方的小餅不一樣,似乎是加了糯米還是什麼,成色均勻,薄厚適當,卷很多鴨肉汁醬也不會漏,很有嚼勁,比很多地方吃起來像春卷皮的那種餅好多了,另外還有那個空心的餅,不知道怎麼做的,那麼薄又不碎掉。這裡的烤鴨「有八個調料、八種吃法」,鴨皮「蘸糖」,「入口即化」;鴨肉「蘸蒜泥」,也是「一絕」。鹽水鴨肝「做得嫩」又「入味」,值得嘗試。烤鴨吃法的挖掘和保留也是大董烤鴨店的特色,每桌上都有一份關於烤鴨吃法的指導小冊子,讓顧客感受到文化的關懷。其它的菜品做的非常精緻,每道菜都有各自的特點,每道菜都很藝術,造型「別致」,擺盤「像一幅畫」,味道也「有特色」,而且能把菜做出一種意境,給人以驚喜。有機會一定要嘗嘗董氏燒海參!價錢也是很貴啊。正像奶奶說的,看價格,嚇你一跳,嘗味道,也嚇你一跳,前者是膽戰心驚,後者是心滿意足。
北京的特色小吃數不勝數,但是,我的腦海裡一直浮現著北京的烤鴨和驢打滾。因為這兩種美食實在太好吃了,我愛北京的美食,我愛我們的國家,更愛北京首都,更加愛我們的祖國!美食皆天下,不分你我他,我愛美食,更愛分享!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