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多次心臟停跳、產後大出血……35歲孕婦的生死11小時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醫生在手術室內對梅子實施搶救。 本文約6095字

預計閱讀時間16分鐘

作者 | 尹海月

編輯 | 秦珍子

危險到來時,梅子一無所知。這位35歲的孕婦躺在手術臺上,陷入深度麻醉狀態,記憶暫時停止「錄入」。

不出意外的話,這臺上午進行的剖宮產手術將在一兩小時內完成。

然而,梅子醒來時已是第二天清晨,她的身體插滿管子,呼吸需要機器輔助。

後來,家人和醫護人員的講述、媒體報導幫助她拼湊出缺失的記憶:她經歷了一場長達11個小時的手術,心臟曾3次停止跳動。

「一個人已經到懸崖峭壁邊,要掉下去,你拼命地抓住她,把她挽救過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一位醫生形容道。

醫生們知道他們抓住的意義:年輕女人,第二個孩子剛剛出世,還有個9歲女兒,手術那天是暑假第一天,小女孩在家裡等著媽媽醒來。

作為全國第一家市級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廣醫三院每年收治危重孕產婦超過1000人。在所有驚心動魄的故事裡,梅子無疑是幸運的個體。她經歷了羊水栓塞、心臟驟停、產後大出血……這些重症名稱寫在病歷中不過兩行字,但現實中,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能要梅子的命。

在醫院多科室協作下,針對梅子的救治持續了3個月。再有一個星期,她就能回家了。

梅子還有些後怕,「一個環節出錯,我可能永遠睡過去」。幸運的是,她回來了。

1

手術從7月16日上午8時55分開始,在廣醫三院9樓,12間手術室分布在內通道兩側,夜晚的燈光也亮如白晝。

丈夫王強扶梅子進入1號手術室,自動門外,他摸了摸妻子的肚子,「加油!」那時,他以為妻子很快就會出來,就像9年前,他等來大女兒的誕生。

那天清晨陽光燦爛,1個多小時後,護士抱著男嬰出來,王強很開心,他舉起手機為新生兒拍照,步履輕快地下到門診1樓,為孩子辦理入院。

在擁擠的門診大廳,王強突然聽見電話響起,手術室醫生說:「很緊急,上來吧。」他慌了,把自己塞進一部電梯,超重提示音響了,他只好從一樓跑上九樓,在手術室門外接到一張病危通知書。

「當時已經快暈過去。」王強回憶。他的腿開始發軟,一位護士搬來凳子,他得知妻子發生了心臟驟停。

意外發生在醫生為梅子縫合最後一層腹部傷口時,11時20分,「產婦出現室顫」。管理生命體徵監測的麻醉科主任王壽平發現,梅子的心跳一下高達190次/分鐘,緊接著出現心臟驟停。

產科主任陳敦金正在出專家門診,接到電話,迅速趕到手術室。麻醉科醫生進行胸外按壓,「滴滴滴……」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間不斷響起心電監護儀的警報聲,屏幕上方的心跳波形曲線變成一條直線。

「拿血!給藥!」「心電都沒有了怎麼辦?」焦急的聲音充斥了手術室。

梅子出現心跳停止和凝血功能障礙,執業30多年的陳敦金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由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是引起急性肺栓塞、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的嚴重的分娩期併發症,發病率為4/10萬-6/10萬,一旦發生,死亡率最高可達80%,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在發病1個小時內死亡。

手術前,梅子聽說過羊水栓塞,但沒想到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為這事兒「不是在電視上就是在新聞裡」。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均是誘發羊水栓塞的因素。懷上二胎後,梅子喝水都會吐,幾個月前,產檢醫生告知她二胎是前置胎盤時,她隱約覺得「比較危險」,「所以選擇這家醫院」。

她從未一窺「危險」的真面目。

心跳驟停導致她全身血液循環中斷,必須立刻接受心肺復甦,現場的醫護人員開始輪流對她進行胸外按壓。

「詹主任,趕快到一房!」廣播中的呼叫聲兩層樓都聽得見,正在11號手術室忙碌的麻醉科老主任詹鴻覺得「不妙」,迅速將快完成的手術移交給助手,趕到1號手術室。

現場醫生站在手術床旁的墩子上,給梅子按壓心臟,詹鴻也加入進去。不足1.6米高的梅子體重90公斤,肥胖導致其皮下脂肪層厚,按壓起來很吃力,詹鴻的手術衣被汗水浸溼。

此時,王強茫然站在手術室外。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裡,梅子每一次止血、麻醉都需要他籤字,頻繁時幾分鐘一次,醫護人員不斷從他眼前經過,跑下樓梯,提著急救藥品上來,又鑽進手術室,「穿的衣服都溼透了」。

為了能儘快獲得家屬籤字、實施搶救,一位女醫生向他解釋病情時,語速很快,王強已經「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了」。旁邊的醫生安慰她,「不要著急,你慢慢跟家屬解釋」。

2

進行心肺復甦12分鐘後,心電監護儀發出提示,「心跳有了!血壓有了!」有人說道。

11時32分,腹部縫合手術繼續進行,在醫護人員稍稍放下心來時,12時05分,那個急促的聲音再度響起,「滴滴滴……」梅子的心臟再一次出現驟停。

「只要心臟停了4分鐘,這個人就永遠活不了了。」 詹鴻說,他記得,胸外按壓持續了40分鐘,梅子頸動脈緩慢而微弱的搏動始終拽緊他們的希望,「如果這麼長時間一點反應都沒有,這個人是絕對沒得救的。」

微弱的跳動時有時無,長時間胸外按壓效果已不明顯,藥物用到了極限,詹鴻發現,手術臺上的梅子面部發紫,「瞳孔都大了」。

56歲的心胸外科主任吳兆紅目睹了這一幕。即將上手術的他路過1號門,看見那裡擠滿醫生,手術床前的詹鴻一臉嚴肅,抬頭盯著他說:「老吳,搞一下了。」

詹鴻主張,最後一搏,開胸按壓心臟,由吳兆紅操刀。

這是一個需要承擔風險的決定:開胸帶來的後續併發症也未知,如果失敗,整個團隊還要去面對家屬,在全市產科急救專家小組討論會對這個決定作出解釋,「承擔沒有成功的結果」。

但是,面對緊急情況,吳兆紅和產科主任陳敦金很堅定。

12時40分左右,開胸手術開始進行,梅子後來笑稱其為「完美的一刀」,整個過程只有30秒:打開開胸包、消毒,左側乳腺下的肋骨間切開十幾釐米長的口子,肋骨撐開,包裹著淡白色心外膜的心臟裸露出一角,吳兆紅把手伸進去。

梅子的心臟是熱的,且軟,「像小時候家裡用的熱水袋」,只是不再運動。根據吳兆紅的經驗,如果心臟摸起來是硬的,「病人回來的機會就很渺茫」。

「摸到了嗎?」詹鴻問。

「摸到了。」吳兆紅緩慢地捏著那顆心臟,所有人都盯著心電監護儀。幾十秒過去,吳兆紅的手掌感覺到了跳動,「好像又醒來了一樣」,並逐漸變得有力,速度也越來越快,直到2分鐘後,它恢復了節律性的跳動,血液重新流動起來。

助手開始止血。為了防止心臟再次驟停,醫生沒有關閉梅子的胸腔。處在同一樓層的重症醫學科(ICU)團隊接到電話,趕到手術室,為梅子啟動最高生命支持系統——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

兩根管道分別置入梅子大腿內側的靜脈和動脈,連通作為體外心臟和肺臟的儀器,實現心肺功能。

「患者心跳呼吸驟停時,可以增加搶救的成功率。」ICU主任王懿春告訴記者。全球體外生命支持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採用ECMO可使成人搶救成功率提高至29%。一定程度上,ECMO技術的運用代表了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啟動心肺復甦及ECMO的同時,麻醉科團隊用裝滿冰塊的冰帽包住了梅子的頭部。

「心跳驟停後會並發缺血缺氧性腦病,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即便人救回來,也可能成為植物人。低溫腦保護可以有效降低腦溫,減緩腦細胞代謝和耗能,達到保護腦神經細胞的目的。」麻醉科主任王壽平解釋。

羊水栓塞導致梅子凝血功能全面崩潰,心跳恢復後,緊隨而來的就是產後大出血。產科團隊立即為梅子做了子宮切除手術。

3

沒有一位醫生感到樂觀,實際上,幾位主任對梅子能活下來沒抱太大希望,詹鴻見過太多這樣的病人:一按壓就恢復心跳,術後恢復也順利。按壓時間過長,即使當場救過來,一段時間後還是會死亡。

梅子經歷了40分鐘胸外按壓、兩小時心肺腦復甦,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全身多器官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壓、血氧極不穩定,隨時可能沒命。

後來,聽說了這些驚險時刻,梅子才意識到自己差點失去什麼。懷二胎前,她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工作朝九晚五,人生「規規矩矩」。一年前,她決定要二胎。胎兒的性別她不知道,心想,健健康康就好,「最後一趟車,以後不可能再要」。

她還和丈夫商量,倆孩子都哭,先哄老大。夫妻倆對未來充滿期待,相信剖宮產手術之後就是回家。

王強不記得那天籤了多少張病危通知書,只感覺7月的陽光從窗外射進來,曬得他全身發熱,「當時只聽聲音,眼睛都看不到什麼了」。護士時不時過來叫名字,狹小的9樓大廳坐滿了等待的家屬。想到還在搶救的妻子,王強和前來陪同的大舅子忍不住一起哭。

這樣的場景詹鴻不忍心看:多年前,他參與搶救一個緝毒英雄,小夥子被毒販擊中,子彈貫穿數個臟器,鮮血染紅身體,省公安廳、市公安局的人都來了,家屬也在等待。醫護人員拼命搶救,儘管一直輸血,他仍然休克,找不到出血點在哪裡。直到最後,血開始接近粉紅色,詹鴻知道,他的血要流光了。

妻兒在手術室門外,等來搶救失敗的消息。年輕的女人暈倒在地,那個場面詹鴻始終記得:「很難受,真的很難受。」62歲的他輕輕嘆了一口氣。

對梅子展開的生死救援持續到下午6點,詹鴻回到家,坐在沙發上,不停地問自己,如果產婦死了,小孩怎麼辦呢?依然沒人敢保證,活著下了手術臺的梅子,能不能真正活下來。

晚上8時,梅子被推出手術室,王強看見妻子全身浮腫,插滿管子,手術床旁是各種各樣的搶救儀器,10多名醫護人員圍在她身旁,一點點移動那些笨重的儀器,將她推進同樓層的重症監護室。

王強心裡清楚,妻子可能沒法活著走出ICU。晚上11時,他作了打算:將9歲的女兒接到醫院,她有權利見媽媽最後一面。

深度昏迷的梅子被推進最大的一間病房,正對著值班臺,多位醫生護士時刻監控她生命體徵。

主管醫生賈明旺幾乎圍著病床走了一夜,梅子出現全身器官衰竭,賈明旺需要時時刻刻關注儀器上的每個指標。

「盡力把指標維持住。」賈明旺說,他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當時的情況下只能「見招拆招」。次日凌晨6時,陳敦金從另一個手術室趕過來看望梅子,發現她醒了。

那一刻,在賈明旺的大聲呼喊下,梅子緩緩抬起了眼皮,隨即又閉上眼睛,這令賈明旺感到驚喜,他望了望旁邊的陳敦金,口罩上方的眼睛也含著笑意。

一位醫護人員拍下梅子醒來的樣子,視頻裡的她臉部腫大,腦袋上方盤踞著各種顏色的管子。梅子完全不記得這些,包括她用一雙疲憊的眼睛鼓勵了所有醫護人員:她有機會活著。

陳敦金告知ICU門口等候的梅子家人。剛剛過去的夜晚,他們坐在一起,哭了整宿。

4

醒來並不意味著危險解除。「她醒了,意味著中樞神經復甦,但並不代表能活下來,身上那麼多條管子,感染的風險太大了,後續還有很多關要闖。」陳敦金說。

梅子身體極度虛弱,輸血量相當於把全身的血換了兩遍。她只記得醒來時,矇矓間聽到很多人在房間裡走動,白色的亮光和藍色的制服讓她逐漸意識到自己身在醫院。

她的雙手被布套固定在床邊,躲開那些綁定她生命線的管子。在護士眼中,她比一般病人更開朗,談起女兒,還會微笑。

待在ICU,梅子一度十分煩躁,翻身需要護工小心翼翼地幫忙,「想抓個癢都抓不了」,她第一次體會到身體無法自控帶來的無力和沮喪。

醫護團隊為梅子換藥。

她記得在一個深夜裡,門外響起「喳喳喳」按壓的聲音,持續了很久,緊接著是哭聲。梅子一下子明白,一個生命離開了。參與搶救的正是她的主管醫生賈明旺,他隨後來到梅子病床前,顯得低落,「他說那個人就沒有我那麼幸運了,說他搶救不過來」。

那個夜晚讓她感到恐懼,央求護士,「今晚在門口陪一下我」。她想念家的氣息,惦記還沒長大的女兒。以前,都是她接女兒放學,教她寫作業,陪她睡覺。梅子不能回家,這個小姑娘開始整夜整夜睡不著,經常頭疼,哭著喊媽媽。

以前她問「媽媽老了怎麼辦」,女兒很反感,說「你們不會老的,你們不能老」。她不敢想像,女兒該怎麼挺過沒有媽媽的生活。

「她嘴很甜的,經常說跟你在一起做什麼都很開心。」提到女兒,梅子眼角有淚水滑落。她懷二胎期間,女兒囑咐她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還盼著和寶寶一起玩耍。

直到術後一個月,梅子的大女兒才隔著玻璃門,看到渾身插滿管子、躺在病床上的媽媽。她太小了,套上大人的隔離服,衣擺拖在地上。王強只能抱著女兒,透過玻璃門留出的一點縫隙,讓她看幾分鐘。進入ICU的走廊之前,他在門口特意囑咐女兒,要忍住,不能大聲哭。

那時的梅子還未真正清醒,後來,70多歲的母親對她講起那一幕,忍不住落淚。「我媽說那麼小,看著穿那個衣服好可憐。」

在差不多1個月的時間裡,王強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撤掉一個管子,用一次藥,都要籤知情同意書,「內容都是可能會引起心臟驟停」。

那會兒,王強最怕電話鈴聲——醫院常常在晚上10點打來,這意味著,他進入新一輪的憂心。

7月26日晚上,術後第11天,梅子再次出現心臟驟停。

一位名叫林馬飛的值班護士經歷了這一幕。當天晚上8時左右,他去梅子床前做常規檢查,發現心電監護儀上心率一項,突然驟降到20,林馬飛一摸,頸動脈沒了搏動,眼球上翻,病房內又響起「滴滴滴」聲。

這位護士來不及多想,立即進行胸外按壓,兩分鐘後,梅子的臉部慢慢紅潤起來,心跳恢復。其他護士和值班醫生趕來,用上呼吸機。

家人得知這個消息時,梅子已被搶救過來。第二天,超聲檢測顯示,她的心臟裡漂浮了一個血栓,找到原因,王強的心才定了下來。

5

9月9日,梅子脫離危險,從ICU轉到全科醫學科普通病房,至今仍未出院。手術留下的傷口漸漸淡去,只有貼近看,才能看出她肚子上有兩道長長的褶皺,那是兩個新生命的大門,老大出生時一道橫切,老二出生時一道豎切。

她的身上已見不到一根管子,只有左腿還綁著紗布。由於肥胖、腿部血液循環障礙,梅子左腿出現缺血缺氧,部分皮膚組織壞死。後期的恢復過程中曾一度以為需要截肢保命,醫護團隊卻突然發現腿部仍然有血液循環,決定「再觀察一下」。經過後期的輸血治療,梅子左腿保住了。

王強本以為妻子能坐起來已是萬幸,卻眼見她一點點恢復正常。「沒想到她現在真的這麼好。」他看了一眼妻子,忍不住感慨。

梅子笑稱自己「經歷豐富」,更認為自己無比幸運,「假如哪個醫生猶豫兩分鐘,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同事看望她,開玩笑地要她寫幾個號碼,「去買六合彩」,還有護士開玩笑,要把每一次報導都收集起來,留給兒子未來看。

生活重新恢復平靜。女兒每天都會跟她視頻至少半個小時。每天中午,家人會把煲好的湯送到醫院,他們等待女兒、妻子或媽媽出院的那天。

「現在我們坐在這裡,當成笑話一樣說,真是一種幸福。」梅子說。一個晴朗的午後,她看到那段自己在病床上緩緩睜眼的視頻,視頻很短,只有5秒,她反覆地看了很多次。看著看著,眼淚就湧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心態,看著就想流淚的感覺」。

有一次,她忍不住問丈夫:「如果我沒醒過來,你有沒有想過怎麼辦?」王強迴避了這個殘酷的話題,答道:「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的。」

再過一個星期,梅子就可以出院了。初秋的廣州晴空萬裡,細碎的陽光打在層層樹葉上,她透過病房窗戶,能看見一棵參天大樹,粗壯的根須深入土壤。「應該是好老的樹了,這麼大,這麼多根。」梅子坐在床上,眼睛盯著窗外。

她有3個月沒下過床,聊起未來的規劃,表示還沒來得及多想,「我要先去擁抱外面的空氣」。

住在醫院,她也還沒抱過剛出生的兒子。生大女兒時,她休了3個月產假,母乳餵養。這一次,她錯過了兒子的第一個笑容,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錯過了一個母親本該擁有的許多激動人心的時刻。

令人慶幸的是,未來她不會錯過的部分,要比這些多得多。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梅子、王強為化名)

本文圖片由廣醫三院提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相關焦點

  • 產後羊水栓塞、心臟三次跳停……他們多學科聯合成功救治二胎媽媽
    中央型前置胎盤伴出血、胎盤植入、疤痕子宮,產後突發羊水栓塞、產後大出血、經歷三次心跳驟停,35歲的二胎媽媽周女士(化名)似乎將產科最兇險、最棘手的重症「集齊」了,一度出現多器官衰竭、肺栓塞、重度感染……在生命邊緣徘徊的她能否戰勝死神與二寶見面呢
  • 一位羊水栓塞大出血產婦
    「胎盤前置和植入是肯定的,生產時不僅得摘掉子宮,勢必也會大出血……」大夫的一席話,讓他們認識到,問題可能挺嚴重。當地醫院不敢接收住院。說是怕耽誤病情。建議去大城市。「當時,我想,老婆才33歲,要是沒有了子宮,怕受不了。再說,大出血就輸血吧,出多少輸多少就是了」。於是,準備到大城市把孩子生下來。
  • 30歲產婦突發羊水栓塞,多學科聯合「生死營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曉鵬  30歲產婦王小妹,以「停經40周,腹陣痛3小時」為主訴入院,產後突發嗆咳、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經診斷,考慮「急性羊水栓塞」。經醫護人員緊急搶救,最終挽救了生命。
  • 羊水栓塞:產房裡的「惡魔抽籤」
    章丘婦幼保健院搶救11小時,挽回羊水栓塞產婦生命  羊水栓塞這樣兇險的病魔,一旦被挽救,往往被認為是奇蹟。2013年10月14日,家住鄒平縣青陽鎮的劉先生送妻子來到了章丘市婦幼保健院分娩室待產分娩。上午9點32分,劉先生妻子突然感覺噁心異常,隨後出現了嗆咳、憋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並很快失去了意識。
  • 東陽一產婦羊水栓塞大出血 20多名醫護人員生死大營救
    1月7日下午,楊再紅妻子譚華英突發羊水栓塞,出現大出血,是東陽婦女兒童醫院的20多名醫生和護士用6個小時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孕婦突發羊水栓塞 全院動員救治1月7日下午,來自貴州的38歲產婦譚華英順產一女嬰,全家人正沉浸在快樂中時譚華英突發羊水栓塞,出現大出血,一場生死營救就此展開。
  • 產婦大出血心臟停跳4次,醫護攜帶ECMO上演「緊急救援」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因為兇險的胎盤前置,26歲產婦分娩時發生大出血。5小時內心臟停跳4次,命懸一線。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攜帶移動ECMO前往緊急救援。經全力救治,1月14日這名產婦的意識已經恢復,生命體徵回歸平穩。終於脫險了。危險!
  • 「羊水栓塞」成產婦鬼門關 盤點10多年間「生死」案例
    昨日,湘潭縣衛生局表示,產婦是因羊水栓塞經9個小時左右的搶救無效死亡。 「羊水栓塞」一詞迅速成為關注焦點,對此,《人民日報》今日刊文《羊水栓塞 產婦鬼門關》予以解讀。北京朝陽醫院產科主任說,羊水栓塞就像飛機失事,發病率極低,但一旦出現病死率極高。當羊水進入肺部後,其所含有形物質會使肺部瞬間發生痙攣,同時喪失功能,最終導致產婦大出血。羊水栓塞還無法預防,又難以判定。
  • 孕婦大出血 心臟停跳13分鐘 糊塗丈夫還以為妻子來例假
    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 綜合成都經濟如有引用請註明所有來源6月28號下午1點過,120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求救電話 ,說有一名女子在如廁時下體突發大出血「武侯區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程智鵬 :「像這種大出血的病人一般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懷孕以後子宮的大出血,還有一種情況是宮外孕的大出血,然後我們專家現場初步檢查以後,這個病人診斷比較明確,就是一個兇險前置胎盤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兇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這個結果出乎了患者家屬的預料。家屬甚至都不知道,患者懷有身孕。
  • 劉強東妹妹因羊水栓塞不幸去世:每位母親與孩子,都是生死之交
    劉強東的妹妹劉強茹在生產時,疑似因羊水栓塞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正值不惑之年,本還有大把年華,就這樣走了,實在讓人惋惜。羊水栓塞是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嚴重綜合症,雖然發病率低,但死亡率卻極高,能夠達到80%以上。
  • 健康產婦住院生孩子,為什麼會發生大出血、羊水栓塞和新生兒窒息
    月,劉強東妹妹劉強茹因為生產第三胎遭遇「羊水栓塞」而去世; 2011年,歌手彭佳慧因為「產後子宮收縮無力而導致大出血」,緊急輸了3000CC的血才搶救過來; 2008年,韓國藝人秋瓷炫「產後遭遇痙攣」而接受急診治療; 2006年,大S生產二胎遭遇「子癇」而住進ICU,搶救兩次才度過危險期。
  • 羊水栓塞有多可怕,「產科死神」名不虛傳!這3類孕婦易被盯上
    據相關醫學數據顯示:在面對難產、產後大出血以及羊水栓塞等一系列的危險中,羊水栓塞的產婦死亡率高達50%~80%,被稱為「產科死神」。案例:小趙今年三十歲剛過,平時一次產檢也沒落下,家裡人的照顧也很到位。但在懷孕40周左右的時候,突然出現異樣立刻進了醫院,在她苦苦煎熬了10多個小時後,誕下一男嬰,全家人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
  • 突發羊水栓塞 重慶母女經歷9小時生死時速搶救轉危為安
    順產過程中突發「羊水栓塞」 9小時生死時速全力搶救 母女轉危為安醫生在產房內對羅安實施搶救。隨著春節的臨近,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年貨,為即將到來的年夜飯做好準備。但對於羅安(化名)一家而言,剛剛過去的2019年卻不那麼平凡,作為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搶救的一家人,「團圓」二字顯得更加珍貴!
  • 產婦羊水栓塞多器官衰竭 廣州20多位醫護聯手救活
    中新網廣州10月15日電 (蔡敏婕 白恬)產後突發羊水栓塞、流掉全身近2/3的血液、三次心跳驟停……35歲的周女士(化名)幾乎把產科最兇險的重症「集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15日稱,該院20多位醫護聯手,經過11個小時,幫周女士闖過「生死關」。
  • 產婦突發羊水栓塞,9小時生死時速搶救母女轉危為安
    但對於羅安(化名)一家而言,剛剛過去的2019年卻不那麼平凡,作為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搶救的一家人,「團圓」二字顯得更加珍貴! 一個多月前,在滿懷希望等待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羅安經歷了九死一生,差一點就和孩子天人永隔,是近20位醫護人員長達9小時的奮力拼搏,才搶回了母女的生命,讓她們能在這個春節再次團圓。
  • 孕婦分娩時羊水栓塞是醫療事故嗎?
    2017年5月6日16時許,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王村鎮的一名孕婦在黃山市人民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孕婦死亡後,結合各項臨床檢查,經醫院多位專家會診討論認為,孕婦的死亡原因為羊水栓塞。雖經醫院、衛健委幹部積極溝通,但死者家屬仍不理解,拒絕將遺體移送殯儀館,執意停屍醫院討要說法,並圍堵醫院急診室,阻撓工作人員將屍體移到殯儀館,要求醫院賠償,圍堵醫院長達11個小時左右。
  • 羊水栓塞大出血產婦命懸一線 東陽婦兒醫院20多名醫護上演6小時...
    1月7日下午,楊再紅妻子譚華英突發羊水栓塞,出現大出血,是東陽婦女兒童醫院的20多名醫生和護士用6個小時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孕婦突發羊水栓塞 全院動員救治 1月7日下午,來自貴州的38歲產婦譚華英順產一女嬰,全家人正沉浸在快樂中時譚華英突發羊水栓塞,出現大出血,一場生死營救就此展開。
  • 凌晨3點,產後大出血,我經歷了比死更可怕的事
    ,第一道生死之門在產科,有四個字只要提起來,所有的醫生都會面色凝重——羊水栓塞。《冰點周刊》曾經報導過,在廣醫三院,有一個「奇蹟生還」的羊水栓塞產婦梅子,說是奇蹟,因為她經歷了羊水栓塞,心臟驟停三次(驟停四次人就不可能活過來),產後大出血,摘除子宮……
  • 順產過程中突發「羊水栓塞」 9小時生死時速全力搶救 母女轉危為安
    但對於羅安(化名)一家而言,剛剛過去的2019年卻不那麼平凡,作為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搶救的一家人,「團圓」二字顯得更加珍貴!   一個多月前,在滿懷希望等待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羅安經歷了九死一生,差一點就和孩子天人永隔,是近20位醫護人員長達9小時的奮力拼搏,才搶回了母女的生命,讓她們能在這個春節再次團圓。
  • 產後突發羊水栓塞 1小時「生死營救」跑贏死神
    ­  產後突發羊水栓塞 1小時「生死營救」跑贏死神­  清晨6點10分,作為二胎媽媽的雷女士,來到杭州艾瑪婦產醫院時宮口已經開了五指,很快就被送到了產房待產。6點53分,雷女士順利生下小公子,體重3730克。近日,短短43分鐘,雷女士順利迎接了新生命的誕生。
  • 孕婦剖出男嬰後羊水栓塞 十餘醫生搶救三天三夜
    今年27歲的高女士是懷第二胎來醫院的。當時是8月4日,其懷孕已38周。面對接待她的醫護人員,高女士當時就要求進行剖腹產。之所以要求剖腹產,緣於高女士在生第一個寶寶時是剖腹產,當時發生了產後大出血。此次來市婦產醫院,高女士也是擔心自己在生寶寶過程中出現危險。通過檢查發現,高女士屬於瘢痕子宮。這就意味著高女士再次妊娠時可能會發生子宮破裂、產後出血、前置胎盤等。