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黃流花燈手藝人扎燈40年 祖傳手藝恐後繼無人

2020-12-17 南海網

  樂東黃流鎮花燈手藝人陳宣兆

  巧手扎燈40年 只為萬家歡

  五彩斑斕的燈籠折射七彩祥光、各式各樣的造型寓意好的願景。花燈,是元宵節留在許多人記憶深處的文化符號。遊花燈、賞花燈,更是海南各地鬧元宵節的重頭戲。

  在樂東黃流鎮,元宵節是民間最熱鬧的日子,這一天孩子們定是早早地期待著天降夜幕,拉上鄰家的夥伴,早早地到街上去玩耍,等著遊花燈;而大人們,不僅賞花燈、還能在花燈下許願。

  臨近元宵節,是花燈匠人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日子,選材、設計、製作……不僅是給每家每戶做出一盞漂亮、別出心裁的花燈,還是花燈匠人秀匠藝的節日。各色花燈爭奇鬥豔萬家歡,這是每一個花燈匠人最開心的時刻。

  □南國都市報記者 易帆

黃流鎮曾遊行的孔雀燈車(資料圖,由記者易帆翻拍)

  祖傳手藝

  廢鐵絲啤酒瓶成花燈製作材料

  今年68歲的陳宣兆,是黃流鎮上的花燈老匠人之一。扎花燈,他一做就是40年,畫草圖、找模型、扎框架……在他的手下,一盞盞花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陳宣兆扎花燈的手藝是祖傳的,自小看著爸爸扎花燈,他也沾染了濃厚興趣。

  「可別小看這門手藝,做花燈可是十分耗費精力,做好一盞花燈,要有好的構思,還要有好的表現才行。」陳宣兆說,花燈匠人往往身懷「十八般」手藝,繪畫、書法、雕刻……小時候的花燈,因條件有限,做來做去,都是一個圓燈籠,但還是十分受到大家的喜愛。

  在改革開放初期,製作花燈的材料十分有限。「那時候我們用削薄的竹片、廢鐵絲來扎框架,剪彩紙糊形狀,造型也相對單調,功能單一。」陳宣兆說,廢鐵絲、啤酒瓶、透紗布,都是製作材料,鐵絲或者竹片扎出框架後,把啤酒瓶削去一半放至燈內,將搗爛煮熟的糯米填底、固定酒瓶,再用擰好的棉花做燈芯,倒進海棠油。這樣一盞花燈才完成了初步的工藝。但要把花燈做得靈動,還需要用鐵絲連接酒瓶,在燈外做成一個手把,可以手工轉動燈芯。持燈的人轉動手把,看燈內燈火搖曳,賞玩花燈的樂趣就在於此。

  花燈手藝逐漸發展,電燈泡取代油燈,薄透紗布取代彩紙,花燈製作有了質的飛躍,集聲、光、電,形、神、色於一體的花燈,成了綜合藝術品。

  花燈手藝人在為金馬花燈做外形修飾(資料圖,由記者易帆翻拍)

  花燈鬥豔   做一個簡單花燈至少要一周

  「鬧花燈,才能討個好年頭。」這是在黃流廣為流傳的一句諺語。

  黃流鎮自古來,劃分為七個坊來做花燈、花燈節上,每個坊的作品爭奇鬥豔,並進行評選。黃流鎮花燈協會會長陳大如說:「做一個簡單的花燈,至少也要一個星期,而複雜的,則需要一個月以上。」

  陳大如說,做花燈讓坊裡的鄉親鄰裡關係更為密切,即使在外工作的人也會取得聯繫,大家有手藝的出手藝,有物資的出物資,有錢的出錢,只為了坊裡爭得名譽。而對於花燈手藝人來說,這也是一年一度的精神盛會。

  花燈手藝人在忙著製作花燈(資料圖,由記者易帆翻拍)

  主題不一   寄託手藝人的美好生活願景

  花燈的造型主題也反映著手藝人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每年的主題不盡相同。

  在黃流花燈史上,鼎鼎有名的是20世紀40年代的一盞「龍燈」。這盞「龍燈」長達30餘米,是用竹子、紅絲布和100盞風燈紮成的。

  這樣的例子還不少,陳宣兆曾做過一盞孔雀開屏的花燈,孔雀開屏色彩斑斕的羽毛,由30餘盞燈紮成,竹片固定的孔雀昂著頭,目光炯炯有神,精神抖擻,仿若一隻奮起的雄雞。

  從舊時的「關羽」、「南海觀音」,到現在的「宇宙飛船」、「嫦娥奔月」,不同的花燈造型主題寄託了手藝人的美好願景。

  傳統難題   製作技藝面臨後繼乏人困境

  記者採訪過程中了解到,如今花燈手藝人都是些年近古稀的老人,其中還有些老人因身體等因素,已不再製作花燈。鮮少有年輕人願意學習這門手藝。

  黃流文化藝術促進會相關負責人陳鴻漢告訴記者,在以往黃流民俗中,每一戶生有男孩的人家,都要做花燈,而如今這項民俗已經淡化。民俗觀念的淡化,加之傳統手工藝製作複雜、注重細節,利潤微薄,且市場需求不強等因素,花燈製作技藝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黃流文化工作站站長陳山說,當務之急仍是通過文化引導,讓更多的人了解花燈,才能得以傳承。

責任編輯:韓慧

相關焦點

  • 天安門紅燈籠製作者:傳統制燈手藝恐後繼無人(1)
    原標題:天安門紅燈籠老藝人手工扎制如今的紅燈廠早已不見昔日輝煌,固守傳統的手工制燈者寥寥無幾,這項傳統民俗技藝面臨失傳窘境。老藝人制燈40年不改本色「燈籠是數學和藝術完美結合體,需要大大小小10幾道工序,」北京市美術紅燈廠從事燈籠製作30餘年的馬師傅說,燈籠底座、骨架、尺寸以及與建築物的比例都要遵循規律。首先燈籠直徑要和燈座大小相匹配。
  • 港城又是一年花燈明 可惜傳統花燈手藝面臨失傳
    「那時候,元宵節當天晚上,滿街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傳統花燈,有挑著的八角燈、球燈、西瓜燈,有地上走的猴子騎羊燈、牧童騎牛燈、狀元騎馬燈等等,真是熱鬧。」劉阿姨說,「可惜現在沒有以前的那個熱鬧勁了,也看不到那麼多的花燈了。」據了解,現在很難看到傳統花燈,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需求有萎縮。隨著民俗的漸漸淡化,傳統花燈的數量也逐漸減少了。
  • 民間藝人做花燈迎羊年 傳統手藝不能讓它失傳了
    民間藝人做花燈迎羊年 傳統手藝不能讓它失傳了時間:2015-02-11 08:12:02來源:西安晚報作者:黃亞平編輯:白宇萍(實習生)     羊年春節即將到來,長安區炮裡街道西垇村的王蒲芳和老伴晁永昆又開始忙著趕做花燈,那一串串五彩斑斕、造型各異的燈籠把個農家院裝點得格外喜慶。
  • 秦淮花燈:「手藝人」變身「文化人」
    「曹氏花燈」店鋪,雖只有幾平方米,卻是扎燈老藝人曹真榮的「陣地」。春節黃金周,他已經賣出了近2000盞花燈。「現在每天花燈不夠賣,存貨都沒了,今晚又得加班加點扎燈!」曹真榮估摸著今夜得忙活到一兩點。而在幾米遠的馬路對面,女兒曹紅開的「曹紅花燈」鋪子裡,擺放的則是她前一天夜裡剛剛趕做出來的花燈。  作為「秦淮燈會」最核心的部分,彩燈藝人傳承的是秦淮文化的根脈。
  • 一起來點亮福州花燈
    鄭祥霖和他親手製作的花燈2007年,社區舉辦第一屆花燈比賽,鄭祥霖就憑藉著一盞「三花走馬燈」一舉奪得「燈王」的稱號。花燈製作包括圖紙設計、塑形、扎骨架、糊布、繪圖、上色、油漆等七個主要步驟。製作過程沒有能夠參照的圖紙,全憑手藝人的記憶和技巧。鄭師傅的花燈有別於他人,比如他的蓮花燈可以做到颳風下雨也「花瓣不倒」。
  • 夫妻檔西安街頭制手工燈籠 最害怕手藝後繼無人
    王西學和老伴這對夫妻檔可是搭配了幾十年。  在西安市雁塔區樂遊路路口,他和老伴王粉團擺了一個小攤位,專門賣手工燈籠。他的活是破篾子,老伴負責編。「手工燈籠現在很受歡迎,不少人路過這都會買一兩個,順便看看我們怎麼做。」
  • 寫一副春聯 扎一盞花燈自己動手細細品味年的味道
    鬧花燈 熠熠燈彩鬧元宵對於老底子寧波人來說,過年尤其是元宵佳節掛燈、放燈、觀燈、賞燈,不僅是一種風俗習慣,更是一種文化情結。家住江東區的徐鶴年老人正是製作燈彩的好手,他的燈彩題材以動物為主。「每到新的一年,就做一個生肖燈,是我的傳統,十二生肖,我大都做過了。」
  • 親手做花燈,北京哪兒能學這項頻臨失傳的手藝
    因為它最早只在宮廷裡見得著」,「將花燈做成瓶子的樣式,是取『平安』之意」……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
  • 秦淮花燈的起源、現狀及花燈製作工藝
    唐朝治世因社會昇平,經濟富庶,花燈更是大放異彩,盛極一時,活動規模相當浩大,觀燈人潮萬頭動,花燈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誌。兩宋時期國勢雖然積弱此項文化卻因得到率室的大力推行而益加發揚光大,明清兩朝賞燈熱潮未減,坊間更出現燈市,販售各種花燈,式樣繁多,爭相競秀。據文字記載,秦淮花燈的歷史可能晚於長安。但民間扎燈的歷史,可能又要早很多。漢代之前許多民間祭祀活動已經採用了燒対燈的形式。
  • 泉州花燈品類多造型多工藝考究 錫雕燈全國獨有
    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燈傳承人林偉忠介紹,堪稱南方花燈代表的泉州花燈以造型多樣、工藝考究而聞名海內外。以造型為參照,泉州花燈可分為人物燈、動物燈、花籃燈等,花燈的內容則多以山水風景、歷史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為主。論功能用途,泉州花燈有座燈、掛燈、水燈、提燈四大品種;按製作工藝劃分,泉州花燈有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燈等三大類。
  • 後繼無人 新加坡華人潮式燈籠彩繪手藝面臨失傳
    後繼無人 新加坡華人潮式燈籠彩繪手藝面臨失傳     「楊瑞發父親白手起家,二戰結束,在牛車水紐馬吉路設店賣燈籠和紙紮工藝品。  楊漢潮從小就喜歡美術,曾在南洋美專(南藝前身)學繪畫,後來家裡經濟拮据,16歲輟學,回到紙紮店幫忙父親打理生意。他很快就從父親和紙紮師傅那裡學會各種製作燈籠和紙紮的手藝,但他最感興趣的始終是燈籠彩繪。  楊漢潮學燈籠彩繪的過程相當艱辛。
  • 2015年樂東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樂東黎族自治縣土地利用整體規劃(2006-2020年)》(2013年修改)獲省政府批准。編制樂東黎族自治縣旅遊資源協調規劃、尖峰嶺旅遊區總體規劃和鶯歌海鹽場及龍騰灣區域總規等。修編縣城總體規劃、龍沐灣國際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九所新區及大嶺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批覆實施8個鎮的總體規劃、5個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2個農場的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133個行政村,490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工作。
  • 價高不愁賣傳統花燈走俏 扎萬隻手工花燈 仍供不應求
    這些外來的紙折燈價格便宜,且造型色彩豐富,音樂多變,「當時揚州手工花燈自然受到冷落。」但是這幾年賣花燈的老闆們明顯感覺到了市場風向的轉變。「手工花燈品種更多,電燈泡取代了以往的蠟燭,更加環保安全,價格基本都在五十塊錢以上,且不愁賣。」
  • 泉州元宵花燈迷人眼 賞燈有什麼門道?如何賞燈
    元宵佳節,各類花燈璀璨奪目,令人眼花繚亂,看不出門道來只能「走馬觀燈」。其實,花燈有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燈、子母燈、走馬燈、料絲燈、多角燈、宮燈、大型座燈等,只要懂得如何欣賞,你會發現花燈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有趣。
  • 退休後自學成才 83歲杭州老爺子做花燈與眾不同
    老爺子笑說,做花燈其實很耗費精力,手不能抖、眼不能花,沒有一副好的身子骨可不行。盧章林出生於以手藝活聞名的東陽。興許天生帶了東陽人手藝棒的天賦,原本從事工會工作的盧章林,在退休後,就有了做花燈的衝動。「我們小時候每年一定會做燈籠的,只不過村裡條件有限,做來做去,都是個圓燈籠。」
  • 海南樂東刑警大隊原大隊長玩忽職守被判刑
    2001年8月30日,黃流刑警中隊民警勘查現場,並立案;12月30日,詢問了被害人邢增瓦及現場目擊證人李桃流、周愛琴;同一天,法醫鑑定邢增瓦的傷情屬重傷。2002年5月13日,樂東黎族自治縣公安局作出破案決定,並於2002年5月15日向縣檢察院提請逮捕陳泰國。檢察院辦案人員,對該案列出退查提綱並退回公安機關,黃流刑警中隊沒有開展任何偵查工作。
  • 2019年樂東重點項目布局,樂東發展邁入新臺階
    樂東是海南西南部重點發展區域,樂東位於北緯18°黃金度假區,擁有眾多天然優質的自然資源,形成「一江一山二嶺三灣」的旅遊格局,2019年樂東緊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近期也上馬眾多標杆性項目,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2019年樂東重點發展項目。
  • 深藏於莆田王橋頭巷的竹器手藝!如今卻沒人學
    物理拗彎工序烤完竹後,老師傅收拾東西回店裡繼續製作竹製品,店鋪的門用的是現在少見的排門板,頗具懷舊風情。因為是祖傳的手藝,他不想就此斷了。我問老師傅他還會做多久,他停頓了一下,說「我今年73歲,還能再做10年」。在小編看來,老師傅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
  • 元宵花燈「猴燈」走俏 揚州有「送高燈」傳統(圖)
    今年是農曆猴年,在種類繁多的花燈中,以猴為造型的花燈是主角,這其中既有傳統的手工花燈,也有塑料等材質的。記者了解到,與塑料花燈相比,傳統的復古手工花燈售價雖然高出不少,但由於樣式新穎,銷量見長。  花燈種類繁多  猴年猴燈俏,銷量佔了一半  在曲江小商品市場、荷花池、秋雨路等花燈銷售點,記者注意到,幾乎每家花燈攤點前都人頭攢動。今年的花燈品種繁多,有荷花燈、蓮藕燈、麒麟送子燈和宮燈等。
  • 海南樂東公布四宗經營未經檢驗檢疫肉類食品...
    記者 蒙健/攝 經營未檢疫且疫區的牛腩卻聲稱「不知道」 店方被吊證、禁業、罰款160多萬元 今年7月17日,樂東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根據樂東人民檢察院移交的關於樂東黃流興孝百貨店沙嫌經營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食品的相關線索及材料,對樂東黃流興孝百貨店進行現場檢查。經初步審查,該店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遂進行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