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是哪五穀?「六畜」是哪六畜?能叫全的都沒忘本

2020-12-22 黃門左侍郎

人人都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知道「五穀」「六畜」都是啥嗎?「五穀」是哪五穀?「六畜」是哪六畜?能叫全的都沒忘本。

嚮往美好幸福生活,是自有人類以來的頑強追求,所以,每逢新春,家家都會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六蓄興旺」,甚至還會寫在紅紙上,張貼在牆壁上,時時提醒家人,要為實現這樣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不懈。

作為一個農村人,如果連「五穀」「六蓄」是啥都分不清,是會被人恥笑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庸人的。那麼,這裡的「五穀」與「六畜」,最初到底指的是哪些穀物與動物呢?

1/五穀是哪五種作物?

這裡的「谷」,原來是指帶殼的糧食;「谷」字的讀音,就是由殼的讀音演變而來的。「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關於五穀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是無稻的。

五穀中的「稻」與「麥」大家都非常熟悉,現在已是人們日不可少的主食。而五穀中的「麻」,以前的農村很常見,現在種植已是越來越少了。這裡的麻指的是麻子,它形似於芝麻,麻子的籽實,可食用(嗑食,猴子尤喜)、榨油、包餃子,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比如,與蜂蜜同時食用將致眼疾。只是,由於現在的食物豐富,麻子早已退出了人們的餐桌。在此,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五穀」中的「黍、稷、菽」。

先說「黍」。唐代詩人有首著名的五律,叫《過故人莊》,是曾經入選過中學教材的,是被要求的必背課。其詩云: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首句中「具雞黍」的「黍(shǔ)」,系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線形,籽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我國古代重要糧食作物之一。

次說「稷」。有個熟語叫「江山社稷」,這裡的「社稷」,指的是土神與穀神。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擁有了土地與穀物,就有了立國與產家之本,所以,社稷又成為江山的代稱。古代的皇城,都會有社稷壇,專為皇家供奉社神與稷神之用。社稷壇前,還給皇帝留了一畝三分地,以示不忘農本。

這裡的「稷(jì)」,又稱粟,俗稱小米,又叫黃粱,是古代最最常用的主食。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中,就記載了一個「黃粱夢」的故事,裡面的「黃粱」就是稷。《枕中記》裡說,有個赴京趕考名落孫山的舉子盧生,途經邯鄲,在旅店偶遇一位異人送枕,盧生入睡後,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的時候,店家的小米飯還沒有熟。眼一睜一閉,一生就過去了,因有所悟。

再說「菽」。一代偉人曾寫過一首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詩中的「稻菽」代指的就是五穀,也泛指田裡的各種莊稼。「菽(shū)」,篆文寫作「尗」,意思是像豆類生長的樣子。「菽」,為豆類的總稱。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春秋 考異郵》)

如今,「五穀」則泛指一切糧食類作物。

2/「六畜」是哪六種家畜?

相比於「五穀」,六畜更容易理解。據《周禮·天官·庖人》稱:「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杜預注曰:「為六畜:馬、牛、羊、雞、犬、豕。」南宋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中也有:「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因此「六畜」一詞可謂婦孺皆知。

「六畜」中的「豕」,為古人最早家養的家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肉食來源,只是,近段時間以來,「二師兄」的身價倍長,人生才大有豬肉一價難求的尷尬。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的「五穀」、「六畜」分別是什麼?能說全的人不簡單
    那麼這裡所說的「五穀」、「六畜」到底是指哪幾種穀物和動物呢?首先來說一下「五穀」,我們常說「人都是是五穀雜糧長大的」,其實這裡的五穀所指的就是帶殼的糧食。而關於五穀的說法則有兩種,一種說是「麻、黍、稷、麥、菽」,而另一種則將其中的「麻」替換成了「稻」。
  •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祭祀天神(河神)或祈福儀式,在案桌上經常拜訪著各種各樣的果品肉類,甚至包含豬頭、牛身、羊腿··· 有人不禁好奇:難道神仙也吃肉嗎?為啥供神也要有肉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下:祭祀儀式中供奉肉類的原因。
  • 老農常說「要想富,養六畜」,啥意思,那是哪六畜呢?
    第一句是「要想富,養六畜」。老農常說「要想富,養六畜」,啥意思,那是哪六畜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致富的話,那麼你就要在家裡養很多的牲畜。其實,六畜有著特定的指定,是指馬,牛,豬,羊,狗,雞這六畜。這些動物在實際生活中,對農民生活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比如說馬,就可以起到一個交通運輸的作用。
  • 五穀雜糧,指哪五穀?五音不全,指哪五音?五彩繽紛,指哪五彩?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人們說:「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還有一些人自嘲:「哎呀,我五音不全,唱歌來不了!」那麼,大家知道五穀雜糧指的是哪五穀嗎?五音不全呢,指的又是哪五音?還有五彩繽紛呢,指的又是哪五彩呢?
  • 五穀雜糧哪五穀?雜糧有哪些?
    我們常說「五穀雜糧」,但五穀到底是哪五穀?自古以來流傳著許多說法,《孟子騰文公》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稻即稻米;黍不是我們所熟知的玉蜀黍,而是黍米,屬於小米的一種;稷也是一種小米;麥指的是大麥、小麥;至於菽指的就是大豆。
  • 老話說:四肢不勤,五穀不分 五穀雜糧中的五穀究竟是哪五種?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多年來,不論天災、人禍、皇朝更替,中華民族都屹立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有的喜歡吃麵,有的喜歡米飯,有的喜歡饅頭包子,可以說是種類繁多,而我們所吃的食物總歸離不開五穀。五穀,這個詞大到垂垂老矣,小到啟蒙稚童都聽過、知道這個詞,而五穀具體指的是或者說是哪種穀物?哪五穀?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 《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馬為何排在六畜之首?
    華夏幾千年歷史,也可以視作一部農業發展史,俗語「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講得就是太平盛世與五穀六畜的重要關係。長期以來,豬在六畜中是排第一位的,自從《三字經》有了「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的句子後,心有不甘的二師兄無奈只好敬陪末座了。
  • 「五穀豐登」中的「五穀」是指哪五類食物?古人的日常食物是什麼
    「五穀豐登」中的「五穀」是指哪五類食物?古代農民的日常食物是什麼?唐代大詩人李紳曾寫過《憫農·二首》,其中就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詩句。「粟」是穀子的別稱將其去殼之後就叫小米。作為古代社會中北方地區,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曾在歷史發展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 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五穀包含哪幾種穀物?
    許多朋友不清楚這五穀具體指的是什麼穀物,尤其「菽」在現代漢語中應用較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 一、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 「菽」讀作shū,原義是像豆類生長的樣子,或指大豆,後來被用作豆類的總稱。
  • 我們傳統文化中所說的「五穀」是哪五穀?你認識幾谷?
    『』五穀『』這個詞相信大家都聽過,但真能弄明白這「五穀」究竟是哪五穀?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是什麼?請隨我逐一道來。我們傳統文化講的「五穀」所指的五種穀物,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且存在爭議,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shǔ)、稷(jì)、麥、菽(shū);另一種指麻、黍(shǔ)、稷(jì)、麥、菽(shū)。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 四體不勤 也分五穀|五穀到底是哪五種穀物呢?德福康教您認五穀
    最近全國人民都找到了新樂趣:下廚。一些從來沒揉過面的南方媽媽們,都開始無師自通地揉面做起了包子、饅頭,洗麵團做麵筋蒸涼皮;有些北方媽媽們,開始嘗試做精製的南方點心。不少人的廚藝光速精進,隱約有給全家備上滿漢全席的架勢。
  • 五穀都包括什麼?
    古代有「五穀」的說法,但「五穀」是哪五穀,說法就有了分歧。但通常的說法是指稷、黍、麥、菽、麻。 五穀是古代基本的農產品,是古人的基本糧食。 稷--就是穀子,脫殼後是小米。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期中,稷都是最重要的糧食之一。古人把稷作為五穀之長,以稷代表穀神,穀神和社神(土神)合起來,叫做社稷。後來,社稷發展成為國家的代稱。 黍--就是黍子,又叫黃米。
  • 我們常說「五穀雜糧」,那麼這個「五穀」,到底都是什麼
    提起「五穀雜糧」這個詞,我想我們都不會陌生,可是,如果要問這個「五穀」到底都是哪五「谷」,大概就有些朋友要感到迷惑了,因為我們的的確確常說「五穀雜糧」,但同時我們也的的確確都沒有好好地對這個「五穀」細細的研究一番。
  • 你知道我們常聽到的「五穀」分別是哪五種嗎?不知道的快來補課吧
    你知道「五穀」分別是哪五種嗎?不知道的快來補課吧。在城市待久了,以至於只知道在書本上聽過五穀,但是卻不知道五穀長什麼樣子,在鄉野間行走,卻不知道田裡種的是什麼?不知道稻米是怎麼長出來的?明天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快來看一看五穀是哪幾種吧!
  • 《論語》有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其中「五穀」指的什麼?
    寡聞大意為:子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一日落後,於是詢問路旁除草的老人見沒見孔夫子,老人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質問子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怎麼能稱得上「夫子」稱謂?,隨後就不理子路又去除草了。「四體」就是指四肢,「四體不勤」指不勤快不勞動;「五穀不分」指的是不能分辨常見的五種農作物。我國歷史上一直是農業立國,因而對農作物的認知和了解,是人人必備的普遍常識。老人在這裡諷刺孔子分不清穀物,不事勞作,只知道四處遊說,因而不符合「夫子」稱謂,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然而,「五穀」指的具體哪幾種穀物?
  • 中國姓氏趣集 稻黍稷麥,菽麻粱菱,這些五穀雜糧,竟然都是姓氏
    稻黍稷麥,菽麻粱菱,這些五穀雜糧,竟然都是姓氏。稻,加工後即大米。黍,指黃米,有黏性。稷,又稱粟,就是小米。麥,指小麥,加工以後,就是白面。大米白面,稱為細糧,其它都是粗糧。菽,特指大豆。麻,種子叫麻子,莖皮叫麻皮。粱,就是高粱。菱,就是菱角。五穀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稻黍稷麥菽,一種是麻黍稷麥菽。古人有時還把粱加入,稱為六穀,與六畜相對。
  •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成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拼音】: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解釋】: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意思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怎麼能算老師呢?【近義詞】: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反義詞】:孜孜不倦 不辭辛勞【例句】:年輕人要懂得上進,像那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 2021年是辛丑年,農村老話:「疾病稍,六畜瘴」是什麼意思?
    而在古代,農村勞動人民常常通過不斷的日常勞作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從而總結出了不少描述不同年份狀態俗語,而在2021年辛丑年,人們常說是「疾病稍,六畜瘴」,它是指什麼意思呢?「疾病稍,六畜瘴」出至古代皇曆中的《地母經》,以前人們通過60個幹支組成的對應的每一年來預測農作物收成情況以及養殖業生長和需求情況。
  •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素來就最為講究名正言順。就以中藥而言,無論某一味中藥的名字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個固定所指是不會變的。
  • 2021無春牛年,俗語「疾病稍,六畜瘴」啥意思?老話有理麼?
    今天是12月26日,再過4天我們就迎來了2021年,大家都知道過去的2021年(庚子年)確實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好的回憶,但再多的困難也打不倒我們,對於農村人而言,新的一年就是新的開始,只要卯足了勁在新的一年裡必定會成功,所以大家都在期盼著牛年的到來,雖然很多人說明年是無春年,諸事不宜,但這只是古時候的一種主觀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